中兽药双黄连制剂的药理作用及其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2014-01-24林仙军
林仙军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浙江杭州310058;浙江省兽药饲料监察所)
双黄连制剂是由金银花、黄芩和连翘三味中药材通过一定工艺制得的中兽药制剂,常见的剂型有口服液、注射液、颗粒剂、散剂和粉剂等;其药理作用主要有抗菌、抗病毒、解热消炎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常用于预防和治疗畜禽外感风寒所致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扁桃腺炎和肺炎等感染,兽医临床使用非常广泛。
1 药理作用
1.1 抗菌作用 双黄连制剂的抗菌作用主要表现在清热解毒,轻宣透邪,疏风解表,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发热、咳嗽、咽痛、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扁桃体炎等证候。
陈百泉等(2002)[1]、袁宏伟等(2007)[2]和程慧等(2011)[3]研究表明,双黄连制剂中的绿原酸、连翘苷和黄芩苷等多种成分都有明显的抑菌、杀菌作用,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等多种病原菌均有较强的杀灭作用。
体外抑菌试验表明,双黄连制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及脑膜炎球菌等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以假单胞菌制作的大鼠慢性肺部感染病理模型具有明显的抗感染作用。
1.2 抗病毒作用 双黄连制剂为广谱抗病毒药物,有抗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水疱性口炎病毒及麻疹病毒等作用。在细胞培养条件下能抑制和延缓细胞病变的出现,避免呼吸道合胞病毒所致的细胞固缩和细胞单层不完整。
吕海涛等(2000)[4]研究发现双黄连制剂不仅可直接杀伤柯萨奇病毒、阻断或减缓病毒吸附细胞等作用,而且对细胞内低滴度病毒复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李京玉等(2008)[5]选用10日龄SPF 鸡胚对不同浓度的双黄连口服液进行新城疫强毒人工感染抑杀试验,试验药物经100、150、200 倍稀释后,对鸡胚的保护率分别达到100%、100% 和90%,显示双黄连制剂具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
易世红等(2001)[6]采用组织细胞培养法、染料摄入法检测双黄连粉针剂对不同病毒的作用,改变给药时间、途径,探讨双黄连粉针剂抗病毒作用环节,建立病毒性心肌炎、胰腺炎、流感动物模型,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方法,观察双黄连粉针剂对感染动物的保护作用。结果发现,双黄连粉针剂具有明显抗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Ⅲ、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及Ⅱ型、柯萨奇病毒B 等作用,对脊髓灰质炎病毒Ⅲ型、水泡性口炎病毒、麻疹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显著抑制肺炎、心肌炎、胰腺炎等疾病的发生。
1.3 解热抗炎作用 研究表明,双黄连制剂能抑制炎症介质导致的肿胀和增加血管通透性,对注射细菌内毒素引起的发热反应有明显的解热作用,且呈量效对应关系。
李京玉等(2008)[5]通过采取耳缘静脉注射内毒素造成家兔发热的方法,对双黄连口服液的解热作用进行深入研究,表明双黄连口服液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蛋清性大鼠足趾肿胀、H +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提高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还可明显抑制发热模型家兔肛温的升高,表明双黄连制剂具有良好的抗炎解热作用。
双黄连中的黄芩具有清肺热、抗病毒、解肌表之热等功效,而金银花配合连翘能辛凉透邪以清热,同时具有抗炎症效果。朱社敏等(2001)[7]将预测体温合格家兔给药后立即静脉注射细菌内毒素50 EU/kg,每隔30 min 检测直肠温度1 次,表明双黄连注射液、滴丸、颗粒剂和口服液对细菌内毒素引起的家兔体温升高具有良好的解热作用,与空白组比较效果显著。
1.4 免疫调节作用 双黄连制剂是一种多功能免疫增强剂。据袁宏伟(2007)[2]等研究,经腹腔注射5 mL/kg、15 mL/kg、25 mL/kg 均能颉颃氢化可的松导致的小鼠免疫功能抑制,能使补体总量、补体介导的免疫复合物溶解性能增高,其强度以大剂量最显著,接近机体正常水平。
另据试验,双黄连制剂还可促进溶血素的形成,有增强小鼠免疫功能等作用。巨噬细胞在抗感染免疫、抗肿瘤免疫和免疫应答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体内试验表明低剂量黄芩苷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具有调节作用,可显著增加巨噬细胞吞噬溶菌酶的含量。
1.5 与抗生素配伍的应用研究 双黄连对部分抗生素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而对其他部分抗生素具有颉顽作用。朱杰(2011)[8]研究了双黄连黄芪多糖对猪口蹄疫的治疗效果。口蹄疫是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动物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传播快,发病率高,主要危害牛、猪、羊等,是世界上危害最严重的家畜传染病之一。
