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们是如何当上导演的

2014-01-15张亚利

中国周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总导演竞标冯小刚

张亚利

在春晚总导演中,冯小刚绝对是“特殊的一个”,他既非央视的人,也非体制内的人。可选他做总导演的规则却并不特殊,这个规则已经沿袭了四年,从2011年到2014年,央视毫不犹豫地用“指定”的方式来选择总导演。

指定谜团

“神马”?马年春晚总导演是冯小刚?当网友对骂春晚都开始“累感不爱”时,央视突然抛出这么个重磅炸弹。

过去几年,央视成功将“谁来当央视总导演”打造成一文化事件,围绕总导演人员的营销,成为春晚最佳衍生品。

今年7月12号,央视公布马年春晚执导阵容,冯小刚任总导演,赵本山担任副总导演、语言节目总监……

有网友直呼“各路大腕云集,直接秒杀前几年有木有”,“冯大厨2014除夕大餐是大杂烩,百姓期待!”

冯小刚是怎么当上春晚总导演的?个中“内幕”就可以引发不少联想。自2011年央视春晚导演取消竞标,直接指定以来,连续被指定为2012、2013年两届春晚总导演的女导演哈文成了春晚史上被骂得最惨的总导演,一说是靠“背景”上位、一说是“挤走了赵本山”……其中的隐情至今还是“谜团”,“春晚总导演”这一光环到了哈文这里,已经变成了“滚烫的山芋”。

而如何挽救央视春晚的“民心”,似乎也引起了有关“领导”的关注。

早在今年7月就有媒体揭秘:冯小刚担任总导演前20来天,央视“不速之客”才第一次找上冯小刚家中,三顾“冯”庐之后还搬出救兵才最终将其说服。

而近日又有媒体“多方求证”:指定冯小刚乃“高层点将”。冯小刚的回应是:“我就不感谢领导了,因为我顶着骂名干这件事儿,领导应该感谢我。”

在喊了多年“开门办春晚”后,春晚终于门户洞开。虽然没有任何许诺,但可能会打上冯小刚烙印的春晚,还是吊起了不少人的胃口。从节目营销的角度,2014年春晚几乎比任何一届春晚分数都要高。

要知道,31年前的第一届春晚,事先完全没有营销、没有推广,春晚导演如何选择,也几乎不是一个问题。

最初几届春晚导演,虽然也是指定产生,但与最近几年春晚的兴师动众、遮遮掩掩的指定完全不同。

“轮到我了”

1990年之前,央视还没有被明确定性为国家电视台(央视前台长杨伟光语),资源不多,人才匮乏,谁执导春晚,央视文艺部领导、分管台领导指定就行。作为第一代文艺导演,1992年之前的春晚,黄一鹤、邓在军两位“老人”就领衔了七届,他们一起开拓了央视春晚的空间,并带出一批批“后来者”。

黄一鹤是怎么当上首届春晚导演的?

“这个我已经说了几十年,说了几百遍了。”“83年就是轮到我了。”在“春晚总导演”成为万众瞩目的光环之前,黄一鹤从没想过这个“头衔”会成为他此后人生最重要的“注脚”。

其实从1958年开始,央视(当时名称为北京电视台)每年都有联欢性质春节晚会,不过那个时候为了防止“政治事故”,都是录播。导演也不固定,而是轮班搞的。1983年,社会初步解禁,台里的领导冒了很大的风险,决定直播春晚。

按照轮换制,黄一鹤就这么成了现代意义的第一届春晚的导演。

第一届央视春晚直播大获成功,央视随即打破“轮换制”,指定黄一鹤又连续执导了三届春晚。这种指定也没有任何复杂性——既然黄一鹤执导得很成功,就让他继续干吧。

此后,另一位老编导邓在军才接过了执导大棒。

以黄一鹤为代表的第一代春晚导演,洋溢着社会“开禁”时期的理想主义,头上虽然也有“领导”,但仍尽力在自己的权力范围内“撕开”表达的口子。为了争取香港演员张明敏上1984年春晚,黄一鹤曾摔过当时的广电部部长吴冷西秘书的电话,摔完才“后怕”会被扫地出门。这一场景在此后的春晚中再不会出现。

曾参加过抗美援朝、经历过革命年代“血与火”的磨砺,黄一鹤把春晚当成“上”与“下”对话的空间。“老百姓一直压抑着,他们的心里话说不出来,憋在心里难受。”1983年,黄一鹤破天荒为春晚设置了观众点播环节,点播禁歌《乡恋》的纸条装了满满五盘。1984年春晚原则是:“不喊一句政治口号,只讲鱼水之情,两岸一家亲。”

到1990年代,轮流和指定春晚导演已经越来越不合时宜了。

原因也不复杂,随着春晚的成功,这台晚会的影响越来越大,春晚导演的位置成了“香饽饽”,更多人希望能指导这台万众瞩目的晚会。1990前后,随着央视文艺部吸纳“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赵安、张晓海和郎昆等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也崭露头角。

春晚导演的选择从最初的“不是问题”变成了“大问题”。如何优中选优,找到总导演的最佳人选,则需要技术性的解决方式。

竞标就此应运而生。

民主竞标

1993年,刚上任不久的央视台长杨伟光宣布,春节联欢晚会将引入竞争机制,春晚导演从此要竞标,这给了更多有想法、有需要的央视人机会。

“1993年的时候,央视的年轻人已经不少了。老是那一两个老人导演,晚会缺少新创意。”央视前台长杨伟光告诉《中国周刊》记者,“有很多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希望改进春晚,但是没有机会。”

