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高考地理区域探究能力的考查与培养

2014-01-13任石岭

地理教学 2014年13期
关键词:淡水气候考查

任石岭

(济南市商河县第二中学, 山东 济南 251600)

例谈高考地理区域探究能力的考查与培养

任石岭

(济南市商河县第二中学, 山东 济南 251600)

纵观近几年的地理高考试题,是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着“新情境立意、知识抽查、能力考查”的原则,侧重考查对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读图分析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丝毫不回避主干知识。因此,在高考备考过程中必须加强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积极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高考改革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下面笔者结合近几年的地理高考试题,分析试题对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阐述和解释地理事物(原理和规律)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的考查及如何在平时的复习备考中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这些能力,从而以不变应万变,达成地理高考试题考查的目的和要求。

一、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地理事物分布特征

地理高考试题对该类题型的考查主要是以区域图为背景,考查图中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及原因,其作答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例题】(2011年高考全国卷36题)(3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湿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图2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图3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图2

图3

(1)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

(2)简析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

(3)说明该地区有利于黄麻生产的水文条件。

(4)分析甲城市发展麻纺织业的有利条件。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分析和判读图像的能力以及对气候特征的正确描述和表达。某种气候的特征描述思路一般包括:气温和降水两个要素,气温从年均温高低、年较差大小、日较差大小三个方面描述,降水从年降水总量、降水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大小三个方面描述。图示黄麻产区位于南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结合具体特征进行详细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对等高线区域图的判读以及地形特征描述的一般方法。由图中等高线数值可判断出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00米以下,应该为平原,再根据图中河流(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向(自西北流向东南)可得出地形地势特征。

(3)本题考查水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考查考生准确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的地理原理的能力,科学、规范、简炼的表达能力。体现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新课标理念。结合题干的信息“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湿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的原料”,分析有利于黄麻生产的水文条件。

(4)甲城市发展麻纺织业的有利条件从原料、交通、劳动力、技术、工业基础等方面进行作答。

【参考答案】(1)全年高温(各月均温都高于20℃);全年降水量大(达1600毫米以上),5~10月(6~9月)降水量较丰富(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10月至次年5月)降水较少(为旱季)。

(2)为大(两)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势低平(海拔低于200米),自北(西北)向南(东南)(或自内陆向沿海)倾斜(或降低)。

(3)水网密集,水量丰富,便于运输;利于旱季或干旱时对黄麻的灌溉;便于浸湿黄麻。

(4)位于黄麻集中生产区(原料地);稠密的水系便于原料运输,连河通海便于产品外运;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麻纺织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业基础好,麻纺织的历史长、工艺精,有(技术好、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

【方法点拨】

第一步:获取和解读相关信息

1.根据区域图确定具体的地理位置(印度)。

2.根据图2中的图例确定黄麻的具体分布区域,并结合图3(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分析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3.根据印度黄麻产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分析麻纺织工业发展的条件。

第二步:调动相关地理知识

1.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2.气候类型的判读及特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3.农业区位发展的条件。

4.工业区位发展的条件。

第三步:组织语言,规范答题。

二、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

地理高考试题对本题型的考查多以区域图为载体,结合区域特征的考查,考查区域内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其作答思路如图4所示。

图4

【例题】(2011年高考新课标卷36题)(28分)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图5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6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图5

图6

(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2)图7为图5中M水坝的景观。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说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

图7

(3)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

【解析】

(1)根据图中经纬网及文字信息可知该图为新加坡,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征是终年高温多雨;该国虽然多雨,但淡水资源匮乏,因为其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面环海,河流短小,没有大的湖泊,陆地上储存淡水的条件差,加之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产、生活对淡水的需求量大。

(2)根据题干提示信息“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可知大坝可以拦蓄淡水,阻止海水倒灌;通过闸门调控蓄水和排水,逐渐使偏咸的水转换为淡水。

(3)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应从“开源节流”的角度切入归纳。该国除修建水坝之外,还可以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海水淡化和废水(污水)回收利用等措施来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参考答案】