发病动物主要症状是鼻部水疱,口腔温度高,流涎,废食;跛行,蹄冠、趾间红肿,出现充满灰白色或灰黄色液体的水疱,水疱破裂出血后形成暗红斑块。采用双黄连注射液和黄芪多糖注射液混合肌注及口服等方法,结合口腔及蹄部局部用药,共治疗病猪477 头,其中完全康复469 头,僵猪2 头,死亡6 头,治愈率达98.3%,死亡者多为哺乳仔猪。
2 毒理作用
双黄连制剂为纯中药复方制剂,成分较复杂,在提取、精制工艺过程中可能会含有鞣质、色素、树脂及蛋白质等杂质。这些杂质作为抗原、半抗原经肌内或静脉注射可引起不良反应。
李瑾翡等(2008)[9]进行了注射用双黄连的免疫毒性研究,采用豚鼠全身主动过敏反应试验,观察注射用双黄连的过敏原性,双黄连高、低剂量组均未出现明显过敏反应。采用大鼠、小鼠、豚鼠等同种、异种动物间的被动皮肤过敏反应试验,发现注射用双黄连具有一定的致敏性。因此,双黄连注射液可引起一定的过敏反应。
3 应用研究
3.1 防控猪病上的应用研究 双黄连制剂具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效,对多种细菌、病毒具有一定的抑杀作用,治疗猪感冒发热、流感、仔猪腹泻、气喘病及母猪子宫内膜炎等疾病均有良好效果。
3.1.1 治疗猪流感 猪流感是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较高。据蒋达华(2003)[10]、陈文云等(2008)[11]研究表明,双黄连粉针对感冒发热病猪能起到明显的治疗作用,对临床自然感冒发热具有良好疗效。高、中剂量双黄连粉针在症候、体温、咳嗽、食欲、精神等方面作用显著,明显优于对照药物安乃近注射液。据张剑(2005)[12]等研究表明,双黄连注射液治疗猪流感继发重症肺炎效果明显。
3.1.2 治疗猪子宫内膜炎 母猪子宫内膜炎多数为慢性炎症,能使交配后的精子失去受精能力,可使受精后的早期胚胎不能着床,即使着床也将发生早期死亡或中期流产。目前,子宫内膜炎已成为母猪繁殖的第一大病害,也是人工授精失败的主要因素之一。陈宝岩等(2008)[13]、汪勇等(2006)[14]经兽医临床试验表明,双黄连注射液治疗母猪子宫内膜炎效果显著,对家畜无毒副作用,且能增强家畜的抵抗力。
3.1.3 治疗仔猪白痢 仔猪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多发性感染病,尤以10~30日龄仔猪易感,常与引起腹泻的病毒混合感染,发病率高达80%,但死亡率较低,病猪生长缓慢、发育不良,多数成为僵猪。田青等(2011)[15]和李婷婷等(2007)[16]采用双黄连注射液进行仔猪白痢的治疗效果试验,采用人工诱发仔猪白痢的疾病模型,通过肌注给药方式进行治疗试验。结果发现,双黄连高、中、低剂量组治愈率分别为85.0%、80.0%和67.5%,对照药物氟哌酸组治愈率为70.0%,高、中剂量组治疗效果显著强于对照组。临床上治疗仔猪白痢时,按双黄连注射液的推荐用量0.2 mL/kg,肌注给药,每日两次,连用5 d,疗效显著。
3.1.4 治疗猪气喘病 猪气喘病是由猪霉形体引起的一种慢性流行性传染病。陈文云等(2008)[11]以西药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为对照,对体重40~60 kg 左右的40 头育肥猪进行治疗试验。将患猪随机分成4 组,即双黄连粉针大、中、小剂量(肌注,2.0 g、1.0 g、0.5 g)及硫酸卡那霉素对照组。结果表明,大、中剂量双黄连粉针剂治疗猪气喘病,在症候、体温、咳嗽、食欲、精神等方面均有显著疗效,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虽差异不显著(P >0.05),但显著高于双黄连低剂量组(P <0.05)。推荐剂量为:体重40~60 kg 中猪每次1.0 g,肌注,每日2 次,连用3 d。结论为双黄连粉针剂对临床治疗猪气喘病,疗效显著。
3.2 防控禽病上的应用研究 周翠珍等(2008)[17]采用双黄连可溶性粉进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预防和治疗试验,预防组在攻毒前2 d 开始用双黄连可溶性粉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进行药物预防,连用7 d,治疗组在攻毒后表现临床症状时,开始用药进行治疗,连用5 d。
结果表明,预防组高、中、低剂量组对IB 具有明显效果,其中高、中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 <0.01);治疗组中,高、中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 <0.01),表明双黄连可溶性粉防控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效果显著。试验表明,双黄连制剂除对呼吸道疾病的治疗作用外,还具有较强的抑菌杀菌作用,对各种细菌引起的肠道疾病有明显治疗作用。
3.3 防控犬病上的应用研究 犬的呼吸系统感染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常继发于犬瘟热,双黄连制剂对犬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及肺炎等具有良好的疗效。
王红等(2006)[18]采用双黄连制剂治疗犬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试验,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5.0%和95.0%,与对照组57.0%和77.0%相比,差异极显著(P <0.01);退热时间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 <0.01)。
3.4 防控其他动物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李佩林等(1998)[19]采用双黄连粉针剂治疗兔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50 例,治愈32 例,好转14 例,无效4 例;其中病程最短者1 个月,最长者半年。
