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广西人才事业发展

2014-01-20周新建

人事天地 2014年1期
关键词:广西人才工作

周新建

在全区组织工作会议中套开全区人才工作座谈会,这是清华书记亲自提议的,充分体现了自治区党委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最近,清华书记在自治区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全区组织工作会议上就加强全区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要求我们以超常规的举措和力度聚贤纳才,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广西人才事业发展。这是重要工作指南,也是殷切工作期望。召开这个座谈会,就是要贯彻落实清华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区人才工作,为广西赶超跨越、实现“两个建成”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一、认真总结近年来广西人才工作的新进展新经验

2010年全国、全区人才工作会议以来,全区上下深入实施人才强桂战略,精心谋划重大人才工程,抓人才、推改革、促发展,取得明显进展。

一是顶层设计更加清晰。我们对接国家人才规划,完善从自治区到市、县三级人才规划体系,出台自治区六支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宣传、卫生、公安、财会等部门或行业也分别制定了专项人才规划。自治区党委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工作组,各市县,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国资委、北部湾办等部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单位,建立充实了人才工作领导机构,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党管人才得到新加强。

二是政策支撑更加有力。自治区党委、政府颁布实施“1+3”人才政策,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支持选聘八桂学者、特聘专家,构建起以八桂学者为引领、特聘专家为骨干、人才小高地团队为基础的高层次人才开发新格局。南宁、桂林、防城港等市探索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安排本级可用财力的1%设立人才开发专项资金。河池、百色、来宾、贺州、崇左等新兴城市也纷纷制定人才政策,重奖优秀人才,引育急需紧缺的专门人才。

三是资源整合更加大气。我们先后与24家中央部委、央企院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连续三年选派近150名中青年管理、科研骨干,到60多家央企和重点高校挂职培养;专项引进35名金融人才和20名企业经管人才挂职;定向18所“985高校”选调460多名优秀青苗人才;组织240多名市县主要领导赴新加坡开展城市规划管理轮训。自治区教育厅推出直属高校吸引海归人才“百人计划”,南宁引进上海人才金港,玉林建设清华科技园,越来越多的优质资源成为广西人才开发的重要基地。

四是引才聚才更加活跃。我们选聘了三批143名八桂学者、特聘专家,创建了五批50个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整合各地各单位五个层次357项需求面向海内外集中选才,全职引进10多位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等仅次于“两院”院士的领军人才。桂林选聘首批漓江学者,钦州引进13名博士后挂职,防城港实施“白鹭英才计划”,柳州邀约优秀博士硕士接触龙城,梧州设立引进博士工作站,贵港推出西江创业人才行动计划,全区各地呈现出你追我赶、竞相揽才的良好态势。

五是服务发展更加紧密。依托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重要创新平台和优势企事业单位,创设60个院士工作站、聘请116位主席院士顾问,探索高端人才带培团队、联合攻关、服务发展的新路子。我们成功承办了中央院士专家咨询服务活动,组织万名专家人才服务基层,选派3000名“第一书记”领衔扶贫攻坚。自治区农业厅建设百名顶尖人才支撑体系,自治区林业厅推进“136人才工程”,柳州创设专家服务基层的“三站一中心”,北海、防城港、百色组织博士硕士暑期挂职实践,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六是关心爱护更加周到。自治区、市、县三级普遍建立领导干部联系关护专家制度,直接联系优秀人才4100多名。清华书记定期与中央博士团成员座谈交流,邀请留校大学生共度除夕。我们牵头为选调生举办集体婚礼,解决优秀专家优诊待遇,提高在读博士生活津贴。自治区、市党委组织部长集体“触网”,开展人才工作系列访谈。南宁、防城港、玉林、贺州等地建设人才公寓累计超过万套,帮助人才安居乐业、潜心研究。

