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鉴定
——传统经验与现代科技——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鉴定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年会

2014-01-23张爱华刘雅芳王萍张贺杨波

中国现代中药 2014年1期
关键词:中药材中药方法

张爱华,刘雅芳,王萍,张贺,杨波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综 述

中药鉴定
——传统经验与现代科技——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鉴定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年会

张爱华,刘雅芳,王萍,张贺,杨波*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鉴定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年会以“中药鉴定——传统经验及现代科技”为主题,与会中药鉴定学科专家围绕“传统中药鉴定技术的传承保护及创新发展”、“中药质量研究模式探讨”、“中药鉴定的新理念、新技术及新方法”、“中药鉴定学科建设和科学发展”、“中药材商品市场及其管理机制”、“相关学科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进展”开展学术交流。

中药鉴定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新技术;传统经验

2014年1月10-12日,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办、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承办的“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鉴定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年会”在哈尔滨市召开。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喜军教授当选为中药鉴定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会长。来自日本、加拿大、俄罗斯、韩国、美国、英国、奥地利、印度等国家以及全国28个省市、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代表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本届会议以“中药鉴定——传统经验及现代科技”为主题,在继承祖国医药学传统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解决中药“真实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等中药质量方面关键科学问题。会上,29名中药鉴定学科专家应邀作大会特邀报告。大会报告主要涵盖“传统中药鉴定技术的传承保护及创新发展”、“中药质量研究新模式探讨”、“中药鉴定的新理念、新技术及新方法”、“中药鉴定学科建设和科学发展”、“中药材商品市场及其管理机制”、“相关学科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进展”6个方面。

1 传统中药鉴定技术的传承保护及创新发展

中药鉴定是中药研究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直接关系到中药各项研究工作的结论和临床疗效。其任务是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整理中药复杂品种,寻找和扩大新药源。传统的中药鉴定方法主要包括基原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四大类,各种方法均有其特点和适用对象,有时候还需要几种方法配合才能完成对一种中药材的准确鉴定。

在知识日益更新的年代,由于物理、化学、生物学和计算机的加速发展,使仪器分析的手段不断进步,核磁共振、扫描电子显微镜、计算机图像分析、分子生物学技术、聚类分析法等均被应用到中药鉴定的方法中,大大丰富了中药鉴定的内容,使药物鉴别方法更加多样化,更具科学性。基于这些考虑,辽宁中医药大学康廷国教授指出:传统鉴别中药的方法是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和发展起来的,中药鉴定方法在运用现代科学知识方法与国际接轨的同时,更要继承和发扬祖国医药学遗产,弘扬传统鉴别中药的方法;形成以“四大鉴定法”为基础、以理化分析为重点、逐步适应中药现代化,并有利于中药走向世界的一套更为科学、完善、先进的中药鉴定体系。

2 中药质量研究模式探讨

中药质量标准问题是制约中药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的关键瓶颈之一。长期以来,“找成分,测含量”一直是中药内在质量标准研究的基本方式,而“量而不准,难关药效,难控难评”一直是中药质量标准研究的主要困局。中国药材公司赵润怀研究员提出:应与时俱进地制定药材质量标准和评价方法,既要保持药材性状感官评价的传统特色,又要结合现代技术,注重内在成分含量测定,同时强化安全无公害的指标控制。康廷国教授指出:中药质量标准应体现中医药特色,其研究模式应为总体形态学信息、总体化学信息、总体生物信息的有机结合。为了寻求中药质量标准研究的新突破,解放军302医院中药研究所肖小河教授提出并论述了中药标准“大质量观”的研究思想和模式,使质量标准更加贴近临床,使临床标准(性、效、用)更有科学依据,以期进一步丰富中药标准研究的内涵,创新中药标准研究的思路,为实现“量而又准,关联药效,可控可评”的愿景提供新的视角、思路与方法。

伦敦帝王学院Peter Hylands教授指出应加强中医药研究团队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中药质量管理水平,通过中药鉴定学的发展来加速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并为人类健康作出重要贡献。

3 中药鉴定的新理念、新技术及新方法

传统的鉴定方法,即感官评价、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而分子鉴定则为中药的快速和准确鉴定带来了新的契机。近年,随着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中药的质量评价也迎来了一次新的技术革命。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陈士林研究员介绍了DNA条形码技术的发展为物种的快速鉴定提供了分子水平的精细分类学标准,使物种的准确、快速鉴定成为可能。该技术是传统物种鉴定的强有力补充,其结果为数字化形式,从而使鉴定过程易于实现自动化和标准化。在中药质量评价中,将传统评价方法和DNA条形码技术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从表观型到基因型,从物种到化学成分,从定性到定量,对中药的质量可进行全面评价。

