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州油茶果实性状变异分析

2014-01-22张应中李永泉刘喻娟丁晓纲

经济林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出籽率仁率高州

张应中,李永泉,林 敏,刘喻娟,丁晓纲,蔡 坚

(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520)

高州油茶Camellia gauchowensisChang,又名越南油茶、华南油茶、陆川油茶、大果油茶。高州油茶树体大,枝叶茂密,单株产量高,其栽培面积占全国油茶栽培面积的第3位。高州油茶主要分布在广东的阳春、高州以南(包括海南北部)和广西的陆川、容县、玉林、宁明以南的丘陵地带,是我国油茶物种中分布最南,海拔最低的一种,为南亚热带主要栽培种,较适宜在广东、海南、广西低山丘陵地区发展。在适宜的生态条件下高州油茶能获得高产,广东省高州县曾有1.33多万hm2高州油茶,在该县长坡区0.073 hm230年生的高州油茶,每hm2产油超过1 050 kg,但引种效果随地区纬度增高而变差[1]。有关普通油茶[2]、浙江红花油茶[3-5]、腾冲红花油茶[6-7]果实性状变异规律的研究报道较多,关于高州油茶果实主要性状变异规律的研究鲜见报道。

笔者在广东省的高州、广州、揭东三地,选择生长正常、树冠匀称、无病虫害、结实量较多的54株树,对其果实性状进行测定,研究果实性状的变异,旨在为高州油茶的良种选育打下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分别取自于广东省广州市的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广州样地:N23°06′32″,E113°15′53″)、 高 州 市 境 内( 高 州 样 地:N21°54′,E110°50′)和揭阳市揭东县新享镇新西河水库(揭阳样地:N23°55′33″,E116°36′88″),以上林分均为实生人工纯林,目前郁闭度50%~90%,树龄30~40 a,3个样地分别选取30、16、8株。2011年10月,在果实成熟期,对生长旺盛、无病虫害、连年结实量较多的54个单株,按东南西北4个方向随机选取等量果实,每株采集20个生长正常的果实,即时进行测量。

1.2 试验方法

1.2.1 数据采集

鲜果、鲜籽、晒干籽、烘干籽、晒干种仁和烘干种仁质量用感量0.001g的分析天平称量,横径、纵径和果皮厚度用感量为0.01mm的数显游标卡尺测量,种仁含油率采用核磁共振法[8]测定。单果种仁含油率测定按照6~11g的样品量[9]取样,单果种仁不足6g的,单株内各果实种仁混合后,分别取混合样6g测定3次,计算平均种仁含油率,用种仁含油率均值代替单株内所有单果种仁不足6g的种仁含油率。

1.2.2 数据处理

分别采用下列公式计算各指标值。

式中:“D”为平均果径,“DV”为纵径,“DH”为横径。

式中:“IS”为果形指数。

式中:“RF”为鲜果出籽率,“Ws”为鲜籽质量,“WF”为鲜果质量。

式中:“RN”为晒干出籽率,“WN”为晒干籽质量。

式中:“RD”为烘干出籽率,“WD”为烘干籽质量。

式中:“RNK”为晒干籽出仁率,“WNK”为晒干种仁质量。

式中:“RDK”为烘干籽出仁率,“WDK”为烘干种仁质量。

式中:“CH”为鲜果含油率,“CK”为烘干种仁含油率。

式中:“CV”为变异系数,“S”为标准差,“M”为平均值。

式中:“R”为极差,“Xmax”为最大值,“Xmin”为最小值。

1.2.3 数据分析

采用Excel 2007软件,统计各项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性状指标的方差分析和Duncan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株间果实性状的变异

所调查的54株高州油茶果实性状的各指标均存在变异,且变异程度差距较大(见表1)。根据变异系数将果实性状的变异类型划分为如下3种[10]。

(1)高变异型(CV≥20%):有烘干种仁质量、晒干种仁质量、鲜籽质量、单果籽粒数、烘干籽质量、晒干籽质量、鲜果质量、鲜果含油率、果皮厚度、鲜果出籽率、烘干出籽率、晒干出籽率共12个性状指标,其变异系数依次为50.26%、49.85%、49.74%、45.79%、44.42%、44.34%、44.33%、42.75%、30.80%、26.56%、25.80%、25.35%,均属于高变异水平。其中烘干种仁质量、晒干种仁质量、鲜籽质量、单果籽粒数、烘干籽质量、晒干籽质量、鲜果质量、鲜果含油率这8个指标极差较大,极差是平均值的1.93~2.29倍。余下4个指标的极差是平均值的1.12~1.50倍。

