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国旗护卫队建设实践及育人作用探析
2014-01-16姚忠保胡国良杨石穿
姚忠保 胡国良 杨石穿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大学生国旗护卫队建设实践及育人作用探析
姚忠保 胡国良 杨石穿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高校组建大学生国旗护卫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提升学生素质的一种有效模式。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部分高校组建了大学生国旗护卫队(班),但并不普遍,且存在训练水平参差不齐、组织体系不完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等问题,影响其自身发展和育人作用的发挥。以东北农业大学为例,探讨大学生国旗护卫队的使命和建设模式,总结育人成效、经验和存在问题,并提出规范发展的途径,以期促进队伍建设,不断完善这一独特育人模式,为更好地完成高等教育的总体育人目标发挥应有作用。
国旗护卫队;建设实践;育人
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颁布实施。1991年,天安门国旗护卫班更名为天安门国旗护卫队,我国第一支国旗护卫队正式成立。此后,许多部队、政府部门、学校等机构纷纷效仿,组建国旗护卫队(班)。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截至2013年底,全国超过二百所普通高校成立了大学生国旗护卫队(班)。这些队伍多数以升国旗仪式为主,以宣传《国旗法》和参加各级各类仪仗活动为辅,逐渐成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并得到广泛认可,取得一定成效。本文以东北农业大学国旗护卫队为例,总结和提炼实践经验,对普通高校国旗护卫队建设相关问题进行理论研究,旨在探讨实践育人背景下,大学生国旗护卫队建设对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和人才培养的实效性和可行性,探索高校实践育人新载体。
一、大学生国旗护卫队的使命与目标
国旗是国家的象征。通过组建大学生国旗护卫队及组织相关活动,可增强国防观念、陶冶道德情操、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为国防教育和大学生素质教育开拓新途径、搭建新平台。
(一)使命:为高校总体育人目标服务
队伍建设主要围绕人才培养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需要,以加强大学生国防观念、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推行素质教育为工作目标,着重培养政治思想、军事技能、作风纪律。
(二)目标:培养大学生国旗卫士
队员培养的专业目标是品德、知识、能力、体质诸方面全面发展。教育方式主要是强化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加强组织性、纪律性,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磨练意志品质,激发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作风,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国旗护卫队成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特殊课堂,进而服务于国家国防后备力量建设[1]。
为实现上述目标,具体的工作思路是将为社会发展进步服务与为学生个人发展服务相统一,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以文明、威武的形象传递正能量,在训练管理和服务中实现育人目标。一是以国旗护卫队建设为阵地,推动爱国主义教育。二是以大学生军事协会为依托,有效开展国防教育。三是以大学生文明执勤队为引领,参与和谐校园建设。四是挖掘特色的团队文化,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五是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加强素质教育。
二、大学生国旗护卫队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探索
东北农业大学国旗护卫队自组建以来,在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改进国防教育形式、提高国防教育水平等方面做了以下探索和尝试。
(一)育人模式必须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
1.必须与高等教育整体育人目标相适应。一是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要与高等教育的性质、宗旨相适应。二是队伍建设的方针和指导思想必须与学校办学思想和方针相适应;三是队伍的规模、结构和硬件设施要与高校地位、实力相适应。物质条件制约队伍的规模、结构和发展速度,如学生素质基础、场地条件、人员配备、经费投入等。
