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建筑大学科研论文影响力及科研实力分析

2014-01-23贺伟刘鹏许福运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发文山东学术

贺伟,刘鹏,许福运

(山东建筑大学图书馆,山东济南250101)

0 引言

建设“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是山东建筑大学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的的奋斗目标,而高质量学术论文的数量是对教学研究型大学研究创新特点的一个重要体现[1]。为了从发表科研论文的角度了解山东建筑大学科研的现状和水平,文章基于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通过被引频次的分布分析、高被引作者分析、机构H指数分析、产出论文期刊分布分析、发文数量分布分析、科研经费来源分布分析、科研合作机构分布分析、科研论文学科分布分析等方面的内容分析,全面地揭示和反映山东建筑大学科研论文产出趋势,客观地分析了山东建筑大学整体研究实力及国内外科研影响力[2]。

1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利用中国知网出版的“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引文数据库”,作为检索工具进行检索,并以机构名称为检索路径,以“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山东建筑大学”为检索词。统计数据来源以山东建筑工程学院或山东建筑大学为作者单位的发文数量、被引频次、高被引作者、机构的H指数、机构科研经费来源、论文产出期刊分布、科研合作机构分布等,时间限定为2002—2012年。

2 山东建筑大学科研论文的全景分析

2.1 科研论文的学术影响力分析

2.1.1 被引频次分布分析

2002—2012年我校学者所发表论文的总被引频次达到了29683次,从2006年开始到2011年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在2009年和2011年被引用频次逐年大幅度增加,说明我校的学术成果正获得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学术影响力正逐年提高。更为突出的是2011年当年发文被引频次达到5299次,可见我校学术研究成果的成熟性已经很高,如图1所示。

图1 山东建筑大学历年发文被引频次分布图

为进一步分析我校各学科的学术水平,可以从被引频次角度着手。文章的被引频次越高,其学术参考价值就越大[3]。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的数量更是人才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发文被引次数超过200次以上,界定为高被引作者,其统计情况见表1。

从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位居前三位的高被引作者依次为:鲁敏教授发表的学术论文被引频次942次,曲云霞教授发表的学术论文被引频次358次,郭兵教授发表的学术论文被引频次330次。前四位的高被引作者的被引频次均超过了300次,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些作者的学术研究水平,其学术水平在所属学科名列前茅。

表1 山东建筑大学2002—2012年第一作者发文高被引作者

同时,还选取了我校2002—2012年间以第一作者发文被引频次超过100次的论文,按其所属学科排列,处于第一位的是土木工程,被引频次1231次;第二位的是动力工程,被引频次1123次;第三位是风景园林,被引频次1102次;第四位是环境科学与工程,被引频次731次;第五位是力学,被引频次349次,说明我校传统学科具有较大的优势和很强的学术影响力。

2.1.2 H指数分析

影响因子IF和H指数是学术评价中的两个重要指标。影响因子IF是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是体现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影响因子的计算方式,是用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统计量,而H指数克服了影响因子的一些缺陷,能够较好地衡量学术机构或学者的学术水平。H指数可分为学者H指数、机构H指数和期刊H指数[4]。机构的H指数是指该机构至多有H篇论文分别被引用了至少H次。具体计算方法是:在CNKI数据库里检索出我校老师发表的所有论文,按照被引次数从高到低排列,直到某篇论文的序号大于该论文被引次数,那个序号减去1就是我校的H指数[5]。山东建筑大学的H指数为47,可以理解为山东建筑大学学者发表的论文至多有47篇分别被引用了至少47次。其H指数分布如图2所示,横轴上的每一个点代表一篇文章的序号,在竖轴上的值就是这篇文章的被引频次,序号48的文章被引频次46次,序号大于被引频次,序号减1,得出我校H指数为47。机构H指数可以反映这个机构的学术影响力,在保证发文数量的同时,也要追求文章的质量,稳健而持久的高水平研究成果是提高作者与机构学术影响力的关键,这就要求学者和研究机构紧跟学科发展潮流,把握学科难点和热点,这样才能持续保持其学术影响力。