回顾这几年工作,我们体会最深同时也是今后应当继续坚持的,有这么四条:一是靠开放合作弥补平台硬件的差距。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等历史机遇,依托对外开放前沿的便利,主动对接中央单位帮扶,借势借力用好国内外优势平台资源,才能实现人才资源开发“升档提速”。二是靠事业成就弥补待遇条件的不足。把握人才流动配置规律,尊重人才实现价值诉求,千方百计为人才加盟干事创业搭台铺路,让人才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自身发展,才能增强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三是靠政策创新弥补工作基础的薄弱。始终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人才工作赶超跨越的根本动力,把握改革方向,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自上而下、上下结合,鼓励各地各单位先行先试,加大政策创新力度,才能培育出人才竞争的比较优势。四是靠感情关爱弥补机制体制的落后。大力倡导“四个尊重”的社会风尚,营造聚才兴业、拴心留人的温馨环境,才能不断提升人才社会地位,提高人才幸福指数,激发人才创造活力。

二、充分认识人才事业对于广西发展的极端重要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建立集聚人才的体制机制,择天下英才而用之。清华书记在全区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广西越是发展越要强调人才这个根本。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新精神新要求,牢固树立抓人才就是抓创新驱动、抓人才就是抓科学发展的理念,深刻认识加快人才事业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

一方面,把人才工作提升到事业发展的高度,才能紧跟时代浪潮。当今世界,科技进入创新密集时代,如同蒸汽机发明、电力运用、互联网问世那样,由人才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以及由此引发的经济社会根本性变革呼之欲出。各国竞相争夺高端智慧,抢占技术变革和新兴战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全球竞争已经由物质、资本为主的时代,进入到教育作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为根本的全新时代。2008年底开始,中央启动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主动参与世界高端人才“争夺战”,引进了2000多名各个学科的拔尖人才,迅速缩小了与发达国家在一些新兴、前沿领域的科研差距,孵化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创新成果,为我国今后部分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赢得了主动权和话语权,引发了全球关注。endprint

从国内看,我国改革步入攻坚阶段,结构调整进入关键时期,经济增速回落,资源环境倒逼,迫切要求我们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尽快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科学轨道上来。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综合国力竞争、区域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竞争。2008年江苏无锡为培育物联网产业,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引进了刘海涛博士及团队,领衔创办无锡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中心,开展物联网通用平台的研发,并为投资者提供前端孵化、中段应用、后端云数据中心的全产业链服务。由于看好产业前景,先后吸引10多家高校院所前来设立研发基地、190多家企业前来投资转化成果。当地党委政府适时打造“物联网人才金港”,产学研联合培养物联网从业人才。仅仅用了不到5年时间,2012年底无锡市物联网核心产业的总产值就达到了600亿元(相关产业产值过千亿),预计2015年达到2500亿元,2020年超1万亿元。这就是科技的力量、知识的力量、人才的力量。

回到广西,由于历史和客观原因,我们的发展不仅缺资金、缺项目,更缺大批能够引领产业创新突破、创造巨大财富价值的高端人才。2000年以后,广西没有出过“两院”院士;本土培养的长江学者只有1名,国家“杰青”只有2名;广西具备研究生培养资格的高校只有12所,每万人授予硕士学位的比例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2,博士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10。为什么东部能率先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能实现振兴、中部能加快崛起,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们具有深厚的人才积淀,能够很快地把政策用好用活,把各种要素迅速整合起来,形成巨大生产力,推动社会财富的快速积累,支撑区域经济社会赶超跨越发展。广西越是加快发展,我们越是感觉人才的稀缺和可贵,越是感到人才是最大的瓶颈和制约,越要强调把人才事业摆在突出的位置,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来抓。