2.必须与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相适应。一是促进队员素质全面发展。素质是人在自然禀赋的基础上,后天环境影响和主体参与教育活动与社会实践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基本品质。队员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是指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共同发展,是外在动力与内在需要统一的结果。大学生国旗护卫队队员素质发展既有学生素质的一般要求,也有自身特殊要求,即成为合格的国旗卫士,并以此来引导、规范教学行为,使其思想、知识、队列素质和身心得以均衡发展,素质全面发展内容更宽、标准更高、要求更严。队员素质的全面发展是队伍建设的主要职能,通过制定队员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来确立培养目标,选择训练内容、方法,引导并规范教育活动,使队员提高觉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健全身心。二是遵循队员素质发展特点实施训练教育。所执行的任务虽具有特殊性和特殊功能,但不能盲目搞特殊化,应主动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一般规律,包括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个体差异性。首先应遵循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规律,合理安排训练进度和难度。其次,同一阶段不同个体身心发展不尽相同,如性格、兴趣、特长和能力等,训练教学活动中要区别对待。因人而异,既要整体上奠定牢固基础,又要重视个性发展。全面发展不是消灭差别,不是一味求同。绝对服从,也要有一定的自由,达到既整齐划一,又各有分工。三是要善于调动主观能动性以促进素质提高。训练活动对队员来讲是外部推动力,要靠他们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其以自觉的能动力量,促进自身发展,实现育人目标[2]。
(二)建设实践探索
1.强本固基,重视组织建设和队伍管理。一是领导重视到位,为组织机构、经费来源、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保障。东北农业大学国旗护卫队成立于1999年,隶属校武装部,由学生工作处、武装部共同管理,武装部专任教师负责训练、管理和组织活动,学工处负责思想政治工作。建队以来,学校给予大力支持,专门划拨经费用于采购礼服、马靴等装备,并与军区有关部门协调,使训练用枪得到保障。二是具体措施到位,保障训练内容,训练管理制度化,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总结会议,研究和部署国旗护卫队工作。为加强规范化管理,制定和完善了队训、队规、选拔制度、誓词,并确定了队歌和队徽等。定期制定训练计划,保证训练时间及内容。做好学校重大节日和活动的升旗工作。严格进行训练成绩考核及记载,考核成绩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加分。除日常训练外,通过开设军事理论课提高队员素质,并将军事理论课列入队员培训计划。
2.多措并举,加强训练工作。良好的身体、稳定的心理、优良的作风和自觉的组织纪律观念是高素质人才的必备素质。队伍建设过程中,队员身体素质的培养是其履行任务和全面发展的基础。通过培养身体素质,不仅能提高队员健康水平,还可提升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培养团队精神。内容主要是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令》、400米障碍、定向越野、轻武器射击、军体拳等[3]。由于国旗仪仗任务庄严肃穆,场面隆重,规格要求高,队员心理压力大,若没有稳定的心理素质,难以高标准完成各项任务。通过心理素质的培养,使其养成严守纪律、坚决完成任务的良习,消除关键时刻畏难、缺乏自信等消极心态,学会应对紧张情绪,调节心理活动,树立克服未知困难的信心。作为一个群体,国旗护卫队在集体生活和活动中,对群体意识要求严格。群体成员间需建立融洽的感情、协调的关系和良性的竞争。优良的作风和严明的纪律,不仅是高素质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质,而且是队伍树立形象、完成任务和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4]。作风纪律的培养,使队伍内部形成军容严整、令行禁止、步调统一的良好风气,增强凝聚力。从日常训练、学习、生活等点滴入手,让队员时刻接受良好作风纪律的熏陶,增强队员遵守纪律的自觉性,潜移默化地养成吃苦耐劳、举止文明、遵纪守法、勇敢顽强的作风。
3.从严要求,注重学习与传承。东北农业大学国旗护卫队的训练方法和队伍培养以天安门国旗护卫队为蓝本,曾多次到北京学习建队经验,并于2005年到天安门国旗护卫队进行现场学习。现已形成独具特色的训练模式和方法。一是以老带新,滚动式发展模式。通过言传身教提高训练效果,一对一教学提高训练效率,强化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增强优良传统和精神的传承作用。二是集中训练和分散训练相结合。以集中为主,分散为辅,增强队员训练的自主性和学习训练的灵活性。分散训练可以小组或个人方式,利用课余时间巩固和强化集中训练内容。小组活动有利于队员交流、切磋和互相检查;个人活动不受时间、空间条件限制,便于开展,有利于队员独立精神和自觉性的养成。三是每年老队员退队,新队员入队都举行隆重的交接仪式。组织全体队员到苏宁团军营参观和座谈,新队员在国旗下宣誓入队,承载老队员的荣誉与期望,肩负起国旗护卫队的责任与使命。
