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特点、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2014-01-12曾凡锋王宝琴
曾凡锋 王宝琴
【摘 要】本文通过对河北省2012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情况的分析,从学历层次、学科门类、就业地区、就业行业等几个方面概括就业去向的主要特点。然后在分析毕业生就业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就业去向;就业特点
本研究所采集的数据为2012年河北省110所普通高校上报的325102名毕业生(含研究生)数据,统计时间节点为截至2012年9月1日的就业数据。通过对大量就业数据的统计分析,从不同的角度较为全面地描述河北省2012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深入分析了河北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特点、规律和趋势,为高校招生专业和规模调整提供数据支撑和依据,也可为有关政府部门做好今后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
一、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主要特点
(一)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毕业去向差异较大
通过对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的毕业去向分析,可以看出:硕士毕业生中选择直接就业的比率为48.76%,升学的比率为1.24%,留校或回市待就业的比率为49.99%;本科毕业生中选择直接就业的比率为65.65%,升学的比率为15.02%,留校或回市待就业的比率为19.02%;专科毕业生中选择直接就业的比率为79.61%,升学(专接本)的比率为5.23%,留校或回市待就业的比率为15.04%。由此,我们认为硕士毕业生由于学历层次较高,毕业后并不急于就业,继续考博深造的意愿也不强烈,而是持观望态度,等待理想的就业机会;本科及专科层次毕业生,就业欲望较强,相对于硕士毕业生来说,他们更倾向于先就业再择业,同时,本科及专科毕业生提升自身学历的愿望也比较强烈。
(二)不同学科门类毕业生就业率差异较大
通过对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科门类(专业大类)毕业生就业率分析,可以看到:硕士研究生就业率较高的学科门类分别为工学(65.83%)、管理学(51.19%)和医学(48.39%),就业率较低的学科门类分别为历史学(29.17%)、教育学(23.53%)和哲学(20.62%);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较高的学科门类分别为经济学(85.92%)、医学(85.24%)和农学(84.34%),就业率较低的学科门类分别为文学(77.15%)、哲学(73.53%)和教育学(72.51%);专科毕业生就业率较高的专业大类分别为环保、气象与安全(95.41%)、生化与药品(94.79%)和轻纺食品(93.08%),就业率较低的专业大类分别为公共事业(81.51%)、医药卫生(71.81%)和公安(31.92%)。不同学科门类(专业大类)毕业生就业率的差异,与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紧密相关。应用性、技术性较强的学科门类(专业大类)的毕业生更受用人单位青睐,而一些基础性学科的毕业生,如哲学、历史学、文学、教育学等,就业相对困难。
(三)省内各地市对毕业生就业吸引力不同
从省内各地市吸纳毕业生就业数量方面看,石家庄市位于榜首,吸纳了68834人就业,吸纳就业人数与其生源人数比例为1.38:1,其余各地市吸纳毕业生就业人数均小于本地市生源,承德市、張家口市、衡水市、邯郸市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吸引力明显不足,吸纳毕业生就业人数与其生源人数的比例分别为0.40:1,0.38:1,0.35:1,0.35:1。不同城市吸纳毕业生就业人数多少,与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对各级各类人才需求量有关。
具体到不同学科门类毕业生的就业地域来看,以本科生为例,本科毕业生就业人数前三位的学科门类分别为工学、管理学、文学。工学毕业生主要流向为石家庄、唐山、保定、廊坊;管理学毕业生主要流向为石家庄、保定、唐山;文学毕业生主要流向为石家庄、保定、唐山。与硕士毕业生流向一样,除历史学外,各学科门类在石家庄市就业人数均高于其他地市。
(四)不同行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存在差异
通过对不同层次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分析,可以看出:吸纳硕士以上学历毕业生较多的行业是教育业,制造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这四个行业吸纳硕士以上学历毕业生占该群体毕业生的54.7%。这四个行业也是传统上的优势行业,就业稳定,待遇较高,硕士毕业生具有明显的就业竞争力,因此在这四个行业就业的人数也较多;吸纳硕士以上毕业生就业人数较少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住宿和餐饮业,农、林、牧、渔业。
吸纳本科毕业生就业人数较多的行业是制造业,教育业,建筑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这六个行业吸纳本科毕业生占19个行业类别就业毕业生的55.48%;吸纳本科毕业生就业人数较少的行业是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吸纳专科毕业生就业人数较多的行业与本科相同,也是制造业,教育业,建筑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这六个行业吸纳专科毕业生占19个行业类别就业毕业生的56.71%。吸纳专科毕业生就业人数较少的行业是金融业,房地产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采矿业。
(五)民营经济成为吸纳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力量
已就业毕业生的单位性质流向显示,民营企业接收毕业生占绝对优势。河北省2012届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单位性质分布,到民营企业就业的毕业生占70.19%,国有企业占16.72%,事业单位占10.00%,这三类目前已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向。其中硕士以上学历毕业生在国有企业就业的占33.91%,在民营企业就业的占28.36%,在事业单位就业的占33.54%;本科学历毕业生在国有企业就业的占22.70%,在民营企业就业的占66.01%,在事业单位就业的占9.43%;专科学历毕业生在国有企业就业的占10.19%,在民营企业就业的占77.02%,在事业单位就业的占8.7%。由此可见,民营企业已成为吸纳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
二、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问题分析
(一)宏观就业形势严峻,供求总量矛盾还将持续
“十二五”期间,我国面临的总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根据人社部的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国每年新增劳动力将达到2400万到2500万人,比“十一五”期间还略有增长,其中高校毕业生年均规模将达到近 700 万,“十二五”期间我国年增就业岗位约为900 万个,据此估算,每年就业机会缺口在1500万人左右。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状况持续存在,宏观就业形势短期内难于实现明显好转。
