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替莫唑胺治疗视神经胶质瘤的疗效观察

2014-01-23陈建卓李媛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22期
关键词:莫唑胺视神经胶质瘤

赵 莲 陈建卓 王 润 王 波 李媛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1医院眼科 无锡 214044

视神经胶质瘤(optic pathwau glioma,OPG)是眶内和颅内原发性肿瘤的一种,比较罕见,约占眼眶内肿瘤的5%左右,主要临床表现为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眼球突出,在肿瘤累及至下丘脑后会出现多尿、多饮及性早熟性现象[1]。其常见发病部位为视交叉、下丘脑、球后视神经及外侧膝状体等。青少年儿童是该病的主要发病人群,发病机制不明,相关研究表明,可能与先天颅内畸形及早期接触射线有一定关系,也有学者报道称该病可能与神经纤维瘤病I型有关[2]。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是20世纪末上市的临床使用广泛的新型口服烷化剂类化疗药物,主要作用机制是使肿瘤细胞的DNA出现甲基化和错配修复失败。经多个研究证实,替莫唑胺抗肿瘤谱宽、安全可靠,且与其他药物无叠加毒性,比较容易透过血脑屏障,适用于高、低级别脑胶质瘤患者的治疗,可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3]。为研究替莫唑胺对视神经胶质瘤的疗效,我院对2010-01—2013-01收治的40例视神经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0-01—2013-01收治的40例视神经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经病例检查确诊为视神经胶质瘤,男16例,女24例;左眼22例,右眼18例;年龄3~28岁,平均16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男9例,女11例,平均年龄(15.3±1.2)岁,左眼10例,右眼10例;对照组男7例,女13例,平均年龄(14.9±1.6)岁,左眼12例,右眼8例。2组在性别、年龄、发病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行肿瘤全切术5例,近全切肿瘤9例,部分切除6例,在术后7~10d使用替莫唑胺进行化疗。按照化疗标准方案进行,第一疗程依据150mg/m2左右体表面积给药;第二疗程按200mg/m2左右体表面积给药[4]。每个疗程给患者口服替莫唑胺,为预防呕吐可对患者行肌内注射格拉司琼5mg左右。化疗前对患者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电解质进行常规监测,对患者的骨髓抑制、肝肾功能障碍和感染症状等进行复查,检查患者是否存在颅内压增高和意识障碍[5]。对照组行肿瘤全切术6例,近全切肿瘤9例,部分切除5例。

1.3 评价标准 如患者出现显著化疗不良反应或肿瘤出现恶化,则立即停止治疗,术后使用替莫唑胺单药化疗并进行随访,按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对不良事件的毒性标准对替莫唑胺的不良反应进行评价,主要包括白细胞和血小板水平、脑水肿发生率及消化道呕吐、恶心反应。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随访结果 观察组患者服用替莫唑胺单药化疗2~7个疗程,肿瘤病灶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5例,病情稳定4例,有效率85%;随访中观察组无复发。对照组在随访中有4例出现视神经胶质瘤复发,为多形性母细胞瘤。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肿瘤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2.2 不良反应 经治疗后,观察组出现脑水肿1例,恶心、呕吐1例;对照组脑水肿7例,血液学毒性4例,恶心、呕吐6例,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视神经胶质瘤是一种罕见肿瘤,可直接发生在视神经上,也可发生在第三脑室的侧壁,视神经胶质瘤的发生位置不同,其预后也大相径庭。颅脑CT可对视神经肿瘤内有无钙化灶和出血点进行准确判断,在对肿瘤的分级、定性和治疗方案中起着重要作用[6]。目前,对视神经胶质瘤的治疗主要有外科手术、放射手术和化疗,外科手术适用于视交叉胶质瘤、眶内视神经胶质瘤、脑积水或渐进式视力障碍者,手术可有效缩小肿瘤,保存残留视力和垂体柄功能;但手术风险较大,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较难承受手术的应激,手术的全切比例较低,残余肿瘤细胞较难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病灶而被误诊为治愈,导致很多视神经胶质瘤在发现时已经到晚期,导致患者病情加重[7]。放射治疗适用于肿瘤体积较大、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或年纪较小的患者;放疗不良反应较大,包括下丘脑垂体功能障碍、脑实质体积减少、视力下降、视神经进行性钙化、中脑病变等,有学者认为放疗对低度恶性胶质瘤转化为高度恶性胶质瘤或并发其他瘤病具有一定的诱发作用[8]。化疗对术后残余肿瘤细胞的分裂和增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手术风险较大的视神经胶质瘤术后进行补充治疗;化疗药物具有血液毒性、骨髓毒性等毒副作用,单独进行化疗并不能有效恢复患者视力[9]。

