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高职创业教育研究现状与发展对策

2014-01-21付培凯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广东省院校高职

付培凯,王 华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中山528404)

创业教育研究是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创业教育活动规律的探索,其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创业教育发展的走向与实力。我国创业教育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很大程度上与大量卓有成效的相关研究工作密不可分,创业教育研究水平的高低成为制约一个地区创业教育发展速度与质量的关键因素。

一、广东省区域创业教育研究水平状况

区域创业教育研究水平是指特定区域的创业教育研究机构或人员在全国范围内相对于其他同类区域的创新创造能力,是支撑该区域创业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力量。作为体现研究能力的重要内容,一个地区在特定时期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可以非常直接地反映该地区的研究水平。

广东省是全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也是教育改革的先行区。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未来改革和发展的新趋势,势必成为影响广东省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和质量的重要力量。

(一)从公开发表论文数量看广东省区域创业教育研究竞争力

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检索发现,1989年-2011年5月期间公开发表的以“创业教育”命名的论文3262 篇。从全国创业教育研究文章的区域分布(图1)可以看出,广东省创业教育相关研究成果数量与其作为全国高等教育大省的地位不相匹配,在全国处于第三层次。

图1 创业教育研究文章的区域分布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院校与本科院校创业教育研究协调发展的程度也是衡量一个地方区域创业教育研究竞争力的重要维度。全国创业教育研究最高产的40所高校中,广东省只有1所本科院校入围,40所高校中有9 所是高等职业院校,全部集中在浙江、江苏和湖南。这表明,广东省创业教育研究一方面缺乏一批能够产生大量研究成果的研究机构;另一方面,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广东省创业教育研究能力远没有达到江浙等地区的水平。

(二)从公开发表论文质量看广东省区域创业教育研究竞争力

一个地区的研究水平不仅体现在其公开发表的论文数量上,更体现在论文质量层次方面。在考察创业教育研究论文数量的基础上分析质量,可以较为客观地评判该区域的创业教育研究竞争力。从图1可以看出,广东省公开发表的创业教育研究论文总数为150 篇,居全国第7 位,其中核心论文26 篇,居全国第12 位,而作为反映本地区整体研究体系中优质成果比例的论文核心率则更低,只有17.33%,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处于第20 位。另外,从反映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创业教育研究协调发展程度来看,广东省高职院校在核心期刊上共发表论文10 篇,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居第6位,论文核心率为4.27%,列第17位。

通过以上对广东省在创业教育研究领域内发表论文的数量、质量和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创业教育研究发展协调性的考察可以发现,本地区创业教育研究的上述3个指标在全国没有优势,职业院校与本科院校在创业教育研究方面的协调发展程度也较低,广东省改进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研究工作须以提质增量及提高内部发展协调性为目标。

二、广东省高职创业教育研究现状

2013年4月,广东省高职教育创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粤高职创教指委)在广东省教育厅领导下开展了相关教学改革项目申报、评审工作,是迄今为止广东省高职院校开展的最大规模的创业教育研究工程,是对全省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研究能力的全面检阅,所申报课题的数量和质量基本上反映了全省创业教育研究的现状和水平,对客观评价全省创业教育研究情况和指导创业教育研究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创业教育研究热情地域差别悬殊

根据粤高职创教指委教学改革项目申报统计情况来看,全省高职创业教育研究意识存在着巨大的地域性差别,区域间对相关课题的研究热情和参与积极性差别非常明显。珠三角地区的创业教育研究最为活跃,93个申报课题中有88个来自该地区高职院校,粤东、粤西、粤北三地高职院校申报课题数量仅占5.4%。创业教育研究在本省珠三角之外地区普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二)创业教育研究人员来源结构失衡

通过分析教育领域研究者的隶属系统,可以较好地了解研究力量的构成和各部门对本研究的关注重视程度,对于评估研究本身的发展状况和态势,促进教育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图2显示,从整体上看,广东省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工作在部分学校内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传统上由某一部门“孤军奋战”的局面已经改变,研究力量来源趋于多元化。在全省创业教育研究人员中,教师是主力,占研究人员总量的59.1%;有10.8%的院系领导作为主持人参与项目申报,一定程度上反映院系层面对创业教育的重视;6.5%的辅导员从规模上构成了为全省创业教育研究第三大力量,有利于推动创业教育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素质能力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专门的创业教育机构和就业部门主持申报人员规模相当,各占5.4%,一方面表明部分院校对创业教育工作重视,设置了专门的归口部门,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全省缺乏一支强大的、专业的创业教育研究队伍。团委、学工、教务等部门的研究人员能从不同领域丰富创业教育研究的视角,是创业教育全员参与的积极表现,但总体来说规模明显偏小(合占12.8%)。

图2 项目主持人隶属部门分布

(三)创业教育研究主题关注过度集中

本次收集到的93 个项目选题,对创业教育工作面临的重大、热点、难点问题都有关注,像创业技能大赛、创业教育示范院校建设等命题在国内还是首次涉及。研究发现,本次申报项目的选题出现了两个关注焦点:一是有43%的项目选题集中关注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问题,其中以研究创业教育与具体专业融合的课题有31 项,显示了全省创业教育的新动向:创业教育已经走出单一的普及型模式,开始大规模探索其融入专业教育的问题;二是15%的项目选题关注创业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而从申报材料质量来看,未见有太多内容、方法方面的创新,这种现象背后涵含的意义值得下一步深入研究。

