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地理》乡土教材编写原则与内容刍议
2014-01-21张文革周成仕
张文革+周成仕
《重庆地理》乡土教材是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资源开发与运用研究”课题组开发的重要课程资源。《重庆地理》属于重庆市省级乡土地理教材,适用于重庆市辖区初中学校进行乡土地理教学,也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本文主要探讨《重庆地理》乡土教材编写原则及其内容结构,以期对地理教师编写乡土地理教材和进行乡土地理教学有所启示。
一、《重庆地理》乡土教材编写原则
1.乡土性原则
乡土地理具有浓郁的乡土味、地方性和独特性。乡土地理教材一应突出本乡本土地理特征;二应贴近学生生活经验。《重庆地理》乡土教材编写过程中,大量收集重庆辖区内第一手地理素材,尽量选取、概括、提炼能突出重庆乡土地理特征、贴近学生乡土生活经验的典型实例作为《重庆地理》乡土教材内容。如“重庆火锅”(第六章)、“雾都”(第二章)、“山城棒棒军”(第五章)等学生熟悉的具有浓郁地方色彩和独特性质的典型事物、事例。
2.地理性原则
乡土地理属于区域地理范畴,地理学科特点突出,是地理学科教材,而不是其它学科教材,因此素材选取、问题设计必须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特点,坚持从地理视角观察和思考问题。《重庆地理》乡土教材呈现重庆市主要事物和现象,引导学生以地理视角、地理思想观察与了解重庆,学习地理乡土知识,探究地理规律,运用所学地理知识思考、解决当地实际问题。如以“山城棒棒军”为话题,探讨其形成的自然地理原因(第五章);“家乡所在地属哪种地形单元,描述其地形特点,根据因地制宜原则应如何发展农业生产”(第二章)等。
3.可读性原则
乡土地理教材主要阅读对象为初中学生,教材内容和呈现形式应充分考虑初中学生认知特点和认知基础,注重直观性、趣味性、启发性有机结合。《重庆地理》乡土教材章节标题特色鲜明,“七个重庆”对重庆市主要地理特征进行高度概括和评价,令学生留下深刻印象。通过选取学生所见、所闻、熟悉、亲切并蕴涵丰富地理知识的事物、现象,提高广大学生阅读兴趣,如“巴山夜雨”(第二章)、“山城的由来”(第七章)等。采用图文两大系统(图片75幅、图表29个)、三大板块(正文、延伸阅读43篇、活动43处)方式呈现,图文并茂,增强直观性、启发性和可读性。
4.教育性原则
乡土地理教学重要教育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乡土”是观察、了解祖国的“窗口”,是学生自幼生活成长的地方,也是学生熟悉的地方。家乡的山山水水、家乡人民勤劳奋发的精神、家乡的快速发展变化等,都是学生能切身感受到的生动事实,对家乡的故土情结,可激发学生树立改造家乡、建设家乡的崇高志向,有助于促进学生将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付诸实践。《重庆地理》乡土教材大量选用学生熟悉、催人上进、发人深省、振奋人心的素材,让学生切身感受重庆的快速发展变化,关注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激发热爱家乡、报效祖国的志向,展望家乡美好的未来前景。
5.实践性原则
乡土地理贴近社会生活与学生实际,促进学生关注和思考、探究、解决身边的地理问题。《重庆地理》乡土教材紧密联系当地社会经济建设和改革发展变化,努力为学生开展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搭建平台,实现学习生活中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地理课程目标。如“帮农家乐设计一个有趣的农事活动吸引游客”(第六章);“搜集自己家乡特色工业的相关资料,分析讨论当地发展这种工业的优势条件”(第四章)等。
二、《重庆地理》乡土教材内容结构
重庆地理属于小尺度区域地理范畴。为帮助重庆辖区学生对家乡重庆市有比较全面的了解,《重庆地理》乡土教材没有采用案例式、问题探究式编写,而采取常规编写模式。
《重庆地理》乡土教材内容涵盖主要地理要素,自然地理涉及重庆市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河流等;人文地理涉及重庆市的行政区划、人口、农业、工业、商业、交通、城市化等。其编写顺序为:概况→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内容结构见表1。
第一章“直辖重庆”侧重重庆概况,章节标题“直辖重庆”直观反映重庆市地位。内容主要涉及地理位置、面积、行政区划、人口、历史演变等,其中位置、行政区划、人口是重要内容。
第二章“山水重庆”侧重重庆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其中地形和气候是重要内容。标题“山水重庆”客观反映重庆作为“山城”的典型自然地理特征。
