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古籍整理与保护研究进展计量分析

2014-01-13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图书馆河北张家口075024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4年10期
关键词:古籍整理古籍论文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图书馆,河北张家口075024)

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古籍整理与保护研究进展计量分析

●魏晓峰(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图书馆,河北张家口075024)

古籍整理;古籍保护;文献计量;知识图谱

以CNKI和CSSCI数据库收录的1994年以来国内古籍整理与保护领域核心期刊论文数据为样本,对论文数与引文量年度分布、来源期刊与学科领域分布、高产作者与科研机构分布以及基金资助与科研合作状况进行计量分析。此外,利用CiteSpace和Ucinet软件绘制相关知识图谱,同时结合相关论文主题与年会议题分析,考察该领域研究热点、前沿领域与发展趋势,揭示其研究基本特点与现存问题,进而提出一些发展建议,以期为国内科研规划与管理工作提供必要参考。

我国的古籍整理与保护工作自古至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与宝贵成果,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关学术研究也在不断深化发展。目前,国内仅有极少数学者曾对一定时期内图书馆古籍和古籍数字化领域研究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初步考察其研究发展现状和探讨其研究不足或未来趋向,[1-3]但是研究不够充分深入。鉴于此,本文对国内古籍整理与保护领域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与综合评价,考察其研究发展现状与趋势,揭示其研究基本特点与现存问题,进而提出若干针对性建议以供参考。

1 数据来源、研究方法与工具

本文研究样本来源于CNKI学术期刊数据库和CSSCI引文数据库。根据本文研究主题,分别选择“古籍整理”与“古籍保护”为检索词,同时选取“篇名”与“关键词”两个检索项进行模糊检索。经过人工数据筛选处理,排除不相关数据,最后得到1994年以来在中国大陆发表的176条CNKI核心期刊论文数据和1477条CSSCI论文引文数据。数据检索与统计处理日期为2013年5月18~20日。本文主要利用文献计量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同时借助Excel、Ucinet和CiteSpace软件统计处理论文数据和绘制相关知识图谱,从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视角深入分析与评价国内古籍整理与保护领域研究进展状况与水平。

2 研究论文计量与可视化分析

2.1 论文数与引文量年度分布

CNKI论文数与引文量各年度分布情况分别如图1、2所示。从图中可知,发文量和被引量均总体上遵循“S型”文献逻辑曲线变化规律:论文数在2005年以前起伏波动,增长比较平缓,2003年开始达到年均水平(年均论文数为8.8篇),次年开始稳步快速增长,至2009年达到峰值,此后出现逐年下降趋势;论文被引量起初基本呈不稳定变化态势,其中有两次逐年稳步递增的短暂阶段,至2009年达到峰值后开始逐年递减。据统计,CNKI论文被引总量为768篇次,论文Web下载总量为22805次,论文年均和篇均被引量分别为38.4篇次和4.4篇次;被引论文数为124篇,被引论文率为70.45%,论文H指数为14。上述数据表明:随着我国大量珍贵古籍文献与纸质文物的相继发掘,对中华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意识的逐渐增强,各级各类图书馆和科研院所古籍工作的有序开展,相关学术研究也随之兴起和稳步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大陆古籍数字化等工程项目的相继实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等专业杂志的编辑出版以及国内外文化遗产领域交流合作的日益频繁,学术研究也逐渐步入快速发展与转型期,很多领域研究有待于创新突破与纵深发展,整体质量水平和学术影响力有待于大幅度提升。

