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面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患者36例临床分析
2014-01-23张利平张志永
张利平 张志永
河南巩义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巩义 451200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以面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临床上并不多见,2008-01—2012-12我科诊治36例患者,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38~72岁,平均63.34岁,其中38~65岁11例,>65~69岁9例,>69~72岁16例,36例均为急性起病,右侧面瘫16例,左侧面瘫20例,发病前均否认既往有糖尿病史,发生面神经麻痹到来诊时间为1~3d23例,3~6d10例,>10d3例。其中12例合并高血压,平素口服降压药,血压控制基本稳定(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1mmHg=0.133 kPa)。36例均行头颅CT检查,除3例脑萎缩,2例基底节腔隙性脑梗死,1例陈旧性脑梗死,定位诊断表明,梗死病灶部位与面神经麻痹无关,其余均正常。
1.2 临床表现 36例患者中均出现患侧额纹肌变浅或消失,眼睑闭合不能且流泪,鼻唇沟变浅或平坦,口角流口水,鼓腮漏气,示齿口角偏向健侧,无味觉障碍,无听觉过敏,13例耳后疼痛,36例均未发现颈部及外耳道单纯疱疹。
1.3 诊断及辅助检查 (1)以面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患者临床特征及体征;(2)经临床检验,空腹血糖或糖耐量试验(OGTT)异常,空腹血糖值7.1~11.1mmoI/L28例,糖耐量试验餐后2h>11.1mmol/L 4例,糖化血红蛋白6.5%~12.0%,平均9.2%。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诊断标准[1];(3)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面神经麻痹,如耳带状疱疹、急慢性中耳炎、脑膜炎、迷路炎、腮腺炎、外伤、肿瘤等原因所致的面神经麻痹;(4)颅脑CT扫描或头MRI扫描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
1.4 治疗及预后 确诊后严格控制饮食,加强锻炼,应用口服降糖药物,8例患者血糖难以控制,小剂量胰岛素皮下注射,待血糖控制稳定后改为口服降糖药物,尽量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早期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面神经的非特异性炎症和水肿为主,后期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为主。(1)急性期给予小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强的松片20~30mg/d,口服,连续7~10d,或地塞米松0.3~0.5mg/kg静滴,疗程7~10d,期间酌情减量,激素用量多少对血糖有一定影响,在运用激素期间,监测血糖,尽量使血糖达标。(2)改善微循环,减轻水肿,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针250~500 mL加ATP 40mg静滴,1次/d,连续7~10d。(3)营养神经代谢药物,维生素B1针100mg/d,肌内注射,维生素B1片2 500μg/d,口服,连续7~10d。(4)辅以中医中药,针灸,局部按摩及理疗。(5)血压高者,应用硝苯地平缓释片30mg,2次/d,控制血压。
1.5 结果 36例患者中,19例1个月内痊愈,8例2个月内痊愈,8例3个月内痊愈,1例6个月后仍有轻度面神经麻痹。
2 讨论
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系统病变以周围神经病变最为常见,脑神经病变多以动眼神经,外展神经多见,而面神经麻痹者较为少见[2]。该组36例患者发病前均无糖尿病病史,无典型的糖尿病症状,而以面神经为首发的临床症状就诊于我科,经临床检验全部确诊为糖尿病。以前认为糖尿病控制差,患病时间长,可引起脑神经病变,而近年来研究发现,脑神经损伤可发生于无典型症状的糖尿病患者,也可发生在糖尿病控制良好的情况下,神经病变可与糖尿病同时发生,或为糖尿病的首发症状,与糖尿病的严重程度和病程长短无一致性关系,也有观点认为,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固有表现,而不是并发症[3],周围性面瘫又名面神经麻痹(BeII麻痹),系茎乳孔内急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较多见)从而导致面神管受压,神经水肿,血循环障碍所引起[4]。面神经由位于鼓乳裂的颈乳孔出颅,主干出茎乳孔时位于二腹肌后腹的前缘,胸锁乳突肌前缘的交叉处,外侧被来自颞腮腺筋膜的纤维组织所覆盖,此筋膜从腮腺后缘至乳突,面神经出茎乳孔后先发出耳后支,该神经在外耳道和乳突之间上行支配耳内肌,耳后肌和枕额肌枕腹。而它在茎乳孔附近发出的另外两分支是支配二腹肌后腹的夹角时,几乎平下颌支后缘,呈弓状向前下方,在腮腺后内侧面上部穿入腮腺内,在腮腺浅,深两部之间,经颈外动脉和面后静脉的前面,在下颌角上方,下颌支后缘后方,距皮肤12~33 mm处分颞面干和颈面干。为此,面神经麻痹应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如中耳炎、腮腺炎、带状疱疹感染、颌下化脓性淋巴结炎等。
本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考虑:(1)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血管内皮细胞增生,造成神经内膜血管阻力增加,透明变性,糖蛋白沉积,管腔狭窄,导致周围神经低灌注,使神经细胞缺血、缺氧,造成传导性阻滞抵抗性增加,神经传导速度降低导致血栓形成,是神经细胞营养不良等临床局灶性病变的血管病理特征。(2)代谢紊乱,高血糖使多元醇代谢通路活性增高,山梨醇在细胞内蓄积,神经系统对肌醇摄取减少,细胞合成磷脂酰肌醇下降,ATP酶活性降低,使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导致神经纤维脱髓鞘改变,引起神经损伤[5]。(3)神经营养因素,神经生长因子的减少,也可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和恢复。(4)自身免疫因素,血糖值高,也可引起血管壁层的破坏,使机体对某些神经组织产生自身免疫性损害。
一般认为,糖尿病性面神经麻痹在治疗上,主要控制饮食,加强锻炼,配合降糖药物的应用,必须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伴有血压高者应降压治疗,同时使用皮质激素治疗,小剂量,短时间,治疗期间不断监测血糖,配合中医中药,针灸按摩及理疗,也能取得较好效果。
[1]钱荣立.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8(1):5-6.
[2]杨光华.病理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4.
[3]张彤,党志敏,张军,等.糖尿病伴发运动型多发性神经疾病[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4,12(3):164.
[4]史琼.使用神经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 481-1 482.
[5]愈霭瑶.胡运峰防治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新概念[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3,20(6):567-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