(2)中变异型(10%≤CV<20%):有6个果实性状指标,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烘干籽出仁率、晒干籽出仁率、横径、果径均值、纵径、种仁含油率,其变异幅度为12.98%~17.34%,变异程度属于中等水平。从极端值的差异看,6个指标的极差为平均值的58.91%~73.58%。

(3)低变异型(CV<10%):只有果形指数的变异系数小于10%,数值为8.87%,极差只有平均值的40.43%。

综上可知,高州油茶单株间果实性状变异由大到小依次为:烘干种仁质量、晒干种仁质量、鲜籽质量、单果籽粒数、烘干籽质量、晒干籽质量、鲜果质量、鲜果含油率、果皮厚度、鲜果出籽率、烘干出籽率、晒干出籽率、烘干籽出仁率、晒干籽出仁率、横径、果径均值、纵径、种仁含油率、果形指数。

表1 高州油茶株间果实性状主要指标值的统计结果Table 1 Statistical result of some main fruit characteristics indexes among C.gauchowensis trees

2.2 单果间果实性状的变异

以3个试验地所有采收果实为整体,分析其变异程度,在测量的果实性状指标中,因部分果实种仁质量不足6g,所测种仁含油率数据波动大[9],因此,在以下单果间各性状的变异分析中,不讨论种仁含油率和鲜果含油率。比较所有果实各指标的变异系数,将果实性状的变异类型划分为如下2种[10]。

(1)高变异型(CV≥20%):共有烘干种仁质量、晒干种仁质量、鲜籽质量、单果籽粒数、烘干籽质量、晒干籽质量、鲜果质量、果皮厚度、烘干出籽率、晒干出籽率、鲜果出籽率、烘干籽出仁率、晒干籽出仁率13个指标,变异系数分别为64.48%、63.97%、59.68%、57.91%、57.23%、57.03%、51.17%、34.96%、31.80%、31.28%、31.09%、21.50%、21.28%。烘干种仁质量、晒干种仁质量这2个指标的变异幅度最大,极差达平均值的5倍以上,分别为5.04、5.06倍,其次,鲜籽质量、烘干籽质量、晒干籽质量、鲜果质量、单果籽粒数的极差是平均值的3.13~4.57倍,烘干出籽率、晒干出籽率、果皮厚度、鲜果出籽率、晒干籽出仁率、烘干籽出仁率的变异幅度也较大,极差是平均值的1.44~2.09倍,均属于高变异水平。

(2)中变异型(10%≤CV<20%):有4个果实性状指标,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横径、纵径、果径均值、果形指数,其变异幅度为11.61%~17.73%,变异程度属于中等水平。从极端值的差异来看,4个指标的极差是平均值的1.08~1.19倍。

从表1、2中的结果可知,单果间各性状指标的变异程度较单株间的各性状指标变异程度更大。单果间性状变异系数均超过10%;变异系数超过20%的指标达到13个,较单株间相应指标增加2个;超过50%的有7个指标,较单株间相应指标增加7个;超过60%的指标有2个,而单株间无指标超过60%。

表2 高州油茶株内果间果实性状主要指标值的统计结果Table 2 Statistical result of some main fruit characteristic indexes among fruits within Camellia gauchowensis tree

2.3 样地间果实性状的变异

高州油茶产地间果实性状方差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以看出:高州油茶果实大多数性状在样地间均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其中鲜果质量、纵径、横径、果径均值、单果籽粒数、鲜籽质量、晒干籽质量、烘干籽质量、种仁含油率、鲜果含油率这10个指标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果形指数、晒干种仁质量、烘干种仁质量、晒干籽出仁率、烘干籽出仁率这5个指标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果皮厚度、鲜果出籽率、晒干出籽率、烘干出籽率这4个指标的差异不显著。这表明高州油茶样地间果实性状变异丰富,从中开展果实性状的选择是有效的。

