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账款管理分析
2014-01-20赵志辉
赵志辉
摘要:
应收账款是企业流动资产中重要的部分,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对于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都有密切的关系,为此,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方法和措施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应收账款;管理方法;措施
中图分类号:
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1-0135-01
1 应收账款概述
应收账款是企业销售商品、提供产品或者提供劳务而形成的债权,应收账款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对提供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收账款存在,就有了坏账损失的可能,不仅如此,应收账款的增加还会造成资金成本和管理费用的增加。因此企业要充分认识和估算应收账款的成本,并对于应收账款应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管理。
2 应收账款的管理
2.1 应收账款事前控制
2.1.1 建立客户资信档案
搜集相关的资料,对客户资信进行深入调查,可以直接与客户接触,比如口头询问、观察、记录等方式获得客户详实的信用资料,也可以通过间接法来调查客户的资信。客户信用调查的应重点关注两个方面:其一,偿债能力的强弱;其二,客户盈利能力的分析。重点关注客户财务比率,比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产权比率,已获利息倍数等指标。
2.1.2 客户资信评估
根据客户信用资料调查分析,选一组具有代表性,能够说明付款能力和财务状况的比率,作为信用风险指标,同时结合定性分析法,如5C(品质、偿付能力、资本、抵押、经济状况)等,对每一个客户进行评估分析,分析确定为A、B、C三类,A类为信用好,风险低,B类为信用一般,风险中等,C类为信用较差风险较高。对于资信不同的客户,应采取不同的信用对策,包括拒绝和接收客户订单,以及给予不同的信用优惠条件及附加某些限制条件等。
2.2 应收账款事中监控
2.2.1 控制日常信用额度控制
给予不同客户信用额度,信用额度一旦确定,一般不作轻易更改,对于新客户严格控制信用额度。老客户超过信用额度的部分结算,必须用现款提货。
2.2.2 分配专人、固定期限对应收账款催收
对于日常控制中应收账款的催收要有专门的财务人员负责,月初制定详实可行的收款计划,月中监督回款实际回收情况,月末汇总应收账款真实回收情况。
2.3 应收账款事后监督
2.3.1 制定恰当的收账政策
收账政策,是指当客户违反信用条件,拖欠甚至拒绝支付货款时企业所采取的收账策略和措施。通常而言,企业应加强收账管理,及早回首货款,减少可能造成的坏账损失,但会增加收账费用,因此企业要在收账成本与减少坏账损失、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之间进行权衡,如果前者小于后者则应收账款是可取的。
2.3.2 加强与客户期末对账的管理
重视应收账款的函证,而不是仅仅电话确认应收账款金额、期限。对账单统一由单位财务部门或者内部审计部门寄出,要求对方单位统一签章,并及时回函。
2.3.3 结合应收张开的账龄,确定恰当的收款方式
财务部门月底要打印出客户详细的账龄清单表,根据账龄的长短采取不同的收账策略,在信用期内的客户,作为正常欠款对待,或者提前告知对方如果早早付款就可以享受现金折扣,并承诺下次可以提前发货等优惠条件。对于账龄较长已经超过信用期的客户,应对客户发出催收新息,重点关注,并要求业务人员配合款项的及时回收。
3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措施
3.1 建立信用评级制度
企业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定期召开客户情况沟通会议,相互沟通,掌握及时有效的客户情况,将信用风险降为最低,同时,为企业调整信用整体政策提供依据。
3.2 加速应收账款的变现,多渠道融通资金
3.2.1 应收账款的抵押
企业可以采用应收账款抵押方式从金融机构取得借款,借款额度通常为应收账款的60%-90%,目前国内很多上市公司都同过此途径融通了资金,加速了资金使用效益。
3.2.2 出售应收账款
企业可以应收账款出售给金融机构,和金融机构签订相关的合同协议,筹借相应的资金。商品所有权风险转移后将应收账款出售给提供给贷款的金融机构,贷款金融机构减去客户有可能在付款时取得的现金折扣及相关的手续费用,在应收账款可能产生的销货退回和折让而保留的存款后,将剩余金额支付给企业,从而加速了应收账款的变现。
3.3 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
我国会计准则和制度规定,企业期末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采用合适方法计提一定的坏账准备金,以防止应收账款坏账导致企业财务信息失真的情形。
3.4 利用法律手段催收货款
财务部门定期对逾期的货款列出明细清单,由业务部门逐笔提出处理意见,交公司领导最终分析研究,同时采取相应的可行的措施。若果债务人没有明确的还款计划或有效承诺的支付逾期的账款,企业可以诉诸法律进行追讨。
总之,企业必须建立健全、有效的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管理和控制,同时加速应收账款的周转次数,才能最大保证企业效益最大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耿军节.浅议应收账款的管理[J].经营管理者,2009,(17).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与成本管理[M].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