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院实践在中职农村医学专业临床实践教学中的作用
2014-01-12袁经永邓小珍丁波邓娟
袁经永 邓小珍 丁波 邓娟
【摘 要】我国农村卫生人力资源存在卫生人员严重匮乏、学历层次低、业务能力较差、分配不均等诸多问题。中职农村医学专业是新形势下,为了改变农村基础医疗水平低下、卫生人员严重短缺这种现状诞生的一个新型专业,也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该专业针对性、操作性、实用性强。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依托政府—学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社区医学实践教学基地, 实行临床医学与社区医疗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不断探讨和摸索,才能真正为广大农村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适用型卫生技术人才。
【关键词】农村医学;社区医院实践;临床实践
目前,我国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状况可概括为“下不去、留不住、提不高”,且多数乡镇卫生技术人员学历层次偏低,医疗服务水平普遍较低,农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得不到满足。为改变这种现状,2010年教育部发布《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取消了卫生保健专业,增设中职农村医学专业,旨在为农村基层培养实用性卫生技术人才。同年卫生部发布115号文件,农村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合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实用型卫生人才,具有较强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相结合的实践能力,毕业后从事疾病的初级诊治、转诊服务和预防保健、康复治疗与护理等工作。并规定农村医学专业毕业生考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后,只能到村卫生室和边远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执业。真正为广大农村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适用型卫生技术人才。
农村医学作为一个新型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现中职农村医学专业生源多为初中起点,采取的是“3+1模式”,即3年理论学习+1年临床实践。在教学过程当中大多院校多沿用大专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模式,特别是临床实践阶段,多安排在综合医院,分为内、外、妇、儿、传等科室进行实习,这与农村医学专业培养目标不相符,出现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难以满足学生在农村社区医学一线工作及今后发展的需要。
我院自2010年9月设立中职农村医学专业,为改变该专业临床实践教学上的不足,通过不断研究和探讨,决定在临床实践阶段过程中增加社区医院实践内容,建立社区医学实践教学基地, 实行临床医学与社区医疗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两年的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社区医院定位更贴合农村医学專业培养目标
社区医院是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融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这与农村医学专业毕业定位农村,从事医疗、保健、预防、康复、计划生育及健康教育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工作目标是一致的。在社区医院实践中,学生不仅仅可以参与到就诊的患者诊疗活动,提高了临床专业技能;还可以通过家庭健康访查、义诊及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参与到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心理生理保健,将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服务思想转变为以人为本,提高了他们的思想觉悟。
二、建设社区医学实践教学基地,实行临床医学与社区医疗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是今后医学职业教育培养人在的发展趋势
社区医学实践教学基地是进行医学实践教学的最佳场所。建设社区医学实践教学基地,实行临床医学与社区医疗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是今后医学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发展趋势。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 医学生必须深入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之中, 在进行社区卫生服务同时进行医疗实践, 巩固与提高理论知识,增强实践操作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方案,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现场指导, 用真实病例进行教学。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环境及条件, 运用循证医学( 实验证据) 的原理, 让学生从问诊中获得第一手材料,并进行分析、归纳, 做出最终的诊断, 使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社区的诊断、治疗、预防疾病中得到提高。另外,学生也可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进行各种健康调查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 让医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体察社区民情,了解人们对健康的要求和对健康知识的渴望, 认识到做好社区医疗保健工作的重要性, 强化职业意识和医学工作者的责任感。
三、增加社区医院实践,建设社区医学实践教学基地有利于形成办学特色
目前大多医学院校逐渐认识到社区医学对医学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并陆续开设了相关课程。但开展社区医院实践,建设社区临床实践基地的院校还较少。当前, 发展合作医疗和基层卫生事业, 办好社区卫生医疗服务, 是我国现阶段卫生工作的重点。社区卫生服务需要大批实用性的卫生技术人才, 因此只有将建设社区医疗实践教学基地与医学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实行学校和社区共办共管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我国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 医学高等院校才能实现医学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并进而形成医学高等院校的鲜明办学特色。
四、加强社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有利于社区医疗水平的全面提高
社区的医疗、预防、保健工作对社区医生的技术水平要求很高, 要求他们能对急、危、重症病人做到鉴别病情,及时准确给予恰当诊疗, 并做好必要的转诊工作。这些都需要他们有较强的综合医疗技术水平。目前, 社区医疗机构的在岗人员医疗水平较低, 不能提供良好的服务, 很难满足居民对健康的需要, 不能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持续发展。将社区医院设为社区实践教学基地,定期开展社区医院师资培训,也能促进社区医疗水平的发展。
我国农村卫生人力资源存在卫生人员严重匮乏、学历层次低、业务能力较差、分配不均等诸多问题。中职农村医学专业是新形势下,为了改变农村基础医疗水平低下、卫生人员严重短缺这种现状诞生的一个新型专业,也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该专业针对性、操作性、实用性强。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依托政府—学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社区医学实践教学基地, 实行临床医学与社区医疗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不断探讨和摸索,才能真正为广大农村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适用型卫生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卫办医政发〔2010〕115号文件.
[2]刘 伟 孙 乾 孙晓琪.医学院校要加强社区医学实践教学基地建设[J].现代教育科学,2008,1:130-131.
[3]赵锡荣; 程卫兵。农村社区医学教学模式实践与探讨[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6),33-35.
[4]郭 忠 廖禹东.赣南苏区农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2014(1):30-31.
[5]邢志华; 郝丽萍.探讨农村医学人才的培养模式[J].基层医学论坛,2004,8(3):277-278.
[6]陈俊星;中国农村卫生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8,28(7):505-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