图1 国内古籍整理与保护领域研究论文数各年度分布

图2 国内古籍整理与保护领域研究论文被引量各年度分布

2.2 来源期刊与学科领域分布

基于载文量统计排序的CNKI论文所载核心期刊(载文至少3篇)分布情况见表1。据统计,占期刊总数(56种)26.79%的15种来源核心期刊共载文126篇(占总量的71.59%),基本符合著名的“二八”定律;来源期刊所属学科领域分布较广泛,基本涵盖图书情报学(128篇)、档案文献学(46篇)、历史学(31篇)、文学(15篇)、语言学(12篇)、新闻与传播学(10篇)、民族学(5篇)、宗教及其他学科(9篇);其中20种(占总数的35.71%)图书馆、情报与档案学期刊共载文139篇(占总量的78.98%),具体涉及图书馆古籍整理与保护工作、古籍整理与保护方法技术、古籍资源数字化、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开发等研究主题。以上数据表明:图书情报与档案以及文献与历史学界是当前国内古籍整理与保护研究的主要阵地;来源期刊分布较广,基本形成了较稳定的核心期刊群,但是高质量的学术成果较少;研究主要限于图书与情报以及档案与文献学领域,具有明显的集中性与专业性;缺乏广泛的多学科交叉性或跨领域多元化研究,仅涉及民族或宗教古籍整理与保护、古籍文字校勘与版本考据、古籍整理著作权保护等主题。

表1 国内古籍整理与保护领域研究论文所载主要核心期刊分布

2.3 高产作者与科研机构分布

据统计,CNKI论文第一作者共计150人,人均发文数为1.2篇,人均论文被引量为5.1篇次。根据普赖斯公式N=0.749*max1/2(max代表最高产作者发文数)[4]推算,发文至少2篇的高产作者共计20人,占作者总数的13.33%;发文至少3篇的核心作者仅有4人,其中最高产(发文5篇)作者是王国强,主要关注古籍整理工作与古籍保护方法等研究;其他作者(均发文3篇)包括陈红彦、刘家真和朱锁玲,分别在古籍资源保护开发、古籍修复与人才培养、古籍数字化与系统开发等领域有所建树。论文第一作者所属科研机构共计98个,基于发文量统计排序的高产(发文至少3篇)科研机构分布情况见表2,共计发文75篇,占论文总数的42.61%;研究力量总体上分布较广泛,其中最高产机构是武汉大学,主要开展古籍保护方法与体系、古籍保护开发战略、古籍版本文化保护、古籍整理数字化等研究;其次是国家图书馆和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要侧重于国内外古籍整理与保护工作发展、古籍修复与人才培养、古籍数字化与资源建设、特种古籍整理与管理等研究。上述数据表明: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中心、专业院系或研究所(如图书情报、信息管理、历史、文献、文学等人文社科类)以及部分地方(省市级)公共图书馆是目前国内古籍整理与保护研究的主导性力量;各级各类档案馆、博物馆、出版社等公共文化类企事业单位非常少,明显缺乏少数民族或边疆地区以及国外科研机构;科研实力较强的核心作者与机构较少,从事长期研究和发展成熟稳定的学术共同体相对匮乏,各个研究主体的学术水平彼此间存在较明显差异。

表2 国内古籍整理与保护领域论文第一作者所属高产科研机构分布

2.4 基金资助与科研合作状况

据统计,CNKI基金资助论文共计43篇,基金论文比为24.43%,其中涉及7种23项各级各类科研基金项目。高产(发文至少2篇)科研基金项目共计6个,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居首位(发文11篇),具体涉及古代文献保护方法及其现实价值、古籍整理与开发智能化技术等研究;其次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与青年基金研究项目(发文5篇),具体涉及农业古籍自动分词与索引编制技术等研究;再次是科技部科研院所社会公益性研究和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发文3篇),具体涉及中医药古籍保护技术开发与利用等研究。教育厅与社科联等省厅级项目共计9个,其他市局级、院校(所)级项目较少。CNKI合著论文共计44篇,论文合著率为25%;合著作者数及其发文数依次为7人(1篇)、3人(8篇)和2人(35篇),没有国外合著论文;基于所有作者(共计193人)统计的论文合著度为1.1。利用Ucinet绘制论文作者共现图谱,发现共有193个节点,49个连接,如(朱锁玲,包平)、(王国强,孟祥凤)等;网络中间中心势为0.0003,网络密度为0.0165,其节点凝聚程度较低,多数节点处于相对孤立状态,具有中心度值的核心节点仅有刘家真(0.034)、向辉(0.011)、侯汉清(0.006)和冯岭(0.006)。上述数据表明:目前国内古籍整理与保护研究基金资助初见成效,但是重视程度与投入力度不够强;科研项目成果以省市厅局级与普通院校级为主,国家与省部级以及重点院校类前沿性课题研究较少;科研力量投入力度与整体智能发挥程度较低;仅限于国内学者之间较小规模的科研合作,鲜有港澳台与国外学者参与,明显缺乏跨区域或国际性学术交流。

