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财务报账预审制度创新的研究
2014-01-20
【摘 要】 文章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运用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对高校财务预审进行深入地调查,论述其存在的必要性,并对现有财务报账预审的阶段和内容进行分析,从中发现财务报账预审存在的不足,着重分析财务预审的选拨培训方式、预审实践范围、新旧预审员工作交接、预审信息的交流、预审单据受理时间等,从而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高校财务报账; 学生财务报账预审; 制度创新; 本科实践教学
高校财务报账业务量大、报销流程繁琐、签字难、排队报账难、集中性报账多、报账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时常困扰着高校财务部门,而高校会计本科教学实践性不足也是长期以来亟需解决的难题。由福建农林大学计财处首创并在2009年开始正式实施的财务报账预审经过4年的运行,证明了财务报账预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该校财务报账难的问题,也为会计本科实践教学提供了新方向,获得了各方的好评,实现了该校计财处、学院报账人员和会计专业学生的三方共赢。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分析财务报账预审的可行性,探讨现行财务报账预审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希望能进一步创新财务报账预审制度。
一、财务报账预审的必要性分析
(一)财务报账预审概述及研究方法
财务报账预审特指会计本科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经过高校财务部门的选拔、培训、见习阶段后,在财务部门相关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分派到各学院对其报账工作进行预先审核。财务报账预审的具体做法是:报账人员按财务报账相关规定,正确填写报销凭证,经有权限的审批人签批后,交予财务报账学生预审员(下文简称预审员)预先审核;预审员在此过程中针对报销单据的合理性、合法性、完整性、真实性进行预审和提供咨询,对不完整或者不符合要求的报销单据予以退还并进行相关说明,对预审通过的票据由预审小组组长送达计财处进行复核、入账。
本课题组通过分析财务报账预审的现状,针对2009级、2010级学生预审员、各学院报账人员、计划财务处前台工作人员有针对性地设计出三份不同的问卷,问卷以封闭式提问为主,开放式提问为辅。问卷共发放219份,其中对预审员采用普遍调查法,完成问卷41份,问卷内容包括:财务报账预审的必要性、财务报账预审的影响力、财务报账预审的不足处、财务报账预审的改进点等;对福建农林大学已开设财务报账预审的14个学院报账人员报账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完成问卷163份,计财处前台工作人员采用普遍调查法,完成问卷15份,问卷内容除了上述在预审员中提到的问题,主要还对其进行了关于预审的满意度调查,对此课题组采用5级量化阶梯模式,分别为完全满意5分、基本满意4分、一般3分、不满意2分、完全不满意1分,问卷全部有效回收。调查结果整理如表1—表6所示。同时走访了福建农林大学计财处相关人员,收集和深入了解相关制度。
(二)财务报账预审降低学院报账人员的“时间成本”
从表1可以看出,财务报账预审在解决学院“报账难”问题上的得分为4.75,对财务报账预审员总体满意度方面的得分为4.77,从表2可以看出,对“财务报账预审是否应该继续执行下去”的问题上,有98.8%的学院报账人员认为应该执行下去。由此可见,财务报账预审获得了学院绝大多数报账人员的支持。传统的报账需要学院报账人员将报销的单据送至计财处“定点报账”,许多报账人员因为票据不完整或不符合要求需在计财处和学院多次往返,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财务报账的效率。财务报账预审较好地实现了学院报账人员在自身学院完成报账,降低报账时间成本。财务报账预审处理流程清晰、简便,经办教师不需来计财处报销大厅,直接在“家门口”(即学院或系)就可以将需补充的手续补妥,有效地提高了报销效率。同时,也增强了计财处与各学院的互动。
