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分析与综合方法”专题

2014-01-21张明睿

地理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特征区域分析

张明睿

一、考核方向分析

1.考点分布(表1)

2.考核方向

从考查内容看,突出考查区域内各种自然地理要素(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及自然资源等)和人文地理要素(人口、工业、农业、城市、交通等)综合作用形成的地理特征,区域发展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及应对措施。如区域气候要素特征、河流特征、地形特征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转移,区域环境问题及应对措施等。

从能力要求看,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为主,其主要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

从考核趋势看,区域发展以热点为背景,从局部区域考查自然和人文基本规律及原因,重点区域的环境特征应予以关注。地理信息技术在国土整治、资源调查、生态环境监测、灾害监测及救援等方面的应用日趋广泛,应予以关注。

二、基本概念解读

区域的含义。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是人们在地理差异基础上按一定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结构。空间结构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产业结构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产业结构差异主要表现为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

区域发展阶段。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少,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缺乏拥有雄厚实力的大中型城市。空间结构较简单,对外开放程度低,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工业化阶段: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推进,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趋势。劳动力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中心城市发展速度较快,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人地关系开始出现明显不协调。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高,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较高,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主导力量,区域对外开放程度大幅增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人地关系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

遥感。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利用一定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感知。传感器是关键装置,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和监测方面有广泛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能提供精密三维坐标(经度、纬度、海拔)、速度、时间,且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特点。

地理信息系统。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数字地球。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三、原理知识梳理

1.区域发展四个阶段(表2)

2.区域环境问题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危害(表3)。

(2)水土流失成因。水土流失自然原因(表4);水土流失人为原因(表5)。

3.跨地区资源调配(表6)

4.河流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田纳西河为例,表7)

5.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表8)

6.“3S”技术的联系与区别

(1)“3S”技术的联系(图1)。

(2)“3S”技术的区别(表9)。

地理信息技术研究起来很复杂,但应用起来并不难,其功能差异可简单理解为:GPS负责找位置,解决在哪里的问题;RS负责拍片,解决是什么的问题;GIS输入电脑,负责存储和处理信息,解决为什么、怎么样、如何办的问题。以3S技术在城市交通事故处理中的应用为例具体分析见图2。

四、方法技巧归纳

1.区域特征分析

区域特征是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体现。区域特征的综合分析包括区域要素特征(地理位置特征、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文水系特征、经济特征等)分析、区域特征及成因分析等。对某一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综合分析,主要从区域地理位置、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和区域人文地理环境三方面考虑,具体如下所示。

*区域地理位置特征分析思路

(1)绝对位置。主要对某地区经纬度位置进行分析判断,即根据地理事物的经纬度确定其区域位置和区域范围。如某地位于10°S~40°S、120°E~150°E,即可判断该地为澳大利亚。

(2)相对位置。①海陆位置:主要包括大陆内部、大陆西岸、大陆东岸和被海洋包围的岛屿四种情况。要从所在或相邻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大陆内部、大洋东西岸等进行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如某大陆西面为太平洋,东面为大西洋,且位于南半球,则可确定该大陆为南美大陆。②山河位置: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等方面分析和判断区域位置。如某地位于太行山西侧、某河流凸岸等。③政治地理位置:根据国家或区域轮廓,或者邻国、邻省轮廓等进行分析和判断区域位置。④交通地理位置:从交通运输主要方式及交通网中点、线的分布等进行分析和判断区域位置。

(3)特殊地理事物定位。轮廓形状定位,抓住大洲、国家等区域突出形状,联想熟悉事物形象或几何图形帮助辨识。如意大利领土像一只高跟鞋,埃及近似梯形等。地形特征或剖面图。水系形状。典型人文地理特征,如我国高山族主要分布区,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

*自然地理特征的分析思路

一个地区特定的地理位置使之形成特定的水热组合,即气候特征。气候影响所在地区的水文、生物、土壤等,这些要素构成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常见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地形特征(表10)。