另一方面,深耕人口优势、培育人才红利,才能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新任务。当前广西正面临着前所未有、多重叠加的发展机遇。2003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权落户南宁,双方战略合作现已走过“黄金十年”,如今正在努力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开启深化合作新的“钻石十年”。2008年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西江—珠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很快也会获得国家审批实施。最近,克强总理又提出把广西打造成为西南中南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中国—东盟深化合作,必将再度提升广西在国家周边外交战略中的地位;北部湾经济区和西江经济带开发,必将继续扩充广西作为国家区域发展新一极和增长点的实力;打造新的战略支点,必将极大增强广西撬动西南中南开放发展的功能。这既是国家为广西赶超跨越提供的重大机遇和历史契机,也是中央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抓住这些机遇,才能在未来更加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弯道超车”、迎头赶上;错失了这些机会,我们只会被甩得越来越远。

没有人才的风云际会,就没有发展的风生水起。广西资源优势、生态优势、人文优势历来突出,开放发展使我们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更加明显。要担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提高广西的综合实力,实现广西的跨越发展,我们最可依赖的就是5200万各族人民。世界银行的研究表明,劳动者受教育时间每增加一年,就能提高劳动生产率9%左右;投资于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人才开发的回报率分别为1.1倍、1.2倍和15倍,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好、回报最大的投入。广西人口总量居全国10位左右,主要劳动年龄人口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比重排全国倒数第四。从目前看,人口众多、素质不高是我们加快发展的“包袱”,但是换在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这其中又蕴藏着巨大潜力。如果我们能采取有效措施,大幅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必将带来产业发展、企业效益和社会财富积累的大幅飞跃。我们要大力倡导人人皆可成才、个个都做贡献的“大人才观”,持续给力人才资源开发,坚持高端人才引领,加强全员培训,形成政府激励、社会支持、劳动者参与的全民素质提升机制,把人口数量优势转化为人才素质优势,为广西发展培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才红利”。

三、以更宽视野更实举措推进人才事业创新发展

清华书记在全区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找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破口,坚持用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人才事业的创新发展。贯彻清华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今后一个时期,全区人才工作要重点做好“四篇文章”。

(一)抓理念更新,做好开放合作的文章

清华书记指出,发展时不我待,人才培养需要周期,只有打破思想束缚,主动融入全球性人才流动和资源整合,才能克服自身局限,提速人才开发。广西人才的基础弱底子薄,不会借势借力,单靠自身发展,差距只能越拉越大。我们地处东盟开放前沿,与粤港澳台和珠三角地理相近、人缘相亲,既有推进人才开放的便利,又有加强人才合作的必要。应当学会在日益广泛的对外交流合作中展示广西机遇、吸纳优秀人才。

树立开放合作的理念,要求我们用开阔的视野来谋划工作,不能闭门造车、自弹自唱,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手中的“七八条枪”。要胸怀全局,把人才事业放到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来筹划,找准横向纵向时空定位。要跟踪动向,注意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要整合资源,主动走出去引进来,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要素、资源和市场,助力本土人才开发。要求我们用共赢的思路来导向发展,不能锱铢必较、患得患失。当前,人才配置已经从“买方市场”逐步转向“卖方市场”。稀缺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国内国外都在积极争抢。优秀人才不仅是在“等配置”,更在寻求“好配置”。我们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既要考虑自己的用人需要,又要关切人才的合理诉求,找到供需双方都满意的“平衡点”。只想马儿跑、又想不喂草,那是行不通的。要求我们用包容的心态来营造环境,有爱才之心、容才之量,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武大郎开店”,见不得人才比自己有本事,固然不行;强求“五个指头一般齐”,容不下人才有棱有角,亦不可取;过于求全责备,看不惯人才特立独行,也要不得。高山不辞杯土,大海不拒细流,开放包容的广西精神在人才工作中更应大力弘扬。要求我们用长远的目光来推进工作,不能急功近利,等不得人才厚积薄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数学家陈景润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用了10年时间,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验证“电子半径不可测量”用了20年时间。我们搞人才工作的同志,不能老指望着“一招制敌、一步登天”。要相信,只要是人才,他们的成就动机和成功意愿,会比我们更加强烈;要知道,科研有周期、创业有风险,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endprint

