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粘芽孢杆菌发酵厨余物的初步研究

2014-01-22童应凯刘敬为

饲料工业 2014年15期
关键词:玉米粉辅料芽孢

■张 怡 童应凯 黄 亮 刘敬为

(天津农学院农学系生物技术实验室,天津 300384)

厨余物,即泔水,其主要组分包括:淀粉、纤维素、蛋白质、脂类和无机盐;同时还含有一定量的钙、镁、钾、铁等微量元素[1]。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厨余物迅猛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造成了污染。沈阳市环保局曾统计,沈阳市1万余家餐饮企业和个体饭馆,其中3 000多家为中型以上规模,每年产生的餐饮废弃食物量在1万吨左右[2]。现今需要寻求一种合理高效的处理方式,对厨余物进行处理。据相关报道称,可以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生微生态蛋白饲料的方法对厨余物进行处理[3]。多粘芽孢杆菌,G+细菌,对植物黄萎病、鹰嘴豆枯萎病、油菜腐烂病、黑松根腐病等多种植物病害均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本实验通过其抑制真菌的特性,将其设定为发酵菌种,对厨余物进行发酵实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种

多粘芽孢杆菌,天津农学院生物技术实验室保藏菌种。

1.1.2 培养基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牛肉膏0.5、蛋白胨1.0、氯化钠0.5,pH值7.2~7.4,121 ℃灭菌20 min。

PDA培养基:称取去皮马铃薯200 g,切成小块,水煮沸37 min,用双层纱布滤成清液。加水至1 000 ml,加入20 g葡萄糖完全溶解,pH值自然。固体培养基加琼脂20 g。121℃灭菌15 min。

其它化学试剂配制:20 g(NH4)2SO4固体溶于100 ml蒸馏水;8 g K2HPO4固体溶于100 ml蒸馏水;2 g MgSO4固体溶于100 ml蒸馏水;CaCO3固体直接添加。

1.2 方法

1.2.1 不同营养添加剂下多粘芽孢杆菌平板发酵实验

在20 g混合的厨余物中分别加入不同量的麸皮,玉米粉进行48 h发酵,观察颜色和气味的变化,每24 h记录一次。

1.2.2 添加化学试剂的多粘芽孢杆菌正交实验

为提高多粘芽孢杆菌发酵产物蛋白水平,进行L9(34)正交实验,其中培养基为20 g粉碎混合厨余物,菌种接种量为0.1%。

表1 L9(34)正交水平实验(%)

1.2.3 多粘芽孢杆菌发酵厨余物产蛋白含量测定

将按正交实验表配以底料20 g厨余物的培养基,接入0.1%地衣芽孢杆菌菌悬液,放入37℃恒温箱培养,48 h后取出烘干(敞置于烘箱中,115℃下15 min使酶失活,然后65℃下12 h烘干)。粉碎过100目筛板,用凯氏定氮法测发酵产物中蛋白质含量。

1.2.4 最佳配方重复测定

正交实验后,分析出最佳配方,利用1.2.3节的方法对最佳配方进行重复验证实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辅料下发酵实验结果

在20 g厨余物中加入麸皮和玉米粉,观察不同辅料下厨余物发酵效果,结果如表2所示。

通过表2可以看出,在相同浓度下,不同辅料,玉米粉发酵产物要优于麸皮发酵产物。在同一辅料下,加入10%的辅料发酵产物要优于其他2个浓度。通过不同辅料间的对比,添加含易利用的糖辅料,多粘芽孢杆菌发酵泔水的产物颜色气味更好,更利于做动物的饲料。所以,选择10%玉米粉为发酵辅料。

表2 不同辅料下发酵实验

2.2 正交实验结果

用正交实验及凯氏定氮法获得各实验组发酵产物的蛋白含量,通过极差分析,选出发酵产蛋白的最佳配方。

表3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由R值可知,4因素对地衣芽孢杆菌发酵厨余物产蛋白影响的大小顺序是:(NH4)2SO4>MgSO4>K2HPO4>CaCO3。从K值可以看出,A2C2B2D1配方下,多粘芽孢杆菌发酵厨余物产物的蛋白含量最高。以粉碎厨余物混合10%玉米粉为底料,加入0.5%(NH4)2SO4、0.2%K2HPO4、0.01%MgSO4、0%CaCO3,再接入 0.1%多粘芽孢杆菌,37℃培养48 h。

2.3 重复实验结果

取20 g粉碎的厨余物与10%玉米粉混合,加入 0.5%(NH4)2SO4、0.2%K2HPO4、0.01%MgSO4,再接入 0.1%多粘芽孢杆菌,37℃培养48 h。培养后,烘干粉碎,测得发酵产物蛋白含量为29.81%。

重复实验中蛋白含量不高。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重复实验过程中实验人员比较多,恒温箱频繁开箱,难以保持恒定37℃。根据测试,白天温箱中的平均温度在20℃左右。根据资料指出,温箱在17℃时,大肠杆菌数最少[4]。所以在白天长达8 h的20℃温箱中,多粘芽孢杆菌发酵厨余物也要受到温度的影响,使得蛋白量减少。

3 讨论

3.1 添加辅料的选择

在厨余物发酵中加入适量的易利用的碳源,以促进菌体生长,同时增加了单细胞蛋白的含量。发酵菌种前期生长好,可以提高后期发酵厨余物的效率。虽然加大碳源添加量有利于多粘芽孢杆菌发酵厨余物,但是考虑到经济效益,辅料碳源添加要适量。

3.2 温度影响

温度和湿度是发酵过程较重要的条件,多粘芽孢杆菌发酵厨余物的温度是37℃。由于重复实验过程中,人为因素造成温度的波动性,使得重复实验结果不高,所以在未来的实验或生产中要保证温度。

3.3 正交实验中各因素影响

碳源和氮源的添加是直接影响发酵体系中菌种增殖的因素,所以(NH4)2SO4在四种因素中影响力最大。厨余物发酵过程中,MgSO4比K2HPO4更具有影响力,但MgSO4的加入量要明显小于K2HPO4,说明极微量的MgSO4都会对发酵体系产生明显的影响。所以在加入MgSO4时要准确添加。CaCO3的k值相差不明显,并且他对发酵体系的影响最小,说明在本发酵体系中钙盐对地衣芽孢杆菌发酵厨余物不起明显作用。

4 结论

多粘芽孢杆菌发酵厨余物产蛋白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20 g厨余物混合10%玉米粉为底料,加入0.5%(NH4)2SO4、0.2%K2HPO4、0.01%Mg⁃SO4、0%CaCO3、0.1%多粘芽孢杆菌,37℃培养48 h。

猜你喜欢

玉米粉辅料芽孢
不同发酵处理对玉米粉加工特性及淀粉粒结构的影响
掺玉米粉的豆粕咋鉴别
改良玉米粉的综合利用及研究进展
热销面料及辅料
解淀粉芽孢杆菌Lx-11
解淀粉芽孢杆菌的作用及其产品开发
侧孢短芽孢杆菌A60
普通玉米粉、糊化玉米粉对蛋糕品质的影响
流行辅料
热销面料及辅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