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脊液免疫球蛋白、白蛋白与结核性脑膜炎颅神经损害的关系研究

2014-01-11骆高明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4年4期
关键词:脑膜炎结核性脑脊液

骆高明

脑脊液免疫球蛋白、白蛋白与结核性脑膜炎颅神经损害的关系研究

骆高明

目的:分析脑脊液免疫球蛋白(Ig)和白蛋白与结核性脑膜炎(TM)颅神经损害的关系。方法:TM患者48例,根据有无颅神经损害分为无颅神经麻痹组30例和伴颅神经麻痹组18例;分析颅神经损伤情况,检测比较2组患者脑脊液中蛋白、IgG、IgM、补体C3及白蛋白含量。结果:伴颅神经麻痹组外展神经受损10例(55.6%),动眼神经受损6例(33.3%),视神经受损4例(22.2%),听神经受损2例(11.1%)。伴颅神经麻痹组脑脊液蛋白含量、IgG、IgM、白蛋白含量及脑脊液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比值明显高于无颅神经麻痹组(<0.01或0.001),结论:TM伴颅神经损害患者的脑脊液中,蛋白、部分免疫球蛋白及白蛋白含量升高。

结核性脑膜炎;颅神经;免疫球蛋白;白蛋白

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M)是临床上常见的颅内感染,目前关于TM合并颅神经麻痹的研究较少。本文分析TM伴颅神经麻痹及其与脑脊液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和白蛋白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住院治疗的 TM患者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12~61岁。所有病例均经腰穿脑脊液检查和临床诊治证实,符合TM诊断标准[1]。根据是否合并颅神经麻痹将患者分为2组:无颅神经麻痹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12~61岁,平均年龄34岁;伴颅神经麻痹组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14~57岁,平均年龄31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分析伴颅神经麻痹组患者颅神经损伤情况。所有患者于入院后第2天腰穿取脑脊液2 mL,用速率散射比浊法(自动化学分析仪ARRAY360)测定脑脊液中蛋白、IgG、IgM、补体C3及白蛋白含量(检测试剂及检测仪器均购于美国Beckman公司)。所有病例均于腰穿前查血糖,排除血糖变化对脑脊液糖定量的影响,并检测血清白蛋白含量。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均数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检验,<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伴颅神经麻痹组患者颅神经损伤情况

伴颅神经麻痹组,单颅神经损害14例,外展神经受损最多(55.6%),动眼神经受损次之(33.3%),见表1。

表1 伴颅神经麻痹组颅神经损伤分析

2.2 脑脊液常规和生化分析结果

2.3 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和白蛋白分析结果

伴颅神经麻痹组脑脊液IgG、IgM、白蛋白含量及脑脊液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比值明显高于无颅神经麻痹组(<0.01或0.001),2组补体C3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表2 2组患者脑脊液常规和生化分析结果比较(±s)

表2 2组患者脑脊液常规和生化分析结果比较(±s)

注:与无颅神经麻痹组比较,①<0.001

组别 例数 白细胞/(×106/L)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葡萄糖/(mmol/L)氯化物/(mmol/L) 蛋白/(g/L)无颅神经麻痹组 30 183.4±145.5 33.5±15.7 67.8±15.4 2.4±1.2 107.1±8.4 1.1±0.5伴颅神经麻痹组 18 191.1±152.6 37.3±20.2 64.6±11.2 2.2±1.1 103.2±5.4 2.1±1.2①

表3 2组脑脊液免疫球蛋白、白蛋白变化比较(±s)

表3 2组脑脊液免疫球蛋白、白蛋白变化比较(±s)

注:与无颅神经麻痹组比较,①<0.01,②<0.001

组别 例数 IgG/(mg/L) IgM/(mg/L) C3/(mg/L) 脑脊液白蛋白/(mg/L)脑脊液白蛋白/血清白蛋白/(×10-3)无颅神经麻痹组 30 135.7±41.4 12.4±3.3 13.2±2.8 566.5±271.8 14.2±6.7伴颅神经麻痹组 18 197.2±45.1② 36.7±5.8② 15.1±4.4 813.3±284.5① 20.3±7.1①

