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干预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预后疗效影响
2014-12-05菅贵仁
菅贵仁
当前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多发病于老年人, 主要病因是跌倒与骨质疏松。在治疗中多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比如人工关节置换术[1]。但是手术治疗需要得到正确的康复指导, 这样才能让患者真正得到关节活动功能及行走能力的全面康复[2]。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早期康复干预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的预后疗效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8月~2013年10月选择在本院进行诊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例,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 治疗组中男20例, 女20例, 平均年龄(69.32±4.25)岁;分型:Ⅰ型14例, Ⅱ~Ⅲ型20例, Ⅳ~Ⅴ型6例。而对照组中男22例, 女18例, 平均年龄(69.75±5.21)岁;分型:Ⅰ型16例, Ⅱ~Ⅲ型20例,Ⅳ~Ⅴ型4例。两组的性别、年龄与临床分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两组都采用微创钢板手术内固定治疗, 麻醉后于患侧大转子顶端向近端水平切开5~8 cm, 钝性分开扩筋膜张肌, 选择合适的钢板插入, 将导针钻入股骨头下1 cm,固定4.5~6.5 mm髋部螺钉在股骨头中上部, 复位满意固定牢靠后常规冲洗放置闭式引流, 常规抗感染与关闭切口。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 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积极的早期康复干预, 立位抬腿法:手扶固定物, 身体保持竖直, 抬患腿,使身体与大腿成直角, 大腿与小腿成直角, 动作反复, 每天10次左右。左侧卧身, 以左肘和右手为支点着床上, 用力上抬右下肢到极限, 每天10次左右, 锻炼左下肢则相反。扶物下蹲法:手扶固定物, 身体直立, 双足分开, 下蹲后再起立,动作反复, 每日6次左右。
1.3 观察指标 干预后对所有患者进行患髋功能Harris评分, 同时在干预进行焦虑与抑郁评分, 选择的是SAS与SDS量表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形式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形式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arris评分对比 干预后经过调查, 治疗组的患髋功能Harri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心理状况对比 干预后经过调查, 治疗组的SAS与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干预后患髋功能Harris评分(分, ±s)
表1 两组干预后患髋功能Harris评分(分, ±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
表2 两组干预后心理状况对比(分, ±s)
表2 两组干预后心理状况对比(分, ±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比较常见的损伤, 骨折损伤较大必须手术治疗, 骨折损伤程度较小可以选择保守治疗, 而康复治疗是每个想要恢复行走功能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必须经过的阶段[3]。对于一些股骨粗隆间骨折长期不愈合的患者,应该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术后再进行相应的康复治疗。
在康复中, 患者术后要尽早实施常规褥疮护理, 积极解除压迫, 恢复受压部位的血液供应。注意观察肢体末端血运, 用皮牵引或石膏托保持关节稳定[4]。积极采用平卧位,防止置换后的股骨头松动脱位;鼓励患者深呼吸, 咳痰及多饮水;开始逐渐活动关节, 并配合理疗按摩。同时为患者提供了一个温馨、舒适、方便的就诊环境, 并根据患者的需求提供全程陪诊[5]。本文干预后经过调查, 治疗组的患髋功能Harri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SAS与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 早期康复干预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后能有效改善肢体功能, 缓解不良心理情绪, 值得推广应用。
[1]艾自盛, 张长青, 刘粤, 等.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随访资料的Harris评分分析.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9, 23(4):435-439.
[2]黄峰, 陈永震.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进展.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9, 24(6):570-572.
[3]付青松, 李超, 周洪翔, 等.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9, 24(7):639-641.
[4]袁洁斌.护理理论.护士进修杂志, 2009, 19(9):774-775.
[5]赵辉, 田大庆, 吴敬涛, 等.老年股骨粗隆部骨折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临床研究, 2008, 46(25):6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