2.5 研究热点

基于全部CNKI论文关键词词频统计排序的高频词(词频≥3)分布情况见表3。通过共词聚类分析与相关论文主题分析,总结出以下国内古籍整理与保护领域研究热点。

表3 国内古籍整理与保护领域论文高频关键词分布

(1)基本理论研究。主要涉及古籍整理与保护领域基础理论(如基本概念与内涵、原则与方式、价值与意义、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标准规范、保障机制、法律法规等)探讨、重要人物学术思想或业绩贡献评述、事业发展沿革或进展状况述评、重点工程或规划项目进展综述等。相关研究如陈红彦等通过问卷调查和材料分析,总结了“十一五”期间我国古籍保护工作成就以及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我国古籍保护事业可持续发展建议。[5]王国强等通过总结古代文献中有关文献保护理论与实践成果,探讨了古籍文献保护理念和传统防治方法措施的现实价值。[6]宋承志在概述我国古籍保护工作现状基础上,详析了“古籍鉴定与保护学”一级学科设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及学科基本范畴。[7]

(2)方法技术研究。主要包括古籍整理与保护(或修复)领域传统方法工艺(如校法四例、四部正伪、药物防虫等)发掘与总结、现代方法技术(缩微复制、电子扫描、数字水印等)引介与开发、工作系统或软件工具设计开发(如结构、功能、特点)及其实际应用(如问题、对策)等研究,具体涉及方法技术内涵、价值、分类、演化、特点、功效、应用等内容。相关研究如朱锁玲等采用规则与统计相结合的命名实体识别方法而设计了一种方志类古籍地名识别系统,通过实验论证了该系统的实效性以及分析了其古籍整理应用前景。[8]仝艳锋探析了历史上古籍保护技术中对防虫植物的使用方法及其在古籍保护领域中的具体应用。[9]

(3)工作实践研究。主要涉及国外古籍整理与保护工作状况(如发展现状、特色、成就、经验等)及其启示、国内古籍挖掘整理与保护开发工作进展(如发展历程、现状、成果、问题等)以及发展目标或趋向与发展对策或建议、国内某地区或某院校图书馆等机构馆藏古籍整理与保护工作进展与现状以及发展方向与策略、某部古籍整理(如校勘、考订、辨伪、辑佚、补遗等)与研究实证、古籍整理工作标准化与版权保护等研究。相关研究如谢梅英阐述了当前宁夏地区古籍普查与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情况以及古籍普查发现的突出问题,进而提出了西北五省区图书馆古籍保护开发纵向与横向合作机制战略。[10]娄明辉论述了国内古籍保护工作进展以及古籍保护视野下古籍工作新转变与改进举措。[11]

(4)古籍数字化研究。主要包括古籍数字化领域基本理论(如概念与内涵、性质与特点、目的与意义等)、相关标准与技术、资源建设与开发(如条件、原则、内容、途径等)、数据库或系统平台设计开发与应用、国内外工作进展(如发展现状、成功经验、典型案例等)评述等研究。相关研究如张军亮等提出了一种应用二值图像数字水印技术保护古籍版权的设计方案,分析了水印嵌入的安全性和不可见性,进而通过实验证明了该方案的实效性。[12]梁爱民等探讨了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背景下古籍数字化意义、国内古籍数字化建设现状与问题、中华古籍数字化资源库建设规划以及古籍资源共建共享发展建议。[13]