3 讨论

颅神经损害是TM少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应引起重视[2]。本研究显示,外展神经受损最多,其次为动眼神经,此外为视神经和听神经损害。颅神经受损可为单发,也可以多发。其机理可能是结核杆菌在神经系统引起渗出性和增殖性病变,渗出物沉积于脑底部蛛网膜下腔及外侧裂池,蔓延包绕脑干,压迫颅神经,尤其在视交叉和大脑脚等脑底池部更明显,故视神经及视交叉被基底池渗出物包绕,基底池肉芽组织增生浸润视神经引起神经鞘炎。部分病例因影响脑脊液循环,造成脑室诸孔及导水管狭窄,导致阻塞性脑积水或脑脊液分泌过多致交通性脑积水,颅神经受牵拉而发生麻痹。有时脑干血管受累发生闭塞性动脉炎,脑干软化导致颅神经损害。晚期颅内高压、脑疝也可损害颅神经。

一般认为当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感染后,脑脊液中Ig均有不同程度升高[3],其主要原因可能为:脑脊液中的免疫细胞被激活,内源性合成增多;血脑屏障功能正常时,全身性炎症导致血清Ig增高,出现炎症性渗透;血脑屏障受损伤时,血清Ig正常,但会导致血脑屏障损伤性渗透;全身性炎症和血脑屏障损伤同时存在时,导致炎症性合并血脑屏障损伤性渗透;中枢神经系统内源性合成增多,合并血脑屏障损伤性渗透。

白蛋白仅在肝脏合成,也不参与神经系统的代谢,因此能较好地反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脑脊液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是反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最好指标[4]。脑脊液白蛋白全部来自血液,通过脑脉络丛渗透到脑脊液。脑脊液白蛋白水平稳定,不随机体组织的损伤、炎症等应激反应而波动,其分子量比IgG分子量小,故凡血脑屏障破坏致脑脊液Ig增高,必同时伴有脑脊液白蛋白增高,因此该指标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有关[5]。TM患者的血脑屏障破坏,血中白蛋白进入脑脊液中,因此测定脑脊液IgG、IgM、白蛋白含量和脑脊液白蛋白与血清白蛋白比值,有助于判断血脑屏障损伤程度。

本研究发现脑脊液中IgG、IgM和白蛋白在伴颅神经麻痹组中显著高于无颅神经麻痹组,提示前者血脑屏障破坏、鞘内Ig合成明显大于后者。检测脑脊液白细胞数、葡萄糖、氯化物和蛋白,发现仅蛋白的改变在2组中有显著性意义,提示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和白蛋白的检测有助于TM合并颅神经损害的诊断,但这些指标的改变是否与TM的预后有关尚待进一步研究。TM患者有时出现多颅神经损害,因其起病缓,病程较长,发热、头痛和其它神经系统体征不典型,极易误诊,应注意鉴别。

[1]王希明,孙建田,刘坤.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与诊断标准[M].第1版.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111-115.

[2]杨友高.45例成人结核性脑膜炎早期临床分析 [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34: 2023-2024.

[3]康继玲.60例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68-69.

[4]Sindic CJ,Van Antwerpen MP,Goffette S. The intrathecal humoral immune response:laboratory analysis and clinical elevance[J].Clin Chem Lab Med,2001,39:333-340.

[5]张明金,邱福印,何秀华.脑脊液和血清白蛋白比值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0,15:132-133.

(本文编辑:唐颖馨)

R741;R741.02

A DOI 10.3870/sjsscj.2014.04.024

黄石市阳新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湖北黄石435200

2014-04-10

骆高明lgm19681010@163. com

猜你喜欢

脑膜炎结核性脑脊液
二代测序协助诊断AIDS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脑膜炎1例
结核性胸膜炎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IL-33在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脑脊液引流在早期颅内破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肛周脓肿1例
PC-MRI对脑脊液循环的研究价值
T-SPOT TB联合IL-10、IL-27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
误诊为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淋巴瘤2例分析
人感染猪链球菌脑膜炎误诊结核性脑膜炎一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