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先天性梅毒18例临床分析
2014-01-23陈定山
陈定山
·经验交流·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18例临床分析
陈定山
先天性梅毒又称胎传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由母亲经过胎盘感染胎儿所致,临床表现多样,有多脏器损害,易误诊、漏诊。临床上如未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常预后不良。现将我院儿科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8例先天性梅毒病例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诊断标准 (1)有梅毒接触史、生母为梅毒患者,患儿临床表现有典型的早期或晚期先天性梅毒损害或标记。(2)无症状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新生儿和其母亲血清学检查阳性,且新生儿梅毒血清学抗体滴度较母亲高4倍以上或梅毒IgM阳性,而无临床症状。1本组血清学检查方法采用RPR及TPHA。
1.2 一般资料 18例梅毒患儿均为本院活产新生儿,其中男10例,女8例。早产4例,足月产14例。入院日龄0.5 h~21 d。胎龄33~41周,其中体重小于1500 g 1例,小于2500 g 4例,大于2500 g 13例。剖宫产7例,顺产11例,羊水过多1例,氧水混浊4例,出生时窒息4例。母亲均患有梅毒,孕期检查发现妊娠梅毒予驱梅治疗6例,临产前检查发现12例。
1.3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有症状者12例:皮肤损害8例,四肢肢端及颜面皮损明显,肢端脱皮,散在性斑丘疹及足掌水疱等。肝脾肿大6例,4例谷丙转氨酶(ALT)增高(62~206 IU/L)。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9例。梅毒性骨损害1例,表现为骨膜增厚。肺部闻及湿性啰音3例,胸片有支气管肺炎改变。心肌酶增高2例,但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正常。蛋白尿(++)1例,为双胞胎之一,最后出现肾功能衰竭。血红蛋白减少3例(Hb 70~119 g/L);血小板减少3例(30×109~70× 109/L)。18例均无神经系统症状体征,6例做脑脊液检查均阴性。无症状者6例:母亲均有梅毒史,出生时RPR及TPHA阳性而由产科转入。
1.4 治疗及随访 青霉素治疗,每次5万u/kg,12小时1次,用药7天;7天以后,每8小时1次,10~14天为1个疗程。2合并感染者加用罗氏芬,余对症支持治疗。1例双胞胎之一出现多脏器损害,肾功能衰竭而放弃治疗出院。余均治疗足疗程后出院,出院门诊继续治疗并随访。于1,2,3,6,12,18及24个月随访,失访1例。17例随访6个月RPR转阴12例(70.6%),12个月转阴15例(88.2%)。
2 讨论
梅毒是一个多器官感染性疾病,常有肝、脾、肺等脏器受损,常累及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根据先天梅毒出生后症状发生的早晚,将2年内发病者称为早期先天性梅毒,出生2年后发病者称为晚期先天性梅毒。2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患儿缺乏典型表现、部分可无任何症状,因此易误诊漏诊。对新生儿难以用其他疾病解释的各种皮肤黏膜损害、黄疸及肝脾肿大、肺炎、贫血、血小板减少、骨损害、肾损害和心肌损害,早产儿都需做梅毒血清学检测。其诊断要点为:3①父母有明确的梅毒感染史,母亲RPR试验阳性;②患儿RPR试验阳性;③临床表现为多脏器受损。因梅毒系血源性传播,全身脏器可受累,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本文有症状的12例患儿均有多脏器损害。1-4
在性传播性疾病中,梅毒的危害仅次于艾滋病,严重危害妇女及新生儿的健康。积极产前检查及孕期梅毒治疗是预防先天性梅毒的重要措施,母亲产前治疗对胎儿的影响已获得肯定,有文献报道对妊娠期梅毒予正规驱梅毒治疗,其胎儿感染率为2.2%,未治疗者为38%。1本组有3例孕母在孕期给予正规青霉素治疗,其出生的新生儿均无临床症状。本组资料孕母绝大多数为流动育龄妇女,妊娠合并梅毒无明显临床表现,产前未到正规医院立卡做产前梅毒筛查,所以在临床中对不明原因的早产儿、小于胎龄儿、肝脾肿大、疱疹或四肢末端脱皮的新生儿应及时给予梅毒学检查,以免漏诊。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等.实用新生儿学.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359-362.
2杨汝文,张曼丽,沈景,等.先天性梅毒18例临床特征及血清学检查.皮肤病与性病,2006,28(2):51-52.
3饶晓红,田强,朱红枫,等.胎传梅毒误诊为新生儿出血症18例.临床皮肤科杂志,2006,36(4):244.
4孙正香,彭小明,陈敏,等.先天性梅毒73例诊断与治疗.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22):1552.
(收稿:2012-05-30)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妇幼保健院儿科,32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