(5)特种古籍研究。主要涉及独具民族(如藏文、彝文、蒙文、回族等)或地域(如西北与西南等边疆)特色以及具有特殊装帧形制(如舆图、经卷、字画等)或专题内容(如中医药、宗教、农业、科技、谱牒、方志等)的古籍整理与保护研究,其中以民族、医药、宗教等古籍研究为主。相关研究如张丽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分析了宁夏医科大学图书馆现存中医古籍整理与保护现状,进而提出了若干工作改进建议。[14]史桂玲以中国民族图书馆为例,详述了馆藏藏文大藏经和其他珍贵古籍文献资源情况以及藏文古籍文献抢救保护、整理编目、开发利用、学术研究、成果出版等领域工作进展。[15]

2.6 研究前沿与趋势

突变词(Burst term)是指出现频次变化率较高的主题词或术语。通过考察突变词词频的时间分布与变动趋势,可以确定和监测某一主题的研究前沿领域和发展趋势。[16]基于突变度计量的突变词包括:古籍整理(4.52)、古籍保护(6.71)、古籍修复(3.59)、古籍数字化(2.74)、民族古籍(3.16)、开发利用(2.53)、服务(1.86)等。由此可见,古籍数字化整理与保护、古籍修复工作与技术及其应用、少数民族古籍发掘与整理、数字化古籍资源建设与开发利用、图书馆古籍资源服务等成为当前国内古籍整理与保护研究前沿领域。相关研究如杨健等分析了目前高校图书馆古籍收藏与修复人才状况,探讨了高校图书馆与民营古籍修复公司合作机制以及古籍修复业务外包具体对策。[17]秦珂从古籍整理的权利博弈、法律适用、制度完善等角度,根据《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征求意见探讨了国内古籍整理著作权保护立法变革问题。[18]

此外,通过2012~2013年度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议题[19,20]分析可知,古籍保护机制、古籍保护问题与解决方案、古籍普查登记与重要发现、古籍普查登记问题与解决方案、古籍数字化发展现状与研究、海外中华古籍文献调查与数字化、古籍人才培养与专业教育、古籍与民国文献修复保护技术及其应用、古籍资源发掘整理与开发利用、古籍整理出版与版权保护、图书馆古籍服务等以及结合古籍整理与保护工作实际的理论总结与实证研究成为当前国内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研究领域。这些研究主题基本上反映了当前国家珍贵古籍文献发掘整理与保护开发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既注重理论性,又讲求实践性,能够代表国内古籍整理与保护领域最新研究前沿,势必会成为今后一定时期国内该领域学术发展的基本趋向。

3 结语

3.1 研究现存问题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古籍整理与保护研究存在以下问题。(1)研究主要限于图书情报、档案与文献学以及历史学等领域,多学科交融性和跨领域多视角研究明显不足,尚未形成较完善和成熟的学科体系与研究范式。(2)研究方式或方法以理论探讨与定性分析为主,基于定量分析、实际调查、例证分析以及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实证研究较少,也缺乏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或重大现实指导意义的专题研究。(3)研究层次侧重于基础研究与行业或政策指导,研究内容存在明显的交叉重复性,研究对象以国内高校和公共图书馆古籍工作与问题为主,较少涉及国外与专业机构。(4)基础理论性研究占多数,缺乏一定的深广度和前沿性,而新近方法技术与数据库或自动化系统开发以及结合具体行业领域或工作实际的应用研究相对薄弱。(5)国内研究缺乏广泛的协同化与国际化,很多领域研究不够系统和专深,比如古籍数据库或知识库建设与效用评估、数字化古籍资源开发利用与专业服务、地方文献与域外汉文古籍普查与挖掘整理、古籍整理与保护人才培养与专业教育、古籍整理著作权保护与行业立法、古籍再生性修复保护与科学管理等。