(1)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主要原因: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较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

(2)水坝修建以前,水偏咸。原因:河流水流平缓,海潮(顶托作用)使河水和海水相混。水坝修建后,水逐渐变淡(改善)。原因:拦蓄淡水,阻止海水倒灌;通过闸门调控和排水,逐渐使偏咸的水转换为淡水。

(3)①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邻国(马来西亚)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水。两国之间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②海水淡化。该国经济比较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地点,建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③废水(污水)回收利用。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废水(污水)产生量大。

【方法点拨】

第一步:获取和解读相关信息

1.根据图中显示的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及材料中的文字信息确定地理位置(新加坡)。

2.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人多地狭、面积狭小、河流少且短、淡水严重不足”等信息。

3.从图5和图6中获取“该国的气候特征”等信息。

4.从第(2)题设问题中获取“建坝前后”的对比信息。

5.从第(3)题中获取“建坝”外的其它措施的信息,寻求解决措施。

第二步:调动相关地理知识

1.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和气候特征的描述。

2.淡水资源不足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3.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4.建大坝的作用。

第三步:组织语言,规范答题。

三、以区域图、统计图为载体考查区域地理特征的异同

高考中对本题型的考查主要是通过区域图、区域统计图等图表资料,对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分型对比,找出异同点,其作答思路如图8所示。

图8

【例题】(2011年高考山东卷26题)(25分)为了解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并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某地理实习小组在美国西部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图9提供的是考察路线(R地、旧金山、盐湖城)及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关信息。读图回答问题。

(1)与旧金山相比,R地的气温有何特点,并指出该特点形成的影响因素。

图9

(2)根据内华达山脉(中部)地形剖面图,分别比较B处与A、C两处年降水量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3)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解释大盐湖由淡水湖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

(4)以加利福尼亚谷地(北部)和大盆地为对比区域,以“自然条件影响农业生产活动”为主题,简要分析两地农业区域差异,完成表1内容。

表1 加利福利亚谷地(北部)和大盆地农业区域差异比较

【解析】

(1)分析R地的气温特点要通过对比两地气候资料图分析得出,对该特点形成的影响因素要结合R地位置和地形分析。从两地月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可以看出特点: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R地距海较远且位于河谷地带,所以其影响因素应为:海陆位置与地形。

(2)比较B处与A、C两处年降水量时,关键要从其位置可知该山脉主要受来自于西部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影响。由于B处于山腰地带,气温低水汽易凝结;A处于地势较低的山麓地带,气温高水汽不易凝结,因此降水量B大于A。B处于山地迎风坡易形成地形雨;C处于背风坡水汽较少且下沉气流增温,水汽不易凝结,因此降水量B大于C。

(3)结合大盐湖的位置和所给小资料内容,从水循环环节入手分析。大盐湖位于山间盆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且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消融,湖水补给不断减少,蒸发旺盛,加之内流湖盐分随地表径流在湖中不断积累。

(4)分析时应结合加利福尼亚谷地(北部)和大盆地的区域特征,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要从地形、光照、热量、降水、水源、土壤等角度选择分析。加利福尼亚谷底(北部)位于30°N~40°N大陆的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此外地处河谷地带,有充足的灌溉水源,土壤深厚且肥沃,适宜发展种植业和园艺业;大盆地属于大陆性气候,夏热冬寒,气温年较差大,降水稀少,植被稀疏,荒漠广布,水源不足,土壤贫瘠,可发展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参考答案】

(1)冬季气温略低,夏季气温较高;气温年较差较大。海陆位置;地形(谷地)。

(2)B处大于A处。理由:B处海拔较高,易形成地形雨。

B处大于C处。理由:B处位于迎风坡,C处位于背风坡。

(3)大盐湖流域气候干旱降水少,冰川消退,湖水补给减少;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补给量;大盐湖为内流湖,盐分随径流汇入而不断积累。(只要从水循环的补给、蒸发、地表径流三个环节回答正确者,均可给分)