(三)财务报账预审缓解计财处报账拥挤的问题
从表1可以看出,财务报账预审在解决“报账难”问题上针对计财处的得分为4.2,从表2可以看出,在对“财务报账预审是否应该继续执行下去”的问题上,有93.3%计财处前台工作人员认为应该继续执行下去,说明绝大多数的计财处前台工作人员对财务报账预审是持肯定态度的。对减轻财务人员工作负担方面得分为3.93,说明将报账地点设在各个学院,分散报账人流,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缓解了财务报销过于集中、拥挤的问题。
(四)财务报账预审提高学生预审员的综合素质
从表3可以看出,有48.78%财务报账预审员认为财务报账预审对专业学习帮助很大,同样有48.78%的财务报账预审员认为能够运用部分知识于日常专业学习中;有80.49%的财务报账预审员认为财务报账预审可以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可以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业务能力;通过财务报账预审,预审员对专业学习有更深的了解,对不合规范的单据报销敢说“不”,对需要补充的资料能充分的解释,培养了耐心,对从事财务工作更自信了;受访财务报账预审员认为财务报账预审锻炼了自己的实务操作能力(87.80%)、职业判断能力(70.73%)、学习能力(68.29%)、组织协调能力(46.34%),所以,财务报账预审对财务报账预审员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通过以上分析,财务报账预审能够有效地缓解高校财务报账难的问题、减轻财务人员工作负担,能够有效锻炼会计本科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切实促进了高校财务报账制度的完善。所以,财务报账预审制度具有多方共赢的优势,在实践中是可行的,有必要将其继续实施下去。
二、财务报账预审的阶段及内容
福建农林大学计财处针对教学科研等相关经费报账业务量大、缺乏人手、学院报账人员定点报账不便、会计专业学生实践难等问题,自2009年尝试选拔会计学专业二年级学生滚动补充财务人员,每学年第一学期选拔二年级学生,进行财务报账预审培训及前台实习;在第二学期上岗担任财务报账预审员,协助财务人员独立处理各学院相关的报账事项,计财处人员负责最后审核;由培训到实践,到独立进行财务报账预审,经过财务人员及专业教师的层层把关。同时,财务报账预审工作结束后,参与财务报账预审的学生需要运用专业知识对完成的相关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并在预审工作座谈会上进行交流,就如何进一步完善财务报账预审工作提出建议。几年来培训了近600名学生,并从中选拔培养财务报账预审105人,大大方便了报账人员进行报账工作,减轻了财务人员工作负担,提高了会计本科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达到会计专业学生、有关学院、计财处三方共赢的效果。现行的财务报账预审可分为:选拔培训、见习、上岗三个部分构成。endprint
(一)选拔培训阶段
最初的选拔是由计财处与会计系通过自愿报名的方式组织相关培训课程,培训结束后由课程培训教师出题布置给学员独立完成,根据学员的完成情况筛选出一部分学员,计财处根据这些名单征询辅导员及科任老师的意见,最终确定预审员名单。
2007级、2008级和2009级学生的选拔采取自愿报名,参加培训并完成作业的方式,根据作业质量初选出一批学生,计财处再征询本学期科任老师和辅导员的意见,最后确定到计财处前台实习的名单。在对2010级学生的选拔上在先前的基础上增加了面试环节。对2011级学生的选拔程序有所创新,培训结束后进行了开卷考试,主要考核预审的基本知识,通过考试选拔出一部分学生后,由三位老师面试把关,在综合笔试和面试成绩的基础上征询了科任老师及辅导员的意见,最终确定财务报账预审员名单。
(二)见习阶段
计财处对经选拔上岗的财务报账预审员实行“传、帮、带”的方式,在课余时间预审员到计财处前台跟随财务人员见习,在基本掌握了报账规定与流程后,再到各个学院在高一级预审员的指导下实践财务报账预审。
