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宜州南楼那盏心灯

2014-01-20彭匈

人事天地 2014年1期
关键词:南楼宜州黄庭坚

彭匈

宋时在文学上受苏东坡影响,并取得较大成就的,有那么四位,称“苏门四学士”。他们是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世称黄山谷。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黄庭坚少有文名,五岁能背诵五经,七岁便作《牧童》一诗:“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垅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算尽不如君。”其舅父有意考他,随便从书架上取书一本出题查问,他均能对答如流。舅父甚奇之,称他有“一日千里之功”。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二十二岁的黄庭坚省试中第一名。主考李洵对其试卷拍案叫好,预言黄庭坚“他日有诗名满天下”。次年春,应礼部考试中三甲进士,黄庭坚从此登上仕途。任过汝县县尉、太和知县、校书郎、中书舍人、国子监教授等职,其间仕途顺遂,没有多少波折。

黄庭坚文学成就很高,其诗与苏轼齐名,词与秦观齐名。苏轼读其古风二首,赞为“超绝尘,独立万物之表,驭风骑气,以为造物者游,非今世所有也”。黄庭坚又是著名书法家,所谓“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京(一说蔡襄),其墨迹为世所重。

自五十岁那年,黄庭坚开始了倒霉的日子。党争之累,让他尝尽了苦头。最厉害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在崇宁元年(1102年),徽宗亲政,起用蔡京为相,蔡京等人对旧党人物疯狂报复迫害。崇宁二年四月,下诏销毁三苏、秦观和黄庭坚的文集。黄庭坚被加“幸灾谤国”罪名,羁管宜州。所谓羁管,即羁留管制之意。

黄庭坚四月初只身南下全州,途经桂林。不知他身边是否有防送公人,他在桂林游览了一阵是可以肯定的。今桂林榕湖有一景,名“黄庭坚系舟处”。旁边大榕树下刻有黄庭坚书颜延之诗《五君咏》。今人念及,感慨系之。黄庭坚一路辗转,于五月十八日到达宜州。

一个流贬官员,受歧视,遭打击,那是免不了的。黄庭坚在宜州,顶着一个除名羁管的身份,身居破败不堪的南楼,且不说风蚀雨浸,每日天色未明,那屠猪号叫,也不是一般人所能忍受的。庭坚毕竟久历沉浮,噪音冷眼之中,终日读书赋诗,举酒浩吟。

其实在此之前,黄庭坚早已屡受流放之苦。绍圣元年(1094年)开始,黄庭坚先后被贬涪州、黔州、戎州等地,或凭屋居住,或寄寓僧寺,左右皆愀然,他却大度坦然。其居所或名“槁木庵”,或名“任运堂”,知人达命,挥洒笔墨,于艺术世界之中“养吾浩然之气”。

宜州人民敬其道德文章,慕名前往求诗求书,尝有前来请教学问的官吏僧俗,他都尽力一一满足。黄庭坚在宜州,朋友陪他游遍附近的白龙洞、天竺寺、九龙岩、龙泉等山水风景名胜,在游城南二里处的龙泉时,听说此泉水重于其他地方水,他半信半疑,用木桶亲自对比测量,此泉水果然比其他水重,从此,此泉又名重泉。

《乙酉家乘》是他在宜州写下的日记之作,记述了在宜州一年多的许多事情。如宜州一副职官员俞若著对他恭敬有加,安排馆舍,并让两个儿子拜黄庭坚为师。曾在邕州为官的范寥时在千里之外的福建,千里迢迢赶来看望。黄庭坚逝世时,范寥守候在侧,料理后事。日记还记录了宜州太守党光嗣给黄庭坚送含笑花,以及宜州父老常送他粟米、山药、蜂蜜、竹笋、木炭、竹席等土特产的可观“琐事”。读着这些记录,特别让人生出喟叹。一个人,特别是一个官员,在其人生道路上顺风顺水前呼后拥的时候,此类事情无非鸡毛蒜皮,微不足道。而当其人生失意官场遭贬受尽人间白眼之时,“琐事”方见其温润绵厚而具有千钧分量。所谓“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就是这个道理。宜州人民在用最质朴的情感,温暖着文坛大匠的黄昏岁月。

黄庭坚在宜州的最后日子里,仍然笔耕不辍。共计写下《在宜州南楼作二首》、《虞美人·宜州见梅作》、《青玉案·至宜州次韵上酬七兄》、《南乡子·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等诗词十五首,《代宜州郡官祭党守文》、《左藏君墓志铭》等文章及书法作品若干。书法作品大都辗转流离,今硕果仅存《范滂传》。

崇宁四年(1105年)九月三十日,宜州南楼那盏昏黄的灯光熄灭了。那一年,黄庭坚六十一岁。历史终得由后人来书写,南宋高宗绍兴初年,黄庭坚终获平反昭雪,追封龙图阁士,加太师,谥号文节。

历年来,宜州人民对大文豪一直缅怀至深。今天的宜州,有修缮完好的山谷祠,有黄庭坚衣冠墓,有黄庭坚画像石刻,宜州城中有一条通衢大道命名山谷路,还有一份办得文采飞扬的小报《南楼丹霞》。山谷先生在宜州传播文化,留下的传统生根开花千秋永存。宜州一直是广西文化教育比较发达的地方,不光河池师专的莘莘学子成绩斐然,一些偏隅老者亦能吟诗作对。今到宜州游览的人,很少不到山谷祠及南北二山去凭吊一番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南楼宜州黄庭坚
江海龙
登白云阁
鄂州南楼书事
广西宜州中药街药用植物调查及资源保护探讨
生态长寿地之印象·宜州(风物篇)
生态长寿地之印象·宜州(人文篇)
黄庭坚书论(上)
黄庭坚论书85则(中)
黄庭坚一夜三点灯
黄庭坚谪贬宜州期间交游研究——以黄庭坚著述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