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茧丝绸行业分析报告

2014-01-23畅晋钢

中国蚕业 2014年3期
关键词:蚕农蚕种蚕茧

畅晋钢

(山西省果业工作总站,山西太原 030001)

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东部,黄河中游,四周山水环绕,北以外长城与内蒙古为界,东以太行山与河北毗连,西南隔黄河与陕西、河南相望。疆界轮廓大致是东北—西南斜向的平行四边形。山西省全省土地总面积15.63 万km2。境内气候温和,适合发展蚕桑生产。

山西省栽桑养蚕历史悠久,是我国蚕桑生产的发源地之一。“嫘祖养蚕”的美丽传说就发生于山西省夏县西阴村,1926年出土的半个人工切割的蚕茧化石,距今已有5 000 余年。据文献记载[1],山西省历代都有倡导发展蚕桑的政令,广大农民也具有栽桑养蚕的历史传承。到清代,山西潞绸已闻名遐迩,享有“南松江、北潞安、衣天下”之美誉。

近年来,山西省蚕区各级业务主管部门积极抓住“东桑西移”的有利时机,紧扣全省蚕业生产“十二五”规划,坚持“巩固提高基地县,积极发展新蚕区”的思路,贯彻“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质量为中心,以效益为目的”的指导思想,引导和鼓励蚕农抓住机遇,积极发展茧丝绸产业,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为全面掌握山西省茧丝绸行业的发展现状,促进茧丝绸行业的健康发展,山西省果业工作总站会同山西省茧丝绸协调办公室对山西省茧丝绸行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供同仁商榷。

1 行业发展基本状况

1.1 行业规模

1.1.1 蚕种生产 山西省有山西省蚕业科学研究院蚕种场、阳城县蚕桑服务中心蚕种场、沁水县蚕桑服务中心蚕种场3 家蚕种生产单位,一代杂交种年生产能力达30 万盒。2013年全省销售蚕种11 万盒,加上销售蚕种附带的蚕药费用,销售产值共计550 万元。并且,3 家蚕种生产单位分别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注册了“嫘祖”牌、“蟒河”牌及“沁丰”牌商标。

根据2006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和农业部《蚕种管理办法》,2007年12月,山西省政府批准了山西省的蚕种生产经营许可[晋政发(2007)43]。自2008年起,山西省境内的蚕种生产和经营单位须到山西省农业厅申请办理《蚕种生产许可证》、《蚕种经营许可证》方可从事蚕种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使蚕种生产、经营步入法制化轨道。另外,为了加强蚕种质量的监督检验,确保蚕种质量,由山西省农业厅果业工作总站负责全省的蚕种质量监督检验工作。

1.1.2 桑园面积及蚕茧生产 据山西省果业工作总站统计,2013年全省桑园面积1.2 万hm2,全年饲养蚕种11 万盒,生产鲜茧4 741 t,蚕农蚕茧收入1.9 亿元。

1.1.3 缫丝生产 山西省25个栽桑养蚕县(市)共有缫丝企业4 家,2013年年销售生丝300 t,共计销售收10 500 万元。

1.1.4 新技术推广 2013年,全省新建养蚕大棚1 000栋,累计达到5 030 栋;推广温湿自控小蚕共育棚1 134 栋,累计达到5 693 栋;推广纸板方格蔟67.3 万片,累计达到721.8 万片;推广新型太阳能剪桑机350 多台;推广新型电动消毒机300 多台。

截止2013年年底,全省共有25个县(市)栽桑养蚕,并都建有蚕桑中心(蚕桑站、蚕果站)等专业机构,主要负责当地的蚕桑技术推广工作。此外,各地还组建有省、市级蚕桑科研院(所)、蚕种场,以及蚕茧收烘站、缫丝厂、丝织厂等。全省从事蚕桑管理、科研、蚕种生产的技术人员400 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有23 人(推广研究员2 名),具有硕士学位的有5 人,有186 人参加了山西省蚕学会和中国蚕学会。据山西省果业工作总站统计,全省农、工、商、贸、科研等方面从事茧丝绸行业的人员逾3 000多人,从事栽桑养蚕的农户约5 万户。

1.2 行业结构

栽桑养蚕最为基本的目的就是生产蚕茧,为缫丝企业提供原料。近年来,桑园多种经营及蚕桑资源综合利用蓬勃兴起,综合利用产值达3 000 万元;而且,除蚕茧用于缫丝、织绸外,桑园间作套种、桑枝食用菌、蚕沙资源化利用、蚕蛹培养虫草、桑叶茶、桑果饮料、桑果酒、丝绵家纺产品开发、蚕丝医用新材料等蚕桑资源的开发利用逐步转向更广泛的领域和更高的层次,涉及农、林、牧、渔、工、商、医药等多个行业。

1.3 行业现代化程度

近年来,随着蚕业科技的进步和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一大批省力化养蚕技术和机具、设备进入了实用化阶段,如蚕种自动化催青、小蚕温控饲育、大棚养蚕、方格蔟上蔟、电动采桑剪等的推广应用,极大地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蚕茧的产量和质量。与此同时,缫丝企业的技术引进、设备升级改造、污水处理等,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另外,各级蚕桑推广部门承担的《小蚕共育新技术推广》、《蚕桑技术服务承包》、《春秋兼用优质蚕品种871 ×872 综合配套技术》、《旱地密植快速丰产桑园技术推广应用》、《塑料大棚斜面立体养蚕新技术》、《桑树锯桩芽接技术》、《大棚养蚕技术》等项目,分别获得了山西省科技进步奖和山西省农村技术承包集体奖。这些项目的实施和应用,有力地促进了山西省蚕桑产业的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1.4 行业贡献度