(2)气候特征。主要从气候类型、气候要素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动植物资源和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分析(这里主要介绍两方面)。①气候类型:主要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②气候要素分布:主要指气温和降水的分布。一般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大区域气候要素的分布,即气候特征;二是局部地区气候要素的分布,要根据其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来分析,如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

(3)河流特征。主要从河流的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①水系特征:主要指河流的流程、流向、水系归属、河道特征(河谷宽窄、河床深浅、河流弯曲状况)、河网密度(支流多少、河湖关系)、流域面积(面积大小、水系排列形式)等。②水文特征:主要指河流的流量、水位(汛期、枯水期、断流、干涸)、含沙量、结冰情况(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有无凌汛)等。③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河流中上游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的地区,主要开发水能资源;在河流中下游地势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主要开发内河航运。

*人文地理特征的分析思路

人类从自然环境中开发和利用资源与能源,发展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城市建设、交通运输、商业贸易等活动,从而构成区域人文地理环境特征。常见的人文地理要素分析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农业。主要从区位条件、耕作制度或熟制(热量影响)、作物种类(热量和水分影响)、耕地类型(水分影响)、地域结构类型等方面分析。

工业。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区位条件(如原料产地、工厂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技术和交通条件及布局要求)等方面分析。

城市。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

交通。主要从交通运输线和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等方面分析。

环境问题。主要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①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和海洋污染等;②生态破坏主要包括资源(土地、生物、水、矿产)破坏与浪费和环境恶化(沙漠化、水土流失、生态平衡破坏)两大方面。目前主要的环境问题应从其现状、成因、危害及解决办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内容只是区域特征分析和比较的一般思路,并不是每个区域特征的分析和比较都要考虑上述所有因素,而是要根据区域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图3)。

2.区域差异比较

一定的区域空间范围,由于所处地理位置、所具备地理条件、受影响的地理因素有别于其它地区,从而形成不同区域间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对不同尺度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进行比较分析,目的是找到它们的差异之处,从而加深认识某地区的区域特征,一般采取列表比较的形式。

不同地理区域之间存在地理事象的异同,通过比较法可以准确掌握各地理区域之间的异同。因此,比较法是复习区域地理的主要方法,地理特征相似或差异明显的区域适合用此法来学习。

*地理位置相似或差异明显的地区

(1)回归线附近的巴西圣保罗与印度加尔各答,可从气候类型、矿产资源、主要农产品、工业、经济特点等方面进行比较。

(2)印度河与恒河入海口都位于23°26′N附近,可从气候特点、主要农产品、附近的工业城市、宗教等方面进行比较。

(3)30°N附近的长江三角洲、尼罗河三角洲和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可从河流注入的海洋、地形成因、气候类型、人口分布、主要城市、发展农业的条件与主要农产品、农业地域类型等方面进行比较。

(4)马达加斯加岛与台湾岛都有回归线穿过,可以比较两者地形和气候类型的异同。

(5)南极洲和北冰洋均位于极地地区,可从气候特征及其成因、科学考察、特有动物等方面进行比较,还可对中山站、长城站和黄河站的位置进行比较。

*地形、气候相似或差异明显的地区

(1)比较北美、南美、澳大利亚、南亚等地区的地形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如表11所示。

(2)比较秦岭南、北两侧地区的气候、水文特征的差异。如表12所示。

(3)比较中亚地区与同纬度西欧地区的气候特征和水文特征差异。

(4)比较澳大利亚和巴西自然环境的异同(位置、气候、地形、资源等)。

*经济特征相似或差异明显的地区

(1)日本和英国在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工业分布和经济特点等方面的异同。如表13所示。

(2)鲁尔区与辽中南工业区在区位条件、工业部门结构、整改措施等方面的差异。

(3)北非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在气候、资源、人口、经济特点等方面的异同。

(4)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区与我国东北部商品粮基地在地形、气候、水源、土壤、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异同。