3.2 学术发展建议

本文针对未来国内科研规划管理提出以下建议。(1)深入挖掘各级各类机构公藏古籍资源,充分发挥各自馆藏特色与专业优势,大力推动资源共知共享与开发利用,积极促进各地区工作协同配合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合作。(2)继续深化基础理论研究,同时重视方法技术及其应用的创新性研究,以及紧密结合行业发展实情或具体工作实践的实证性研究,不断重构与完善自身研究体系与学科体系。(3)密切关注国外古籍工作最新进展与成就以及学术研究热点与前沿领域,积极借鉴国内外工作发展的典型案例、重点项目、有益经验等,不断加强关键领域和重大课题的系统性与应用性研究。(4)积极鼓励与有效引导国家政府和社会力量的科研扶持与项目资助,加强科研基金的科学管理,同时注重运用多种研究方式和多元化研究视角,努力探索研究新范式与拓展研究新领域。(5)继续推进“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数字图书馆推广”等工程项目建设,注重专业化科研团队建设与研究型人才培养开发以及国外先进理论和方法技术引进吸收,同时重视科研成果绩效评估与推广应用,努力提升国内研究的学术影响力与核心竞争力。

[1]吴大振.图书馆古籍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30(6):109-112.

[2]李盛庆.我国古籍数字化研究的统计分析[J].图书馆界,2010(2):11-15.

[3]张稚鲲,李文林.古籍数字化建设的文献计量学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2):45-51.

[4]邱均平.信息计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193-194.

[5]陈红彦,刘家真.我国古籍保护事业可持续发展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38(2):107-115.

[6]王国强,孟祥凤.中国古代文献保护方法的现实价值[J].图书情报工作,2012,56(3):104-108.

[7]宋承志.设立古籍鉴定与保护学一级学科的初步构想[J].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1):128-131.

[8]朱锁玲,包平.方志类古籍地名识别及系统构建[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37(3):118-123.

[9]仝艳锋.古籍保护中的植物防虫应用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2(12):87-88,91.

[10]谢梅英.论西北五省区古籍保护与书目数据库建设[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10):102-103.

[11]娄明辉.试论古籍普查与保护视野下古籍工作的转变[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6):12-13.

[12]张军亮,朱学芳.基于二值图像水印的古籍数字化图像版权保护及其实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0(9):79-83.

[13]梁爱民,陈荔京.古籍数字化与共建共享[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2(5):108-112.

[14]张丽.试谈宁夏医科大学图书馆中医古籍整理与保护工作[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12):81-83.

[15]史桂玲.藏文古籍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以中国民族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10):96-98.

[16]郑乐丹.基于突变检测的学科领域新兴研究趋势探测分析[J].情报杂志,2012,31(9):51.

[17]杨健,葛瑞华.高校图书馆古籍修复业务外包探讨[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2):93-96.

[18]秦珂.基于立法视角的古籍整理著作权问题分析——关于《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的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3):5-9.

[19]2012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议题[EB/OL].[2013-05-09].http://www.lsc.org.cn/CN/News/2012-02/ EnableSite_ReadNews11-31359171329148800.html.

[20]2013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议题[EB/OL].[2013-05-09].http://www.lsc.org.cn/CN/News/2013-03/ EnableSite_ReadNews1131863161362672000.html.

[责任编辑]菊秋芳

浙江图书馆稳步开展机关分馆建设

为更好地发挥公共图书馆政府决策信息服务功能,浙江图书馆今年启动了厅局级机关分馆建设,首家分馆即省财政厅分馆建成启用。

目前,由浙江图书馆提供的首批563册新书已到位,总分馆之间已实现通借通还,并实现与浙江图书馆总馆数字资源的共享,届时分馆读者无论在办公室还是家中都能一站式获取总馆海量的数字资源。

今后,浙江图书馆将根据厅局级机关工作需求,稳步开展机关分馆建设,有重点地开展文献信息支撑保障服务,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不断提升政府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摘自2014年6月27日《中国文化报》

G250.252

A

1005-8214(2014)10-0046-05

魏晓峰(1982-),男,硕士,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图书馆馆员,已发表论文12篇。

2013-09-25

本文系张家口市2014年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国内古籍整理保护发展现状及其对张家口市古籍工作的启示”(项目编号:2014017)的研究成果之一,同时受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项目编号:12wkpy93)资助。

猜你喜欢

古籍整理古籍论文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论“明清实录藏族史料类编丛书”古籍整理工作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关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首届宋云彬古籍整理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
我是古籍修复师
《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古籍整理出版事业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