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饮食与胆囊结石形成的关系
2014-01-23看晓玲
看晓玲 哈 西
( 新疆巴州蒙医医院,新疆 库尔勒 841000)
1 资料与结果
通过2011 年1 月到2012 年12 月2 年时间对住院蒙古族患者268 人进行观察,其中男性84 人,女性184 人;门诊蒙古族患者320 人,男性110 人,女性210 人。通过观察住院患者胆囊壁毛糙181 人,胆囊结石52 人,胆囊管结石2人,胆囊正常85 人;门诊患者胆囊壁毛糙201 人,胆囊结石63 人,胆囊管结石5 人,胆囊正常20 人。住院患者农牧民154 人,城市居住114 人,门诊患者农牧民210 人,城市居住110 人。
2 蒙古族饮食文化与胆结石形成的关系
蒙古族饮食中,牧民多以牛、羊及奶食为主,辅以粮食、蔬菜;农民以粮食为主,辅以肉食、奶食和蔬菜。普遍嗜饮砖茶。根据蒙古族传统饮食分为红食、白食两种,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得”,意为圣洁、纯净的食品,即“白食”;以肉类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乌兰伊德”,意为“红食”。蒙古民族的饮食有农业区、半农半牧区及纯牧区的差异。生活在高寒地区的蒙古族牧民饮食主要是奶制品、肉制品,缺少瓜果蔬菜。冬季主要食用宰杀和贮备的家畜肉,以及夏季贮备的各类型的奶制品为主。为了防寒经常饮用高度烈性酒。此外,马奶酒也是蒙古族的传统饮料之一,由于半农半牧区及纯牧区蒙古族牧民游牧生活饮食不规律、不定时,晚餐比较丰富。
在巴州农牧地区胆囊结石是困扰广大农牧民身体健康的常见病种之一。巴州地区蒙古族族胆囊结石居首位,有学者认为饮食和生活习惯是导致蒙古族胆囊结石患病率增高的主要原因。但具有相近饮食习惯的维吾尔族人群胆囊结石患病率明显偏低。
3 胆结石的预防
有胆囊结石家族史或体态较胖、脂肪摄入过多的中年女性、糖尿病、胆囊炎、高脂血症者,要合理安排饮食,增加运动量外,可以服用一些促进胆固醇代谢的药、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经常吃点生姜或姜汤,或烹饪时加点生姜能预防胆结石。高纤维低脂肪的饮食有利于胆汁中的胆固醇的溶解,高纤维的食物包括全麦、蔬菜、豆类、麦麸等。脂肪类食品也不宜完全杜绝,因为脂肪太低也容易促进胆结石的形成。长期快速减肥的妇女,易患胆结石。快速减肥时,身体需代谢脂肪,导致肝脏分泌过多的胆固醇于胆汁中。长期减肥经常不进食者,使得胆囊收缩频率减少,造成胆汁滞留而引起胆固醇在胆汁中过度饱和。女性因情绪波动导致胆囊收缩减缓,胆汁中胆固醇含量增高;一些降胆固醇类药物,使血中胆固醇降低,却引起肝脏分泌更多胆固醇于胆汁中,都是胆结石形成的重要因素。胆石症与饮食习惯有密切关系,喜吃甜食、荤食、油腻饮食者发病率高。
4 胆结石的蒙医治疗
首先要看医生,明确诊断,弄清楚自己的胆囊情况、结石大小、多少和位置,胆囊结石病人往往在饭后右上腹会有些隐痛不适,或右肩部有些痛感。不是说患上胆囊结石病就必须手术处理,在无明显症状和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的情况下,可以在医师指导下服用蒙药,比如早空腹服用六味安消散(3g/次),12 点服用阿拉坦十一丸(11 丸/次),17 点服用哈日嘎布日十味散(3g/次),晚睡前服用伊赫哈日十二味散(3g/次)并同时服用二十五味松石丸(1 粒/次)等。
总之,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蒙古族人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蒙古族饮食习惯与胆囊结石形成也有一定的关系,任何影响胆固醇与胆汁酸浓度比例的饮食因素都能导致胆结石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