在我校H指数线之上的这47篇论文(即被引频次排名前47位的论文)中,以方肇洪教授为首的研究团队发表论文10篇,总被引频次721次;鲁敏教授研究团队发表论文6篇,总被引频次432次。这些数据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具有一定科研实力的学者教授,作为科研队伍的中坚力量,在本领域内可以很好地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并有效带动我校科研水平的提高。

2.1.3 产出论文期刊分布分析

由中文期刊论文的来源刊物分布可知,2006—2012年排在前10位的期刊中,《山东建筑大学学报》是刊载我校论文数量最多的学术刊物,论文数量达到了704篇;其余依次为《中国成人教育》125篇、《科技信息》98篇、《山西建筑》79篇、《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56篇、《水科学与工程技术》48篇、《建筑经济》41篇、《节能》40篇、《制冷与空调》35篇、《微计算机信息》35篇。从前10种期刊的学科属性来看,除《中国成人教育》属于人文社科外,大部分分布在建筑科学领域,可以看出我校建筑科学领域的学者研究专业突出,具有学校专业特色[6];从前10种期刊的级别来看,核心期刊有3种,分别是《中国成人教育》、《建筑经济》、《微计算机信息》;高校学报有2种,分别是《山东建筑大学学报》和《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部级刊物有1种,《制冷与空调》;省级刊物有4种,分别是《科技信息》、《山西建筑》、《水科学与工程技术》、《节能》。其中,大部分为专业期刊。

另外,在2006—2012年的6262篇论文中,EI收录期刊论文337篇、SCI收录期刊论文34篇、北大核心期刊论文2583篇、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收录期刊论文186篇。由于CNKI收录的期刊范围问题,无法很好地反映出我校论文被国外检索工具的收录情况,这里的数字只是我校被EI、SCI收录论文中的一部分,跟实际收录情况相比较,有较大出入。

2.2 科研论文的产出实力分析

2.2.1 发文数量分布分析

从历年发文量的统计来看,山东建筑大学学者在各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从2002—2012年总发文量达到了8293篇,从2002—2012年近10年的发文数量来看,呈现的是一个快速上升的趋势,到2007、2008年达到高峰,这两年发文量达到2077篇,之后逐年呈略有下降的趋势(如图3所示),这样的趋势应该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需要更多地关注学校科研团队的科研产出,另外要充分调动中、初级职称老师的科研积极性,在项目申请、科研奖励中,给予一定的政策引导和照顾,有助于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学校做出更大的贡献。

图3 山东建筑大学2002—2012年发文量的各年度分布图

2.2.2 经费来源分布分析

从CNKI收录的期刊论文来看,2006—2012年期间,资助山东建筑大学学者开展学术研究的科研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等。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40篇、受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81篇、受住建部科技计划项目资助66篇、受山东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资助62篇、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39篇、对历年的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我校科研成果增长显著[7]。仅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来看,我校的学术团队围绕着国家科学基金项目发文的数量呈逐年递增态势,由2006年的28篇,增长到2012年的102篇,增幅达到约3.6倍。另外,受山东省教委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以及973、863等资助也产出了比较多的论文。因为我校是一个传统的理工科学校,这几年新增加了一些文科院系,但是发展还很不平衡,申请到的社科基金项目偏少,级别也比较低,反映到论文发表上,社科类的高质量论文较少,被一些社科类著名检索工具,比如国内 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和国外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A&HCI(艺术和人文引文索引)收录的论文数量,跟EI(工程索引)、SCI(科学引文索引)收录比起来,明显偏少[8]。2006—2012年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住建部科技计划项目资助在各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见表2。