开放合作必须有的放矢。既要主动联络中央单位争取承接更多人才帮扶,又要深化与粤港澳台和珠三角的合作交流,还要延伸拓展与西南中南、东盟各国乃至全球的人才往来,共谋发展,互利共赢。一是对那些事业迫切需要、看准了、能管大用的高层次人才,我们一时半会培养不出来,就要勇于打破思想束缚和视野局限,不分国内国外、不论体制身份,哪里人才多就去哪里引,汇聚四海英才,成就广西梦想。二是优秀本土人才需要见世面、长才干,广西的培训资源、培养条件不够,就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哪里实力强就朝哪里借,有计划地选送本土人才到管理先进、创新密集、实力雄厚的地方培养提升,让国内外所有优质资源,都成为我们培育人才的坚实依托。三是人才服务管理本身也存在开放提升的问题,要善于站在先行者的肩膀上,与时俱进、奋勇争先、毫不懈怠,哪里经验好就向哪里学,把别人的智慧探索、成功实践转化为我们追赶先进、缩小差距的务实之举。

在这个方面,我们身边也不乏鲜活例子。地处百色革命老区的平果县,2006年起就规划建设“大学城”,这些年来,几届党委政府接力推进,先后吸引了北京师范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广西幼师、广西工程职业学院等6所大学,北师大附中、南宁三中等2所优质中学进驻。目前已建成6所、招生12000人。按规划全部建成后在校生人数将达10万人。可以预见,今后这将是拉动全县经济增长的一股重要力量,也是推动全县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力量。这就是我们身边借势借力、开放合作的典型。所以说,开放合作是一个理念问题,但又不仅仅是一个理念问题、眼光问题,更是一个工作魄力、工作务实的问题。

(二)抓服务发展,做好深度融合的文章

清华书记强调,要依托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引才育才,用支撑发展的成果来检验人才开发的成效。人才作用发挥得好不好,关键取决于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得深不深。目前看,我们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主要是教育培养与社会需求衔接不紧,学科建设和专业改造比较滞后,产业发展急需紧缺的人才培养得少;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两张皮”,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少,研究出来的东西用不上;引进人才主要留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没有聚焦到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上,尚未形成人才向经济主战场集结的局面。

做好深度融合的文章,人才工作才能提升层次、产出效益,才能体现出人才领跑发展的价值。我们要依据产业发展进行人才布局。抓住全球产业重新布局机遇,围绕打造新的战略支点,服务全区“双核驱动”战略、“六大支撑体系”建设和“东南西北中”五大工业板块布局,调整改造学科设置、专业研究方向,以强优企业为核心,建设产业创新平台、协同创新中心和产学研联盟,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引进管用合用的人才,通过政策引导将更多人才优化配置到产业发展一线。比如,广西正在培育千亿元产业,糖业、丝绸、林产、汽车、能源、石化,电子、物流、旅游等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高校专业布局、科研平台设置、引才育才重点,应当扣上去、撑起来。我们要依托项目建设开发人才资源。当前全区正在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正是需要大批人才的时候,也是各类人才大显身手的好时机。前些年,我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但提升汽车品质的“风洞”技术一直是空白,长期租用国外设施,不仅花钱多周期长,而且容易泄露商业机密。上海向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风洞专家杨志刚抛出“橄榄枝”。杨志刚和他的团队回国后,攻克低频颤振等世界难题,建成了首个“中国汽车风洞”,四项关键指标世界第一,为我国汽车产业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设计”奠定了坚实基础。广西现在上项目,也有不少像“汽车风洞”这样亟待突破的技术难题,也需要很多像杨志刚这样的人才和团队。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候,人才工作更应当主动作为、主动介入,以项目建设集聚人才、使用人才,在项目建设中培养人才、发现人才。要探索工科博士硕士入企,储备企业青苗人才,培育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推动人才与产业配套、智力与项目对接,为保增长、调结构、转方式、增后劲提供人才支撑。我们要坚持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互促互动。项目是靠人来干的,人才是跟着项目走的。实际上,引进项目是最好的引进人才方式。只注重吸引投资,不注重吸引人才,项目层次往往不高。有人说,引进一个项目,如果技术团队不引进、不扎根,最后留下的可能就是一个生产车间。这很有道理。我们一定要照清华书记强调的“像抓招商引资那样抓招才引智,像争取产业转移那样争取人才转移”。在引进项目时注重引进管理团队和研发力量,在引进人才时注意发掘和孵化项目。要结合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探索创建人才优先发展示范点,引进专业化人才服务机构,建立引才引智工作站,更为广泛地延揽人才。