三、大学生国旗护卫队的育人途径、经验和存在问题
(一)育人途径与经验
1.以模式建设为基础。建立规范的队员选拔标准和程序,合理设计队员训练日程和训练模块。为组建和训练一支高水平的队伍,东北农业大学国旗护卫队第一任队长曾三次自费到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学习。选拔第一批队员时,报名的男同学70多人,女同学80多人,最后选拔出20名男队员和10名女队员。国旗护卫队以大学生军事协会为平台,吸引新入校的热爱国防、热爱军事、愿意接受磨练的学生踊跃加入。通过采取广泛培养、重点选拔的方式,经过高标准、严要求的刻苦训练,以及层层筛选与淘汰,方能成为正式队员。首先,从军事协会预选部分具备一定军事素质的学生为考察对象,集中进行体能训练、队列训练和整体配合。严格的训练选拔中,采取三轮淘汰制,体能不佳要被淘汰,体能佳动作不协调也会淘汰。淘汰学生回到军协继续锻炼,准备第二次选拔。经过二次淘汰后成为国旗护卫队预备队员,对这些队员的训练要求也更加严格。踢正步训练,晚上睡觉腿抽筋;练托枪,手拍枪拍得麻木、红肿、破皮;练习脱帽、戴帽动作,手指被帽檐磨出血印。队员们每天早晨6点训练,不论刮风下雨,从不间断。经过三轮艰苦训练,考核合格后,方能成为国旗护卫队队员。作为一名国旗护卫队队员,除思想、学习方面以外,日常生活中,男同学不能留长发、不能有烟酒嗜好,女同学不能梳长发,训练时不能佩戴饰品;与同学交往,必须符合大学生精神文明行为准则要求。如有违反,轻者批评,重者清退。
2.以品牌打造为载体。东北农业大学国旗护卫队自建队以来,凭扎实的基本功、过硬的素质,出色完成了国家、省、市和学校大型集会升旗、护旗任务600余次。2003年,参加黑龙江省大学生军训成果汇报会阅兵活动;2005年5月,参加全国高校大学生国旗护卫队经验交流会队列竞赛,获队列会操第一名;2006年10月,参加全省大学生国旗护卫队经验交流会,获“优秀表演奖”;2009 年2月,承担哈尔滨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开、闭幕式国旗、会旗升旗及其他仪仗司礼任务;2011年6月,参加黑龙江省电视台庆祝建党90周年大型文艺汇演;2011年7~8月,以超群实力击败来自全国高校的数十支队伍,代表中国大学生参加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闭幕式活动,出色完成护旗、升旗等任务,得到中央、省、市领导和外国友人的一致好评,展示了中国大学生的风采,获大会组委会“突出贡献奖”,10人次获得“突出贡献个人”荣誉。2011年12月,国旗护卫队获得由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等五个部门共同颁发的第五届黑龙江省青年志愿者行动“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称号。2012年12月,《以“大学生国旗护卫队建设”为载体,努力打造校园文化建设新品牌》获得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十几年来,中央电视台、黑龙江电视台、哈尔滨电视台、黑龙江晨报、新晚报等多家媒体都报道过队伍事迹,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记者拍摄制作的专题片《老常和他的国旗护卫队》在黑龙江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相继播出后,在校内外引起广泛关注和积极反响。如今,这支队伍已成为校园的一道“绿色风景线”,成为对外展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素质教育成效的“知名品牌”。
3.以平台搭建为内容。东北农业大学国旗护卫队始终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主线,注重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为学校国防教育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一是以升国旗仪式这种生动灵活的方式,普及和推广国旗知识。二是参与军事技能训练的教学辅助活动,如队列示范表演、射击预习组织和辅导、实弹射击保障等。三是主办国防教育周等系列活动,丰富国防教育内容和形式。抓好日常军事训练的同时,队员们自编、自导、自演《红岩魂》等多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话剧,在校内外引起强烈反响;组织校园文明纠察队,通过执勤、巡逻和宣讲等形式,倡导校园文明,被评为全省“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一名队员,一个标杆;一支队伍,一面旗帜。大学生国旗护卫队为加强学生思想和作风教育,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
4.以培养人才为目标。在人才培养方面,建立科学合理的队员素质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有利于国旗护卫队整体素质全面提升。
