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救生员:水上守护神
2014-01-14萧续
萧续
不管是在炎热的夏季还是寒冷的冬季,游泳都是人们喜爱的健身运动之一。与泳池中、沙滩边人山人海“形影不离”的,要数那些对大多数人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的游泳救生员了。熟悉他们是因为健身产业的不断发展,游泳救生员作为游泳场馆的“必备”条件,他们的身影随处可见;陌生则是因为很多人不知道这些在必要时刻保障自己生命安全的救生员是如何产生的。让我们来了解这个跻身新职业行列不久的职业吧。
游泳救生员的重要性
游泳是深受人们喜爱且普及程度比较高的一项体育活动,但游泳也是一项危险性比较高的运动,极易发生溺水伤亡事故。近年来,我国游泳溺水伤亡事故呈逐年增加之势。据统计,我国每年14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因溺水而死亡者有11万人之多。如果游泳救生及时,处置恰当,能为后续的救治打下良好的基础,能有效地保障溺水人员的生命安全。
按照相关规定,游泳场所每250平方米水面要配备一名经有关部门培训考核并获得上岗证的游泳救生员。目前,我国有游泳场所五万个,游泳救生从业人员却只有两万人,缺口数十万人,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以前,由于没有统一的从业标准和规范,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从业人员队伍也不稳定。
职业发展步入正轨
确立“游泳救生员”这一职业,建立相应的职业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对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更好地发挥游泳救生员在游泳运动中的作用,促进群众性游泳健身运动和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8年4月,我国第一期游泳救生员考评员培训班在杭州举办,建立了第一支游泳救生员考评员队伍,标志着我国游泳救生员职业鉴定工作的正式启动。这支队伍确保了全国培训、考核鉴定工作的有序开展,在全国游泳救生员职业资格考核认定工作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009年,国家体育总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与游泳运动管理中心就进一步做好游泳救生员国家职业资格考试相关工作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创新,采取了一系列求真务实的工作措施,逐渐形成了协调配合、齐抓共管、优势互补的工作机制,并先后下发了一系列文件,明确了中国救生协会原有救生员证书纳入国家职业资格的实施办法,明确了游泳救生员职业资格培训基地申报审核的程序和要求、专业人员的资质、考核鉴定工作的要求、注册管理等一系列问题。游泳救生员职业资格考试工作的开展逐步步入正轨。
2010年参加游泳救生员考核鉴定人数突破万人,成为首个年度鉴定人数过万的职业。2012年4月,首期高级游泳救生员考评员培训班在杭州举办,我国游泳救生员培训和考核鉴定工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游泳救生员职业资格证书的影响力也日渐扩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逐渐成为企业聘用救生员的重要凭证。
主要工作内容:
救生员是技术员工种,是水上活动的救护员。因此,救生员必须要精于水性,能在对外开放的游泳场所对游泳者的安全进行有效的观察和防护,并对溺水者进行赴救和在医务人员到来之前进行现场急救。救生员要能有效地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起到“挽救生命、减轻伤残”的关键作用。其工作具体有:
(1)对游泳场所的安全进行检查,排除安全隐患;(2)对游泳者的安全进行有效的观察和防护;(3)对溺水者进行现场赴救;(4)对游泳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进行初步应急处理;(5)在医务人员到来之前,对溺水者进行现场急救;(6)现场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
能力要求:
救生员要认真观察自己所负责的责任区(俗称“看水”),不间断地观察池面与池底、池面与池岸是否有游泳技术未过关的溺水“苗子”。这是救生技术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因此,救生员最重要的要求是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高度的责任感。另外,救生员要具有较强的学习、表达、沟通和应变能力,动作协调,视觉、听觉敏锐。
考场手记:
全能考试检验真水平
为了更加了解游泳救生员这个职业,我第一次走进游泳救生员初级考试的考场,亲眼见证了一个游泳能手升级为一名合格的游泳救生员的整个过程。
还未亲临考场之前,我以为游泳救生员的考试不过是像一般的游泳考试一样,考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的游泳距离即可,但是进入现场之后,我才明白,我之前想象中的场景只不过是游泳救生员考试当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除了水中的救援,游泳救生员的另一项职责就是对刚救上岸的溺水者进行心肺复苏,平时人们常说的人工呼吸就是其中的一部分。由于心肺复苏考试是整个资格考试中的必过项目,加上考试程序繁琐,所以当考生在考官面前摆弄被当作溺水者的假人时都显得格外紧张。而考官对于考生的要求几乎到了“鸡蛋里挑骨头”的程度,在考试中对考生每一个步骤用哪几根手指都观察得细致入微。
如果说游泳和救生都是游泳救生员理应掌握的技能,那么“地面解脱”的考试则是游泳和救生两项技能之外,为了保全游泳救生员自身生命安全并且更好进行施救的考试项目。所谓“地面解脱”,其实是在初级游泳救生员考试中对救生员在水中遇到困难的模拟,考察游泳救生员如何用“反关节”等“格斗”技能从溺水者无意识的纠缠中解脱出来。
看过这一系列的考试之后,真有一种“过瘾”的感觉,不仅是因为我在这里体会到了高超的游泳技巧,理解了医疗救护甚至目睹了“现场搏斗”的场面,更重要的是,我认识到,只有看过这样的“全能考试”,才能真切地感觉到游泳救生员为游泳者带来的安全感。
现场人物:
工作时目不转睛,很累
52岁的刘南洋名字就和水有缘,原本在企业当工人的他,在1989年当上了游泳救生员。
“那时,我参加了救生员培训,学了20天游泳技能加抢救技能,拿到上岗证就上岗了。救生员需求比较多,现在我们这里的标准池就要配八名救生员。”刘南洋说。
“我们每天工作六小时。工作一小时后就要休息30~40分钟,再接着干。”听起来刘南洋每天的工作时间并不长,但实际上非常劳累。上班之前先要把救生设备布置齐,救生圈、救生竿一样不能少。正式开始工作后,有时要坐在高高的救生台上,一会儿又要在自己的主管区域巡视。“如果泳客对场地不了解,没做热身活动就有可能会抽筋、呛水,我们只要看到泳客动作没有规律,就得立刻跳下去,救助他到岸上。”如果泳客呛水就可能出现昏迷,救生员要迅速作出判断,给氧、人工呼吸、通知医生、与附近医院联系……
“干久了,眼睛会受到影响。”干了近20年救生员的刘南洋说。这一行的压力很大,工作时要目不转睛,长期下来会影响到眼睛的健康。
(责任编校 刘青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