(三)抓平台建设,做好作用发挥的文章

清华书记指出,没有像样的平台,人才不愿来、来不了,勉强来了也留不住。梧桐成林,凤凰才能成群。近些年,我们科技、教育、人社、国资等部门和各地在建平台上下了不少功夫,但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平台特色不鲜明,建设水平不高,业界影响力小,“国字号”平台少;平台设计的系统性不够,层级不完善,覆盖不全面,缺乏相互配套衔接;面向学科研究的平台多,面向技术开发和创业支持的平台少,对创新驱动发展的直接支撑不够有力;平台设置“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对最具创造力的青年时期、创业的开局起步阶段、新兴产业的培育环节帮扶不够,等等。

平台好比人才大厦的基石。基础打得牢,大厦才能建得高。我们要按照清华书记的要求,抓住当前建支点、强支撑的大好时机,紧贴发展产业、做强企业、创新创业的现实需求,搭建平台、建好平台,不断提升广西对优秀人才的承载能力。一要为人人成才打开空间。推动广西发展,不是少数精英的“独角戏”,也不是部分人才的“单兵突进”。无论哪支队伍,不分体制内外,都应当有各自作用发挥的平台载体和成长路径。各地各单位都要认真研究,扶持人才成长的平台、项目、台阶还有哪些缺位和断层,抓紧填平补齐,让想干事的人有舞台、能干事的人有空间。二要突出重点、体现特色。清华书记指出,实现同步小康,我们最大的差距在经济和教育。平台建设要聚焦经济战线和教育领域,重点面向“14+10”产业,解决重大关键技术问题;重点办好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多出急需紧缺的人才和有效益的成果;要依托区位特点、资源禀赋、产业优势和民族特色,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新路。三要高端引领,辐射带动。国家级平台是吸纳、承载和孕育国家级人才的摇篮。广西要想抢占制高点,拥有话语权,撑得起、撬得动西南中南开放发展,各个领域、各条战线都应当努力培育一些能够进入全国一流方阵的平台和人才。endprint

比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广西有可能出现院士“断档”的情况。“两院”院士是国家最高层级的领军人才。要在专家个人不懈努力的基础上,全社会共同支持,下大决心推进“院士后备人选培养工程”,在平台建设、团队支撑、项目安排、宣传推荐等方面,集中力量支持一批有潜力的拔尖科学家攀登科学顶峰,冲击国家荣誉。又比如,在其他方面,党政管理这块,要舍得拿出岗位,继续实施“名校优生”选调计划,深化金融、涉外、园区、城镇化、临海临港等专项人才挂职,汇集更多高水平执政骨干人才。高校院所这块,要面向应用,主动联络国内外知名高校、企业院所共建创新平台,吸引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产业这块,要围绕促进创业就业,加快发展重点园区,大力培育强优企业,积极扶持小微企业,培养引进高素质战略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

