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育才初级中学校园规划设计
2014-01-23徐冰华明亮
徐冰华,明亮
(1.青岛农业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266109;2.青岛腾远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厘米工作室TYDI,山东青岛266061)
0 引言
我国现有许多教育建筑还继续沿用着计划经济时代学校的规划设计模式。校园的布局按功能空间“小而全”的封闭体系设置,功能教室的利用率不高,工程管网设施复杂,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空间上的割裂和孤立,使学生和老师之间缺乏联系和交流[1]。对分散的中学校园空间进行重组,将各功能建筑单体连成一座建筑,形成了开放、流动的校园空间,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各种教育计划的开展和学校社团活动的举行。这种创新性的设计思路是现代教育模式的创新和发展的趋势,是校园规划的必然需要。
中学校园是以老师和中小学生为服务对象的,以中小学教育方式和教育教学空间为研究载体的教学空间单元体和教学空间综合体。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方法以及与教学方法相适应的教育空间形态——教学空间单元体和教学空间综合体,是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创新性空间模式[2]。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育才初级中学建设工程是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提升区域水平、改善投资环境、吸引高端人才而开发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该工程着力于打造开放性、流动性、趣味性教育空间,将校园划分为教学区、办公区、宿舍生活区和体育运动区四个功能分区。
1 规划设计区域概况
1.1 区域位置
校址位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嘉陵江路以东、长江路以北,是两条主干道的交汇点。作为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长江路一线进入公众视线的首座公共建筑,地理位置极为显著。青岛西海岸新区,是国务院批复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建设的新区,是青岛市建设全国海洋经济领军城市、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核心区的重要支撑,也是青岛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主力军。
1.2 自然条件
青岛开发区位于山东半岛胶洲湾南口西海岸。地处东经120°02′至120°18′、北纬35°52′,背山面海,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空气湿润,雨量充沛,温度适中,四季分明,有明显的海洋气候特点,具有春寒、夏凉、秋爽、冬暖的气候特征,是天然的避暑胜地。东与青岛市市南区隔海相望,海上最靠近的距离4.19 km。南濒黄海,北、西皆与胶南接壤。
1.3 人文条件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是青岛市的辅城,是以现代化国际港口为主体,以重石化工业、国际贸易、旅游度假为主要特色的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新区。有着浓重的海洋文化、旅游文化色彩,拥有被称为“亚洲第一滩”的金沙滩。20多年来人口迅速汇聚,必然带来多样文化的交汇。是在齐鲁文化的根脉上,吸收众多文化营养而绽放的一朵开发型文化之花。
1.4 现状条件
项目基地紧邻嘉陵江东路,南面紧靠一个加油站,考虑安全距离,绿化防护要求。用地中间的位置有一个长江盛阁的住宅项目,是三栋小高层,用地形状为不规则形,南北距离较大。
2 规划设计依据
(1)《中小学校设计规范》;
(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3)《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
(4)《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凰岛中学工程建筑设计相关建议与提示》;
(5)《建设用地选址意见书》(选字第370200201217025号)。
3 设计方案构思
3.1 设计理念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人的行为模式发生着巨大变化,作为规范和指导人行为模式的学校建筑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完善自身的功能结构。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精心设计、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满足保护环境、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的基本方针[3]。学校建筑又是功能主义范式的结果,必须重新审视他的先验性,将他们放到当前问题中来分析[4]。现在的学校比以往更加的开放,社会活动更多的参与到教学之中,学生在课余之外获得的信息多于课堂。基于现代社会多元化、信息化和复合化的发展趋势,学校也应成为多种行为交融、空间功能复合以及建筑功能多样的载体。建筑的功能、形式和周围环境的联系是校园建设的基本要点[5]。因此,设计引入了综合体概念,并致力于将青岛开发区育才中学打造成现代教育综合体建筑。该模式将具有相同功能和相近属性的建筑聚集而形成组团格局,或者将功能不完全相同的单元聚集一体,构成一种新型综合体——教育建筑综合体。这种模式的几点特征:(1)符合青少年心理特征;(2)顺应现代教育模式的发展;(3)开放性、流动性、趣味性衍生空间的创新。该校园规划项目在设计上遵循了以下要点:
3.1.1 探究新时期教育模式
当代的教学模式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教与学多维的发展。学校建筑与教育发展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作为学校文化中的表层文化的学校建筑,体现着对教育物质载体的综合性文化功能[6]。建筑设计从新型教育模式对建筑空间的需求着手,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生活、活动交流的需求[7]。除去开窗一侧的界面,教室其余三个界面都在发挥不同的教学功能:传统的黑板已经被电子白板代替;黑板对面的墙面已经代替了以往的黑板报,变成教室内的信息点;而靠近走廊一侧的前面,除了安排日常的储物功能外,把以往要在专业教室进行的实践教学引入到普通教室,从而普通教室功能利用的多维界面变得丰富起来。
青岛开发区育才中学设计过程中,除了考虑普通教室功能的多元化之外,还充分考虑到学生课余时间对知识的获取途径。比以往学校更宽的交通走廊,上下直梯的利用,都使学生在校园之中有着更广阔的交流空间;图书馆、餐厅两层通高设计(如图1所示),打破以往不同功能空间各自封闭的局限,使各种空间流动起来,让校园的氛围无处不在。
图1 阅览室内景图
3.1.2 研究青少年心理特征
青少年阶段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个性的养成、品质的培养、知识的积累都在这个时期完成。初中是由少年到青年转变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天性活泼好动,同时理性的思考逐渐成熟。
校园是一个功能复杂的综合体,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师生的工作、学习与交流,间接影响其人生观与自然观的形成[8]。运用营造方法,将育才中学建造成富有现代气息的建筑立面(如图2所示)、绿色环保的材质、流动活跃的空间及灵动别致的景观,时刻感染着校园中的每个学子,让其感受到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国家的繁荣。可识别性强的校园建筑形象、开放的校园公共空间,对陶冶学生情操、形成丰富多样的集体活动都具有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9]。成功的建筑不在于它装修的奢华,而在于它传递给使用者的信息,时代改变着建筑,建筑也会改变人。
图2 综合行政教学楼实景图
校园环境又是一种人文环境,依托丰富的绿化系统和校园空间细部的处理,赋予了校园文化内涵,倡导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
3.1.3 强调空间流动多变性
教育发展的趋势要求中学校园空间多元化,以促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青岛开发区育才中学内部空间的设计和以往学校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留白”,就是给学校留下更多的空间,这些空间不设定具体的使用功能,而是给老师和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育才中学在设计中设置开阔的中庭、下沉的读书角以及放大的走廊,让公共空间兼顾展示、交流、演艺等多种的功能。各种功能随意变换,类似城市综合体中的公共区域,完全依据使用者的想象和需求自由变换,形成流动变化的空间。
3.1.4 追求建筑内外一体化
由于建筑体量大,为了有效利用局促不规则的用地,在建筑处理上尤其注重室内外空间的一体化设计,利用空间虚实及色彩的对比,宁静中不失朝气[10]。
通过庭院和连廊将不同使用功能的建筑主体联系在一起,各个功能空间紧密组合在一起。结合用地边界建筑布局形成的内、外庭院,采用架空和落地的玻璃幕墙,实现建筑内外的交融;尤其在教学区,利用屋顶平台和内庭院结合形成立体的建筑景观效果;餐厅内引入室内的玻璃温室,营造四季变化的自然环境。
基地用地不规则,边界曲折,周边有在建的居民区。考虑到日照影响,主入口及消防入口设在北侧规划路,车库出入口另设在基地东侧和西侧。总图规划布局依据用地地形,考虑长江路和嘉陵江路交叉口处加油站对于学校建筑的影响,用地南端布置操场有效隔离,使建筑和加油站满足安全退让距离。符合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可持续性发展要求。整个学校建筑沿西侧嘉陵江路和北侧规划路展开,空间舒展,形成完整的沿路城市界面,依据使用功能动静分开。临路布置体育馆和综合行政教学楼,满足日常对外功能;主要教学及生活区布置在用地东侧,采用现代院落式布局,依次布置主要教学楼、餐厅以及学生宿舍。整个建筑布局生动灵活,室内外景观交融,绿化通过架空平台与内部庭院交融,步移景异,空间层次丰富(如图3所示)。
图3 校园整体鸟瞰图
整体规划采用运动场地与校舍南北布置。运动场地属于动区,校舍属于静区,这样布置可以有效避免校舍被噪音干扰。主体育场和风雨操场靠近入口设置,有利于运动设施对社会开放,并方便管理。食堂设置与场地东西,与后勤出入口联系紧密。行政办公部分靠近入口布置,与教学区分区布置避免流线混乱(如图4、5所示)。
建筑内、外一体化的设计,还体现在建筑和景观的高度融合方面。考虑到立面采用的陶土板的温润质感,景观花坛大量采用锈蚀面的耐候钢与之呼应,两种材料的的搭配使校园中充满阳光的味道。
