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策略探析

2014-01-14张瑞芳

地理教学 2014年16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新课标目标

张瑞芳

(南昌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江西 南昌 330029)

新课标下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策略探析

张瑞芳

(南昌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江西 南昌 330029)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一切教学活动的依据。科学合理地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并最终落实课程目标的基础和前提。通过问卷分析法和访谈法,发现当前许多中学地理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仍存在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新课标的新要求,提出改进和完善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四大策略。

中学地理;新课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策略

本文对南昌市21所中学的142位地理教师就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认识、态度和实践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并与15位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且聆听了30多位教师的公开课。在此基础上,系统地对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和课堂执行情况进行研究,发现目前中学地理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对课堂教学目标设计重视不足,层次不够完备

调查显示,虽然大部分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认识较准确,75%的教师认为教学目标是学生在学习后应达到的目标要求,90.5%的教师认为教学目标的设计与教学效果之间有直接相关性。但从实际操作看,47.6%的教师是按照教参或现成的教案来编写教学目标,26.2%的教师是凭自己的教学经验编写,14.3%的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并没有设计教学目标,只有11.9%的教师会依照课程标准严格编写课堂教学目标(见图1)。

图1 教学目标设计方法

在教学目标的分层设计上,59.5%的教师表示偶尔会考虑教学目标的分层,28.3%的教师选择经常考虑,7.2%的教师选择一直会考虑,5%的教师选择从未考虑(见图2)。通过访谈发现,很多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无论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或是情感目标,都停留在一个层面上。

图2 教学目标分层设计

2.重视知识与技能目标,轻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计

在三维目标的设计上,90%的教师较为重视知识与技能目标,但对地理能力培养也都是局限于读图能力、分析能力、交流合作和归纳总结能力等,没有针对具体教学内容来设计其重点培养能力。尤其是情感目标大而空泛,缺乏可操作性,且不可测量。访谈发现,教师们普遍认为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设计较难。研究教师的教案和公开课发现,一些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甚至缺少过程与方法目标的预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仅稍有体现。

3.教学目标的设计脱离课标、教材与学生,未突显学生主体地位

此外,还存在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不以课标、教材和学生为依据,而是自己随心所欲。更为突出的是教学目标表述不规范现象较为普遍。教学目标是衡量学生在教学后是否达到的预期目标,行为主体应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所以,设计地理教学目标应该采用学生行为主体的语句,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反映学生在教学活动后的行为变化,[1]这样才会更好的指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讲课的过程中,也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仍以教师讲述为主,课堂中的学生活动也基本停留在小组讨论层面上,缺乏在三维目标指导下教师深入地组织学生讨论。

二、新课标对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目标提出的新要求

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各种教学目标设计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还比较落后,不能主动契合新课标对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新要求,对教学目标的设计思想没有形成明确的理论指导。

1.新课程理念为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目标价值的重新定位提供了重要指导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即由原来的注重“学科发展”转向注重“人的发展”,[2]课程目标设计的价值本位发生了变化。“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地理课程改革提出的新方向,它表明了地理课程将从“科学世界”转向学生的“生活世界”;也告诉我们,我们培养的不是地理学专家,而是“善于运用地理更好地生活”的公民;要求地理教师用理性标准重新审视和对待我们的教育对象。不只向学生传授知识,更应该设置三维课程目标下的教学情境,享受教学过程,从而传递情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指导其生活。可见新课程理念是教学目标设计的灵魂所在,课堂教学目标体现着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本的价值追求。[3]

2.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是构建课堂教学目标体系的基本要求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是以充分关注“学生的发展”作为基础。针对学生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升,情感的升华,不仅体现了三维目标的人本内涵,而且体现了三维目标之间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学生在积累知识的过程中,不仅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而且形成积极的、科学的人生态度。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是教育之所向。[4]其中,“知识与能力”是基础,“过程与方法”是载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终极性课堂教学目标。可见,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一个有机结合整体。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充分考虑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尤其是考虑到新课程理念对课堂教学目标重构带来的新变化,积极构建系统的三维目标体系。