第三章“富饶重庆”侧重重庆的水、土地、生物、矿产等资源状况,让学生理解合理利用资源是主要目的。标题“富饶重庆”是对重庆市资源状况比较客观的评价。
第四章“活力重庆”侧重重庆的农业、工业、服务业发展现状,并对重庆市经济发展问题略作探讨,重在让学生明确人类活动要遵循人地和谐相处、因地制宜原则。标题“活力重庆”是对重庆市直辖以来经济蓬勃建设和改革开放大发展的真实写照。
第五章“畅通重庆”侧重重庆的区位优势、交通现状、历史、规划等。标题“畅通重庆”是对重庆市交通现状的直观评价,也是对重庆市未来交通发展的殷切期望。
第六章“魅力重庆”侧重重庆的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规划等。标题“魅力重庆”是对重庆市丰富旅游资源的肯定以及对重庆旅游大发展的高度期待。
第七章“宜居重庆”侧重重庆的城市现状、历史、规划、城市化问题及对策等。标题“宜居重庆”既是对重庆市城市建设和用地状况、居住环境客观评价,也是重庆市城市建设和规划理念、人们对城市美好和谐生活的向往。
《重庆地理》乡土教材充分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地理”等新课程理念,在全面呈现重庆市主要事物和现象基础上,通过设计各种活动,如实地调查、问题探究、方案设计等,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分析解决地理现实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研究专项课题“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资源开发与运用研究”成果之一。endprint
《重庆地理》乡土教材是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资源开发与运用研究”课题组开发的重要课程资源。《重庆地理》属于重庆市省级乡土地理教材,适用于重庆市辖区初中学校进行乡土地理教学,也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本文主要探讨《重庆地理》乡土教材编写原则及其内容结构,以期对地理教师编写乡土地理教材和进行乡土地理教学有所启示。
一、《重庆地理》乡土教材编写原则
1.乡土性原则
乡土地理具有浓郁的乡土味、地方性和独特性。乡土地理教材一应突出本乡本土地理特征;二应贴近学生生活经验。《重庆地理》乡土教材编写过程中,大量收集重庆辖区内第一手地理素材,尽量选取、概括、提炼能突出重庆乡土地理特征、贴近学生乡土生活经验的典型实例作为《重庆地理》乡土教材内容。如“重庆火锅”(第六章)、“雾都”(第二章)、“山城棒棒军”(第五章)等学生熟悉的具有浓郁地方色彩和独特性质的典型事物、事例。
2.地理性原则
乡土地理属于区域地理范畴,地理学科特点突出,是地理学科教材,而不是其它学科教材,因此素材选取、问题设计必须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特点,坚持从地理视角观察和思考问题。《重庆地理》乡土教材呈现重庆市主要事物和现象,引导学生以地理视角、地理思想观察与了解重庆,学习地理乡土知识,探究地理规律,运用所学地理知识思考、解决当地实际问题。如以“山城棒棒军”为话题,探讨其形成的自然地理原因(第五章);“家乡所在地属哪种地形单元,描述其地形特点,根据因地制宜原则应如何发展农业生产”(第二章)等。
3.可读性原则
乡土地理教材主要阅读对象为初中学生,教材内容和呈现形式应充分考虑初中学生认知特点和认知基础,注重直观性、趣味性、启发性有机结合。《重庆地理》乡土教材章节标题特色鲜明,“七个重庆”对重庆市主要地理特征进行高度概括和评价,令学生留下深刻印象。通过选取学生所见、所闻、熟悉、亲切并蕴涵丰富地理知识的事物、现象,提高广大学生阅读兴趣,如“巴山夜雨”(第二章)、“山城的由来”(第七章)等。采用图文两大系统(图片75幅、图表29个)、三大板块(正文、延伸阅读43篇、活动43处)方式呈现,图文并茂,增强直观性、启发性和可读性。
4.教育性原则
乡土地理教学重要教育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乡土”是观察、了解祖国的“窗口”,是学生自幼生活成长的地方,也是学生熟悉的地方。家乡的山山水水、家乡人民勤劳奋发的精神、家乡的快速发展变化等,都是学生能切身感受到的生动事实,对家乡的故土情结,可激发学生树立改造家乡、建设家乡的崇高志向,有助于促进学生将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付诸实践。《重庆地理》乡土教材大量选用学生熟悉、催人上进、发人深省、振奋人心的素材,让学生切身感受重庆的快速发展变化,关注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激发热爱家乡、报效祖国的志向,展望家乡美好的未来前景。
5.实践性原则