对果实性状在样地间进行Duncan多重比较,结果见表4。表4中结果表明:鲜果质量、横径、种仁含油率在3个样地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纵径、果径均值、单果籽粒数、晒干种仁质量在广州与高州、广州与揭阳间存在显著差异,在高州与揭阳间差异不显著;果形指数在揭阳与广州、揭阳与高州间存在显著差异,在广州与高州间差异不显著;鲜籽质量、鲜果含油率、晒干籽出仁率、烘干籽出仁率在高州与广州、高州与揭阳间存在显著差异,在广州与揭阳间差异不显著;果皮厚度在广州与揭阳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余样地相互之间均不显著;晒干籽质量、烘干籽质量在广州与高州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余样地相互之间差异均不显著;烘干种仁质量、鲜果出籽率、晒干出籽率、烘干出籽率在3个样地间差异均不显著。

各样地高州油茶单株间果实性状变异系数及三地间变异系数见表5。从表5可以看出,在样地内单株间高州油茶各果实性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其中鲜果质量、果皮厚度、单果籽粒数、鲜籽质量、晒干籽质量、烘干籽质量、晒干种仁质量、烘干种仁质量、鲜果含油率、鲜果出籽率、晒干出籽率、烘干出籽率这12个指标中,除揭阳样地中果皮厚度株间变异系数为17.69%之外,各指标在样地内株间的变异系数均超过20%;其次是晒干籽出仁率及烘干籽出仁率,除高州样地的晒干籽出仁率变异系数为20.37%外,其余变异系数为10%~20%;再次是纵径、横径、果径均值及种仁含油率,揭阳样地各指标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广州和高州样地各指标变异系数小于15%;果形指数的样地内单株间变异系数最小,三地均小于10%。

在3个样地中,高州样地的烘干种仁质量、晒干种仁质量、种仁含油率、鲜果含油率、晒干籽出仁率、烘干籽出仁率、纵径、横径、果径均值、果形指数、果皮厚度的变异系数均最大;广州样地的鲜果质量、单果籽粒数、晒干出籽率、烘干出籽率的变异系数均最大;揭阳样地的鲜籽质量、晒干籽质量、烘干籽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除鲜籽质量、晒干籽质量、烘干籽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小的为广州样地外,其余指标的变异系数均是揭阳样地最小。

表3 高州油茶产地间果实性状方差分析†Table 3 Variance analysis of fruit characteristics of C.gauchowensis among sample plots

表4 高州油茶各样地果实性状变异的多重比较†Table 4 Multiple comparisons of fruit characteristic variation of C.gauchowensis among sample plots

各指标根据3个样地的果实性状变异系数从大到小排列,依次是:鲜籽质量(33.81%)、鲜果质量(30.50%)、单果籽粒数(30.45%)、晒干籽质量(22.77%)、烘干籽质量(22.23%)、鲜果含油率(21.99%)、晒干种仁质量(18.33%)、烘干种仁质量(18.20%)、果皮厚度(12.60%)、种仁含油率(11.25%)、横径(10.96%)、果径均值(10.91 %)、鲜果出籽率(10.37%)、纵径(10.30%)、烘干籽出仁率(9.46%)、晒干籽出仁率(9.05%)、晒干出籽率(8.72%)、烘干出籽率(8.71%)和果形指数(5.22%)。

在不同的样地各性状变异系数的大小并不完全一致,这说明各性状在不同样地集中分布的范围不同[4]。各样地果实各性状变异系数由高到低排列基本遵循如下规律:烘干种仁质量、晒干种仁质量,烘干籽质量、晒干籽质量、鲜籽质量,鲜果含油率、鲜果质量、单果籽粒数、果皮厚度,鲜果出籽率、烘干果出籽率、晒干果出籽率,晒干籽出仁率、烘干籽出仁率,种仁含油率、纵径、横径、果径均值,果形指数,但各样地内的变异程度也不完全一致。