(四)创业教育研究梯队成形能力参差不齐

学术梯队的整体水平与结构往往是体现一个地区研究实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结合研究人员的年龄、职称等结构分析其研究水平,可以比较准确评估本地区在研究领域的潜能。

2013年粤高职创教指委教学改革项目的主持申报人员年龄、职称覆盖面广,不同年龄、职称的研究人员的研究能力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别。从年龄结构看,研究人员构成呈三角形分布(图3),35岁以下的研究者最多,35-45 岁的其次,45 岁以上的最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创业教育兴起较晚和不同年龄研究人员的开放性有关。年轻人开放程度高,乐于涉足新生事物,年龄较大的人相对保守,比较执着于既成的研究轨迹,不容易转到创业教育这个新兴领域的研究上来。从职称结构看,高、中、初三个层次的研究人员基本成正态分布(图4),表明全省创业教育研究初步形成了职称结构比较合理的人才梯队。

图3 研究梯队年龄构成

图4 研究梯队职称构成

不同年龄、不同职称人员的立项情况表明,广东省高职创业教育35-45 岁研究人员的立项率最高(87.1%),45 岁以上的次之,35 岁以下的本领域研究人员立项率最低,只有28.1%。全省高职创业教育研究队伍中年轻的研究者水平还较低,是未来研究力量培养的重点(图5)。从职称方面看(图6),本领域研究力量呈现从副高、中级、正高、初级的强弱次序,其分布形态与梯队年龄分布情况基本重迭,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创业教育的特殊性,也表明职称谱系两端的创业教育研究能力亟待加强。

图5 不同年龄组人员的立项率

图6 不同职称人员的立项率

三、对策及建议

自2002年我国开展创业教育试点工作以来,创业教育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广东在这一轮教育改革中先觉先行,高质量地建成了两门国家级创业教育精品课程,无论从课程建设时间、数量还是质量上说,在全国都是领先的,从另一个角度也表明广东省在以往创业教育实践中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探索。然而,丰富的创业教育实践没能充分利用于教育研究,广东的创业教育研究明显滞后于教育实践,理论研究对教育实践的推动作用没能得到有效释放。从全国范围来看,当前广东省创业教育研究水平远远不及江浙地区,也与内地部分省份存在差距;从内部来看,省内创业教育研究不同地区、不同院校、本科与高职之间协调发展程度低,这些因素非常不利于整体提升全省创业教育研究水平。广东省需要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大力推进创业教育研究工作。

(一)注重引导,强化创业教育研究意识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全省要摆脱当前创业教育研究困境首先应从改造人的思想着手。在创业教育相对落后的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应继续加大开展创业教育工作的力度,通过设置专项资金、开展对口支援等手段加强上述地区创业教育工作基础,推动对广大教师的创业教育启蒙工作,形成正确的创业教育观念。积极培养教育工作者的研究意识,引导其开展创业教育研究,并在相关课题立项和研究过程给予研究者实质性支持。在创业教育研究较为活跃的珠三角地区,要强化研究人员的全局观念,通过开展考察、讨论、交流等活动拓展学术视野,使其形成强烈的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赶超意识,在全省营造浓厚的创业教育研究氛围。

(二)推优助强,锻造创业教育研究精锐

针对广东省高校创业教育研究缺乏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研究单位这一现状,有必要对各高校创业教育研究资源和研究能力进行评估,对部分创业教育基础较好、研究能力强的高校给予适度的资源扶持和政策倾斜,鼓励支持其壮大研究力量,培育研究特色,打造成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创业教育研究高地。在推优助强的过程中,定期开展全省创业教育优秀研究成果评选活动,鼓励将提高研究成果产量和提升成果质量结合起来,锻造高产与高质兼顾的创业教育研究精锐军团,并借助其巨大的影响力,引领全省创业教育研究水平整体提升。

(三)协同并进,平衡创业教育研究步伐

区域研究能力是一种综合力量,仅靠扶持有限几所有研究实力的大学无法支撑一个地区较高水平的研究,也有违教育发展的均等化原则。在推进全省创业教育研究力量的过程中,要坚持“重点突出、注重均衡”的原则,一方面在局部培育高水平研究力量的同时,注重全省各层次、各地区院校相关研究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注重对低职称、行政部门研究人员的帮扶,鼓励他们结合自身工作开展创业教育研究,全方位、同过程提高创业教育研究的水平。

(四)内外兼顾,深化创业教育研究交流

经过10 多年时间的发展,我国很多地方都积累了非常丰富的教育经验,加之我国创业教育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路径的不确定诱发了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都为创业教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源和巨大的探索空间。与江浙等地区一样,广东省创业教育实践开展得扎实而富有成效,完全具有开展创业教育研究的良好基础。广东省可以通过强化与外部的交流,学习借鉴他人成功的研究经验,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快速发展,提升创业教育研究在全国的水平。此外,省内各高校之间也要加强交流学习,推动建设优质创业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形成开放、活跃的研究氛围,实现全省创业教育研究水平的整体提升。

参考资料:

[1]佘曙初.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创新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3).

[2]吴烽.我国高职创业教育研究文献综述[J].学园,2012(17).

[3]任湘.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8.

猜你喜欢

广东省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广东省海域使用统计分析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广东省10年将投1187亿治水
广东省今后5年将投7226亿建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