乡土地理贴近社会生活与学生实际,促进学生关注和思考、探究、解决身边的地理问题。《重庆地理》乡土教材紧密联系当地社会经济建设和改革发展变化,努力为学生开展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搭建平台,实现学习生活中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地理课程目标。如“帮农家乐设计一个有趣的农事活动吸引游客”(第六章);“搜集自己家乡特色工业的相关资料,分析讨论当地发展这种工业的优势条件”(第四章)等。
二、《重庆地理》乡土教材内容结构
重庆地理属于小尺度区域地理范畴。为帮助重庆辖区学生对家乡重庆市有比较全面的了解,《重庆地理》乡土教材没有采用案例式、问题探究式编写,而采取常规编写模式。
《重庆地理》乡土教材内容涵盖主要地理要素,自然地理涉及重庆市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河流等;人文地理涉及重庆市的行政区划、人口、农业、工业、商业、交通、城市化等。其编写顺序为:概况→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内容结构见表1。
第一章“直辖重庆”侧重重庆概况,章节标题“直辖重庆”直观反映重庆市地位。内容主要涉及地理位置、面积、行政区划、人口、历史演变等,其中位置、行政区划、人口是重要内容。
第二章“山水重庆”侧重重庆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其中地形和气候是重要内容。标题“山水重庆”客观反映重庆作为“山城”的典型自然地理特征。
第三章“富饶重庆”侧重重庆的水、土地、生物、矿产等资源状况,让学生理解合理利用资源是主要目的。标题“富饶重庆”是对重庆市资源状况比较客观的评价。
第四章“活力重庆”侧重重庆的农业、工业、服务业发展现状,并对重庆市经济发展问题略作探讨,重在让学生明确人类活动要遵循人地和谐相处、因地制宜原则。标题“活力重庆”是对重庆市直辖以来经济蓬勃建设和改革开放大发展的真实写照。
第五章“畅通重庆”侧重重庆的区位优势、交通现状、历史、规划等。标题“畅通重庆”是对重庆市交通现状的直观评价,也是对重庆市未来交通发展的殷切期望。
第六章“魅力重庆”侧重重庆的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规划等。标题“魅力重庆”是对重庆市丰富旅游资源的肯定以及对重庆旅游大发展的高度期待。
第七章“宜居重庆”侧重重庆的城市现状、历史、规划、城市化问题及对策等。标题“宜居重庆”既是对重庆市城市建设和用地状况、居住环境客观评价,也是重庆市城市建设和规划理念、人们对城市美好和谐生活的向往。
《重庆地理》乡土教材充分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地理”等新课程理念,在全面呈现重庆市主要事物和现象基础上,通过设计各种活动,如实地调查、问题探究、方案设计等,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分析解决地理现实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研究专项课题“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资源开发与运用研究”成果之一。endprint
《重庆地理》乡土教材是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资源开发与运用研究”课题组开发的重要课程资源。《重庆地理》属于重庆市省级乡土地理教材,适用于重庆市辖区初中学校进行乡土地理教学,也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本文主要探讨《重庆地理》乡土教材编写原则及其内容结构,以期对地理教师编写乡土地理教材和进行乡土地理教学有所启示。
一、《重庆地理》乡土教材编写原则
1.乡土性原则
乡土地理具有浓郁的乡土味、地方性和独特性。乡土地理教材一应突出本乡本土地理特征;二应贴近学生生活经验。《重庆地理》乡土教材编写过程中,大量收集重庆辖区内第一手地理素材,尽量选取、概括、提炼能突出重庆乡土地理特征、贴近学生乡土生活经验的典型实例作为《重庆地理》乡土教材内容。如“重庆火锅”(第六章)、“雾都”(第二章)、“山城棒棒军”(第五章)等学生熟悉的具有浓郁地方色彩和独特性质的典型事物、事例。
2.地理性原则
乡土地理属于区域地理范畴,地理学科特点突出,是地理学科教材,而不是其它学科教材,因此素材选取、问题设计必须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特点,坚持从地理视角观察和思考问题。《重庆地理》乡土教材呈现重庆市主要事物和现象,引导学生以地理视角、地理思想观察与了解重庆,学习地理乡土知识,探究地理规律,运用所学地理知识思考、解决当地实际问题。如以“山城棒棒军”为话题,探讨其形成的自然地理原因(第五章);“家乡所在地属哪种地形单元,描述其地形特点,根据因地制宜原则应如何发展农业生产”(第二章)等。