同步辐射光源与X射线相衬显微CT技术相结合,成为了中药材特征显微结构的原位高分辨成像的理想工具。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肖体乔研究员介绍了其课题组首次将该技术引入中药材鉴别,通过相应的方法优化、引进,可针对不同类型的中药材,能够在不破坏药材的条件下实现内部特征结构的三维、原位和高分辨成像,并且能够对药材内部的组织器官进行定量分析。

色谱-光谱联用法因更为精细准确已经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该方法可以同时展现化合物组分数和量的特性,与药材的优劣直接相关,是药材精细鉴定的必要方法。中药鉴定新技术的运用将逐步引导中药鉴定向标准化、高速化、信息化发展。此外,尚有电镜扫描法、示波极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等创新科技正在应用实验阶段,这些新技术的发展对于完善中药鉴定的标准化,多途径、全面地促进我国中药鉴定学合理、健康、稳定的进步提高,增强中药鉴定的科学性,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4 中药鉴定学学科建设和科学发展

中药鉴定学从“神农尝百草之滋味”的辨识经验到系统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学科萌芽阶段的零散技术和方法,发展成为能够承担鉴定中药品种、评价中药质量等任务的应用科学。中药鉴定学科在中药生产与应用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保证了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升了中药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及认知度。

中药鉴定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是在中药分析化学、药用植物学和管理学等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基础上,吸取生物、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新兴边缘科学,如何有效地整合这些技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资源人才也是此次大会的焦点之一。与会各专家对中药鉴定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讨,提出:“面向21世纪,结合中药鉴定学的特点及社会的专业需求,对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教学手段、考核机制等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应培养学生对新的科学技术在中药鉴定中应用的敏感性,帮助他们了解新的科学技术的原理及方法,引导他们掌握新的科学技术。培养既具有丰富的中药性状鉴别经验,又具有熟练利用显微鉴定及理化鉴定知识并且熟练应用现代分析仪器鉴定中药,分析解决中药鉴定工作中各种问题的知识结构全面、合理的人才。”

5 中药材商品市场及其管理机制

中药材质量的优劣是促进和保障中药材产业能否生存、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中药材的生产加工、研究开发、市场的购买和销售等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由于中药材原料来源的复杂性,生产加工人员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参差不齐,使得我国中药材市场存在不少问题。面对中药材市场经营和发展中出现和存在的问题,与会专家认为有必要加强研究,采取措施,逐步规范市场秩序,促进中药材市场的健康发展。针对中药材属性必须明确市场职能,完善药材市场法律法规,完善监督管理规范,严格准入制度,推进经营实体的集约化和现代化,结合政策引导药品企业的发展。由于中药材产业链长、环节多,涉及多个部门管理,需要在地方政府统一领导下,多部门各尽其职,才能使中药材管理工作取得实效。只有汲取传统优势,推进改革创新,树立市场理念,健全质量体制,完善管理制度,中药材专业市场一定会建立合理的规范,形成良性循环,长盛不衰,走向辉煌。

6 相关学科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进展

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是衡量中药有效性的基本标志,药效物质基础的确定是研究中药药代动力学特性、优化中成药制备工艺、制定中药质量标准等中药现代化过程中的关键制约因素。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应是与中药临床疗效直接相关的化学成分,是通过具体的临床治疗有效方剂表达的治疗效应。基于这些考虑,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王喜军教授将中药血清药物化学与代谢组学技术有机整合,提出中医方剂药物代谢组学的概念,构建了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分析体系的核心技术——“中医方证代谢组学”,以代谢组学技术阐明证候的生物网络及生物标记物,以其桥接证候及相关动物模型进行方剂的体内成分分析和效应评价,通过阐明证候的生物网络或代谢标记物的变化与成分体内动态的关系,阐明方剂的药效物质基础,并广泛用于方剂的效应评价、方剂的药效物质基础、中药品种优选、中药的有效性评价及配伍规律研究。与会专家进一步指出:“要做好中药质量监控与安全性评价工作,前提是要阐明中药作用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揭示中药科学内涵。只有将化学生物学、临床医学工作结合起来,才可能很好地完成此项任务。希望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开展中药材及相关产品的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的研究工作。”

本届学术年会汇集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知识精华,取得圆满成功。搭建了学术平台,进一步明确了中药鉴定学作为连接中药理论研究与生产实践的重要应用性学科,其核心任务是解决中药“真实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等中药质量相关关键科学问题。中药鉴定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使中药的真实性、有效性及安全性等问题能在国际视野下进行交流和对话,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的认知度,促进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发展。

*[通讯作者] 杨波,副研究员,Tel:(0451)82193038,E-mail:56024955@qq.com

10.13313/j.issn.1673-4890.2014.01.019

2014-01-12)

猜你喜欢

中药材中药方法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中药零食”怎么吃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