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骨折疗效观察
2014-01-24赵明
赵明
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骨折疗效观察
赵明
目的 对儿童肱骨骨折治疗中应用经皮克氏针交叉固定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肱骨踝上骨折患儿42例, 所有患儿在行闭合复位后均展开经皮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结果 本组42例患者切口均为甲级愈合, 肘关节均可自如活动, 肘关节功能治疗优良率为95.24%, 所有患儿均未发生医源性血管损伤与神经损伤。结论 在儿童肱骨骨折治疗中, 经皮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固定可靠且创伤较小, 可促进患儿骨折快速愈合, 促进患儿肘关节功能恢复,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儿童肱骨骨折;经皮克氏针交叉固定;肘关节
肱骨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类型, 多由间接暴力与直接暴力如重物打击、摔伤等造成, 可在任何年龄阶段发生, 特别是在儿童中具有较高发病率[1]。肱骨踝上骨折是肱骨骨折常见类型, 同时也是儿童中最常见损伤, 在儿童肘部骨折中占比为50%~80%, 在儿童全身骨折中占比为3%~26%[2]。肱骨骨折通常合并有血管损伤及神经损伤, 若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 则很可能引发肘关节强直与Volkmnan挛缩, 最终造成患儿残疾。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在为肱骨骨折患儿进行治疗时,在C型臂X线透视作用下行手法复位后展开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 临床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1年1月~2013年3月收治肱骨踝上骨折骨折患儿42例, 其中男27例, 女15例, 患儿年龄为1.9~12岁, 平均为(7.4±1.2)岁;骨折类型为屈曲型2例, 桡偏型4例, 伸展尺偏型28例, 伸展型8例。按照Gartland分类标准:Ⅱ型19例, Ⅲ 型23例。患儿受伤原因:交通意外9例, 摔伤25例, 重物打击伤8例;患儿受伤至就诊时间为1~5 d, 平均时间为(2.1±0.4)d。其中合并肱动脉损伤2例, 尺神经损伤1例, 桡神经不全损伤1例。
1.2方法 所有患儿术前均接受X线正位、侧位片摄取,给予氯氨酮麻醉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进行常规消毒与铺巾, 于C型臂X线透视作用下对骨折移位情况进行观察, 采取三维手法复位, 对桡偏移、尺偏移与前、后移位加以纠正。当复位满意后屈肘为90°~130°, 在C型臂X线透视作用下自肱骨外踝将第1枚克氏针经皮穿入, 使之和肱骨纵轴成45°。将第2枚克氏针自内上踝定点前穿入, 使之和骨折线为40°~50°。控制2枚克氏针交叉角为40°~50°, 经正位、侧位透视确定克氏针位置, 同时患者行伸屈肘关节活动。如果复位情况、固定稳定性与伸屈肘活动均理想, 则于皮外将针尾剪断并将末端弯曲。在外部做石膏固定并展开功能锻炼,在4~6周后将克氏针拔除。术后给予患者局部换药与抗生素肌注或口服抗感染治疗。
1.3疗效判定 按照Flynn肘关节评价标准对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优:患者肘屈伸受限程度低于10°, 肘内翻受限程度低于5°;良:患者肘屈伸受限程度为11°~20°, 肘内翻受限程度为6°~10°;可:患者肘屈伸受限程度为21°~30°, 肘内翻受限为11°~15°;差:患者肘屈伸受限程度高于30°, 肘内翻受限程度高于15°。
2 结果
本组42例患者切口均为甲级愈合, 对肘关节行正位与侧位X线片拍摄检查, 患者骨折均为接近解剖复位或已达解剖复位, 内固定中克氏针位置理想且较为牢固。对42例患儿展开为期6~26个月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为(18.4±2.5)个月, 患儿肘关节均可自如活动, 未发生医源性血管损伤与神经损伤。 按照Flynn肘关节评价标准对患者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 优35例(83.33%), 良5例(11.90%), 可1例(2.38%), 差1例(2.38%), 治疗优良率为95.24%。
3 讨论
儿童肱骨骨折是常见肘部骨折类型, 其中肱骨踝上骨折尤为常见。这是因为儿童肱骨踝上部位于骨松质与骨密质交接处, 后面有鹰嘴窝, 前面有冠状窝, 这两窝间只有1层薄薄的松质骨片, 因此该处骨质非常薄弱。同时, 肱骨踝上部肱骨解剖形态自圆柱状转为三棱状, 属于机体中应力弱点,因此在儿童遭受外界暴力时, 很容易导致肱骨踝上骨折。
肱骨踝上骨折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法整复后石膏外固定、闭合复位后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尺骨鹰嘴骨牵引与手术切开复位[3]。在对肱骨踝上骨折进行治疗时, 关键问题是对尺桡神经损伤、肘内翻畸形、Volkmnan挛缩与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加以避免。患者骨折移位情况不同可分为不同类型,Ⅰ型为骨折无移位, Ⅱ型是骨折远端后倾或横向移位, 且后侧皮质仍保持完整, Ⅲ型为骨折断端彻底移位, 皮质难以接触。一般情况下, 在Ⅰ型及Ⅱ型患者治疗中, 手法复位与外固定即可实现良好效果, 然而Ⅲ型骨折由于骨折有严重移位现象, 特别是旋转移位现象的存在, 致使手术复位无法实现满意疗效。已有报道称, 在C型臂X线透视下展开手法复位,之后利用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方法加以固定, 具有操作简便、不会给软组织造成多大损伤、具有良好稳定性、便于术后功能锻炼等优点, 是肱骨踝上骨折治疗的有效微创治疗方法。
本院在为肱骨踝上骨折患儿进行治疗时, 采取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展开治疗, 结果显示, 本组42例患者切口均为甲级愈合, 肘关节均可自如活动, 肘关节功能治疗优良率为95.24%, 均未发生医源性血管损伤与神经损伤。经临床实践,作者有如下体会:在展开手术操作中, 手法复位应遵循纠正桡偏移时留有一定余地、纠正肱骨远端翅片移位时应彻底的原则;在复位后应在肘关节保持极度屈曲状态时穿针, 先对耻骨外缘行克氏针固定, 再于肱骨外上踝行克氏针固定;在穿入克氏针时, 应保持缓慢、旋转推入。
在儿童肱骨骨折治疗中, 经皮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具有显著疗效, 固定可靠且创伤较小, 可促进患儿骨折快速愈合,促进患儿肘关节功能恢复,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1] 王跃臣,徐慧超.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32例.中国实用医药, 2010,5(23):50-51.
[2] 苏功频.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观察.内蒙古中医药, 2010,19(12):132-133.
[3] 张光耀,杨红.经皮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儿童肱骨踝上骨折.基层医学论坛, 2012,16(1):45-46.
471000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上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