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分析与护理
2014-01-24王素珍范晓丽
王素珍 范晓丽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分析与护理
王素珍 范晓丽
目的 探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与护理对策。方法 对 106 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 总结其术后主要并发症 , 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术后共发生起搏器并发症 4 例 , 发生率 3.77%, 其中囊袋血肿 2 例 , 电极脱位 1 例 , 肌肉跳动 1 例。所有并发症经及时对症处理后 , 均治愈出院。结论 加强起搏器术后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 早期发现各种并发症并及时处理 , 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手术后并发症 ;护理
随着我国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迅速发展 , 使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1,2], 并成功地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是一种创伤性治疗 , 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 , 从而影响患者术后的治疗效果。因此 ,加强对起搏器患者的术后观察与护理 , 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 , 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提高临床治愈率 ,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科 2009 年 3 月 ~2013 年 11 月共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106 例 , 其中男 61 例 , 女 45 例 , 年龄27~85 岁。心律失常类型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68 例 (其中窦性停搏最长达 8.7 s),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27 例 , 心房颤动伴长 RR 间期 (>3.0 s)4 例 , 二度Ⅱ型以上房室传导阻滞 7例。起搏器类型 :单腔心室起搏器 (VVI)91 例 , 双腔起搏器(DDD)15 例。所有患者均有心悸、乏力、头晕、黑朦等症状 , 23例有晕厥或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发生。
1. 2 植入方法 常规消毒皮肤及局部麻醉后 , 穿刺左或右锁骨下静脉并制作囊袋 , 送入起搏电极 (均为被动电极 ), 单腔起搏器固定于右室心尖部 , 双腔起搏器分别固定于右心耳和右室心尖部。用起搏分析仪测试后好各种参数后 , 固定电极 , 与起搏器连接 , 埋于皮下囊袋内 , 缝合切口。
2 结果
106 例患者均成功植入心脏起搏器 , 术后共出现 4 例并发症 , 发生率 3.77%, 其中囊袋血肿 2 例 , 电极脱位 1 例 , 肌肉跳动 1 例 , 所有并发症经及时对症处理后 , 患者均治愈出院。
3 术后并发症的分析与护理
3. 1 囊袋血肿 囊袋内出血形成血肿是起搏器植入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囊袋积血多在术后 1~7 d 出现[3], 与术前未及时停用抗凝药物、术中止血不彻底、术侧肢体过早或过度活动、凝血功能差等有关。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隆起 ,出血量大时 , 触诊有波动感。为预防囊袋形成 , 采取的护理措施有 :①术前配合医生完善各项辅助检查 , 特别是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肝肾功能。②及时提醒医生术前停用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 3 d, 术中操作止血彻底。③术后 24 h 内绝对卧床休息 , 术侧肢体制动 , 取半卧位或左侧卧位 , 避免右侧位 ,可抬高床头 30~60°。④术后伤口局部给予 0.5~1.0 kg 盐袋压迫 6 h, 且每隔 2 小时解除压迫 5 min[4], 盐袋应放置于切口下方的囊袋上 , 压力要均匀 , 防止盐袋滑脱。⑤严密观察囊袋有无肿胀 , 伤口处有无渗血、红肿 , 患者有无局部疼痛、皮肤变暗发紫、波动感[5]。保持切口处皮肤清洁干燥 , 定期更换敷料。本组有 2 例出现囊袋血肿 , 1 例为术后第 2 天出现局部疼痛、有波动感 , 给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后 , 出血停止 ,血肿逐渐吸收。另 1 例发生在术后第 5 天 , 积血量达 2 ml,在无菌操作下穿刺抽出积血 , 并加压包扎 , 7 d 后血肿吸收消退。
3. 2 电极脱位 多发生于术后 48 h 内 , 与过早活动、心内膜结构光滑等有关。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感 , 严重的起搏器依赖者可能会重新出现头晕、黑朦等症状。电极脱位有全脱位和微脱位两种 , 前者在 X 线下可发现电极位置明显异常 , 心电图可见不起搏或不感知。后者在 X 线检查时不能发现 , 心电图显示间歇性不起搏或感知不良 , 或者起搏阈值增高。护理措施有 :① 起搏器术后应将患者平移至病床 , 即刻描记 20 导心电图 , 持续心电监护 72 h, 严密监测患者的心律、心率及心电图变化 , 了解起搏器的工作状况。正常的右心室起搏心电图是起搏信号后紧跟一个宽大畸形的 QRS 波 , T 波与主波方向相反 , 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通常心电监护为起搏心律与自身心律交替出现 , 无长 RR 间歇。若监护中出现仅有起搏信号 , 但其后无 QRS 波群 , 或起搏信号后虽有 QRS 波群 , 但两者无关系 , 或起搏信号消失 , 出现心律失常 , 应考虑电极脱位的可能 , 立即报告医生 , 及时处理 , 以保证患者安全。②术后 24~48 h 内限制活动 , 72 h 后逐渐下床在室内活动[5]。术侧肢体制动 , 避免上抬、外展 , 手不可高举过肩 , 协助患者翻身 , 动作要轻柔 , 禁止右侧卧位 , 勿用力咳嗽、深呼吸及打喷嚏。保持大便通畅 , 避免用力排便 , 以防电极脱位。本组出现 1 例电极脱位 , 发生于术后第 2 天 ,因患者烦躁、术侧肢体过度活动所致。心电监护提示:起搏信号后无宽大畸形的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图形 , 在 X 线下证实电极明显脱位 , 经再次手术调整电极位置后恢复正常。
3. 3 肌肉跳动 多因起搏刺激膈肌所致 , 表现为随起搏频率出现呃逆或腹肌跳动。护理措施:①术后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局部肌肉跳动现象。②做胸部X片和心电图了解电极的位置状态及起搏功能 , 以便及时调节起搏参数如降低输出能量 ,增加脉宽降低电压来减小电刺激。本组有1例术后即出现上腹部肌肉跳动 , 降低输出电压后症状消失。
4 讨论
心脏起搏器植入是目前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惟一有效的方法 , 它对减少死亡率 , 提高生活质量起着积极的作用[6]。但起搏器治疗的并发症时有发生 , 轻者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 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 , 不仅要做好患者的术前宣教、心理护理 , 还应熟练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 熟悉起搏器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和预防措施 , 提高起搏器并发症的识别能力。早期发现各种并发症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 尽可能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 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痛苦 , 促进其早日康复。
[1]陈新 , 华伟 .ACC/AHA/NASPE2002 年植入型心脏起搏器和抗心律失常器械临床应用指南公布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2002, 6(6):361-362.
[2]王方正 , 华伟 , 张澍 , 等 .全国心脏起搏器 2000-2001 年临床应用调查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2003, 7(3):189-191.
[3]徐雅明 , 王海燕 , 刘翠荣 , 等 .高龄起搏器植入患者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中国临床护理 , 2012, 4(4):297-299.
[4]尤黎明 ,吴瑛 .内科护理学 .第 5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12:246-250.
[5]徐小雅 .40 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西部医学 , 2012, 24(4):795-796.
[6]刘呜娣 , 沈三英 , 李芳 .心理干预在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 2011, 28(15): 48-49.
2014-04-17]
453002 河南省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