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性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月经失调现状分析及护理对策

2014-01-18陈海支费小聪任丽华

中国医药导报 2014年16期
关键词:精神疾病精神病月经

邵 磊 陈海支 费小聪 任丽华 祖 鑫

浙江省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浙江湖州 313000

有研究发现,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育龄女性约78%出现闭经或者泌乳[1],并且心理因素可以导致或加重月经失调[2-3]。月经失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甚至影响患者的生育[4-5]。为进一步了解住院女性精神疾病患者发生月经失调的现状,探讨相关护理策略,提高护理质量,本研究对浙江省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一个女病区住院的548 例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月经情况调查,探讨相关影响因素及护理策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 年10 月~2012 年9 月我院封闭管理女病房住院548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16~69 岁,平均(36.8±12.4)岁。

1.2 入组标准

①所有患者入院前半年月经规律;②平时月经不规律,月经周期如有提前或者延迟,提前或者延迟时间<7 d。

1.3 排除标准

①入院前半年月经不规律,月经提前或者延迟时间≥7 d;②从未来过月经;③已经绝经;④住院期间,下个月经周期未到已经出院。

1.4 研究方法

自制《女性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月经失调现状调查表》,项目内容包括患者姓名、年龄、职业、学历、婚姻状况、入院时间、近半年月经情况、最近月经时间、入院后月经时间、住院时间等。 根据调查表对入院患者逐项调查,为所有调查对象建立数据库,并将其中住院后出现月经失调的患者纳入分析。月经失调分类以入院上半年月经规律,住院后出现月经提前超过1 周为月经提前;月经延迟超过1 周,小于12 周为月经延迟;月经延迟超过12 周为闭经。精神疾病诊断按中国精神疾病分类第3 版的诊断标准(CCMD-3)对所有精神疾病患者的疾病组成、月经失调类型等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

1.5 疾病诊断标准

1.5.1 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①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②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③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④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其他荒谬的妄想;⑤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⑥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⑦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严重标准: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至少符合以上两条者可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 个月;若同时符合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标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情感性精神障碍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分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2 周以上,方可诊断为分裂症。

1.5.2 抑郁发作诊断标准 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4 项者符合抑郁发作诊断,①兴趣丧失、无愉快感;精力减退或疲乏感;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②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③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④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⑤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⑥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性欲减退。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2 周;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 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抑郁发作标准至少2 周。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

1.5.3 躁狂发作诊断标准 以情绪高涨或易激惹为主,并至少有下列3 项(若仅为易激惹,至少需4 项),①注意力不集中或随境转移;②语量增多;③思维奔逸(语速增快、言语迫促等)、联想加快或意念飘忽的体验;④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⑤精力充沛、不感疲乏、活动增多、难以安静,或不断改变计划和活动;⑥鲁莽行为(如挥霍、不负责任,或不计后果的行为等);⑦睡眠需要减少;⑧性欲亢进。 严重标准:严重损害社会功能,或给别人造成危险或不良后果。 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 周;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躁狂发作标准至少1 周。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性物质所致躁狂。

1.5.4 双相障碍诊断标准 目前发作符合某一型躁狂或抑郁标准,以前有相反的临床相或混合性发作,如在躁狂发作后又有抑郁发作或混合性发作。

1.5.5 神经症诊断标准 至少有下列1 项:恐惧、迫症状、惊恐发作、焦虑、躯体形式症状、躯体化症状、疑病症状、神经衰弱症状。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或无法摆脱的精神痛苦,促使其主动求医。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 个月。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与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各种精神病性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及心境障碍等。

1.5.6 其他精神障碍 除上述5 种精神疾病外的所有精神障碍。

2 结果

2.1 患者的一般资料

女性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出现月经失调共228 例,发生率为42.6%;年龄18~47 岁,平均(31.4±10.7)岁;文化程度:文盲12 例,小学51 例,初中103 例,高中或中专48 例,大专或本科14 例;职业:在职82 例,无业或待业146 例;婚姻状况:已婚129 例,未婚53 例,离异46 例;住院时间35~154 d,平均(58.5±18.7)d。