(5)世界棉花主要产区(中国、美国、印度、中亚地区、埃及)共同的优势条件。

3.“点、想、看”三字诀判别“3S”

*“点”与“面”判断GPS

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和GIS技术的工作对象——“面”。在“3S”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时,要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如果是“点”则选用“GPS”,如果是“面”则选用“RS”或“GIS”。

*“想”与“看”区分RS、GIS

GIS是地图的延伸,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事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评估,需要计算、思考,即“想 ”;凡是需要“想”的选“GIS”。RS是人视力的延伸,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即“看”,只“看 ”不用“想 ”的选用“RS”。

五、诊断纠错笔记

读我国某区域图4,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山脉N是我国:

A.农耕区与畜牧业区分界线

B.青藏高寒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分界线

C.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分界线

D.内蒙古温带草原区与西北温带荒漠区分界线

2.从自然环境和经济水平考虑,图中M省的人口迁移方向最有可能的是:

A.由南向北 B.由北向南

C.由东向西 D.由西向东

【参考答案】1.D 2.A

【错因分析】一是区域定位不准;二是区域差异、区域特征不清;三是区域综合分析能力差。

【纠错行动】将地理主干知识与地图相结合。图中N是贺兰山,是我国200mm年等降水量线的一部分,是内蒙古温带草原区与西北温带荒漠区分界线。贺兰山对宁夏平原的影响,一是阻挡腾格里沙漠东移,削弱西北冷空气的侵袭,二是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人口从南部沙漠迁往生存条件较好的北部地区。

(2013年高考题浙江卷)某城市的土地利用形态分为甲、乙、丙、丁4种(图5),其发展先后经历Ⅰ、Ⅱ两个阶段(图6)。目前该城市的地价与土地利用形态及开发阶段有关,其关系如表14。读图表完成第3题。

3.该城市拟选择中等地价的地块建造超市,图7中符合要求的是:

A.①③ B.②⑦ C.④⑧ D.⑤⑥

【参考答案】B

【错因分析】学生忽略图层叠加,并陷入迷茫中。

【纠错行动】在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分析不同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从题中所给的信息可得出,本题需要考虑城市的发展先后经历Ⅰ、Ⅱ两个阶段,并叠加相关地价变化进行分析。在第Ⅰ阶段③④⑤⑥中,丙为中等地价,只有⑤符合条件。在第Ⅱ阶段甲、乙、丁三地为中等地价,①②③④⑥⑦为中等地价,而③④⑥位于第Ⅰ阶段,所以符合条件的有①②⑦,故答案选择B。

六、考前试题预测

由于精确农业优点多,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目前已在美国、英国、德国、荷兰、意大利等西方发达国家蓬勃兴起,下图为“精确农业系统工作示意图”。读图8回答1~3题。

1.图中主要反映出:

A.工业基础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增强

B.土壤肥力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增强

C.市场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增强

D.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增强

2.下列目的,借助精确农业系统不能实现的是:

A.合理施肥 B.农产品品质鉴定

C.作物估产 D.土壤状况调查

3. 根据“肥力电子图”对农田进行“精确施肥”,从图中可以看出其借助的重要手段是:

A.GPS B.GIS C.RS D.数字地球

在智利北部一个距海岸仅0.5千米的山坡上,有一张长12米、高4米的大网,下方有水槽可收集从网上流下的水。读图9,回答4~5题。

4.当地居民利用此设施收集的水资源是:

A.积雪融水 B.冰川融水 C.雾气 D. 雨水

5.此地该种水资源非常丰富,与其影响因素关系不大的是:

A.山地冰雪 B.海风

C.下垫面状况 D.洋流

6.读甲、乙两地区“等高线分布示意(图10)”, “R1河气候资料(图11)”及R1、R2“两河概况比较(表15)”,回答有关问题。

(1)判断甲、乙两图所示地区的地形类型,简要说出判断依据。

(2)结合表格材料和河流补给情况,分析R1、R2两河的汛期特点、流量大小及形成原因。

(3)分析图10甲地区R3河被所在国家称为“黄金水道”的原因。

(4)根据R1河气候资料,分析对水稻生产不利的气候条件。简述为了稳定水稻生产,当地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5)说明图10乙地区R2河流域开发利用的重点及开发中易引发的生态问题。

参考答案:1.D 2.B 3.A 4.C 5.A

6.(1)甲图:平原丘陵为主 依据:海拔较低,起伏较小 乙图:山地高原为主 依据:西北部海拔高,起伏大;东南大部分地区,海拔高,起伏小 (2)两河汛期均集中于春夏季(或4~7月) 原因:R1河以雨水补给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R2河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春夏季节气温回升,冰雪融化,形成汛期。R2河的流量大于R1河 原因:R2河的流域面积大于R1河;R2河下游地处西风带迎风坡,多地形雨;R2河上游地处美国西部山区,冬季多积雪,春季融雪补给河水大,河流流量大 (3)①大部分河段流量大,江阔水深;②冬季气温高于0℃,河流不结冰,可四季通航;③沿江经济发达,腹地广大,人口、城市稠密,运输量大;④该河与南北铁路交织成网,沟通东西,东临东海,可江海联运 (4)气温年际变化大,冬、春季易出现低温冻害;降水季节变化大,易出现旱涝等气象灾害;夏秋季易出现高温干旱(或伏旱) 措施: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培育推广优良品种 (5)重点:开发利用水能。生态问题:破坏生态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

五、诊断纠错笔记

读我国某区域图4,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山脉N是我国:

A.农耕区与畜牧业区分界线

B.青藏高寒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分界线

C.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分界线

D.内蒙古温带草原区与西北温带荒漠区分界线

2.从自然环境和经济水平考虑,图中M省的人口迁移方向最有可能的是:

A.由南向北 B.由北向南

C.由东向西 D.由西向东

【参考答案】1.D 2.A

【错因分析】一是区域定位不准;二是区域差异、区域特征不清;三是区域综合分析能力差。

【纠错行动】将地理主干知识与地图相结合。图中N是贺兰山,是我国200mm年等降水量线的一部分,是内蒙古温带草原区与西北温带荒漠区分界线。贺兰山对宁夏平原的影响,一是阻挡腾格里沙漠东移,削弱西北冷空气的侵袭,二是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人口从南部沙漠迁往生存条件较好的北部地区。

(2013年高考题浙江卷)某城市的土地利用形态分为甲、乙、丙、丁4种(图5),其发展先后经历Ⅰ、Ⅱ两个阶段(图6)。目前该城市的地价与土地利用形态及开发阶段有关,其关系如表14。读图表完成第3题。

3.该城市拟选择中等地价的地块建造超市,图7中符合要求的是:

A.①③ B.②⑦ C.④⑧ D.⑤⑥

【参考答案】B

【错因分析】学生忽略图层叠加,并陷入迷茫中。

【纠错行动】在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分析不同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从题中所给的信息可得出,本题需要考虑城市的发展先后经历Ⅰ、Ⅱ两个阶段,并叠加相关地价变化进行分析。在第Ⅰ阶段③④⑤⑥中,丙为中等地价,只有⑤符合条件。在第Ⅱ阶段甲、乙、丁三地为中等地价,①②③④⑥⑦为中等地价,而③④⑥位于第Ⅰ阶段,所以符合条件的有①②⑦,故答案选择B。

六、考前试题预测

由于精确农业优点多,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目前已在美国、英国、德国、荷兰、意大利等西方发达国家蓬勃兴起,下图为“精确农业系统工作示意图”。读图8回答1~3题。

1.图中主要反映出:

A.工业基础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增强

B.土壤肥力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增强

C.市场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增强

D.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增强

2.下列目的,借助精确农业系统不能实现的是:

A.合理施肥 B.农产品品质鉴定

C.作物估产 D.土壤状况调查

3. 根据“肥力电子图”对农田进行“精确施肥”,从图中可以看出其借助的重要手段是:

A.GPS B.GIS C.RS D.数字地球

在智利北部一个距海岸仅0.5千米的山坡上,有一张长12米、高4米的大网,下方有水槽可收集从网上流下的水。读图9,回答4~5题。

4.当地居民利用此设施收集的水资源是:

A.积雪融水 B.冰川融水 C.雾气 D. 雨水

5.此地该种水资源非常丰富,与其影响因素关系不大的是:

A.山地冰雪 B.海风

C.下垫面状况 D.洋流

6.读甲、乙两地区“等高线分布示意(图10)”, “R1河气候资料(图11)”及R1、R2“两河概况比较(表15)”,回答有关问题。

(1)判断甲、乙两图所示地区的地形类型,简要说出判断依据。

(2)结合表格材料和河流补给情况,分析R1、R2两河的汛期特点、流量大小及形成原因。

(3)分析图10甲地区R3河被所在国家称为“黄金水道”的原因。

(4)根据R1河气候资料,分析对水稻生产不利的气候条件。简述为了稳定水稻生产,当地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5)说明图10乙地区R2河流域开发利用的重点及开发中易引发的生态问题。

参考答案:1.D 2.B 3.A 4.C 5.A

6.(1)甲图:平原丘陵为主 依据:海拔较低,起伏较小 乙图:山地高原为主 依据:西北部海拔高,起伏大;东南大部分地区,海拔高,起伏小 (2)两河汛期均集中于春夏季(或4~7月) 原因:R1河以雨水补给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R2河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春夏季节气温回升,冰雪融化,形成汛期。R2河的流量大于R1河 原因:R2河的流域面积大于R1河;R2河下游地处西风带迎风坡,多地形雨;R2河上游地处美国西部山区,冬季多积雪,春季融雪补给河水大,河流流量大 (3)①大部分河段流量大,江阔水深;②冬季气温高于0℃,河流不结冰,可四季通航;③沿江经济发达,腹地广大,人口、城市稠密,运输量大;④该河与南北铁路交织成网,沟通东西,东临东海,可江海联运 (4)气温年际变化大,冬、春季易出现低温冻害;降水季节变化大,易出现旱涝等气象灾害;夏秋季易出现高温干旱(或伏旱) 措施: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培育推广优良品种 (5)重点:开发利用水能。生态问题:破坏生态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

五、诊断纠错笔记

读我国某区域图4,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山脉N是我国:

A.农耕区与畜牧业区分界线

B.青藏高寒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分界线

C.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分界线

D.内蒙古温带草原区与西北温带荒漠区分界线

2.从自然环境和经济水平考虑,图中M省的人口迁移方向最有可能的是:

A.由南向北 B.由北向南

C.由东向西 D.由西向东

【参考答案】1.D 2.A

【错因分析】一是区域定位不准;二是区域差异、区域特征不清;三是区域综合分析能力差。

【纠错行动】将地理主干知识与地图相结合。图中N是贺兰山,是我国200mm年等降水量线的一部分,是内蒙古温带草原区与西北温带荒漠区分界线。贺兰山对宁夏平原的影响,一是阻挡腾格里沙漠东移,削弱西北冷空气的侵袭,二是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人口从南部沙漠迁往生存条件较好的北部地区。

(2013年高考题浙江卷)某城市的土地利用形态分为甲、乙、丙、丁4种(图5),其发展先后经历Ⅰ、Ⅱ两个阶段(图6)。目前该城市的地价与土地利用形态及开发阶段有关,其关系如表14。读图表完成第3题。

