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肠易激综合征的辨证论治

2014-01-22邵宗利杜柏陈翰明费英俊

中国疗养医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主症气滞疏肝

邵宗利 杜柏 陈翰明 费英俊

(沈阳军区兴城疗养院,125105)

肠易激综合征的辨证论治

邵宗利 杜柏 陈翰明 费英俊

(沈阳军区兴城疗养院,125105)

本文从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到中医对该病的辨证论治,总结各种中医名家的观点及治疗经验,阐述了中医对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原则,为进一步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奠定了理论基础。

肠易激综合征;辨证;中医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现今常见的全球性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是常见消化道功能性疾病,发病率较高,据国外不完全统计[1],此病约占胃肠道疾病的50%,中西医学对IBS进行了大量研究。中医认为本病属于“腹痛”、“便秘”和“泄泻”范畴。西医对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了,现将中医学理论体系对本病的不同认识叙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在关于病因病机的讨论中多数中医医家[2]将其归结为饮食所伤、感受外邪、情志失常而致脏腑虚弱、功能失常影响到脾主运化水湿,大肠传导失司而发本病。脾虚肝郁、肝脾不和是其基本病机,且以情志失调为主。IBS发病与五脏均有密切联系,脾胃虚弱为发病的根本因素,脾胃虚弱则水为湿内生,谷为滞不行,清浊相混,发为泄泻,肠道气滞,络脉痹阻,发为腹痛;肝失条达为发病之标,脾胃虚弱为致病之本,即内因,情志失调,肝失条达为发病之标,即外因。

2 症状表现

IBS主要表现腹痛或腹部不适感,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灼痛及痉挛样疼痛。程度各异,疼痛部位多位于左下腹部,或为全腹疼痛,多伴有腹胀。老年女性以腹胀腹痛症状为主,伴有肠鸣及便秘者多见;中轻年男性以腹泻症状为主,伴有脐周痉挛性疼痛不适,多于餐后出现,排便后缓解,与进食辛辣、油腻及饮酒等有关。本病起病缓慢,不具特异性,症状的出现或加重常与精神心理因素或应激状态有关,排便常发生于早餐后,睡眠中极少出现。

3 治疗

3.1 中医辨证论治 对文献查阅发现[3],以中药复方治疗IBS的相关机制研究较多。研究最多的复方为痛泻要方,其次为宁肠汤,上述两方均为健脾疏肝的基本方药,这与IBS中医肝郁脾虚的基本病机一致。

3.1.1 肝脾不调型 主症:腹胀、腹痛反复发作,腹泻,泻后痛减,或便秘,或者两者交替进行,伴胸胁胀满,口苦,心烦,舌红苔薄,脉弦。方药:治疗以疏肝理脾为主,多以柴胡、枳实或枳壳、白芍药、甘草、炒白术、陈皮、防风等药物为基础,即以四逆散、痛泻要方为主加减,也可用消遥散加减。本型在临床上极为常见,应用以上药物常取得较好的疗效。

3.1.2 脾胃气虚型 主症:腹胀、腹痛反复发作,腹泻,食油腻之物则加重,或者长期便溏,伴食少,心悸,失眠,舌淡胖,苔白,脉细、弱。方药:治疗以健脾益气为主,多以太子参、茯苓、炒白术、木香、砂仁等为基础加减。方选四君子汤、六君子汤或参苓白术丸、补脾润肠丸等加减。

3.1.3 脾肾阳虚型 主症:腹胀、腹痛反复发作,腹泻或便秘,或者两者交替进行,伴畏寒喜暖,喜温喜按,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方药:治疗以温阳健脾补肾为主。多取补骨脂、肉豆蔻、乌药、益智仁、党参、山药、白芍药、炒白术等药物,方选理中汤、四神丸加减。

3.1.4 气滞湿阻型 主症:腹胀、腹痛反复发作,腹泻或便秘,或者两者交替进行,伴肠鸣,脘闷食少,苔白腻,脉濡缓;或者伴心烦口渴,泻下不爽,小便短黄,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气滞湿阻湿热者,治宜理气健脾,清热化湿,气滞湿阻寒湿者,治宜理气健脾,温化湿浊。

3.1.5 气滞血瘀型 主症:腹胀、腹痛反复发作,腹泻或便秘,或者两者交替进行,伴胸胁苦满,形寒肢冷等。本型多为其他症型日久发展而来,患者既可虚在先,或者气、血虚,造成气血运行不畅;也可由气滞在先,造成血行不畅。后者则主要以疏肝理气活血为法,方选柴胡疏肝散合金铃子散加减。而前者则根据原因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治法。

3.2 外治法

3.2.1 热敷法 用艾叶、干姜于脐部热敷,止泻效果很好。或者用炒过的粗盐热敷胃肠部,对脾胃阳虚的清晨腹泻效果很好。

3.2.2 针灸穴位疗法 傅怀丹等[4]将此病分为四型来辨证治疗,脾胃虚弱:健脾和胃,渗湿止泻;肝脾不和:疏肝理脾,调顺气机;脾肾阳虚:温补脾肾,固涩止泻;湿热滞留:清热利湿,调理气机。

3.3 其他 应彬彬等[5]应用药饼灸结合穴位埋线治疗泄泻主导型IBS,张海波等人[6]在对《诸病源候论》一书中的导引法进行认真系统的分析研究基础上,针对IBS的发病机制,编创一套预防治疗IBS的导引功法。王立恒[7]临床上针对IBS表现以“心病”(即精神、神经因素)为主要症状时,多配合调养心神的方法治疗,收到满意效果。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及工作压力的日益增加,IBS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内外兼治不仅可以缓解症状,亦可通过针刺、按摩及中药灌肠等调养心神,更快地改善伴随症状、促进疾病愈合,降低复发率,若与西医疗法结合疗效更佳。但是目前中西医对IBS的认识和治疗效果都有限,需要进一步的科学试验及标准化制定,采用中西医多方法联合使用来指导临床治疗,以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1]黄乃健.中国肛肠病学[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1996:953.

[2]朱晓玲,王铁辉,李颖.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8):97-98.

[3]任才厚.辨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16(5):414.

[3]应彬彬,俞国尧,王国军,等.药饼灸结合穴位埋线治疗泄泻主导型肠易激综合征26例[J].江西中医药,2009,40(11):67.

[4]傅怀丹,蔡国伟.辨证分型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40例[J].中国针灸,1993(3):56.

[5]应彬彬,俞国尧,王国军,等.药饼灸结合穴位埋线治疗泄泻主导型肠易激综合征26例[J].江西中医药,2009,40(11):67.

[6]张海波,刘峰,刘天君.《诸病源候论》肠易激综合征导引法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1,18(6):7-9.

[7]王立恒.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症应重视调养心神[J].内蒙古中医药,2012(15):62-63.

1005-619X(2014)04-0380-02

10.13517/j.cnki.ccm.2014.04.061

book=381,ebook=98

2013-12-30)

猜你喜欢

主症气滞疏肝
Shugan Huoxue Huayu Fang (疏肝活血化瘀方) attenuates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hepatic fibrosis in rats by inhibiting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Smad signaling
基于多种方法融合的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主症选择研究
Mechanism underlying efficacy of Shugan Sanjie decoction (疏肝散结汤) on plasma cell mastitis,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寻常型银屑病主症量表反应度测评研究
自拟脾胃安方治疗脾虚气滞型餐后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加味乌药汤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不寐常见方证与药证辑要
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七制香附丸加味治疗卵巢囊肿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