表5 各样地及三地间高州油茶单株间果实性状变异系数†Table 5 Variation coefficients of fruit characteristics of C.gauchowensis within and among sample plots %

2.4 样地内单株间果实性状的变异

高州油茶产地内株间果实性状的方差分析结果见表6。从表6可看出,样地内单株间各性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这说明,实生繁殖条件下,高州油茶果实性状不仅在样地间,而且在同一样地内的不同单株间均有较大程度的分离现象。

通过对样地内单株间果实性状进行Duncan多重分析,可看出各性状在单株间的差异情况,由于Duncan多重分析图表繁复,在本文中不列出。

对各指标下株间的多重分析结果进行分析,以均值加一个标准差的值为标准,可看出广州样地内的60号、96号、147号、240号的多个指标均表现良好,其中60号和96号的出籽率、出仁率、含油率表现较为突出;在高州样地内3号、7号、12号、16号的综合表现良好,其中7号和12号的出籽率、出仁率、含油率表现较为突出;在揭阳样地内,2号和8号综合表现良好,在出籽率、出仁率、含油率上表现均较突出。

3 结论与讨论

(1)对高州油茶的果实性状指标的调查表明,果实的形态性状及经济性状均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变异。这些性状多数为数量性状,主要由多基因控制,在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下,果实性状的变异更显著。本研究中以54株为整体,分析单株间的变异,根据变异系数,把19个果实性状划分为3个变异类型,即高变异型(CV≥20%)、中变异型(10%≤CV<20%)、低变异型(CV<10%)。高变异型有烘干种仁质量、晒干种仁质量、鲜籽质量、单果籽粒数、烘干籽质量、晒干籽质量、鲜果质量、鲜果含油率、果皮厚度、鲜果出籽率、烘干出籽率、晒干出籽率等12个性状指标,中变异型有烘干籽出仁率、晒干籽出仁率、横径、果径均值、纵径、种仁含油率6个性状指标,低变异型仅果形指数1个指标。另外,以单果为数据统计单元,分析其变异,用上述标准划分,高变异型有烘干种仁质量、晒干种仁质量、鲜籽质量、单果籽粒数、烘干籽质量、晒干籽质量、鲜果质量、

果皮厚度、烘干出籽率、晒干出籽率、鲜果出籽率、烘干籽出仁率、晒干籽出仁率13个指标,中变异型有横径、纵径、果径均值、果形指数4个指标,无低变异型。从2类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除种仁含油率和鲜果含油率在后者未参与外,鲜果出籽率与晒干出籽率、烘干出籽率、果径均值、纵径之间有波动,其它指标的变异程度排序基本一致。

表6 高州油茶产地内株间果实性状的方差分析Table 6 Variance analysis of fruit characteristics among Camellia gauchowensis trees within sample plots

(2)高州油茶果实大多数性状在样地间均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其中鲜果质量、纵径、横径、果径均值、单果籽粒数、鲜籽质量、晒干籽质量、烘干籽质量、种仁含油率、鲜果含油率这10个指标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果形指数、晒干种仁质量、烘干种仁质量、晒干籽出仁率、烘干籽出仁率这5个指标的差异亦均达到显著水平,果皮厚度、鲜果出籽率、晒干出籽率、烘干出籽率这4个指标的差异不显著。在3个样地中,高州样地的烘干种仁质量、晒干种仁质量、种仁含油率、鲜果含油率、晒干籽出仁率、烘干籽出仁率、纵径、横径、果径均值、果形指数、果皮厚度的变异系数均最大;广州样地的鲜果质量、单果籽粒数、鲜果出籽率、晒干出籽率、烘干出籽率的变异系数均最大;揭阳样地的鲜籽质量、晒干籽质量、烘干籽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除鲜籽质量、晒干籽质量、烘干籽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小的为广州样地外,其余指标的变异系数均是揭阳样地最小。

以样地数据为统计单元,变异系数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鲜籽质量、鲜果质量、单果籽粒数、晒干籽质量、烘干籽质量、鲜果含油率、晒干种仁质量、烘干种仁质量、果皮厚度、种仁含油率、横径、果径均值、鲜果出籽率、纵径、烘干籽出仁率、晒干籽出仁率、晒干出籽率、烘干出籽率、果形指数。

