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塑化标本在高校动物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及体会

2014-01-12郝丽张晶钰柴龙会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年6期
关键词:福尔马林塑化解剖学

郝丽,张晶钰,柴龙会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塑化标本在高校动物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及体会

郝丽,张晶钰,柴龙会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塑化技术是通过真空物理过程,利用液态高分子多聚物作为生物塑化剂对标本进行浸渗,替代组织细胞中的水分和脂质,从而使其聚合塑化的技术。本文的教学实践表明,塑化标本具有无毒无味、持久耐用,可触摸,便于携带及维护等特性,摆脱了福尔马林浸泡式标本的毒性和强烈刺激性,从而改善了实验教学环境,深得学生欢迎,并获得了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

塑化标本;动物解剖学;实验教学

一、引言

动物解剖学是医学课程的先导课,是一门注重形态教学,实践性较强的医学基础课,其实验教学部分是其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形象、直观的动物标本是解剖学实验教学中不可替代的教具。学生通过对标本的观察、辨认和触摸形成形象记忆,这是解剖学学习最重要而基本的方法。因此,标本的质量直接影响实验教学的开展和效果。以往的解剖学实验标本大多采用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浸泡保存,甲醛是一种防腐剂,具有强烈刺激性和致癌性,对人体的危害极大,学生往往对标本避而远之,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传统动物标本的制作一般有剥制、干制和浸制3种方法,其各有缺陷:剥制标本不能很好的保持标本的自身色泽;干制标本保存时易发生霉变和虫蛀;浸制标本保存液通常为福尔马林,由于其挥发性,因而会逐渐减少,须定期更换新液,且对环境也会造成严重污染。生物塑化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末由德国汉德堡大学医学博士冯·哈根斯教授发明的生物标本保存技术。该技术是一种可以把组织保存得像活体一样的特殊技术,它通过真空物理过程,利用液态活性高分子多聚物作为生物塑化剂对标本进行浸渗,替代组织细胞中的水分和脂类,而使其塑化。塑化后的标本干燥无味、无毒无害、持久耐用,且具有一定的韧性和弹性,可触摸,便于携带,维护简单等优越性,摆脱了福尔马林浸泡式标本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和对人体的伤害。这种标本结构清楚,感观性状良好,真实感强,可长期保存,因此具有极高的教学、科研和科普价值。

本校解剖学教研室于2013年引进了一批动物塑化标本,其中包括1具全身肌肉标本、2具全身骨骼与骨连接标本、2具呈现消化、呼吸、脉管、神经等系统内脏的整体标本(图1)以及各系统的一些游离标本。我们参考了生物塑化技术的有关资料,并结合教学实际情况也有计划地制作了一些塑化标本,以适应学校实验教学改革的需要。经教学实践,作者深刻体会到塑化标本的诸多优点,其克服了传统解剖标本的缺陷,改善了实验教学环境,增强了学生对解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保护了师生的身心健康,获得了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图1 犬整体解剖塑化标本

二、塑化标本制作方法及步骤

1.主要仪器设备及工具

低温真空柜、压力注射装置、空气压缩机、标本定型架、气体硬化柜、手提式防爆型电泵、不锈钢标本脱水箱、各类钳子、锤子、钢锉、钢锯、扁铲等。

2.塑化标本制作的步骤流程

(1)固定:主要是采用防腐液(浓度为10%~20%的福尔马林)进行灌注,然后在福尔马林的真空包装里放置至少4个月的时间,目的是将标本进行定型、消毒及防腐。

(2)解剖:目的是显示制作要求上的所有结构,去除多余组织和脂肪,便于脱水、脱脂和浸透,此步骤须要耗费较长时间。

(3)脱水脱脂:目的是在丙酮浸液中把福尔马林排除,同时用丙酮置换组织细胞内的水分和脂肪。由于丙酮可以和各种塑化树脂相融合,因此通常采用丙酮充当脱水剂、脱脂剂和媒介溶剂。其原则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从低温到高温,丙酮低温脱水,高温脱脂。

