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分析及其治疗原则
2014-01-24于素燕
于素燕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分析及其治疗原则
于素燕
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病因、发病机制以及临床治疗原则。方法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 15 例 , 搜集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5 例患者 , 12 例明显好转 , 3 例患者死于心力衰竭。结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病机制复杂 , 采用临床综合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临床分析;治疗原则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者胸廓病变造成结构以及功能的异常 , 造成肺血管阻力增加 , 肺动脉压力增高 , 右心扩张、肥大伴有或者不伴有心脏衰竭[1]。2012 年 5 月以来 , 本院收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 15 例 ,现就其临床治疗原则进行总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2 年 5月以来 , 本院收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 15 例 , 其中男 6 例 , 女 9 例 , 年龄 55~75 岁 , 平均年龄为 65岁 ;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 :①代偿期 :患者主要表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表现 , 慢性咳嗽、咳痰、气促患者活动后可以感觉到心悸气短、乏力以及劳动耐力下降;体检可见患者明显肺气肿 , 听诊患者呼吸音减弱 , 下肢可见浮肿 , 心音遥远 , 肺动脉瓣区域可闻及第二心音亢进 , 三尖瓣区域有收缩期杂音或者剑突下心脏波动 ; ②失代偿期 :主要表现为呼吸衰竭以及心力衰竭。
1. 2 实验室检查以及临床其他辅助检查 ① X 线检查可见患者右下肺动脉干明显增宽 , 其横经≥ 15 mm, 其横经与气管横经比较 >1.07, 肺动脉段明显突出 , 高度 >3 mm, 右侧心室明显肥大 , 诊断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直接影像学检查 ;②心电图检查主要表现为右侧心室肥大 , 额面平均电轴 >90°,肺型 P 波 , 右束支传导阻滞以及低电压可作为诊断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参考条件。
1. 3 临床治疗原则
1. 3. 1 急性加重期 ①控制感染 , 依据患者的痰液培养以及药物敏感实验 , 选择抗菌药物 , 在临床治疗时选用广谱抗菌药物一定要注意可能继发真菌感染;②纠正患者缺氧以及二氧化碳滞留的情况 ;③控制心力衰竭 , 对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心力衰竭的治疗与其他心脏病心力衰竭治疗不同之处在于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在控制感染 , 改善呼吸功能后心力衰竭便可以得到改善 , 对于治疗后无效或者加重的患者可以给予利尿剂以及正性肌力药物或扩张血管的药物;利尿剂主要选用作用轻以及小剂量的利尿剂 , 比如 :氢氯噻嗪 ,对于尿量较多的患者一定要注意钾元素的补充。
1. 3. 2 缓解期治疗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 增强患者的免疫力 , 祛除患者发病的诱因 , 减少或者避免急性加重期的发生 , 逐渐使肺、心脏功能得到部分或者全部的恢复。
1. 3. 3 营养治疗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多有营养不良 ,约占全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 75% 左右 , 营养支持疗法能够明显增强患者的呼吸肌力以及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 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
2 结果
15 例患者 , 12 例明显好转 , 3 例患者死于心力衰竭。
3 讨论
3. 1 发病机制以及病理[2]①肺动脉高压形成 :肺血管阻力增加造成的功能因素 , 缺氧、高碳酸血症以及呼吸性酸中毒造成肺血管收缩以及痉挛 ;缺氧直接造成血管平滑肌收缩 ,作用机制可能因为缺氧造成平滑肌细胞膜对钙离子通透性增加 , 细胞内钙离子的含量增高 , 肌肉兴奋 , 收缩偶联效应增强 ,造成肺血管收缩 ;高碳酸血症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 , 造成氢离子产生过多 , 造成血管收缩对缺氧敏感性增强 , 肺动脉压力增高。②血液黏稠度增加 :慢性缺氧造成红细胞增多 , 血液黏稠度增加 , 血细胞的比容超过 0.55, 血液黏稠度明显增加 ,血液阻力增高 , 缺氧可以造成醛固酮增高 , 造成钠、水潴留 ;缺氧造成肾小动脉收缩 , 肾血流减少 , 也加重了钠水潴留 , 血容量增多。血液黏稠度增加以及血容量增加造成肺动脉高压。3. 2 常见临床并发症 ①肺性脑病 :由于呼吸功能衰竭造成缺氧以及二氧化碳潴留 , 引起患者精神障碍 , 神经系统症状 , 但是必须排除临床上脑动脉硬化 , 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以及酸碱平衡失调 , 感染性脑中毒等症状 , 该并发症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②酸碱平衡失调以及水电解质紊乱;③心律失常:多表现为房性期前收缩以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以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最具有特征性 , 也可表现为心房扑动以及心房颤动 , 但是必须与洋地黄引起的中毒相鉴别 ;④休克 :肺心病休克症状临床不常见 , 一旦发生 , 预后不良 , 主要原因为 :感染中毒性休克 , 失血性休克 , 心源性休克。
总之 , 综合性治疗方法符合当前我国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治疗的要求 , 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 , 在临床治疗上具有比较明显的效果 , 能够保证患者健康 , 提升治疗水平。
[1]李云学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治疗体会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 2012, 9(9):56-57.
[2]周燕 .78 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中国药物经济学 , 2012, (5):29-30.
2014-04-22]
257077 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石油管理局肛肠病防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