在这里,我还要特别强调为人才用当其时搭台子、铺路子的问题。像矿产、石油这些资源,即便在地下埋一百年,晚一百年开发,仍旧是宝贵的资源。而人才闲置不用,或晚几年开发,就会错过最佳使用期,形成浪费。中国航天,世界敬畏,不仅因为成绩骄人,还因为我们具有一批既年轻又富有经验的航天人。孙泽洲,37岁就担任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的总设计师。在我国各型号航天器的总指挥、总设计师这个平台上,年龄40岁以下的占到40%以上。用其当时,就应当像这样,抓住人才能力的“黄金期”、人才创造的“活跃期”,让优秀拔尖人才在创新创业最佳时期唱主角、挑大梁,发挥最大潜能,创造最大价值。

(四)抓政策创新,做好激发活力的文章

清华书记深刻指出,与先进地区相比,广西人才的差距不仅表现在数量质量上,更体现在政策和机制上。由于人才规律研究不深、把握不准,导致我们政策创新相对滞后,对条块分割、体制壁垒、行政化、“官本位”等问题破解乏力,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还有欠缺,人才管不好、用不活的情况还比较普遍。目前,中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居世界首位,科学和工程领域海外滞留率高达87%。据专业机构调查,70%的海归认为,回国服务的最大障碍是政策制度。一位海归教授说,他回国5年最大的感受是填不完的表、开不完的会,浪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这说明,我们在人才政策、人才服务方面还有很多不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我们不能满足于浅层次的工作,不能回避深层次的矛盾,要以更大勇气、更大力度,扎实推进人才政策机制创新,为引才育才和人才发挥作用创造更好条件。

政策活则人才活,机制新则事业兴。人才竞争本身远比物质资源争夺更为复杂,制定务实管用的人才政策难度更大,简单依靠行政的老办法解决不了新问题。我们要大力推进简政放权,解除人才束缚。围绕用好用活人才,推动政府人才管理职能转变,减少行政审批和行政干预,该管的切实管好,不该管的彻底放开。在这次座谈会的前期调研中,不少用人单位反映,现在引进一个急需紧缺人才,要走很长程序、办很多手续,常常大半年都弄不下来,等到批完了,人才早被别人抢跑了。长此以往,会损害广西渴求人才的形象,搞坏聚才兴业的环境。我们要破除部门利益,取消不必要的审批事项,扩大重点企事业单位用人自主权,打破企事业单位实际存在的行政化管理模式,开展聘用制公务员、专才特聘试点,探索引进人才编制动态管理,建立新型人才人事管理制度,保障人才自由流动、自由发挥、自由创造。

我们要不断释放政策红利,助力创新创业。政策是对人才最直接的支持。好的政策,应当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切入人才作用发挥这个核心,激发全民的创业激情和创新活力。政策要务实、落实,只有落在人才头上,实到干事环节,才能取得实效、产生红利。政策要能“四两拨千斤”,发挥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源,为人才的创新创业聚集“正能量”。政策要兼顾体制内外,打破条块分割,拆除“玻璃门”“弹簧门”,在教育培训、项目申报、成果评定、职称评审、政府奖励等方面,让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享受平等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

我们要着力优化服务,提升人才幸福指数。人才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需求,作为人才工作者,我们应该因人而异、因才施策,主动提供制度化、精细化、差别化的服务。比如,广西大学前些年引进的一名博士,据说8年未发一篇论文,一发就发国际最顶级学术刊物。像这样的拔尖人才,我们的管理服务,就不能拘泥于“一月一张表、一年一小考”的常规,应当区别对待、个性管理,为他们的潜心研究创造宽松环境,给重大创新成果的孕育留足空间。又比如,对于我们创设平台柔性引进的那些人才,关键是要看作用发挥如何、能不能解决问题,不要死抠那三几个月的到岗时间,也不要死盯那三几篇冠名的论文。要多想想怎么创新形式、拓宽渠道、密切联系,使他们更为有效地“为我所用”。要着眼于为人才提供最能发挥作用的舞台,试点引进急需紧缺人才蓄积中转办法,创设专家服务基层工作站,选派科技特派员,创建县域人才小平台,通过政策创新,理顺关系、汇集资源,让职能部门把人才找岗位、人才下基层的琐事难事担当起来,让人才集中精力干好该干的事情。要建立服务人才的长效机制,加强与人才的思想、工作和感情联系,跟踪培养、适时帮助、有效引导,形成组织培养帮扶与个人努力成才的良性互动。