(4)

【方法点拨】

第一步:获取和解读相关信息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通过图表获取和解读有关信息。

1.根据R地和旧金山两地月平均气温和降水柱状图获取气温分布特点,并根据相关的知识储备进行成因分析。

2.根据内华达山脉(中部)地形剖面图解读相关信息比较A、B和B、C降水量的差异。

3.根据题中的小资料,解读并分析淡水湖变成咸水湖的原因。

4.通过加利福尼亚谷地(北部)和大盆地地理位置的对比,获取两地自然要素的差异,分析两地农业发展的差异。

第二步:调动相关地理知识

1.两地气候差异的比较方法(把握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

2.不同降水类型的形成原因。

3.水循环的相关知识。

4.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第三步:组织语言,规范答题。

四、区域综合探究的思路及区域特征的分析方法

通过以上例题的分析,可以看出地理高考试题中具体的区域只是作为背景、提供问题的素材和知识载体,不是考查区域具体地理事实知识,而是考查区域地理事实、现象背后所蕴含的地理原理、规律。有关区域地理特征的描述和比较每年的高考中都会涉及,因此在平时的练习中要注重区域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这一考试目标和要求。以实现课改要求和新地理课程的有机结合。

1.区域综合探究的思路

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应从地理区位入手,从整体上把握,具体程序如图10所示。

图10

区域自然环境条件是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突破口,一个区域内的地理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分析区域特征时,正确掌握区域要素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间的联系线索,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地理特征,如图11所示。

图11

我国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受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较小,全年降水较少,形成了干旱的气候特征,在此特征的基础之上,形成了与其相关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具体案例分析图(图12)。

图12

2.区域特征的分析方法

(1)综合分析法——从整体上认识和分析某地区的区域特征

区域特征是各个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形成的。在分析过程中要抓住主导因素,由点到线,由线及面。运用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释各种地理现象的成因,理解自然环境要素的时空演变规律。例如气候酷寒是南极洲地区特征的主导因素,它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的其他自然地理特征(地势高、烈风、淡水资源和风能资源丰富等)和人文地理特征(无常住居民)。

(2)比较法——多区域比较找异同

比较法是通过对不同地区的自然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对比、分析,找出区域之间的异同点,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区域的地理特征,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应的对策。

运用比较法时,首先根据比较“主题”的需要选定合适的比较要素。其次,选择比较的方法“横向比较”或“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大多适用于比较分析区域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纵向比较多用于同一地理区域不同阶段的比较分析。如对我国四大经济区经济发展差异的比较分析,可选择人口、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增加值等标准进行横向比较(如表2所示),表中数据说明了现阶段我国各个地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发展差异。

分析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时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表2 我国四大经济区经济发展

①抓住主导因素,如气候南北对称分布是非洲最突出的区域特征,赤道横贯大陆中部,气压带、风带在非洲大陆南北对称分布是形成这一特征的主导因素。

②抓知识联系,如西亚和北非区域特征有两条主线:一条是纬度位置—副热带高气压带—气候特征(高温干旱)—农业生产特点—出口物资;另外一条是自然资源(石油)—石油生产—石油运输线路—与石油有关的工业部门。此外,还可以比较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德国鲁尔区、日本工业区及中国四大工业区的特征和形成原因;比较北纬40°纬线经过的亚欧大陆东、中、西部气候类型和特点;比较非洲气候与南美洲气候的差异性等。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可知在以后的地理复习备考中,要以能力培养为目的,以区域图为载体,运用区域综合分析的方法、比较分析的方法,抓住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突出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重视成因分析。在此基础之上通过一定数量的训练,高考时才能做到应对自如、游刃有余,进而达成新形势下地理高考试题考查的目的和要求。

猜你喜欢

淡水气候考查
不简单!一口普通的淡水虾塘,他们竟能做到亩产2000多斤,获利3万多/亩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鲸豚趣多多之它们爱淡水
跳到海里喝淡水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都是气候变暖惹的祸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