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清和剂合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46例
2014-01-22沈志新翁文庆高恩芳
沈志新 翁文庆 高恩芳
浙江省嘉兴市中医医院 嘉兴 314000
眼清和剂合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46例
沈志新 翁文庆 高恩芳
浙江省嘉兴市中医医院 嘉兴 314000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眼清和剂;手术治疗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由于视网膜萎缩变形或玻璃体牵引形成视网膜神经上皮全层裂孔,加之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引,液化的玻璃体经裂孔进入视网膜下所致[2],是临床上常见的致盲性眼底病,我们予眼清和剂配合手术治疗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2012年1月年我院住院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92例92眼,每眼视网膜裂孔数1~2个,排除上方视网膜高度球形隆起、分散的多发裂孔、后极部裂孔、巨大裂孔、视网膜血管炎性病变、白内障较重的病例。按照入院先后次序分为两组,奇数组为治疗组46例,男13例,女33例,年龄19~72岁,平均50.1岁;其中右眼20例,左眼26例;视网膜裂孔形态:马蹄形20例,圆形15例,其他形态11例;视网膜裂孔位置:颞上18例,颞下13例,鼻上7例,鼻下4例,跨象限4例。对照组46例,男17例,女29例,年龄17~71岁,平均47.8岁;其中右眼22例,左眼24例;视网膜裂孔形态:马蹄形22例,圆形13例,其他形态11例;视网膜裂孔位置:颞上18例,颞下11例,鼻上9例,鼻下5例,跨象限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手术治疗采用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先予2%利多卡因与0.75%布比卡因等量混合做球后麻醉,开睑器固定眼睑,手术显微镜直视下沿角膜缘,在裂孔象限剪开球结膜1~2象限,避开3点及9点方位作放射状松解切口。预置直肌牵引线,视网膜积液较多者,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在视网膜隆起最高部位,避开裂孔,做巩膜切口,行视网膜下液放液。顶压巩膜,显微镜下寻找视网膜裂孔和变性区,行视网膜裂孔精确定位,美兰染色剂标记裂孔,冷凝裂孔周围和视网膜变性区,同时观察视网膜颜色变化,当其变白后1~2s即停止冷凝,严格控制冷凝的程度。同时,裂孔和视网膜变性区周围的冷凝点避免重叠或遗漏,最大程度避免术中冷凝量的不足或过量。选择合适的硅胶加压块,以5-0涤纶缝线做巩膜褥式缝合固定硅胶加压块,术中观察裂孔位于手术嵴上。球结膜缝合,球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针2mg。术眼掩包。术前3天即予眼清和剂,方药组成:豆蔻、石菖蒲、胆南星各10g,泽泻30g,猪苓10g,茯苓30g,车前子(包煎)15g,牛膝、白菊、姜半夏、天虫、浙贝母、苦杏仁各10g,米仁20g,1天1剂,水煎服,2周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对照组手术方法同上,术前即予弥可保片,1天3次,每次1片,口服,2周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
3 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 治愈:术后随访3个月,网膜下积液完全消失,网膜完全复位。未愈:网膜下积液未吸收,网膜未复位。
3.2临床疗效 治疗组46例,治愈44例,未愈2例,治愈率95.7%。对照组46例,治愈37例,未愈9例,治愈率80.4%。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论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属中医“暴盲”、“云雾移睛”等范畴。其病机为痰湿上泛、津液输布不利,郁于眼底而发病,故而治其病以辨病为主。眼清和剂为我院眼科经验方,方中以豆蔻、米仁、杏仁开上宣脾利湿,车前子、猪苓、茯苓、牛膝利水渗湿,半夏、胆南星、天虫、浙贝化痰泄浊,白菊、石菖蒲清热开窍,全方宣降结合共奏利水渗湿之效。眼清和剂方药中五苓散加车前子淡渗利水,以疏通水道,驱除湿邪,减少或消除视网膜下积液,以保障巩膜环扎术的顺利实施[3]。故围手术期使用眼清和剂,在术前可减少视网膜下液,有利于手术的实施,提高手术成功率,术后促进残留视网膜下液的吸收,减轻玻璃体混浊程度,有利于提高患者视力。如手术后继发视网膜出血甚至玻璃体积血,则术后眼清和剂方加当归、白芍补血活血[4],以增进视力。
本组结果显示,手术配合中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疗效好,治愈率高,提高了术后视力,明显优于单纯手术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1]彭清华,朱志容,陈吉,等.视网膜脱离复位动物模型的建立[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5,2(3):153-155.
[2]葛坚.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3]吕文纲,叶思勇.中药健脾补肾活血对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视力恢复的促进作用[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6,9(3):277.
[4]洪亮.眼科术后常见并发症的中医治疗[J].江西中医药,2001,32(3):37-38.
修回日期:2013-07-22
2013-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