替莫唑胺是第二代口服类烷化剂类抗肿瘤药物的一种,是咪唑四嗪类衍生物,具有非特异性阻断细胞的作用。此药吸收迅速,不需要经过肝脏的首过消除,毒性小,较易透过血脑屏障,其血浆药物浓度和脑脊液比接近35%左右[10]。相关研究表明,替莫唑胺与脑肿瘤组织的亲和力较高,其平均半衰期约为1.8h,可通过尿液和粪便进行回收[11]。目前,替莫唑胺已被广泛用于各种颅内肿瘤的治疗和预后中,对于脑胶质瘤治疗的给药方式为口服,治疗周期为28d。

综上所述,替莫唑胺是一种新型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小,血脑屏障通透性能优良,耐受性佳,耐药率较低。视神经胶质瘤患者在术后联合替莫唑胺进行化疗效果显著,能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肿瘤的复发率。但是本研究样本较小,科学性不够,期望临床工作者实行较大规模的研究,制定出多种联合放疗方案,探索替莫唑胺治疗视神经胶质瘤的最优方案。

[1]宋晓征,李成杰,张紫寅,等.应用替莫唑胺治疗63例视神经胶质瘤的疗效观察[J].中国肿瘤,2013,22(6):473-476.

[2]王本念.替莫唑胺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56-57.

[3]王家祺,梁永,欧阳征,等.贝伐单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疗效分析[J].肿瘤药学,2013,(4):274-277.

[4]覃莉,黄海欣,陈海辉,等.替莫唑胺联合干扰素治疗晚期黑色素瘤的临床研究[J].肿瘤药学,2013,(3):196-199.

[5]孙健,杨学军,杨树源.替莫唑胺与司莫司汀治疗复发性恶性胶质瘤的随机、对照、多中心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3):165-168.

[6]杨群英,沈冬,赛克,等.初诊恶性脑胶质瘤患者综合治疗的生存情况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1):8-10.

[7]孙家忠,孙妍蕾,杨梅,等.替莫唑胺胶囊治疗脑胶质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系统评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2,12(7):578-581.

[8]罗海洋,刘天助,孟伟,等.P57对U87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对替莫唑胺化疗损伤的抵抗作用[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3,12(9):870-874.

[9]Osnat,Ashur-Fabian,Deborah T,et al.Long-term response in high-grade optic glioma treated with medically induced hypothyroidism and carboplatin: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Anti-cancer drugs,2013,24(3):315-323.

[10]Richard M,Awdeh,Erin N,et al.Visual outcomes in pediatric optic pathway glioma after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biology,physics,2012,84(1):46-51.

[11]Osnat,Ashur-Fabian,Deborah T,et al.Long-term response in high-grade optic glioma treated with medically induced hypothyroidism and carboplatin: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Anti-cancer drugs,2013,24(3):315-323.

猜你喜欢

莫唑胺视神经胶质瘤
白花丹素调节MEK/ERK通路增加脑胶质瘤U87细胞对替莫唑胺的敏感性研究
爱眼有道系列之四十四 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中医药治疗
视神经节细胞再生令小鼠复明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唐由之视神经萎缩诊治经验
DCE-MRI在高、低级别脑胶质瘤及脑膜瘤中的鉴别诊断
P21和survivin蛋白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替莫唑胺对小细胞肺癌H446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
Sox2和Oct4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99mTc-HL91乏氧显像在恶性脑胶质瘤放疗前后的变化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