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和鸣奏响作文华章
2014-01-22唐琴
唐琴
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他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写作的根基,指明了阅读对于提高写作的重要作用。《语文课程标准》不仅强调在课内外阅读中进行语言和习作素材的积累,而且提倡对积累的运用。可见,阅读和写作是紧密联系的。但是,从现在的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看,我们的语文教学往往存在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花开两枝,各显一处”的读写分离状态,而造成的后果却是,读不一定读得好,而写更是写不好。所以,只有让阅读与写作和鸣,才能奏响高中作文的华章。
一、让阅读教学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
叶圣陶说:“作文即生活”,生活是作文的“下锅米”。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但生活也让我们行色匆匆,以至于忘却了自我,忘记了感动和体悟,一旦有人让我们提笔描写生活的世界时,时常表现为不知所措。现在的高中生更是拥有生活而缺少感悟的心。
高中生的人生阅历也不可能有多深多广,学业的繁重,时间的有限,真正放手走进社会体验各种生活,可能性也甚微,那么如何做到拥有广泛的生活阅历并且保鲜其感动点呢?显然这该得力于我们的阅读教学。
1.阅读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
阅读的本质就是一种精神交流,是学习主体从言语作品中获得意义并滋润精神、感官与思维兼用的活动过程。因此,阅读活动必须是使阅读主体最终习得言语、习得知识、习得审美感受和审美价值,达到阅读效果。叶老说:“教育不以生活为本位而以知识为本位,是一个大毛病。”这一理念具有前瞻性,与课改精神不谋而合,它强调阅读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叶老主张废除教师的逐句讲解,而是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学会预习,自主阅读,然后再课堂讨论,这样的教学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这是一种有价值的心理过程。
叶老强调只有在自己的阅读历练中才能一点点感受到学习语文的甜头,变被动为主动,变记忆为思索,变无所事事为精力集中,进而感受到阅读后现实生活的丰满,阅历的长进,精神的强大,思想的成熟,再次面对“春天的音符”“我和我的生活”“那一刻,我热泪盈眶”学生将不再烦恼,因为沸腾的生活已然映入他们的脑海,悄然走进了作文。
2.用阅读引入写作的活水
笔者曾参与过省级课题《关于阅读教学与作文创新联系的研究》的研究,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以读促写”的途径:
与学生的认识链接。《北京的春节》中老舍展示了北京人过年时的情景,现在的北京过年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和我们当地有什么异同,有哪些情景值得你叙写呢?
与学生思想链接。《十三岁际遇》是北大学生田晓菲对生活的认识,你已经十六岁了,你对生活有怎样的认识呢?
与学生爱好链接。《斑纹》呼吁人类与动物要和谐相处,但为什么你平时残忍地对待动物,潇洒的穿动物皮革制成的衣服呢?我们人类何时才能停止这样的恶行呢?
与学生兴趣链接。《极光》是自然界中的奇特现象,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哪些未知领域又了解了哪些奇妙现象呢?
与学生感悟链接。余光中《听听那冷雨》中的雨是绵绸的雨,是寄予了对故乡思念之雨。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中的雨是痛苦的雨,虽有报国之志,却无报国之力。同一种景,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悟,你看到的雨又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呢?
由于这样全方位的链接,学生以读促写,让学生的写作有了素材,有了活水。
二、让写作成为阅读的潜动力
“以写促读”的具体做法很多,笔者在教学中曾经作过以下原因探究促进阅读尝试。
《失街亭》是一篇阅读课文,其故事情节简单,人物关系也不复杂,语言又明白易懂。此文不仅是一篇很好的阅读文章,而且是一个非常丰富的作文材料,因此笔者就采用读写结合、以写促读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课前布置阅读《失街亭》,并要求同学们以之为材料自定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写出自己的观点,尽量搜集具体的材料来加以证明。最后,用一课时来检查学生完成的情况。学生大致从马谡、诸葛亮两方面立论作文,比如学生写到:马谡“失街亭”是因为他死背兵法,照搬照抄:“凭高而视,势如破竹”;“置之死地而后生”,结果蜀军惨败,马谡自己也因之铸成“死罪”。这说明马谡并没有真才实学,只会纸上谈兵。因此,我的观点是:失败源于纸上谈兵。正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赵括,赵国大将赵奢之子:“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赵王任用赵括替代廉颇为将,与秦将白起战于长平,结果赵括为秦军射杀,赵军亡四十五万。马谡失街亭同赵括一样,可谓殊途同归异曲同工,皆因死背兵书,而不能活学活用所致。
探究式的《失街亭》一课效果不错,学生为了寻找“失街亭”的原因,读得很细很认真;为了能证明自己的观点,他们四处查阅资料,拓宽了他们课外阅读的视野。笔者也因此进一步认识到语文教学不必千篇一律,可以创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就是一种创新,能收到读写相长的教学效果。
以写促读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果我们能够坚持做,那么肯定会深化学生对文本的认识,有时还可以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效,最大限度地发挥写作教学的潜动力。同时,随着写作水平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会随之增强,学生的思维也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在写作准备阶段,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精彩词句进行筛选、甄别、品味、探究,正确地服务于写作,可以让阅读成为写作的基础,写作成为阅读的动力。
三、读写和鸣奏响作文华章
作文教学是一个呈螺旋上升的心智成长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短期工程,它需要长期的吸收积累和实践演练,长期坚持读写结合,方能奏响作文华章。
所以,语文教学中,要寻找读写结合点,拓宽读写训练的途径。
让读写结合符合阅读心理过程。就阅读的心理机制而言,存在着两个心理“回合”:一是从语言到思想,从形式到内容,从外部到内部,从部分到整体的心理过程;一是从思想到语言,从内容到形式,从内部到外部,从整体到部分的心理过程。由此可见,阅读教学已包含了作文教学的指导。
让读写结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高中生“表现欲较强”的特点,借助于大量写片断形式,及时运用阅读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写作,满足了高中生这一心理上的需要。
经过学习、借鉴和探索,笔者总结出了一个读写结合的基本模式:
通读文本,感知文本→找准重点,以读悟写→读写迁移,以写促读→课外拓展,形成能力。
第一个环节,引导学生透过文字去整体理解文本所表达的内容,获得对事物感受,让文字所表现的事物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让文本的语言化为学生头脑里的内部语言。再引导学生把自己对语文的了解、对事物的认识、感受,把头脑中鲜明的形象说出来,让内部语言化成外部语言。第二个环节,引导学生抓文章重点(拓展点),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内容的,总结文章的写作特点,感受语言魅力,学习写作知识。第三个环节,以写作为手段,在习作实践中运用阅读时学到的知识,训练作文能力,同时使读的效果得到巩固。第四个环节,紧扣读写联结点,拓展到课外的阅读和表述中,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学习运用,在运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加深理解,使学生的读写能力都得到发展。
另外,阅读、写作活动是一项心智活动,帮助学生打开作文思路。怎样拓宽学生的作文思维呢?可以通过反题意写作训练培养逆向思维或通过续写故事、补写课文空白处培养想象思维或通过扩写、缩写训练培养散敛思维。交替进行这种训练,不仅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内容,而且使他们的扩散思维能力和聚敛思维能力得到训练。
阅读过程是一个由输入、储存、处理、输出等构成的信息加工系统。读写分离的阅读往往使这个系统支离破碎,它往往只重视输入、储存信息,忽略了处理信息,特别是信息的输出。读写结合重视信息的输出,使阅读成为一个完整的过程,使写作找到一种新的形式,它把语文学习置于“吸收”到“发表”的动态转化中。因此只有读写和鸣,才能奏响作文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