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控制餐后血糖升高对高血压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2014-01-22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9期
关键词:高血糖内皮氧化应激

控制餐后血糖升高对高血压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调查发现,中国新诊断T2DM患者中孤立餐后高血糖占49%,空腹血糖升高+餐后血糖升高的比例为39%,共计88%的患者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Dibetologia 2007,50(2):286-92]。对中国22个省46家医院进行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中的新发糖尿病也有75.8%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

从正常人与T2DM患者的血糖波动图中可见,餐后高血糖是影响血糖波动的主要原因(Diabetes Care 1990,13:676-686)。而研究发现,餐后血糖波动幅度越大,氧化应激反应越严重。8-异前列腺素F2a是前列腺素F2a的异构体,是氧化应激反应的标志物,其水平与平均血糖漂移幅度呈正线性相关[JAMA 2006,295(14):1681-1687]。脂质过氧化的标志物硫化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浓度也随餐后血糖升高而升高,提示餐后血糖越高,氧化应激压力越大。研究进一步发现,餐后高血糖还与内皮功能受损相关,血液介导的血管舒张作用是反映血管内皮功能的指标之一,餐后血糖越高,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越差,提示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越严重[JAm CollCardiol1999,34(1):146-154]。另一项研究发现,餐后2小时血糖升高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显著增加[Diabetes Care 2000,(23):1830-1834]。针对亚洲人的流行病学研究DECODA也显示,餐后2小时血糖对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优于空腹血糖。

因此,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控制餐后高血糖应成为血糖管理的重点。

(引自《中国医学论坛报》)

猜你喜欢

高血糖内皮氧化应激
应激性高血糖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灯盏花乙素抗氧化应激机制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应激性高血糖及急慢性血糖比值对老年STEMI患者PCI术后短期预后质量的影响
环状RNA与氧化应激互作机制的研究进展
不同浓度镁离子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妇女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血糖超标这些都不能吃了吗
基于炎症-氧化应激角度探讨中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干预作用
如何治疗ICU患者应激性高血糖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内皮衍生超级化因子对脑缺血损伤大鼠脑血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