从河北省看,经济触底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经济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够强、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依然制约着河北省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又由于河北省人口基数较大及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惯性增长,河北省新生代劳动力供给总量仍将增加,加之河北省现有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困难群体就业互相叠加,形势依然严峻。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一是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错位。目前不少高校不是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新兴产业设置相应专业,与社会对人才需求脱节。有些院校虽然根据社会需要进行了相应的专业调整,但人才培养周期较长与社会需求变化较快之间依然存在矛盾。二是人才质量和学历结构与实际工作需要之间存在矛盾。不少毕业生缺乏职业技能,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或者大学期间所学知识和技能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三是区域型需求与毕业生选择之间存在矛盾。由于省内不同地市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工资待遇、发展机遇、自然环境等存在差异,毕业生就业流向和选择较为盲目。经济欠发达的地市虽然就业机会较多,但不能吸引毕业生就业。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仍待加强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一项公益性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职责明确、各司其职、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社会参与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河北省毕业生就业工作组织机构、工作队伍建设不够健全和完善,就业经费分配不尽合理,就业指导、信息服务、创业教育、就业情况跟踪调查反馈等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各有关部门之间协调和配合需要加强和形成合力。全社会共同指导和帮扶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氛围不够浓厚。
(四)不同地区之间毕业生就业吸引力状况不平衡
河北省不同地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决定了对人才需求的状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越高,对毕业生的需求量越大,对毕业生就业的贡献也就越大。由于河北省不同地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同,吸纳毕业生就业的能力各异。经济欠发达地市吸纳毕业生就业能力明显不足,如果不能够谋求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人才引进,长此以往必将会对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五)鼓励自主创业的政策有待完善和落实
目前,河北省出台的有关扶持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不够完善,政府扶持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力度不够大。在项目信息、融资服务、场地安排、咨询指导、跟踪扶持等方面工作力度不够,造成河北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不多,自主创业成功率不高。
三、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对策与建议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努力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河北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创业就业,加大支持青年创业的力度,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今后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鼓励和发展民营经济,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吸纳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作用
在规范机关事业单位招聘制度改革,稳步深化国企改革,多渠道吸引毕业生就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私营和个体经济, 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扶持发展民营企事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岗位。
(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有效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
建立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就业机制;在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开拓就业新领域;在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中拓展就业空间;特别要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注重优化服务业结构。当前要加快服务业由倚重“生活型”服务向“生活型”、“生产型”服务并重的轨道变革。加快发展金融、保险、咨询、物流等知识型服务业,积极发展房地产、物业管理、旅游、社会服务、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需求潜力大的行业,不断培育新的增长点,提高服务水平和技术含量。充分发挥服务业在吸纳毕业生就业方面的“蓄水池”作用。
(三)培养实践型、创新型、复合型高技能人才,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教育部门和高校要紧紧围绕河北省调整产业结构的需要,加大人才培养改革力度,调整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重点培养社会需要的实践型、创新型、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积极推进“校地合作、校产合作、校企合作”,与地方政府、产业集群或产业园区、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搭建实践育人平台;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着力加强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
(四)加强公共财政对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专项经费保障,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
纳入本研究的河北省2012年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82.26%,也就是说32.5万中近26.8万毕业生实现就业是与高校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密切相关的。因此,要在不断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同时,切实加强公共财政对离校前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专项经费的投入和保障,进一步健全高校生涯发展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求职择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
(五)经济欠发达地区或县级地方政府应出台优惠政策,加强人才引进和储备
经济欠发达地区或县级地方政府,应当正视人才吸引不足对地方积极发展的负面影响,树立正确人才观,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规划和优惠政策,在生活待遇、住房保障、发展机会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吸引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為地方经济发展做好各级各类人才储备。
(六)加强政策引导,促进和鼓励自主创业
完善并落实鼓励自主创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贴、场地安排等扶持政策,严格规范收费行为,改善创业环境。完善创业服务体系,为自主创业者提供项目信息、政策咨询、开业指导、融资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和跟踪扶持,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
(七)加大劳动监察力度,维护毕业生合法权益
中小型企业和私人企业已经成为吸纳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但是不少企业在聘用毕业生方面存在工资待遇低、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不给缴纳社会保险等用工不规范行为,对毕业生的合法权益造成侵害。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劳动监察,规范中小企业用工行为,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切实保障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