2.2 患者出现月经失调的构成情况

住院女性患者出现月经失调,主要表现为月经延迟,占82.1%。 见表1。

表1 女性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月经失调各类型构成情况

2.3 患者精神疾病的构成情况

住院女性精神疾病患者中,出现月经失调的患者主要集中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见表2。

表2 出现月经失调女性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疾病构成情况

3 讨论

3.1 女性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月经失调现状分析

3.1.1 女性住院患者出现月经失调比例较高 本调查结果显示,在548 例女性住院患者中228 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月经失调(月经提前、延迟甚至闭经),占住院总人数的42.6%,其中月经延迟占月经紊乱比例达到82.1%。 有研究发现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育龄女性约78%出现闭经和泌乳[1],丁菊仙等[2]报道利培酮导致女性患者出现月经紊乱比例达63.6%,其中月经延迟最多见与本研究的调查结果一致。在本调查中出现月经失调患者的比例相对较低,主要原因在于,本研究未统计本来月经不规律,住院后月经紊乱明显加重这一群体,另外,住院时间短,在住院期间未到下一个月经周期就出院的部分患者未统计,这也是本调查的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完善。总体来看,我院女性精神疾病患者出现月经失调比例也比较高,明显高于正常女性出现月经失调比例为21.1%[2],值得临床重视。

3.1.2 月经失调主要相关因素分析 从本研究可以看出,月经失调主要表现为月经延迟,占所有月经失调患者的82.1%,在月经失调的精神疾病患者中以精神分裂症为主,占70.2%。 主要原因在于精神科全封闭管理病房主要以精神分裂症为主,多数抗精神病药对下丘脑有直接作用,间接影响垂体前叶内分泌功能,导致高催乳素血症[6]。 而高催乳素血症可以引起雌二醇水平降低,严重时可接近绝经时的水平,从而导致月经延迟甚至闭经[7]。 这有可能是精神疾病患者出现月经失调因素之一。另外,精神创伤、环境变化等因素均可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扰乱中枢神经与下丘脑间的联系,从而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而出现闭经[8]。精神疾病患者受精神症状如被害妄想、焦虑等症状的影响,以及住院后封闭式管理出现紧张害怕,病情好转后担心将来受到歧视,工作、生活、婚姻、生育等方面的不良影响,不能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系统。 这些精神因素也或多或少作为应激源,使这些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处于应激状态,导致月经失调。

3.1.3 月经失调对精神疾病患者的主要影响 月经周期的变化与女性的精神心理健康状况是相互影响的,只有相互协调起来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心。育龄期女性出现月经失调有可能影响患者的生育,更重要的是出现月经失调,有可能影响精神疾病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导致患者病情反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5]。

3.2 对策

3.2.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患者进入封闭式管理病房后,难免会出现“举目无亲”的感受,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减轻患者紧张焦虑心理的关键。 因此,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比内外科护理人员更加热情地接待,面带微笑地迎接患者的到来,微笑能使患者感到轻松。 在治疗过程中使用适当的示范动作来补充语言,交谈过程中灵活运用手势或点头等动作,握住患者的双手等非言语交流方式, 使患者感到护士对他的重视、关心、体贴[9]。同时注意眼神的恰当运用,给患者带来亲切和安慰的感受,应特别注意对于猜疑明显的患者,要根据患者的表现,因人而异,以免引起患者的反感。加强护患交流,用轻柔的技巧抚慰患者,帮助患者消除焦虑、抑郁等情绪,针对患者不同的文化层次和职业背景,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护理。 指导患者用心理调节法来克服烦躁的、抑郁情绪,主动寻求恰当的帮助与支持。 帮助患者加快熟悉和适应病房环境。 同时,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沟通,了解患者存在的主要问题,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让患者能够尽快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感,依赖感和安全感,从而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10]。