(3)高州油茶各样地内单株间各性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但变异程度不完全一致。在广州样地内的60号、96号、147号、240号高州油茶在多个指标下均表现良好,且60号、96号的出籽率、出仁率、含油率更为突出;在高州样地内3号、7号、12号、16号的综合表现良好,且7号、12号的出籽率、出仁率、含油率表现突出;在揭阳样地内,2号和8号综合表现良好,其出籽率、出仁率、含油率表现均较突出。

高州油茶主要靠昆虫进行异花授粉,调查林分均是通过实生繁殖的,加上环境因素等的影响,在果实性状上会产生各种变异。数量性状,如鲜果质量、果皮厚度等的变异总体上比质量性状(果形指数、种仁含油率等)的变异要大,这与前人的相关研究结论基本一致[11]。干种仁质量、单果籽粒数、鲜籽质量、干籽质量的变异程度在单株内果间、样地内单株间或总体株间均表现为高变异水平,出籽率的几个相关指标均处于中等变异水平,果形指数一直保持在最低变异水平上,种仁含油率也表现出较稳定的低变异水平。

油茶果实性状的变异一方面受遗传控制,另一方面受环境的影响[2,12-13],尤其受到人为经营措施的影响[14-15],因此,摸清油茶果实变异规律后,可通过人为选择良种、精细化栽培措施,达到果实性状相对一致的预期,从而满足茶果加工工艺的要求。

致谢:陈清凤女士、陈柱江先生参与了部分高州油茶果实的采集和测定工作,曹素婷女士参与了部分测定数据的核对和整理工作,在此谨表谢意!

[1] 庄瑞林.中国油茶[M].第2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67-68.

[2] 杜洋文,孙 凡,姚小华,等.油茶果实主要数量性状遗传变异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4(2):39-43.

[3] 姚小华,王开良,任华东,等.油茶资源与科学利用研究[D].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97-185.

[4] 刘子雷,姚小华,杨水平,等.浙江红花油茶果实经济性状变异的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9(4):83-88.

[5] 刘子雷,杨水平,姚小华,等.浙江红花油茶果实形态变异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7,20(2):263-266.

[6] 靳高中,杨水平,姚小华,等.腾冲红花油茶果实主要性状变异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3(12):48-53.

[7] 沈立新,梁洛辉,张 文,等.腾冲红花油茶主要产果类型的果实性状分析[J].西部林业科学,2009,38(4):9-15.

[8] GB/T 15690-2008,植物油料含油量测定连续波低分辨率核磁共振测定法(快速法)[S].

[9] 蔡 坚,刘喻娟,张应中,等.核磁共振法测定高州油茶含油率试验[J].林业科技开发,2013,27(3):98-101.

[10] 丁晓纲,张应中,陈清凤,等.广宁红花油茶果实遗传变异规律研究[J].经济林研究,2012,30(2):23-27.

[11] Santerre C R.Pecan technology[M].New York: Chapman &Hall,1994: 98-99.

[12] 杨 杨,陈永忠,王 瑞,等.油茶遗传变异特性研究进展[J].湖南林业科技,2010,37(3):19-23.

[13] 曹永庆,姚小华,任华东,等.油茶果实矿质元素含量和油脂积累的相关性[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3,33(10):38-41.

[14] 刘 卉,涂淑萍,胡冬南,等.不同类型肥料对赣无系列油茶果形生长的影响[J].经济林研究,2013,31(3):59-63.

[15] 左继林,王玉娟,龚 春,等.高产油茶夏旱期不同经营措施对其果形生长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32(4): 15-20.

猜你喜欢

出籽率仁率高州
11个野生酸枣资源在河北平原地区引种评价研究
栽培种花生出仁率QTL定位分析
宜宾高州季秋印象二首
花生出仁率和株高的QTL定位分析
灌水量与灌水次数对焉耆盆地籽瓜产量性状的影响
不同钾肥施用量对油茶果实性状影响的实验研究
遵义市部分玉米新品种产量与出籽率分析刘远伦
不同品种油茶果性状差异研究
高州,我美丽的家园
高州步步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