治疗方法:先用3%双氧水将耳内脓液冲洗洁净,用消毒棉签拭干,再用经1%新洁尔灭浸泡消毒的干塑料管在患兔耳内吹入双黄连粉剂。
4 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及检测方法
4.1 制备工艺 房春林等(2009)[20]对双黄连颗粒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了筛选,并对所用辅料种类、用量和颗粒剂干燥温度进行试验。
结果表明,称取处方量黄芩、金银花和连翘经提取浓缩后得清膏约220 g(相对密度为1.21-1.25),颗粒剂所用辅料优选糊精和蔗糖,其清膏∶蔗糖∶糊精最佳比例为1 ∶3.5 ∶0.5,干燥温度为70℃,制备的颗粒剂外观粒度较好,吸湿性小,水溶化性良好,符合颗粒剂相关检测标准,表明本制剂所制定的工艺路线可行,适合大批量生产。
4.2 质量控制及检测方法 双黄连制剂的质量控制,通常以金银花、黄芩、连翘中所含的绿原酸、黄芩苷、连翘苷等作为质量控制成分。中兽药双黄连制剂产品标准收载于《中国兽药典》(2010年版二部)[21]、《兽药国家标准汇编》(第二册)(农业部公告1506 号)[22]和《兽药国家标准汇编》(第三册)(农业部公告1759 号)[23]等。
检测方法有薄层色谱鉴别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含量等,检测项目包括绿原酸、黄芩苷和连翘苷中的一种或多种。收载于农业部公告1506 号中的双黄连注射液仅检测黄芩苷的含量作为该产品的质量控制;收载于农业部公告1759 号的双黄连可溶性粉只检测黄芩苷的含量,以上产品金银花和连翘质量不可控。收载于《中国兽药典》(2010年版二部)的双黄连口服液通过薄层色谱鉴别黄芩苷、绿原酸和连翘苷。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苷含量,以对双黄连口服液进行质量控制。检测黄芩苷、绿原酸和连翘苷含量,即能有效控制该产品的质量。
综上所述,中兽药双黄连制剂具有安全、毒副作用小、无残留等优点,随着中兽药制剂技术的提高,兽用双黄连剂型品种的增加,检测方法研究的深入,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将更加科学和合理。
[1]陈百泉,韩光,包萃屏,等.双黄连含片的解热抗炎作用[J].中国药学杂志,2002,(9).69-70.
[2]袁宏伟.双黄连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及临床新用途[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6):2505-2506.
[3]程慧,宋新波,张丽娟,等.双黄连粉针及其有效成分的抗菌作用比较[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1,(6).44-46.
[4]吕海涛,袁志昌,严文华,等.双黄连粉针剂抗柯萨奇病毒B3 型效应的实验研究[J].江苏医药杂志,2000,26(8):595-597.
[5]李京玉,李玉香,宋爱军,等.中草药双黄连口服液抗病毒效果研究[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8,29(6):10-11.
[6]易世红,王放,王丽萍,等.双黄连粉针剂体外抗病毒药效学研究[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2001,(5).490-492.
[7]朱社敏,李君安,施存元.双黄连滴丸的主要药效学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1,(2).120-122.
[8]朱杰.双黄连黄芪多糖对猪口蹄疫的治疗效果[J].当代畜牧,2011,(5).18.
[9]李瑾翡,黎旸,陈琪,等.注射用双黄连的免疫毒性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8,19(3):172-174.
[10]蒋达华.双黄连针剂治疗猪流感[J].中国兽医杂志,2003,(7).57.
[11]陈文云,姜文娟,王小莺.双黄连粉针对猪感冒发热的临床治疗试验[J].中兽医学杂志,2008(5):9-10.
[12]张剑.双黄连注射液对猪流行性感冒及重症肺炎的疗效观察[J].畜禽业,2005,(10).33-34.
[13]陈宝岩,林兆京.双黄连注射液治疗母猪子宫内膜炎的效果试验[J].畜禽业,2008,225:77-78.
[14]汪勇,顺克巧,张国红.双黄连注射液治疗母畜子宫内膜炎的临床试验[J].中国兽药杂志,2006,(3).53-55.
[15]田青,武建中.双黄连注射液对仔猪白痢治疗效果试验[J].畜禽业,2011,(11).70.
[16]李婷婷,宁官保,程志学,等.双黄连注射液对仔猪白痢的临床试验[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27(5):15-17.
[17]周翠珍,王红梅,齐雪茹,等.双黄连可溶性粉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攻毒实验的效果观察[J].中兽医学杂志,2008(3):13-15.
[18]王红吕燕秋.双黄连水制剂治疗犬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6,(10).102-103.
[19]李佩林,刘颖.双黄连粉治疗兔慢性中耳炎[J].中兽医医药杂志,1998(6):32.
[20]房春林,杨海涵.双黄连颗粒剂制备工艺研究[J].中国动物保健,2009,(8).42-43.
[21]中国兽药典委员会.中国兽药典二部[M].2010年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22]农业部兽药评审中心.兽药国家标准汇编(第二册)(农业部公告1506 号)[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23]农业部兽药评审中心.兽药国家标准汇编(第三册)(农业部公告1759 号)[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