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抑郁患者专科护理中的影响

2014-01-22孔令媛陶莉陈琪

中国疗养医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病耻专科康复

孔令媛 陶莉 陈琪

(1.济南军区联勤部卫生部保健办,250022;2.济南军区司令部干休二所,250022)

心理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抑郁患者专科护理中的影响

孔令媛1陶莉2陈琪1

(1.济南军区联勤部卫生部保健办,250022;2.济南军区司令部干休二所,250022)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抑郁患者专科护理中的影响与作用。方法 将脑卒中抑郁患者3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18)和观察组(n=20),对照组采用专科护理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对患者心理上的护理。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的抑郁状态。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卒中后抑郁患者在专科护理中的精神状态。

脑卒中;抑郁;心理护理;专科

脑卒中导致患者的精神卫生问题相当突出,脑卒中后抑郁就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25%~60%,不仅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也严重影响其自身疾病的发展和预后[1]。2012-10—2014-01我们采用心理护理干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精神抑郁症患者在专科护理中精神状态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①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②存在精神抑郁或有抑郁倾向的患者。③意识清楚,无智力障碍,能正常交流并完成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AMD)[2]评定。④年龄<70岁。⑤脑卒中前无精神病史、失语、精神障碍、智能障碍或其他器质性病变。⑥愿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选择符合上述标准的脑卒中患者38例,其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9.8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0例,对照组18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及脑卒中类型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在干预期间护士根据病情对患者进行专科护理。观察组所有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采用:①支持疗法,多鼓励患者,让患者感觉到只要努力锻炼就可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②实施人文关怀,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经常对患者嘘寒问暖,带患者到我们“康复家园”中散心,让患者感觉到“康复一家人”的温馨;③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积极预防与改善,克服恐惧心理,消除病耻感。④倾诉与宣泄,当患者情绪不稳定时,护士要勇于担当“垃圾桶”与“排泄桶”,耐心聆听患者的需求与困惑,让患者通过倾诉排解忧愁。⑤营建舒适、整洁的康复环境,排出患者的后顾之忧。

1.3 疗效评定 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24 h及治疗1个月后分别采用HAMD量表评定患者的精神抑郁状态。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1个月团体治疗后,患者精神抑郁状态经过团体治疗后明显改善(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团体治疗前后HAMD评分情况比较(分,±s)

项目 n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观察组 20 11.45±3.30 4.59±2.53 5.713 <0.05对照组 18 12.37±3.36 4.59±2.53 2.987 <0.05 χ2值 0.176 2.993 P值 >0.05 >0.05

3 讨论

精神抑郁症患者是脑血管病常见并发症之一[3]。由于脑卒中的发病比较急骤,患者往往感觉生活、工作、人际关系、社会交往等都在极短时间内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他们的心理受到了很大的震动,他们恐惧死亡,害怕黑和孤独,担心自己的病治不好了,生活不能自理,家人不管自己等等。严重时会时常哭泣,胡思乱想,彻夜不眠[4]。然而,专科护理着重于基础护理、肢体运动康复指导与宣教等,往往缺乏对病人精神上细致的呵护。

心理干预可以使患者获得乐观向上的心态、对周围环境的安全感和积极的认知评价[5]。患者通过积极寻求一切可能的社会支持(主要是情感支持),来促进患者躯体功能的康复,达到改善精神抑郁状态的目的。干预患者心理状态时,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前提,护理人员要以热情的服务、无微不至的关心、亲切的语言使病人感到温馨,多与患者接触,注意与他们的感情沟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护理计划作相应的调整。

医院空间相对狭小,新患者住院后往往会产生单调和乏味感,需要适当的活动与刺激。本文作者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院的客观条件,组织“康复家园”活动和有新鲜感的游戏,来满足患者的精神需求。这样,不仅可以稳定患者的情绪,也有利于患者康复后较快地适应社会生活[6]。

抑郁症具有高发病、高复发、高致残的特点,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病耻感作为一种负性情绪体验,可能降低患者的自尊水平,影响到患者的康复进程及生活质量[7]。本研究通过健康教育,普及脑卒中的相关知识,让患者了解脑卒中,解除对脑卒中的恐惧,并通过支持疗法,鼓励患者参与到康复训练中去,让患者在康复中恢复社会功能,减少复发,找回自信,纠正患者的不良想法,消除病耻感,使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起到改善心理状态的目的。

4 结论

表2数据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了针对卒中后抑郁患者在专科护理期间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对患者精神状态恢复起到一定的作用。

[1]周志英.家庭支持对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2012,18(2):126-127.

[2]王素祥,杨艳琴.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预防作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8,30(4):265-266.

[3]赵先伟,杨士芝,宋振海,等.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及其日常生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1,8(33):612-613.

[4]孙爱军.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复护理.中国疗养医学杂志[J].2010,19(6):514.

[5]张春慧,朱庆华,张振香,等.心理护理在老年脑卒中后抑郁康复中的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2648-2649.

[6]樊春玲,鲁丽君,赵忠华.住院患者的基本心理需求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杂志,2013,8(2):184.

[7]石锦娟,邢博.病耻感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的康复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3):118-119.

1005-619X(2014)04-0352-02

10.13517/j.cnki.ccm.2014.04.040

济南军区后勤科研立项课题(JN13W062)

2014-01-09)

猜你喜欢

病耻专科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老年病患者应摆脱病耻感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糖尿病病耻感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帕金森病患者病耻感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老年病患者应摆脱病耻感
安徽省医学会专科分会战“疫”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