表1 东北农业大学国旗护卫队队员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十五年来,从国旗护卫队毕业了192名队员。毕业时,他们绝大多数是学生干部,70%以上的队员成为中共党员。13名队员被保送研究生,占队员总数的6.7%;32人考取研究生,占16.7%;13人留校、3人到其他高校就职,共占8.3%;2名队员成为民航飞行员,占1%;8名队员参军入伍,占4.2%。国旗护卫队现役队员37人,其中7人为中共党员,28名队员在学校、学院、班级担任学生干部。近两年2人获国家奖学金,4人获国家励志奖学金,10人获校综合素质奖学金,5人获单项奖学金,15名队员被评为“优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5人获“社会实践积极分子”称号。
(二)存在的问题
在总结经验的同时,应理性认识存在的缺点和不足。相对于我国普通高校数量而言,组建大学生国旗护卫队的高校数量较少;隶属关系不同,有由学校团委或学生处主管的,也有武装部负责的,组织结构有待规范;很多高校各自为战,队伍训练水平参差不齐;人员和装备器材保障体系尚未完善,影响训练和活动效果;与实践活动相比,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相对滞后,队伍建设缺乏精神层面和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队伍建设和发展,亟需开展深入研究。
四、大学生国旗护卫队规范发展的建议
(一)注重传统继承与创新
队伍建设中,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继承优良传统,使其不断内化为学生的精神动力,深化实践活动对学生的身心影响,使这种善学习、肯吃苦、能战斗的精神,逐渐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同时,博采众长,集思广益,吸收各高校先进经验,遵循教育规律,扩展活动方式和范围,提高影响力,把国旗护卫队和军事协会发展成为集社会实践、科技创新、志愿服务于一体的队伍,建设一支多项能力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团队[5]。
(二)注重制度建设与完善
一是军事课教师应铭记育人使命,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以学识和品行感染学生。学校应为其创造更多学习、培训和交流机会,提升业务素质和带队水平。二是在评价考核上给予适当支持,如根据教学、训练和活动时间,计算学时工作量。三是完善队员选拔、训练和活动制度,与有关单位和部门共同制定队员素质评价、评优评奖、训练和活动补助等有关制度,建立吸引人才和队伍建设的引导与鼓励机制。
(三)注重思想引导与示范
为避免不良习气的消极影响,端正入队动机,必须加强思想教育和引导,内强学生素质,创造良好风气;加大宣传,让更多学生接触、了解国旗护卫队,传播正能量,塑造新形象,提高影响力。教师应常与队员交流,了解其思想动态和实际需求,激发活力和创造力,培养适应能力,为其成长成才、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四)注重条件建设与保障
很多高校国旗护卫队硬件设施不足,尤其是服装、枪支、库房、场地、训练器材等投入保障力度不够。基于此,一方面要鼓励师生在节约、节省、物尽其用的前提下,克服困难,立足现有,有所作为。另一方面,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学校应在训练时间、学生考评与场地设施、服装器材等软硬件条件上,提供必要保障和支持。
对于多数普通高校而言,大学生国旗护卫队建设初期,必然面临诸多困难,如师资匮乏、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训练活动模式不系统等,队伍建设过程艰难。本文以东北农业大学国旗护卫队为例,对这一育人模式进行研究和分析,为其他高校国旗护卫队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个案虽有一定代表性,但也不可避免存在局限,后续应对更多个案进行全面、客观的调查,并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手开展深入研究。
[1]胡国良.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教程[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2.
[2]董会瑜.现代军校教育学教程[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
[3]吴温暖.高等学校国防教育[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4]邵灵红,欧阳美平.高校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关系新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
[5]张戈.高校国防教育与大学生素质养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S2).
G418
A
1672-3805(2014)03-0101-05
2014-04-02
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改项目“普通高校军事训练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研究与实践”(JG2012010055)
姚忠保(1979-),男,东北农业大学武装部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国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