从2010年开始,计财处对2008级学生入围人选进行为期一学期的前台实务培训,由前台工作人员手把手地教其审核要点。第二学期再根据财务报账预审员自身的意愿和实际情况以每组3—6人不等分配到各个学院,此后在2007级财务报账预审员的带领下在各个学院进行实战训练,下学年2007级财务报账预审员毕业后由2008级财务报账预审员接任,长期延续下去。
(三)上岗阶段
财务报账预审员通过岗位培训和实践后,在各自的学院里逐渐独立从事日常费用开支的报销工作,根据财务报账预审员的意愿和实际情况以小组的形式分配到各个学院,核算各类原始凭证,检验票据的合理性、合法性、完整性、真实性。
财务报账预审员在工作中对符合财务审核要求的单据,开具回执单,并交计财处审核;对不完整或不符合要求的单据,给予解释说明,协助报账人员完成报销业务或按要求退回。若遇到不熟悉或不确定的业务,预审小组内部讨论解决或用电话、即时通讯软件请教计财处工作人员。最后由预审小组组长负责将预审通过的票据送达计财处。计财处前台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复核,将仍存在差错的少许单据退还给经办人重新办理,并在通讯软件平台上告知财务报账预审员错误内容和原因,对复核通过的票据给予入账。
期间,不定期由计财处在平台上传预审注意事项以供学习交流;每学期召开预审工作会议,交流预审经验;定期对预审小组组长进行后期培训,强调预审中的疑点、难点、新点,由组长转达给该组组员。
三、财务报账预审的不足
财务报账预审制度的创新性体现在财务报账的基础上,选拔本校会计学本科学生参与预审的工作,以此达到减轻高校财务报账中的部分问题、促进会计本科的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效果。福建农林大学计财处2009年开始面向经管院的会计系选拔培训预审员,目前财务报账预审制度常态化运行,按照既定的模式不断延续。但是每年的财务报账预审员选拔工作,以及财务报账预审的可持续性实施,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一)财务报账预审员在工作过程中易产生压力
计财处相关人员在访谈中指出,预审员上岗后,由于工作经验不足且不完全掌握报销细则,碰到新的业务或者不熟悉的业务,财务报账预审员在工作过程中常常难以把握,出现了一些错误,导致经办人员接到计财处前台工作人员的通知,要求经办老师前往财务处补妥报销手续,部分经办人员可能会有意见,把情绪延伸至接下来的预审报销工作中,财务报账预审员逐渐产生畏难心理,影响了财务报账预审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财务报账预审选拔培训内容实务性不强
现在的培训内容实务性不强,主要体现在:其一,在较短的培训期内要求学生基本掌握报销手册的内容,对学生而言较为困难;其二,培训阶段缺乏实践,学生对财务预审认知停留在理论表层;其三,有51.22%的财务报账预审员认为存在培训内容与考核内容无相关性的问题,未能较好地实现对预审员的前期培训。在对2011级财务报账预审员的随机访谈中,也有部分财务报账预审员反映考核内容还应更贴近实务。
(三)财务报账预审的实践范围较为狭窄
每个财务报账预审员的工作始终是负责审核票据,缺乏会计工作中的岗位分工协作,问卷调查显示,有34.15%的财务报账预审员认为财务预审实践形式较为单一。学生在预审过程中始终处于审核阶段,充当审核的岗位,面对的都是原始凭证,对于入账、填写科目、编制报表等方面都未能得到接触。这种工作虽然让财务报账预审员了解基础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重复运用,但缺乏阶段性地上升,对业务不能全面系统地得到锻炼,长此以往,财务报账预审员发现财务审核较为繁杂甚至枯燥,其热情逐渐消退,进而中途可能会以各种理由退出,以至于每一届顺利结业的财务报账预审员人数与前期报名人数相比有所减少,不利于财务报账预审工作的深入进行。
(四)财务报账预审的学习交流平台不够完善
从表1中可以得出,财务处前台工作人员对预审效果的评价为3.8分,认为预审的返工率为3.87分,预审员对报销准则的掌握程度为3.93分,对减轻工作负担方面得分3.93分,分值相对偏低。由此可见财务报账预审员的工作效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加强财务报账预审员的学习和培训。