3.课标、教材、学生是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出发点

《地理课程标准》规定了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期望程度,这既是课程目标设计的前提条件,也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5]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时,必须依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否则就会出现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或无目标教学等各种问题。对教师而言,教材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也是学生的学习工具。教材以具体的方式呈现出课程标准的内容,以最精练的语言来阐释最基本的事实和原理。中学地理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一方面要理解新课标的要义,另一方面还需要研究教材特点以及其呈现方式。教学目标是针对特定的学生群体而设定的,其达成与否是用学生的外显行为来衡量。因此,学生是教学目标设计必须考虑的主要因素。教师设计教学目标不能一味的按照课标要求,机械的照搬,甚至完全忽略学生的感受,这样的教学目标是不具有针对性的,也是脱离教学实际的。教师应在课程理念的引领下,从课标、教材、学生三方面出发来设计地理课堂教学目标。

三、新课标引领下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新举措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应依据新课程理念和地理课程标准。[6]

1.关注最基本的地理事实性知识,设计知识目标

地理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能让学生学到“最有用”的知识,就需在课前设计最恰当的知识目标。[7]目标设计应从地理学科的自身特点出发,地理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地理基础知识的学习,要求地理教师面对庞杂的地理知识时会选择那些最基础的地理事实性知识,包括一些地名的学习,地理空间分布特征的学习,地理现象的成因解释,简单的地理规律等,使这些知识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如有关地图和地球仪中的基本概念,有关世界地理中的大洲和国家的学习,要围绕它们的空间位置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特殊环境特征去学习,中国地理中区域地理的学习也要围绕区域的位置特点,影响区域发展的主要因素来设计教学目标。

2.挖掘知识中的隐含因素,突出地理技能培养目标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善于挖掘知识中隐含的能力因素。而如何让能力目标达成,则应根据知识类型,设计相应的学生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定的地理能力。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教师应注意到学生能力水平的高低。[8]此外,教师在设计一节课的能力目标时,以训练学生一到两种能力为主,这样学生就可以得到集中的专门训练,能力容易得到培养。

3.结合文本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全新目标,在教学实践中难以把握和落实,因此,在课前要设计合理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即预设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关注学生经历什么样的过程和运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获得知识与技能,以及情感体验过程。教师要分析教学内容的特点,不同性质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所经历的过程和方法是不同的。地理知识可分为地理陈述性知识,说明的是地理事实性的知识,解决“是什么”“在哪里”的问题;地理程序性知识,说明的是原理性和规律性的知识,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地理策略性的知识,解决“怎么样”的问题。因此,针对不同性质的地理知识,教师应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各种地理学的探究过程与方法。[9]

4. 找准切入点,设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使受教育者获得身心发展,一个掌握了再多的知识和技能的人,若没有良好的道德情操,没有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无论对社会还是对个人,都是无益甚至是有害的。因此,在我们的地理课堂教学中,不能忽视帮助和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那么,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目标中设计这一具体目标呢?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要找准切入点,将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自然结合,浑然一体,才能实现情感升华和健康人格塑造。具体有四个方面:首先要认真分析课程标准,建立课堂教学目标体系,切实把握课堂教学目标的内容结构和层次结构。其次,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来设计并反映情感的层次性。要挖掘地理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找到能与学生的情感经历对接的目标资源,唤起学生的激情,并使他们的情感意志不断得到陶冶和升华,最终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再次,要分析学生的现有情感水平,以及他们内心需要的情感指导,结合社会现实,制定符合学生情感经历的目标。同时,也要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设计有针对性、分层次的情感目标。最后,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营造一个民主、平等、自由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参与讨论、交流辩论、模拟表演、调查访问等各种问题情境中,不断构建自己的价值体系。

[1] 刘云鹏,何红.中学课堂教学目标的评价与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52):117-119.

[2] 陈振华.如何设计好教学目标[J].基础教育课程.2006,(6):12-14.

[3] 周彩莺.课堂教学目标的编写[J].学科教育,2003, (11):29-33.

[4] 周友士.浅谈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立[J].教学与管理,2005,(6):47-48.

[5] 高艳.论教学目标的设计与编写[J].中国成人教育,2001,(4):31-35.

[6] 陈吉利,黄克斌.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目标设计[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8):54-56.

[7] 白仁莉.科学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效果的影响[J].教学与管理,2004,(11)78-79.

[8] 林成策.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目标体系分析[J].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4,(2):57-61.

[9] 张华.论课程目标的确定[J].外国教育资料,2000, (1):13-19.

(责任编校:仵芳)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新课标目标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