在山西省蚕桑生产的主产区,茧丝绸生产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优势产业和亮点产业,对促进城乡就业以及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如:阳城县全县有17个乡(镇)、315个行政村、2.1 万户农户从事蚕桑生产,是山西省乃至华北地区的蚕桑生产大县,2013年共有桑园面积7 270 hm2,全年发种量7.6 万盒,蚕茧产量3 655 t,养蚕收入1.4 亿元。而且,种植桑树还绿化了环境、涵养了水源、净化了空气,生态效益显著。

2 存在的问题

2.1 蚕茧收烘站点少 龙头企业不强

正常年份山西省年产鲜茧5 000 t 左右,但蚕桑主产区的蚕茧收烘站点少,造成流动茧贩压级压价、蚕茧质量下降,蚕农有苦难言。全省25个有蚕桑生产的县(市),仅阳城县有私营缫丝企业3 家,垣曲县有1 家,其余23个县(市)都没有茧丝加工企业。沁县、屯留县、武乡县在20 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3 家缫丝企业相继倒闭,产业链条中断,完全靠向外销售蚕茧原料,存在的市场风险都压在了蚕农头上,进而影响到蚕桑生产的发展。

2.2 科技队伍“青黄不接”从业人员素质较低

山西省的蚕桑技术骨干大都是20 世纪70—80年代的毕业生,年龄老化,有的已接近退休年龄,年轻的工作人员大都没有受过专门学校的培养,知识面不广不深。而且,在进入20 世纪90年代以后蚕桑专业学校毕业的学生很少,即便有也大都改行从事其他专业了,蚕桑科技队伍目前面临着严重的“青黄不接”态势,如果不重视科技队伍的培养和深造,将直接影响山西省蚕桑生产的健康发展。

2.3 比较效益下降 劳动力减少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就业渠道的拓宽,农村大量的头脑灵活、有一定文化素质的人员转移到其他产业或外出打工,使蚕桑的主要从业人员年龄结构、文化知识等迅速发生了变化,养蚕人员基本是妇女和老年人,对新技术和新品种的接受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大打折扣,增加了蚕业技术的推广难度。

2.4 资金缺乏 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近年来,许多优势农产品的发展都得到了各级财政资金的大力扶持,但相比而言,传统的优势产业——蚕桑生产却不被关注,中央财政支农专项中基本没有蚕桑发展资金。2001年前,省级财政每年用于蚕桑发展的专项资金还有100 余万元,2002年随着财政改革转移到市级,绝大部分又支持了中心工作,用于蚕桑生产的很少,同时对蚕桑产业的科研、推广、教育的投入也廖廖无几,使得省、市的蚕研所、蚕种场的设备不能更新,很难适应产业的发展需求,影响了技术研究和推广进程,产业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3 趋势预测与工作重点

3.1 趋势预测

蚕桑生产在为缫丝企业提供蚕茧原料的同时,在桑枝食用菌、蚕沙枕、丝绵被、桑叶茶、桑果饮料等开发利用的基础上,正逐步深入到蚕蛹虫草培养、蚕丝医用新材料、医药保健品等领域,蚕桑资源的开发利用正逐步转向更广泛的领域和更高的层次,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2014年,全省桑园面积保持在1.2 万hm2,预计全年发种13 万盒,生产鲜茧6 400 t,蚕农全年养蚕收入有望突破2.5 亿元。桑园间作、桑叶茶、桑枝食用菌、丝绵被、桑果酒等综合利用产值预计可达5 000万元。

3.2 工作重点

山西省的蚕桑产业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挥比较优势,综合考虑规划区域内蚕桑产业的生产水平、技术水平、投资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优先发展基础较好、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产区。坚持产业化开发,在大力发展蚕茧生产的同时,还要大力发展桑园间作和综合利用及蚕茧加工业的开发,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优势产业带。

3.2.1 加强蚕种质量监督检验 加强蚕种质量监督检验和蚕种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发放,严防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为广大蚕农提供优质合格的蚕种。

3.2.2 抓好优质蚕茧基地建设工程 引进桑、蚕新品种、新技术,做好小蚕共育棚、大棚养蚕、纸板方格蔟等新技术的推广工作,切实提高蚕茧的产量和质量,降低蚕农的劳动强度,增加蚕农的收益。

3.2.3 加大蚕桑产业副产品的开发力度 加大桑园间作、桑果饮料、桑枝食用菌、桑叶茶、蚕沙保健枕、丝绵被等副产品的开发力度,积极推进“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的经营策略,切实提高蚕桑产业的综合效益,增加蚕农收入。

3.2.4 加强丝绸企业的技术引进和设备升级 丝绸企业是整个行业发展的龙头,只有将企业做大做强,才能带动行业的全面发展,为此必须加强丝绸企业的技术引进和设备升级。

茧丝绸业是将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三者有机结合的产业,作为我国在国际市场有着竞争优势的行业必将商机无限。只要各级政府统一认识,加强管理,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成果、科研机构为依托,充分发挥茧丝绸特色产业的经济优势,茧丝绸行业必将成为促进山西省转型发展的优势产业。

[1]闫和健,武怀庆. 山西蚕业志[M]. 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10:1 -8.

猜你喜欢

蚕农蚕种蚕茧
产卵布蚕种浸酸操作的做法和体会
蚕茧与飞蝶
提高鸣龙镇蚕茧质量的措施探讨
阆中蚕种场桑蚕智能系统研发简报
科学制定生产计划 合理满足蚕种需求
重视蚕病综合防治 提高蚕茧质量
散卵蚕种收蚁新方法——白纸袋收法
躲雨
卖蚕茧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