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河南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因素分析
2014-01-12宋艳萍崔小俊
宋艳萍 崔小俊
【摘 要】近年来,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数量越来越多。从总体上看,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笔者通过对河南46个农村的近500名农村女性进行访谈、问卷调查,结合调研情况在计量经济学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农村女性劳动力的制约因素。
【关键词】河南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影响因素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9-0037-01
河南农村女性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仅能够满足经济发达地区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也有利于我省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新农村建设和河南省的全面发展。目前,河南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人数逐渐增多,岗位需求进一步增多,但是,从总体上看,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为了深入研究河南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以河南省沁阳市崇义镇史庄村、皮庄,新密市岳村镇土门村,方城县付庄,遂平县赵庄、遂平县土楼村等46个村庄近500名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人口为研究对象, 通过访谈、发放问卷(其中发放500份问卷,有效回收479份)等形式,调查分析了河南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现状。从调查和资料分析看,发现影响河南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受一些因素制约。
一、基本假设
根据实际调研的现状特点分析,本文认为年龄、受教育程度、技能培训、工资待遇对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一:文化教育程度与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概率正相关,即文化程度越高进行非农就业的概率越大。
假设二: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培训效果越好、和现在工作联系越紧密,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概率就越大。
假设三: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与其年龄有关,年龄越小越好,进行非农就业的概率就越大。
假设四:工资待遇对农村女性劳动力的非农就业具有重要影响,工资待遇越高,进行非农就业的概率越大。
二、变量选取与设置
为了研究河南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概率的具体影响程度,需要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在模型中,以是否进行非农就业(Q)作为被解释变量,在调查问卷中,当被调查者被问到“将来是否会继续非农就业”时,如果回答“会”,即进行永久转移,取值为1;如果回答“不会”,即不进行永久转移,取值为0。因此本研究采用Logit模型。在解释变量方面,本文选取年龄、受教育程度、技能培训、工资待遇。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培训效果很好且和现在工作有联系取值为1,其他情况取值为0。工资待遇高取值为1,其他情况取值为0。文化教育程度和年龄设为虚拟变量,将文化教育程度分为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及以上四组,以文盲作为参照组,设置三个虚拟变量JY1、JY2和JY3;年龄分为18-26岁、27-36岁、37-46岁、47岁以上四组,以47岁以上为参照组,设置三个虛拟变量NL1、NL2和NL3。
三、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结合前面的假设,对模型的回归结果进行分析:
1、受教育程度对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
由上表可见,样本中初中学历女性非农就业概率负相关,影响显著;样本中小学学历的女性非农就业概率负相关,对非农就业没有影响;样本中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概率正相关,且有影响,表明农村女性学历越高非农就业的机会就越大,学历越低就业机会越低。说明受教育程度对农村女性非农就业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假设一成立。
2、培训状况对农村女性非农就业的影响
岗前培训对农村女性非农就业有很大帮助,表中显示,培训状况和农村女性非农就业的概率正相关,且影响非常显著。这说明农村女性只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且培训效果越好,她们进行非农就业的可能性就越大。假设二也成立。充分说明,技能培训对农村女性非农就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年龄对农村女性非农就业的影响
样本估计结果显示,18-26岁和农村女性劳动力的概率正相关,对非农就业影响显著;27-36岁和37-46岁与农村女性劳动力的概率负相关。这说明,年龄越小的农村女性,她们外出就业的可能性大于年龄大的农村女性,年龄小的女性没有结婚,家庭负担小,年龄大的已婚的农村女性家务劳动比较繁重,例如:照顾小孩和老人等,她们外出就业的机会就比较小。所以,假设三也成立。
4、工资待遇对农村女性非农就业的影响
样本估计结果显示,工资待遇和农村女性非农就业的概率正相关,对非农就有影响。这说明,农村女性劳动力是否非农就业也和岗位提供的工资有很大关系,提供的工资越高,农村女性外出非农就业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越小。所以假设四也成立。
四、结论
以上的分析表明,河南农村女性劳动力在非农就业中明显受到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培训、工资待遇的制约。其中,年龄和技能培训是制约河南农村女性外出非农就业的典型因素,受教育程度和工资待遇是河南农村女性外出非农就业的一般因素。
参考文献:
[1] 王风霞,李艺欣,王金先.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多元化战略[JJ.经济论坛,2007,(23):128.130.
[2]张海燕.中国女性就业现状与解决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6(9).
[3]张守萍.强化农民工劳动技能培训促进农十、f富余劳动力转移 .th酲农经,2007,(4):34.37
[4]陈浩.人力资本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问题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7.
[5]刘妍、李岳云:(城市外来农村劳动力非正规就业的性别差异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