(4)浸渗:目的是在真空条件下利用可聚合的多聚物(通常采用硅橡胶)替代媒介溶剂,即利用有机硅把标本组织内的丙酮置换出来,最终成为无毒、无味、能长久保存的成品(图2,3)。一般整体的肌肉、血管、神经标本和实质性器官标本须浸渗4~5周;各类关节和空腔器官标本须浸渗2~3周。肌肉标本以及胎儿标本要进行硅橡胶注射,由深层到浅层逐层进行,尤其是腱膜覆盖区域,进针部位要隐蔽,以不影响标本的美观。

(5)定型与修复:标本在加工过程中原有的正常结构和位置关系可能遭到破坏,因此通过修复破损的组织结构,使标本的形态合理、美观,同时,维持组织结构间正确的毗邻关系。该步骤可以用小夹子、钢针、木头等用具把动物尸体一点一点地摆成造型,并保持所要求的姿势。

(6)硬化:采用加热、气体熏蒸方法使多聚物聚合,即液态胶连接成固态,标本结构成形,脱离定型设备及工具,确保标本肌肉间隙不粘,肌肉内部不软化,弹性好。

(7)清理:目的是去除标本表面的硅橡胶,使标本结构清晰、洁净,且无其他影响美观的杂质。由于动物机体各组织器官的组成成分不同,可根据其组成特点,采用适合的清理方式,如刀削、刀刮、钝器刮、锐器剜等。

图2 鹿胃的塑化标本

图3 呼吸系统塑化标本

三、福尔马林浸泡式标本与塑化标本在实验教学中的比较

实验教学是解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动物标本作为一种直观教具,是其知识的重要载体,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对标本认真细致的观察,能够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以往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所用的福尔马林(甲醛水溶液)浸泡式标本具有严重的缺陷:首先,甲醛在保存中往往形成多聚甲醛,使浸液变浑浊,影响观察;再次,由于甲醛具有挥发性及强烈的刺激性,使学生难以忍受,产生抵触情绪,进而避而远之,不利于课堂教学及课后复习,直接影响了学习效果;更严重的是甲醛对接触者的内脏具有毒性作用,严重污染环境,不利于师生健康;且由于长期浸泡,甲醛的浓度会逐渐降低,须要定期更换新液以防止标本变坏,既费时又费力;同时,标本也不能保存太长时间,特别是有些结构会随着标本的使用而破坏,须经常补充和更新;此外,由于溶液浸泡的局限,运输与携带十分不便。

塑化标本与福尔马林浸泡标本相比在教学中有以下优点:(1)塑化标本无毒、无味,摆脱了甲醛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有效地控制了空气和水源的污染,改善了实验室环境,消除了学生对标本的畏惧和厌恶心理,易于被学生接受,有利于师生健康;(2)软硬度适中,可触摸,结构清晰,真实感强,使学生对复杂的立体结构能得到很好的理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3)无须保养,减少了标本室的日常管理和标本维护的工作强度;(4)塑化标本不需要液体保存,易于搬运,便于携带示教;(5)塑化标本经久耐用,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不易损坏,可长期保存,节约了教学资源。

四、结语

教学实践表明,塑化标本无损身体健康,改善了实验教学环境,师生可以不须要任何防护,近距离触摸标本,了解其内部构造,帮助推进对知识的理解,深得同学们的欢迎。因此,塑化标本将可能取代福尔马林浸泡式标本,成为解剖学教学标本的主流。

编辑∕岳凤

郝丽(1977-),女,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动物解剖学的教学和科研。

东北林业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基于综合素质培养的高校动物解剖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DGY2012-05

猜你喜欢

福尔马林塑化解剖学
可剥离胶塑化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冰冻冷藏解剖台在解剖实验室的应用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沟槽机筒单螺杆挤出机塑化性能的模拟研究
注塑机塑化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改良外科手消毒液喷嘴在固定标本时的应用
聚氯乙烯复合地垫的塑化工艺及制备
解剖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
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竞赛的规划设计与组织开展
不同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