国家会计法律法规及高校财务管理的相关规定几年来更新变化较快,高校财务报账也据此不断改进。但预审员上岗后,每周只有两个下午的时间到学院预审,接触财务报账制度的时间少,部分财务报账预审员未能及时了解最新的制度,由此导致在预审的过程中出现差错。尤其是在现代网络技术与财务报账结合运用的方面,当财务报账预审员被问及运用网络操作系统时,大多数都知之甚少。长此以往,会降低财务处前台工作人员对预审工作效果的满意度,同时也会增加财务报账预审员自身工作的压力。究其原因在于财务报账预审员的学习交流平台不够完善,现阶段的交流平台主要是预审时段的电话请教及QQ群交流,这种个别的、零散的交流缺乏系统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财务报账预审员自身学习的自觉性。因而在全面及时地提高财务报账预审员整体的财务报账知识方面存在较大困难。endprint
(五)新旧财务报账预审员工作的交接存在“时间差”
一般来说,财务报账预审人员由两届学生组成,财务报账预审员在大四上学期结业。现阶段出现大四财务报账预审员已结业,而新一届财务报账预审员未及时补充进入学生预审队伍的情况,导致存在半学期的财务报账预审员仅由大三学生组成,预审队伍薄弱,往往平均一个学院只有2—3名财务报账预审人员,但是预审工作量却没有减少,如此也容易造成财务报账预审员急切的心理,进而影响财务预审的“质”和“量”。学生预审员要独立胜任预审工作一般需要1个学年左右,但是学生才较好地熟悉财务报销的流程却又面临毕业,出现了学生预审员培训上“青黄不接”的现象。因此,如何解决预审工作新旧人员交替“时间差”显得尤其重要。
(六)预审单据不能及时得到受理
按照现行的财务预审惯例,学院报账人员的报账单据经过预审员审核后装入信封交给计财处,而计财处工作人员常常由于前台工作繁忙延迟对预审后单据的复核,导致预审后的单据不能及时入账,原始单据积压,一些需要在短期内得到办理的单据(如紧急的对公转账)不能得到及时受理,学院报账人员不能确定报销的项目什么时候可以到账,影响了学院报账人员的工作。
四、财务报账预审的改进
福建农林大学学生财务报账预审制度实行已经有四年的时间了,调研结果显示,该项制度是极具可行性的。所以,对其进行定义和认证是必要的,出台与之相关的政策制度有利于该项制度的常态化和规范化。以书面形式确定财务报账预审员应当遵守的规则,这是一个制度规范化的最重要方面,也是最基础的一步。成文化的规则对财务报账预审员具有更高意识上的约束力,管理者能够从源头控制管理财务报账预审员的工作,对该机制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意义。包括明确的选拔制度、日常工作中所需要遵守的规范、财务报账预审员的奖惩制度。
(一)适当扩大财务报账预审的实践范围
财务预审与前台入账工作的重复做功是人力资源上的浪费,财务报账预审员的依赖心理影响了票据审核的准确率。在下派学院前,财务报账预审员已学过《预算会计》,经过实习可以胜任事业单位的会计处理,适当扩大预审员的业务权限既有利于解决重复做功的浪费问题,也使得财务报账预审员所学的专业知识得以运用,使预审小组真正成为计划财务处的派遣机构。
从表4可以看出,在如何扩大财务报账预审员的实践范围的问题上,有73.17%的财务报账预审员希望预审完能直接生成凭证,完成制单工作,73.33%的财务处前台工作人员认为可以让财务报账预审员在预审完单据后直接制单,所以让财务报账预审员参与制单的改进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各学院的会计处理可以由财务报账预审员自带笔记本电脑,到学院指定预审地点后连接到局域网进行票据审核和账务处理,第二天由计划财务处复核人员复核后正式入账。在预审小组中设立审核和复核人员,由复核人员复核后做账务处理上传到计划财务处局域网。预审小组一般由两届预审员组成,可以由新预审员做审核员,高一届的预审员担任复核并做账务处理。这样就如同计划财务处派遣2—3个办理业务的窗口到学院,预审和计划财务处前台同时办理业务,能够极大地缓解报账业务量大,报账排队难的问题,并解决预审单据不能及时得到受理的情况。
(二)加强财务报账预审员的沟通能力