开放式教学楼,打开了教室与走廊之间的墙壁,将走廊作为年级学生共同学习的空间,为班级之间的合作学习和人际交往创造了条件[11]。
沿嘉陵江路城市干道的体育馆,设综合训练馆、游泳馆和健身房,功能齐备,建筑形体标示性强,具备独立对外的使用功能,成为服务周边居民的社区健身中心。结合体育馆的设计,地下设计大型人防车库在满足学校自身使用的同时,也可以给周边居民提供便利的停车服务。
3.2 规划设计目标及总体布局
学校顺应现代教育模式的发展,着力于打造开放性、流动性、趣味性教育空间。建筑风格反应新区风貌,建筑规划体现新区发展,建筑设施满足新区功能,使建筑本身成为西海岸新区的标杆和旗帜。
项目总投资3.48亿元,占地 4.83 hm2,分为教学区、办公区、宿舍生活区和体育运动区(如图5所示)。总建筑面积50728 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35277 m2,地下15451m2,其中包括教学楼(设30个教学班,建成后可容纳1500名学生在校学习)、专有教室、生活用房及风雨操场,地下游泳馆及人防停车场,以及室外400 m塑胶跑道体育场等。
图4 校园规划总平面图
3.3 道路交通分析规划
(1)入口设置在西侧规划路设置主要出入口,兼顾人车通行;于靠近基地北边的西侧规划路设置后勤出入口,避免对日常教学产生干扰。
(2)流线设计车辆主要沿用地 东、北、南三侧外围通行,依次串联教学区、食堂、体育场等各个功能区,便捷通达;步行流线则于场地内部展开;实现人车分流的模式(如图6所示)。
图6 道路交通分析图
图5 功能分区图
(3)停车区位设计停车区位于地下,在西侧规划路,嘉陵江东路,东侧规划路分别设置地下停车出入口,停车数275辆。
3.4 主要景点及入口设计
学校整体规划设计以凤凰为思想来源,建筑为骨,环境为翎,合理组织前广场的空间结构。将抽象化的凤翎设计成特色种植,结合建筑形态配以流线型铺装设计,在谱装上增加校风校训的细节设计,凸显学校浓郁的文化氛围及室外景观环境的精致(如图7、8所示)。综合服务楼中心设计特色水景一处,潺潺的流水声,增加整个入口空间的活泼欢快的气氛(如图9所示)。
图7 主要景观广场效果图
图8 入口观广场效果图
3.5 植物配置规划
植物绿化效果致力于打造风景式校园,绿化率高,讲究树木花卉草坪的合理搭配布置,与学校建筑风格协调,布局合理,格调高雅,实现春有绿、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的优美校园环境。
基调树种是植物配置的骨骼,选择树形规整、树姿优美,树干通直,生长速度快兼具可赏花、赏叶、赏果的树种(如图10所示)。主要树种有:黄山栾(Koelreuteria integrifoliola)、雪松(Cedrus deodara)、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榉树(Zelkova schneideriana Hand-Mazz)、广 玉 兰(Magnolia grandiflora L.)、竹子(bamboo)。
图9 主要景观节点平面图
图10 基调植物配置图
树种选择注重植物的形态、色彩、花期、花色以及花的形状。主要选择树种:云杉(Picea asperata Mast.)、玉 兰 (Magnolia denudata Desr.)、樱 花(Prunus serrulata)、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 L.)、海棠(Malus spectabilis)(如图11所示)。
4 结语
青岛开发区育才中学所的营造的开放性、流动性、趣味性的一体化空间,顺应了校园规划设计模式的变革与未来的发展趋势。整体方案的设计打破了传统校园规划和建筑空间模式,突破性地实践了教育综合体模式。在设计过程中因地制宜地解决了实际问题,克服了场地的先天不足,针对不规则的基地布置了灵活的综合体功能布局。建筑总体建成后,基本达到了设计之初的要求。总之,青岛开发区育才中学是教育建筑综合体概念在青岛地区校园规划设计中的一次成功的应用,为同类规划项目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图11 主题植物配置图
[1] 邓晓红.教育建筑综合体——新世纪高校教学楼建筑发展趋势[J].新建筑,2003(增):18-19.
[2] 杨剑锋.基于九年制素质教育模式下中小学教育空间设计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3.
[3] GB 50099—2011,中小学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4] GMA事务所.中学设计,罗马,意大利[J].世界建筑,2005(10):60-63.
[5] 付悦.新世纪的建筑创作观——对于适用、经济与美观的再认识[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07,22(2):105-110.
[6] 温倩梅.学校建筑设计与教育的同步发展[J].广州建筑,2011(6):18-21.
[7] 曲波.教育模式多元化下的中学校园设计——山西省实验中学设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22):192-193.
[8] 鲁敏,杨盼盼,李东和,等.高校校园景观总体规划概念设计——以山东建筑大学新校区为例[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3,28(3):197-203.
[9] 卢峰,杨奇.新校园 新起点——四川省都江堰市八一聚源高级中学方案设计[J].南方建筑,2008(6):41-44.
[10]李新娟.人文理念在校园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无锡新城初级中学设计[J].中外建筑,2013(7):132-135.
[11]熊梅,王庭波.开放式学校组织特征与建构[J].中国教育学刊,2011(8):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