3.该城市拟选择中等地价的地块建造超市,图7中符合要求的是:

A.①③ B.②⑦ C.④⑧ D.⑤⑥

【参考答案】B

【错因分析】学生忽略图层叠加,并陷入迷茫中。

【纠错行动】在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分析不同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从题中所给的信息可得出,本题需要考虑城市的发展先后经历Ⅰ、Ⅱ两个阶段,并叠加相关地价变化进行分析。在第Ⅰ阶段③④⑤⑥中,丙为中等地价,只有⑤符合条件。在第Ⅱ阶段甲、乙、丁三地为中等地价,①②③④⑥⑦为中等地价,而③④⑥位于第Ⅰ阶段,所以符合条件的有①②⑦,故答案选择B。

六、考前试题预测

由于精确农业优点多,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目前已在美国、英国、德国、荷兰、意大利等西方发达国家蓬勃兴起,下图为“精确农业系统工作示意图”。读图8回答1~3题。

1.图中主要反映出:

A.工业基础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增强

B.土壤肥力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增强

C.市场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增强

D.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增强

2.下列目的,借助精确农业系统不能实现的是:

A.合理施肥 B.农产品品质鉴定

C.作物估产 D.土壤状况调查

3. 根据“肥力电子图”对农田进行“精确施肥”,从图中可以看出其借助的重要手段是:

A.GPS B.GIS C.RS D.数字地球

在智利北部一个距海岸仅0.5千米的山坡上,有一张长12米、高4米的大网,下方有水槽可收集从网上流下的水。读图9,回答4~5题。

4.当地居民利用此设施收集的水资源是:

A.积雪融水 B.冰川融水 C.雾气 D. 雨水

5.此地该种水资源非常丰富,与其影响因素关系不大的是:

A.山地冰雪 B.海风

C.下垫面状况 D.洋流

6.读甲、乙两地区“等高线分布示意(图10)”, “R1河气候资料(图11)”及R1、R2“两河概况比较(表15)”,回答有关问题。

(1)判断甲、乙两图所示地区的地形类型,简要说出判断依据。

(2)结合表格材料和河流补给情况,分析R1、R2两河的汛期特点、流量大小及形成原因。

(3)分析图10甲地区R3河被所在国家称为“黄金水道”的原因。

(4)根据R1河气候资料,分析对水稻生产不利的气候条件。简述为了稳定水稻生产,当地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5)说明图10乙地区R2河流域开发利用的重点及开发中易引发的生态问题。

参考答案:1.D 2.B 3.A 4.C 5.A

6.(1)甲图:平原丘陵为主 依据:海拔较低,起伏较小 乙图:山地高原为主 依据:西北部海拔高,起伏大;东南大部分地区,海拔高,起伏小 (2)两河汛期均集中于春夏季(或4~7月) 原因:R1河以雨水补给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R2河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春夏季节气温回升,冰雪融化,形成汛期。R2河的流量大于R1河 原因:R2河的流域面积大于R1河;R2河下游地处西风带迎风坡,多地形雨;R2河上游地处美国西部山区,冬季多积雪,春季融雪补给河水大,河流流量大 (3)①大部分河段流量大,江阔水深;②冬季气温高于0℃,河流不结冰,可四季通航;③沿江经济发达,腹地广大,人口、城市稠密,运输量大;④该河与南北铁路交织成网,沟通东西,东临东海,可江海联运 (4)气温年际变化大,冬、春季易出现低温冻害;降水季节变化大,易出现旱涝等气象灾害;夏秋季易出现高温干旱(或伏旱) 措施: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培育推广优良品种 (5)重点:开发利用水能。生态问题:破坏生态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

猜你喜欢

特征区域分析
分割区域
分析:是谁要过节
擦桌子
抓特征解方程组
回头潮
区域发展篇
春天来啦(2则)
抓特征 猜成语
Units 13—14解题分析
不存在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