预审团作为一个学生群体无疑是更具亲和力的,学院报账人员对于报账的财务规定中有意见往往会在预审过程中向预审员“抱怨”。这时候财务报账预审员的职能就不能仅限于做财务预审,而应该将其作为一个学院报账人员与学校财务部门沟通的窗口。一方面,财务报账预审员对于预审过程中学院报账人员反映的问题加以总结归纳,反馈给校计划财务处,根据自身的业务经验与计划财务处一同探讨可以改进的地方,进而提高报账人员对计划财务处工作的满意度;同时,财务报账预审员应不定期自我总结预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与前台工作人员沟通工作中的难点、要点,交流工作中的压力,在前台工作人员的协助下,梳理预审注意事项,把握报销规范,调整好心态,积极迎接工作中的挑战。另一方面,财务报账预审员在财务预审过程中将计划财务处更新的报销准则传达给学院报账人员,使得报账信息及时准确到位,避免学院报账人员由于信息不对称使得报账程序复杂化。
(三)拓宽财务报账预审员接收信息的渠道
部分财务报账预审员无法及时更新财务报账相关知识是预审结果无法达到百分之百的正确率的原因之一。现阶段问题的反馈多通过即时通讯软件由老师反映,但是这样的方式会不小心被部分财务报账预审员忽略。丰富和扩宽财务报账预审员接触最新财务报账信息的渠道和方式,将大大有利于提升预审工作的准确性。每个学院的预审小组中都有该组的学生组长,负责将每次预审完后的单据递送至财务处的老师。可在每次投送单据时,及时向老师了解上次预审的结果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将其逐一整理,在下次预审开始之前,利用简短的时间提出需要注意的地方和已更新的财务信息。并且,财务处应定期召开全体财务报账预审员的交流会,通告需要注意的信息,同时利用多媒体等工具,为预审员演示利用网络科技报账的流程。
(四)提前安排新进财务报账预审人员的培训
会计本科学生在大二上学期就已完成基础会计的教学,对会计知识已经有了初步了解,为成为财务报账预审人员奠定了一定基础,大二下学期安排《预算会计》的课程,与财务报账预审工作同步。因此,可在大学二年纪下学期开学初从报名学生中确定好新一届财务报账预审员的名单,财务报账预审员在课余时间可自行安排时间到计划财务处跟随前台工作人员见习,掌握票据审核要点,此时,可以相应安排财务报账预审员参与学院预审实习,在实践中检验学习和见习过程中的成效。学习、见习、实习交叉进行,能够让财务报账预审员快速成长,缩短合格预审员的培养周期,让财务报账预审员顺利上手。继而,下学期直接到各个学院填补大学四年级的岗位空缺,以消除新旧预审人员工作交接的“时间差”。
(五)将财务报账预审纳入会计本科实践教学体系
问卷结果显示,有93.3%的财务处工作人员、98.2%的学院报账人员及82.9%的财务报账预审员认为应将财务报账预审纳入会计本科教学体系,即对其学分化。访谈中计财处部分工作人员提议应将财务报账预审加入本科教学计划,并将财务报账预审作为会计专业综合测评的加分项目,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目前各高校会计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局限于校内实验室模拟实习,校内实践环节还比较薄弱。实验室模拟实习虽然缩短了理论和实践的距离,在一定程度上检验了会计学生的专业基础,但是实验室模拟内容与现实的复杂工作环境存在一定差距,不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会计素养。如果在计财处作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基础上,将财务预审纳入会计本科实践教学体系作为教学计划中的一部分,适当扩招财务报账预审员,让更多的学生丰富校内实践内容,置身于现实工作环境中学以致用,这对会计本科生来说是良好的锻炼平台,同时将财务报账预审作为一门实践课纳入学分管理,作为学生综合测评的考核项目,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健全预审制度,建立切实有效的奖惩机制,提高财务报账预审的服务水平。将财务报账预审纳入会计本科教学体系也将扩大财务报账预审员队伍,使得有更多的预审员可以协助大型科研课题的报销工作,对一些报账量较大的学院,能够专人负责专项报销工作。
【参考文献】
[1] 杨朝晖,孙思惟,黄怡.高校财务报销实行学生兼职财务报账预审制度的探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5(5):56-5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