3.可读性原则
乡土地理教材主要阅读对象为初中学生,教材内容和呈现形式应充分考虑初中学生认知特点和认知基础,注重直观性、趣味性、启发性有机结合。《重庆地理》乡土教材章节标题特色鲜明,“七个重庆”对重庆市主要地理特征进行高度概括和评价,令学生留下深刻印象。通过选取学生所见、所闻、熟悉、亲切并蕴涵丰富地理知识的事物、现象,提高广大学生阅读兴趣,如“巴山夜雨”(第二章)、“山城的由来”(第七章)等。采用图文两大系统(图片75幅、图表29个)、三大板块(正文、延伸阅读43篇、活动43处)方式呈现,图文并茂,增强直观性、启发性和可读性。
4.教育性原则
乡土地理教学重要教育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乡土”是观察、了解祖国的“窗口”,是学生自幼生活成长的地方,也是学生熟悉的地方。家乡的山山水水、家乡人民勤劳奋发的精神、家乡的快速发展变化等,都是学生能切身感受到的生动事实,对家乡的故土情结,可激发学生树立改造家乡、建设家乡的崇高志向,有助于促进学生将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付诸实践。《重庆地理》乡土教材大量选用学生熟悉、催人上进、发人深省、振奋人心的素材,让学生切身感受重庆的快速发展变化,关注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激发热爱家乡、报效祖国的志向,展望家乡美好的未来前景。
5.实践性原则
乡土地理贴近社会生活与学生实际,促进学生关注和思考、探究、解决身边的地理问题。《重庆地理》乡土教材紧密联系当地社会经济建设和改革发展变化,努力为学生开展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搭建平台,实现学习生活中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地理课程目标。如“帮农家乐设计一个有趣的农事活动吸引游客”(第六章);“搜集自己家乡特色工业的相关资料,分析讨论当地发展这种工业的优势条件”(第四章)等。
二、《重庆地理》乡土教材内容结构
重庆地理属于小尺度区域地理范畴。为帮助重庆辖区学生对家乡重庆市有比较全面的了解,《重庆地理》乡土教材没有采用案例式、问题探究式编写,而采取常规编写模式。
《重庆地理》乡土教材内容涵盖主要地理要素,自然地理涉及重庆市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河流等;人文地理涉及重庆市的行政区划、人口、农业、工业、商业、交通、城市化等。其编写顺序为:概况→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内容结构见表1。
第一章“直辖重庆”侧重重庆概况,章节标题“直辖重庆”直观反映重庆市地位。内容主要涉及地理位置、面积、行政区划、人口、历史演变等,其中位置、行政区划、人口是重要内容。
第二章“山水重庆”侧重重庆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其中地形和气候是重要内容。标题“山水重庆”客观反映重庆作为“山城”的典型自然地理特征。
第三章“富饶重庆”侧重重庆的水、土地、生物、矿产等资源状况,让学生理解合理利用资源是主要目的。标题“富饶重庆”是对重庆市资源状况比较客观的评价。
第四章“活力重庆”侧重重庆的农业、工业、服务业发展现状,并对重庆市经济发展问题略作探讨,重在让学生明确人类活动要遵循人地和谐相处、因地制宜原则。标题“活力重庆”是对重庆市直辖以来经济蓬勃建设和改革开放大发展的真实写照。
第五章“畅通重庆”侧重重庆的区位优势、交通现状、历史、规划等。标题“畅通重庆”是对重庆市交通现状的直观评价,也是对重庆市未来交通发展的殷切期望。
第六章“魅力重庆”侧重重庆的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规划等。标题“魅力重庆”是对重庆市丰富旅游资源的肯定以及对重庆旅游大发展的高度期待。
第七章“宜居重庆”侧重重庆的城市现状、历史、规划、城市化问题及对策等。标题“宜居重庆”既是对重庆市城市建设和用地状况、居住环境客观评价,也是重庆市城市建设和规划理念、人们对城市美好和谐生活的向往。
《重庆地理》乡土教材充分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地理”等新课程理念,在全面呈现重庆市主要事物和现象基础上,通过设计各种活动,如实地调查、问题探究、方案设计等,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分析解决地理现实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研究专项课题“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资源开发与运用研究”成果之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