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1个野生酸枣资源在河北平原地区引种评价研究

2022-01-06黄素芳孙文元孙一李俊英赵忠祥赵花其曹平平薛文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酸枣单果性状

黄素芳,孙文元,孙一,李俊英,赵忠祥,赵花其,曹平平,薛文

(1沧州市农林科学院,河北 沧州 061001;2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沧州061001)

酸枣(ZiziphusacidojujubaC.Y.Cheng et M.J.Liu)是我国重要的野生果树之一,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等地[1-3]。酸枣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药用价植,开发前景广阔[4]。近年来酸枣价格较高收益较好,农民种植的积极性日益提高,但药用酸枣品种较少和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滞后,已成为河北省酸枣产业发展的最大技术“瓶颈”[5]。河北是药用酸枣主产区和最大集散地,酸枣耐瘠薄,适应性强,多分布在山区,呈野生状态。目前野生酸枣呈散生状态,多年来酸枣树遭到大面积砍伐,种植面积和数量逐年减少;采摘不易,交通不便,人力无法控制,难以做到规模化生产,产业开发困难;优势品种(品系)选育技术滞后,生产标准不规范,造成效益低下[6-8]。因此,进行药用酸枣优良株系的筛选、驯化和在平原地区实现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开发大有可为。选育优良的药用型品种,通过矮化、密植、早丰产等技术的应用,进行标准化、轻简化栽培,为推进规模化药用型酸枣产业化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以2013年收集到的河北邢台、石家庄和保定山区的11个性状表现较好的野生酸枣资源为试材,在河北献县尹庄村对酸枣原树根蘖苗进行栽植。11个野生酸枣原树分别标记为S1~S11。

1.1 树形特征调查

分别调查酸枣干性特征、树势特点、二次枝形态、主副针刺长度。

1.2 结果枝性状调查

每个资源类型选择15棵树,分3个重复,每个重复5株。每株选取主干中部3个相邻二次枝分别测量二次枝长度、节数、节间长度;每处理选择长势中庸的15个枣吊,分别测量枣吊长度和30片枣吊中部叶片的长度和宽度。

1.3 果实性状调查。

每个处理分别采集100个成熟果实,自然晾晒15 d后,再在实验室内用烘干箱60 ℃进行2 h烘干,测量单果重,去除果肉测量果核核重,脱壳统计单仁核数和多仁核数,最后测量仁重,计算核肉比、果实含仁率、单仁率、多仁率、果实出仁率和核出仁率等,计算公式如下:

核肉比=百核重/(百果重-百核重);

果实出仁率(%)=(仁重/烘干后果重)×100;

果实含仁率(%)=(有仁核数/总核数)×100;

核出仁率(%)=仁重/核重×100;

多仁率(%)=二仁及以上核数/100×100。

2 数据统计与分析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DPS v15.10、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DPS方差分析采用LSD法(P<0.05)进行差异显著性检测,SPSS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法进行相关性检测。

3 结果与分析

3.1 树形特征和二次枝性状调查

从表1可以看出,11个酸枣资源中树形直立的有7个,半直立的为4个。树势旺和较旺为9个,中庸的仅为2个,树势中庸资源较少。11个野生酸枣资源二次枝形态均为之字形,未发现其他类型;11个酸枣资源的二次枝长度为27.24~41.83 cm,平均长度为33.77 cm,资源间差异较明显,其中最长的为S4,显著长于其他10个资源;11个酸枣资源二次枝节数为5.92~9.92节,平均节数为8.05节,其中节数最多的为S8;11个酸枣资源的二次枝节间长度为3.18~5.10 cm,平均长度为4.23 cm,最长的为S11;二次枝节数和节间长度是衡量树势开放和树冠大小的主要指标,决定树形的开放程度。11个酸枣资源中主针刺长度、副针刺长度的变异系数较大,说明11个资源间差异较大,这主要与酸枣资源的野生特性有关。

表1 11个野生酸枣树形和二次枝性状调查

3.2 枣吊和叶片生物学特征调查

11个酸枣枣吊和叶片生物学性状,见表2。

表2 11个酸枣枣吊和叶片生物学性状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酸枣资源间其枣吊的长度、叶片数量和大小有差异。枣吊长度为9.14~15.65 cm,平均值为12.73,最长的为S8,变异系数为15.49,变异明显;叶片数为10.11~14.13,平均值为12.09,变异系数相对较小。枣吊长度直接影响酸枣的结果性状,是一项很重要的品种选育参照指标。叶片长度和宽度的变化只是反映叶片性状指数的指标,变化不大,很难作为选种的参照指标。