四、组织部门要在党委(党组)领导下切实履行好人才工作牵头抓总的职责

人才工作是全民参与、惠及全民的事业。各级党委(党组)要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保证党的人才工作方针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及时研究部署人才工作,把握方向,谋划大局,整合资源,解决问题。党委(党组)书记要带头抓好人才工作。党委常委(党组成员)要按照分工抓好分管领域或系统的人才工作。在行政“有形的手”充分发挥效能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加注重发挥用人单位开发人才资源的主体作用,把全社会力量凝聚起来、动员起来,持续深入地实施人才强桂战略。各级组织部门作为党管人才的重要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牵头抓总职责,积极协助党委(党组)推动人才事业的创新发展,不断提高做好人才工作的能力和水平。endprint

推动人才事业创新发展,组织部门要主动作为,勇于担当。人才工作是组织工作的新领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组织部门不仅要把执政骨干和基层堡垒建设好,还要把人才第一资源和第一要素发挥好。能不能创造性地抓好人才工作,是对每个组织部门、每位组织部长的挑战,我们既要有主动担责的勇气,又要有敢做善成的能力。对上,我们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健全党管人才领导机构和运行机制,推动形成“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领导格局。居中,我们要协调联络各人才工作职能部门和重点用人单位,牵头完善人才工作决策部署的落实机制,形成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对内,我们要切实把人才工作摆上重要议程,健全人才工作机构,配齐配强人才工作力量,确保有人办事、有章理事、有钱干事。

推动人才事业创新发展,组织部门要研究规律,提高工作科学化水平。人才工作是一项规律性强、创新性强的工作,既要讲求科学、遵循规律,又要勇于突破、敢于创新。人才工作与干部工作、党建工作各有特点,现在我们组织部门对人才工作规律还在探索之中,做人才工作的能力还有待学习提高。各级组织部门和广大组工干部都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提高认识人才研究人才的能力、帮助人才发挥作用的能力、建设和发展人才队伍的能力、为人才排忧解难的能力,真正成为抓人才、促发展的行家里手。组织部门的人才工作要想大事、谋全局,突出重点、统筹协调,重点抓好战略思想研究、总体规划制定、重要政策统筹、创新工程策划、重点人才培养、典型案例宣传。这既是检验组织部门人才工作水平层次的重要标准,也是对组工干部能力素质的重要考验。

推动人才事业创新发展,组织部门要示范带头,做引领者和实践者。在发展人才事业中,各级组织部门作为同级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着双重任务,不仅要带头落实本系统承担的重点任务,还要协调各部门共同抓好其他各项工作的落实。说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我们制定的重大人才政策,要切中要害、务实落实,真正成为示范样板;我们主抓的重要人才项目,要促进创新、引领发展,真正成为龙头精品;我们联系的重点拔尖人才,要德才兼备、带培团队,真正成为中坚骨干。要以我们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率、创一流的工作,影响带动各地各部门和社会各界都来重视人才工作、爱护人才,让各类优秀人才的创造激情竞相迸发,让一切有利于广西赶超跨越的活力源泉充分涌流。

同志们,“两个建成”的目标催人奋进,人才领航的事业使命光荣,聚才兴业的任务迫在眉睫。我们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全区组织工作会议部署,锐意进取,深化改革,奋勇争先,开拓前行,不断开创全区人才事业发展的新局面!endprint

猜你喜欢

广西人才工作
人才云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不工作,爽飞了?
广西广西
广西尼的呀
选工作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广西追歼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