1992年,执导央视元旦晚会荣获“星光杯”最佳导演奖的年轻人张子扬引起了杨伟光的注意。杨伟光找张子扬谈工作,张子扬大胆提出:“台里有很大一批人,也很有想法,都跃跃欲试,还不如用投标的方式,可以打破领导的思维惯性,内容和形式也可以出新。”

1993年,春晚导演首次实行竞标制,张子扬一举中标。

杨伟光回忆,那时候的竞标是很“民主”的。文艺部的导演想参加都可以,一个人带几个人,或以小组的形式提方案。央视台长、副台长、总编室领导、广电部领导一起听报告。为了让各部门发表意见更自由,评审意见由总编室向各个领导分别听取,然后进行集中。“之后几年的春晚每年都有点创新,年轻导演的积极性被激发起来了,那几年的春晚反映还可以。”endprint

1998年春晚是整个1990年代平均收视率最高的一届,有人评价说,这是春晚最后的狂欢。后来开创了《同一首歌》的孟欣是当时央视文艺部最好的音乐类导演,而春晚是“娱乐类节目导演的最高舞台”。

不过,随着春晚影响巨大,越来越复杂的因素开始影响春晚的筹备。

为了赢得投标,孟欣找了6家文化公司分别做方案,以1997年香港回归作为大背景展开。那一年,她“下血本”为“香港回归”的主题量身打造《相约1998》,但歌曲差点因为“王菲曾拒绝改词得罪了人”而被拿下。此后的春晚导演们为了“艺术追求”而下功夫、较真的越来越少,或者说越来越难。

与此同时,对春晚总导演宝座的争夺,几乎成了文艺名利场最惨烈的厮杀。1999年的春晚,“总导演”人数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5人。

1990年之后,央视向国家台转型,此后,春晚老导演袁德旺说:“春晚基本上变成了对过去那一年党和国家的重大政治事件的一个回顾和总结。”

而这些变化,最终主导了春晚总导演选择的游戏规则。春晚已经越来越复杂,而竞标的方式,则过于公开、透明、技术化、简单化,无法应对春晚的复杂性。

1990年代中后期,竞标制开始出现土崩瓦解的先兆。1997年春晚总导演是袁德旺,虽然形式上也是竞标,但本质上是由领导指定。他是在领导的催促下参与竞标,并“毫无意外”地轻易中标。1997年是重要的年份,香港归回在即,领导看重的是袁德旺的稳重。

2004年,袁德旺再次“被中标”,前一年,“非典”肆虐。春晚需要凝聚人心,需要经验丰富的老导演“坐镇”。

到2011年,竞标从形式到实质都被彻底抛弃。当年总导演陈临春是被直接指定的。

若时光倒流10多年,陈临春一定会对这次“得来全不费功夫”感到恍惚。陈临春从1990年就进了春晚剧组,曾参加过多次春晚导演竞标,但一直没有成功,直到2008年,他的竞标方案将春晚定调为“团结奋进”,才如愿成功。而他自述,自己的成功之道是“中庸”,因为“标新立异”是春晚大忌讳。

2011年,陈临春被指定成为春晚总导演。这年,陈临春的“中庸哲学”也未能凑效,春晚首次遭遇微博,他为“辟谣”一晚没睡:“春晚备播带”、“春晚广告植入改潜伏”,赵本山和小沈阳的小品《同桌的你》也被炮轰不如往年给力、笑点低俗……

这届并无什么特点的春晚,倒是开创了一个先河:从此届开始,春晚总导演的选择彻底回到了指定。

领导指定

2012年春晚总导演指定为哈文。这届春晚结束后,哈文多次对媒体称“不愿意再执导春晚”,但2013年,她再度被指定执导当届春晚,相当于“打了自己一巴掌”,个中缘由至今是谜。

2013年因为是“春晚三十年”,媒体对春晚投入了更多关注,哈文的压力也更大。

她的“压力”,不再是黄一鹤、孟欣等前辈那样,要为保住一个人、创作一首歌而抗争—因为“春晚的政治属性”已经深入央视人骨髓—而是如何在“自媒体”时代应对网友们的“毒舌”和质疑。

然而,尽管2013年哈文采取了向1983年春晚致敬、回到大联欢的设计,也打掉了“条子演员”扎堆的歌曲联唱,甚至坚持取消了植入广告,网友的评价依旧毁誉参半。而哈文更因为两度被“指定”而遭网友质疑靠“背景”上位。

春晚,在某种程度,到了需要被“拯救”的地步。

无论指定央视的任何人出任总导演,他(她)都要面对哈文曾面对过的一切。

2013年,在毫无期待的平静中,冯小刚将执导春晚的消息突然公布。各种猜想、期待和八卦接踵而来,形成新的娱乐狂欢。

可不管怎样,到2014年,春晚总导演已经连续第四年指定了。俗话说,事不过三。连续四年指定春晚总导演,或许可以说明确了新的游戏规则——此后的春晚总导演人选,将延续指定之路了。

从指定到竞标,从竞标又回到指定,从指定央视内部人士,到指定市场化的电影人。央视春晚总导演的选择,经过了一个轮回后,翻出了一点新意思。

2015年总导演将如何确定?这还是个未知。

可如果冯氏春晚仍然了无新意,这个未知就几无猜想的价值了。endprint

猜你喜欢

总导演竞标冯小刚
基于视频会议系统的在线开标实践
韩红三录《绒花》
逸飞激光:当产业链上的“总导演”
冯小刚 不做“假评委”
试论对“高效课堂”的认识
岁末年初的竞标秀
史上最年轻:70后吕逸涛“掌勺”央视猴年春晚
冯小刚,领导喊你导春晚
网上竞标在采购中的应用日益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