表2 2006—2012年各类资助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量统计表

2.2.3 科研合作机构分布分析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发展,各学科不同地区、不同机构研究人员科研协作日益加强,联合攻关,合作完成的科研项目也越来越多。列出与山东建筑大学学者有合著关系的机构,合并机构名称有变化的数据,得到与山东建筑大学学者合作较多的机构前10位的排名(合著论文篇数>25)。(见表3)

表3 2006年—2012年山东建筑大学学者有合作关系的机构前10位的排名统计表

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与山东建筑大学有合作关系的机构中,山东大学与山东建筑大学合著的论文以444篇占据首位,山东大学是山东省大学的带头人,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大学,在某种程度上引导着省内高校的发展。同济大学与山东建筑大学合著的论文119篇位居第二,同济大学是国家“985”院校,而且土木工程专业在全国建筑类院校处于领军地位,此外,山东建筑大学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等方面,与同济大学有很多的相似性,因此加强合作可以取长补短,吸取经验,促进学科发展和进步[9]。从检索结果中看到,与山东建筑大学有合作关系的机构除全国的高校外,合作比较密切的还有很多大型建筑企业和设计院所,如黄河路桥集团、山东省交通厅、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山东建设城乡规划院、山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济南市给水排水监测站等,说明随着学校对于科研成果的推广运用工作的重视,加快了我校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我校的科研成果进入生产实践领域的越来越多,对生产实际的了解,又启迪了新的科研思路,形成良性循环。

2.2.4 科研论文学科分布分析

在2006—2012年发表的6262篇论文中,从文章的学科分布排在前15位的依次是:建筑科学与工程(1373篇)、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376篇)、计算机软件与计算机应用(296篇)、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274篇)、高等教育(250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229篇)、自动化技术(197篇)、公路与水路运输(156篇)、数学(148篇)、企业经济(143篇)、电力工业(127篇)、机械工业(116篇)、工业通用技术与设备(110篇)、无机化工(106篇)、动力工程(102篇)。上述数据不难看出,建筑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我校的优势学科[10]。跟前面的的第一作者发文高被引作者所属学科比较,有一半以上的学科是重合的,更加说明了学科带头人的重要作用。

3 讨论与展望

通过上述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我校学术论文数量增长虽有一定起伏,大趋势是逐年上升的,这与当前我校坚持学科建设为主导,强化学科优势,突出特色建设,提升学科水平,通过少数特色学科先行发展,促进学校整体学术水平提升的发展观相一致,也与学校加大科研投入和引进高水平人才是分不开的。但在论文数量和质量上,与国内其他知名学校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推动我校知名度和科研影响力的提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提高我校学者所发表的中文论文的总体水平;加大与知名院校之间的学术合作与交流;注重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申报;扩大学校优势学科的学术研究,使学校整体学术影响力和学术水平有大的提升。

[1] 贺伟,刘鹏,姜旭,等.山东建筑大学学术论文被三大检索收录引用情况分析[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1,26(1):92-94.

[2] 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情报分析组.山东师范大学科研论文全景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8(1):135-160.

[3] 卢洪艳.中国(内地)教学设计研究30年:关键论文分析[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2.

[4] 杜香莉,梁花侠.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O—X类论文分析 [J].情报科学,2007,25(3):390-396.

[5] 江建忠.我院2005~2009年发表国内学术论文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3):1490-1491.

[6] 李双,刘鹏.EI数据库使用方法简介[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2,27(5):543-544.

[7] 刘鹏,刘二稳,许福运.EBSCO数据库使用方法简介[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0,25(1):94.

[8] 诸平,史传龙.SCI、EI、SSCI、A&HCI收录中国期刊的最新统计结果分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2(2):70-84.

[9] 刘雪立.基于Web of Science和ESI数据库高被引论文的界定方法[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6):975-978.

[10]张诗博.2004—2008年国内图书馆学研究高被引论文的统计与分析[J].情报科学,2011,29(3):387-390.

猜你喜欢

发文山东学术
山东图片库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山东舰』入列一周年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山东的路幸福的路
创新需要学术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