3.2.2 加强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 新入院的精神疾病患者,特别是封闭式管理病房住院患者,病情较重,往往缺乏自知力,对自身疾病不了解,往往否认有病,因此对疾病的治疗持敌对态度。护理人员要充分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对患者进行关于精神病的正性方面的医疗知识和健康知识的教育指导,包括精神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治疗常用的药物、用法、剂量以及可能会产生的副作用,嘱患者在心情烦躁的时候可进行放松和注意力集中练习,帮助患者正确的认识疾病,改善心境,向患者介绍相关的成功病例或请病情好转的病友现身说法,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使患者打消疑虑[11]。 向患者介绍精神疾病的治疗方法、可能出现的药物副作用和注意事项[10],使患者对后期有可能出现的月经失调做好心理准备,即使出现月经失调,也不会过于紧张而加重月经失调。 对于恢复期的患者,更多地关注回归社会有关焦虑和烦恼, 减轻心理压力。平时经常向患者及其亲属解释月经失调及其他内分泌紊乱发生的原因,明确指出这是暂时的,通过换用其他抗精神病药及相应治疗是可以恢复的,不会影响躯体健康,也无后遗症,以消除其精神负担。强调现时主要任务是治疗精神疾患,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合作,使其慢慢接受自己所服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减少对月经失调的畏惧,增强她们对药物的依从性,并使她们在态度上也显示出对所服药物有更多的理解,对闭经的发生有更多的宽容而减轻焦虑[12]。

3.2.3 充分利用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人们对药物的评价不再是单纯地应用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等生物指标,而是结合社会医学、心理学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患者由于月经不来而出现心烦气躁及焦虑情绪,拒绝服药,这时护士应充分理解患者的不良心境,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心理护理。向其解释有些通过调整药物后可以避免闭经,但是有些调整不过来,应该以治疗疾病为主,等精神症状稳定后逐渐减药,而达到理想的目的,以减少患者的恐惧心理,并给予她们充分的心理支持,帮助她们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使其逐步适应药物治疗,调节好心态[13]。 社会支持系统是患者应对疾病最具潜力的资源之一[14]。 针对每一个患者的具体情况了解患者存在的客观社会支持、主观社会支持情况,让患者明白自己并不是一个人在与疾病作斗争[15]。 指导患者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减轻患者对患病后的担心,让患者对回归社会抱着美好的憧憬,使其在亲人的亲情、朋友的友情、同事或邻居的热情、医护人员的关心之中,减轻心理压力,消除不良情绪,减少因精神因素导致的月经失调。

[1] 闻芳.抗精神病药物应用中的性别差[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6,33(3):183-186.

[2] 丁菊仙,李云峰,周敏,等.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月经不调原因的初步探讨[J].中国民康医学,2006,18(8):603.

[3] 戴建磊.抗精神病药利培酮对女性患者月经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6):463,467.

[4] 辛春东.利培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月经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5,11(4):365.

[5] 于靖,王传跃,林守清,等.利培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内分泌的影响[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3,29(6):445-447.

[6] 沈渔邨.精神病学[M].4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52.

[7] 陈海支,钱敏才,沈鑫华,等.生殖激素水平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所致月经延迟的影响[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1,44(3):1-4.

[8] 乐杰.妇产科学[M].6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38.

[9] 林晓兰,黄丽卿.个性化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21):2995.

[10] 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00-201.

[11] 陶明娟.加强心理护理工作促进精神病患者康复[J].求医问药,2012,10(10):366-367.

[12] 段丽贞.心理护理对抗120 例精神病药所致闭经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9):1133-1135.

[13] 辛凤.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家庭护理[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18):87-88.

[14] 管静霞.社会支持系统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J].医学信息学,2011,24(9):6030-6031.

[15] 乔小芬,牛俊红,马文有,等.心理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0):477-478.

猜你喜欢

精神疾病精神病月经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月经越来越少,是衰老了吗
来月经,没有痛感正常吗
精神病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月经量变少了,怎样可以多起来
都有精神病
来月经,没有痛感正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