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山县柞蚕业发展之我见
2014-01-23陈忠艺
陈忠艺
(河南省鲁山县蚕业局,河南鲁山 467300)
鲁山县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中西部,伏牛山东麓,淮河水系的沙河上游,气候温暖湿润,生态植被完好,境内不仅有国家5A 级尧山地质森林公园,而且又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保护区,自然条件适宜柞蚕养殖,放养柞蚕历史悠久。但是,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山区农民收入呈现多元化趋势,再加上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传统的柞蚕产业面临着新的考验和挑战。如何让鲁山县已有3 000多年历史的传统产业得到传承和发展?一直是广大蚕业工作者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难题。笔者就自己多年来在生产实践中的感悟,提出一些想法和观点,供同仁商榷。
1 鲁山柞蚕生产现状
鲁山县柞蚕生产已有3 000 多年的历史,柞蚕丝织成的“鲁山绸”(疙瘩绸)在1914年美国旧金山举行的万国商品会上被誉为“仙女织”,从此名扬海内外[1]。植柞、养蚕、缫丝、织绸是山区人民传统的生产、生活门路,在全县山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及新农村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县柞坡资源丰富,有宜放蚕柞坡6 万hm2以上,但目前已被养蚕利用的柞坡只有2.5 万hm2,发展柞蚕产业基础雄厚,潜力巨大。全县常年放养柞蚕卵4 800 kg,生产鲜柞茧2 000 t,蚕茧产值4 000 多万元,辐射全县14个重点养蚕乡(镇)168个养蚕示范村近1.25 万户的4 万多人,人均蚕业收入1 300 多元。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加上“回归自然”、养生保健等消费理念的形成,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不但在食物上讲究“绿色食品”,而且在穿着上也讲究“绿色服饰”。柞蚕蛹、柞蚕蛾等高蛋白营养食品进入餐饮市场,成为“绿色无公害食品”的宠儿。而被誉为“天然纤维皇后”的真丝产品消费也在不断增加,随着柞蚕综合利用研究新成果的不断涌现,以蛹、蛾、蚕丝蛋白为主开发的营养保健品和药品的面世,必将刺激、推进柞蚕产业的快速发展,全县柞蚕产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 制约柞蚕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虽然全县的柞蚕业具有较好的基础条件、明显的资源优势、市场前景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在蚕业政策扶持和资金倾斜等方面,明显存在着漏洞和缺失,制约了柞蚕业的进一步发展。
2.1 惠蚕政策不到位 扶持蚕业力度小
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如农业方面取消了农业税,对种粮农户、大宗农产品、养殖农户实行了良种补贴等,而柞蚕生产作为农业格局中的一部分,不论是种子生产还是农户养蚕,均没有享受到国家的惠农政策。虽然各级政府一度把柞蚕业确定为鲁山县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平顶山市农业十大特色农业基地之一,平顶山市农业四大特色产业之一,但都没有真正将柞蚕生产纳入产业结构调整的板块给予大力扶持。由于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在优质柞蚕茧基地建设、蚕种场基础设施建设和龙头企业培育等方面的扶持资金相对较少,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蚕业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农民养蚕增收的积极性。
2.2 柞蚕品种更新慢 制种生产条件差
目前,全县柞蚕生产中当家的品种主要是河南三三、贵州引进的一0 一,其他的品种如河四一、川八等品种因种质退化被市场逐步淘汰。在良种选育上虽然培育了“黑蛾鲁九”新品种,但在生产中推广应用的范围很小,新品种选育更新步伐缓慢,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导致蚕业发展后劲不足。全县所属的6个国营柞蚕制种场都是20 世纪50—60年代建成的。长期以来,由于政府对柞蚕种场建设的资金投入较少,各柞蚕种场普遍存在着生产设备设施简陋、老化,制种生产条件落后的情况,加之近年来种茧收购价格及制种工价上涨,导致制种成本增加,制种效益低下,甚至出现亏本经营的现象。
2.3 柞坡流转范围小 规模化经营程度低
近年来,由于农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增加,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谋生,导致许多柞坡闲置,造成大量资源浪费。虽然县政府在柞坡流转方面出台了一些政策,引导鼓励农户对柞坡承包经营权实行流转,但在实践中大多是柞坡业主因外出或无力经营现有柞坡而流转给亲戚、朋友、近邻经营,承包者给予少量柞坡补贴或无偿使用,以这种形式流转的层次低、范围小、面积少,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
2.4 柞蚕产业链条短 龙头企业带动力弱
鲁山县虽有几家丝绵、保健酒等生产企业,但都是小型加工企业,产品比较单一且都是初级产品,市场竞争力弱,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精深加工的产品数量少,产业链条短,附加产值低,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严重影响着柞蚕产业向规模化、高效化方向的发展。
3 几点建议
3.1 出台惠蚕政策 促进蚕业发展
将鲁山县的柞蚕生产列入省、市、县农业结构调整政策扶持范围之内,统筹安排发改、扶贫、财政、蚕业等有关部门,搞好蚕业发展项目的申报和资金争取工作,并给予专项资金倾斜,增强蚕业生产的发展后劲。可以参照农民种粮实行直补的方法,对柞蚕良种、养蚕农户进行适当补贴,从而调动鲁山县山区农户养蚕的积极性,推动鲁山县柞蚕产业的稳步发展。
3.2 加大科技投入 增强自主创新
通过科技投入,加快柞蚕品种培育和更新的步伐,推广和普及优良品种,提高蚕农科学管养水平,大力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提高蚕茧的产量和品质,增加蚕农的收入。同时,通过增加蚕种场事业费补贴标准,改善蚕业一线人员的生产、生活条件,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推进蚕业向科技型、服务型和创新型方向发展。
3.3 加强组织协调 提升服务水平
政府应转变职能,加强柞坡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柞坡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社等形式流转柞坡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其次,管理部门应积极为流转经营者排忧解难,为他们提供政策和信贷资金上的支持,协调柞坡业主与承包经营者之间的关系,确保柞坡流转有序平稳地推进[2]。
3.4 扶持龙头企业 带动行业发展
政府要进一步扶持发展柞蚕产品的精深加工业,增加产品附加值。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重点扶持产业基础好,经济效益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茧丝绸龙头企业,鼓励茧丝绸企业做大做强。重视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和品牌建设,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强龙头企业辐射性和产业带动力,通过龙头带动推进鲁山县柞蚕产业向更深、更高层次的产业化方向发展。
3.5 开发柞蚕产品 发展蚕业观光旅游
把柞蚕产品开发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起来,为观光游客提供舒适农家小院,食新鲜蚕蛹,饮雄蚕蛾酒,盖蚕丝绵被,购丝织纪念品,实现游客与农户的双赢,打造鲁山县独具特色和魅力的蚕业生态观光旅游。同时,要尽快对传统手工鲁山绸的生产工艺进行抢救性、保护性开发,加大对茧丝绸及副产品加工流通企业的支持。
[1]尹崇智.鲁山县志[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373-374.
[2]李宝.对旬阳农村桑园流转工作的思考[J]. 北方蚕业,2012,33(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