3.3 果实性状调查

11个野生酸枣品系果实性状特征,见表3。

表3 11个野生酸枣品系果实性状特征

由表3可知,不同酸枣资源单果重差异明显,单果重0.87 ~1.55 g,平均单果重1.07 g,果型差异表现较大,这可能与最初对资源的筛选方向有关;所选品种中多仁率的差异最大,变异系数达到了76.62,此指标可作为品种选育的重要指标之一;核肉比和果实出仁率的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47.76和40.02,在酸枣定向选育的过程中,核肉比与果壳厚度都是考核品种生产特性的重要标志,果实出仁率和核出仁率2个指标与果实的核肉比和果壳厚度有直接关系。

不同果实性状及单株产量相关性分析见表4。

表4 不同果实性状及单株产量相关性分析

通过不同果实性状相关性分析得出,单果重与核肉比和果实出仁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50和-0.797,核肉比与果实出仁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92。因此,若选育出仁率高的品种系,单果重和核肉比可作为预选指标,单果重越小,核肉比越高,则果实出仁率越高。

百仁重与果实含仁率、全仁重、核出仁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69、0.644和0.462,与果实出仁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52。多仁率与百核出仁数、全仁重、果实出仁率和核出仁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59、0.676、0.548和0.668。说明多仁率越高,出仁率越高。

综合分析发现S3、S4、S6、S8和S10共5个品系有着良好育种潜质和培育指标,其表现为果实出仁率和核出仁率均较高,其中S3的果实出仁率为12.97%,S8的核出仁率达到了33.59%,这些均可以作为选育的苗头品系。

4 讨论与结论

自然野生酸枣资源十分丰富,种类繁杂,但多呈野生状态,适应性强,规模化生产受限制,生境破坏造成种植面积和数量不断减少,过度采挖造成资源减少[4]。因此,从野生酸枣资源中筛选适应性强,优质丰产的优良品种资源,在平原区栽培,是酸枣进行产业化开发的前提。

形态学手段一直是人类进行新品种选育、品种分类及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尤其在短期内对变异性有所了解或在生化方法不能及时进行时,形态学手段更是最快速、最有价值的方法。酸枣品种资源的外观形态特征差异十分明显[5-6]。本研究以选育药用酸枣为目标,调查了树形、二次枝特征、枣吊和叶片的生物性特征及果实、果仁的各种性状特征,并对其各个性状特征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进行了分析,从形态学上评价了11个酸枣资源。

变异系数反应出了某一个性状在进化保守性或遗传可塑性方面的不同,可以作为品种选育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7-9]。群体内的性状变异程度或变异幅度越大,对种质变异和创新贡献率越高[7]。本研究发现11个不同野生酸枣类型间二次枝长度、节数和节间长度变异系数较大,而这3个指标直接影响酸枣树的树形塑造,酸枣密植园适宜选择较密实的株型特征[10-11]。因此,二次枝长度、节数和节间长度可作为酸枣种质资源的重要评价指标。

果实出仁率和核出仁率均是衡量酸枣品质的重要参考指标,在实际生产中多采用果实出仁率衡量酸枣品质[10-13]。生产中的酸枣品种果实出仁率多为2%~4%[10]。本研究综合考虑了果实出仁率和核出仁率2个指标,筛选出仁用资源类型为S3、S4、S6、S8、S10。果实核肉比是衡量果肉加工型酸枣品种的重要指标,根据该项参考指标选出果肉加工类型酸枣资源类型为S1、S5和S7。因此,综合考虑酸枣类型的生长指标及果实指标,选择株型紧凑、核大肉薄(核肉比较大)、出仁率高的品种是药用酸枣选育的关键[15-16]。

研究表明,11个野生酸枣资源二次枝主针刺长度、节数、节间长度、单果重、单仁率、多仁率、出仁率等性状有显著差异。 11个酸枣资源中二次枝节数最多的为S8,二次枝节间长度最长的为S11,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单果重与核肉比和果实出仁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50和-0.797;核肉比与果实出仁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92;单果重和核肉比可作为预选指标。多仁率与果实出仁率和核出仁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48和0.668。综合考虑果实出仁率和核出仁率2个指标,筛选出仁用资源类型为S3、S4、S6、S8、S10;考虑果实核肉比指标,筛选出果肉加工类型酸枣资源类型为S1、S5和S7。

猜你喜欢

酸枣单果性状
“7532B”母种不同系统性状比较
金艳猕猴桃疏花疏果技术研究
酸枣正确采收及土法退皮技术
栽培西瓜单果重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小酸枣打开农民就业增收路
《酸枣刺》教学案例
鉴定对照种“菁松×皓月”的茧丝质性状稳定性分析
酸枣糕的味道
不同因素对梨果实大小的影响
羽叶三七植物性状及生长动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