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失语性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相关因素研究

2014-01-11俞玲娜周丽华杨俏兰郝元涛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4年4期
关键词:分值神经功能程度

俞玲娜,周丽华,杨俏兰,郝元涛

失语性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相关因素研究

俞玲娜1,周丽华1,杨俏兰1,郝元涛2

目的:调查失语性脑卒中后抑郁与生物、心理及社会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253例失语性脑卒中患者,按是否发生抑郁分为抑郁组157例和对照组96例,采用巴氏评分(BI)、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卒中后失语患者抑郁问卷-医院版(SADQ-H)、艾森克个性问卷(EPQ)、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进行评定。结果:失语性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62.0%。单因素分析显示失语性脑卒中后抑郁主要反映在性别、学历、居住情况、个人收入、血管高危因素、并发症、失语类型、失语程度、BI、NIHSS评分、EPQ分值、PSSS分值方面有差异。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前进法)分析显示失语性脑卒中后抑郁发病主要与女性、血管高危因素、并发症、失语程度、BI、NIHSS评分相关。结论:失语性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是生物、心理、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

失语性脑卒中;抑郁;影响因素

抑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其生存质量,增加致残率和病死率。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发病率为25%~80%[1]。脑卒中后约30%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失语症状[2],伴有失语症状的患者更易发生PSD[3]。本研究通过对广东省253例失语性脑卒中患者的抑郁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对有可能影响失语性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3月在广东省内包括广州、深圳、东莞等地20所综合医院诊断为失语性脑卒中的患者253例,纳入标准:①年龄>40岁;②病程>2周;③头颅CT/MRI证实为大脑半球梗死或出血;④失语;⑤意识清楚;⑥小学以上文化。排除标准:脑卒中后病情严重或伴意识障碍不能配合检查者;严重认知功能障碍不能配合检查者;合并除抑郁焦虑之外其他严重精神疾病者;在脑卒中发病前有精神疾患和抑郁病史者;合并严重心功能衰竭、肺功能衰竭、肺癌或其他严重躯体疾病不能配合检查者;有精神障碍个人或家族史阳性者。

1.2 调查方法及工具

组成专业的调查小组,经培训后调查员直接对患者进行询问和评估并填写调查表。调查表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居住情况、文化程度、收入情况等21项);巴氏评分(Barthel index,BI)[4];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eale,NIHSS)[5];卒中后失语患者抑郁问卷-医院版(Stroke Aphasic Depression Questionnaire-Hospital version,SADQ-H)[6];艾森克个性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7];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8]。

1.3 诊断及赋值方法

脑卒中的诊断标准:按1995年10月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研讨会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进行诊断,并全部经过头颅CT或MRI扫描证实。失语的诊断标准:符合汉语失语成套测试 (aphasia battery of Chinese,ABC)诊断,根据检查结果,判断失语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根据SADQ-H对患者的抑郁情况进行诊断,患有抑郁的患者为抑郁组,无抑郁的患者为对照组。使用NIHSS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BI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生物、心理、社会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正态分布采用 检验,偏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对于分类资料采用x2检验。以抑郁(抑郁组、对照组)为因变量对生物、心理、社会等作为自变量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前进法)分析。

2 结果

2.1 失语性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

253 例患者中,根据SADQ-H评分结果,非抑郁96例(38.0%),抑郁患者157例 (62.0%),其中轻度抑郁 19例(12.1%),中度抑郁52例(33.1%),重度抑郁86例(54.8%),重度抑郁发生率最高。

2.2 2组一般情况对比

表12 组一般情况对比(例,%)

2.3 2组患者疾病相关资料分析

抑郁组的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0.01);抑郁组混合性失语、重度失语、有并发症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0.05或< 0.01);2组的脑卒中类型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抑郁组的BI、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0.01),见表3。

表2 2组血管性危险因素、脑卒中类型、失语类型、并发症比较(例,%)

表3 2组BI、NIHSS评分比较(分,±s)

表3 2组BI、NIHSS评分比较(分,±s)

(n=96) (n=157)BI评分 74.47±8.47 60.89±10.95 x2=10.395 <0.01 NIHSS评分 4.13±1.07 6.01±1.48 x2=10.876 <0.01项目 对照组 抑郁组 检验值

2.4 2组在心理、社会等方面单因素分析

2.5 失语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抑郁障碍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将以上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女性、居住情况、个人收入、血管高危因素、并发症、失语类型、失语程度、BI、NIHSS、P、N、L、PSSS评分、学历)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血管高危因素、并发症、失语程度、BI及NIHSS评分是本组患者发生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模型拟合优度为0.805,见表3~5。

表4 2组心理、社会等方面单因素分析(分,±s)

表4 2组心理、社会等方面单因素分析(分,±s)

项目 对照组 抑郁组 检验值 值(n=96) (n=157)SADQ-H分值 13.70±4.03 27.70±5.83=-20.69 <0.01 P分值 6.21±12.72 7.71±3.31=-3.728 <0.01 E分值 11.03±4.95 10.43±4.87=0.942 0.347 N分值 9.41±5.02 12.33±4.99=-4.508 <0.01 L分值 13.45±3.91 12.11±3.97=2.638 <0.01 PSSS分值 62.63±11.67 57.62±10.79=3.475 <0.01家庭外支持 40.42±8.35 37.03±7.65=3.306 <0.01家庭支持 27.26±4.96 25.40±4.82=2.932 <0.01

表5 失语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抑郁的回归分析

表5 失语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抑郁的回归分析

项目 偏回归系数 危险度比数比(95%CI)值女性 1.153 3.166(1.089~9.027) <0.05血管高危因素 0.494 1.639(1.057~2.540) <0.05并发症 2.027 7.589(2.511~22.941) <0.01失语程度 1.022 2.779(1.427~5.412) <0.01 BI评分 -0.146 0.864(0.814~0.917) <0.01 NIHSS评分 1.211 3.358(2.121~5.319) <0.01

3 讨论

国外学者研究统计报道其PSD发病率为20.0%~76.1%[9],但对于失语性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却罕有报道。本研究提示根据SADQ-H评分结果,抑郁患者157例(62.0%),属于较高水平,提示抑郁在失语性脑卒中患者中更为常见。本研究发现抑郁发病女性比男性高发,女性患者占65%;高学历较低学历高发,高中以上学历的患者占59%。

单因素分析显示血管高危因素与失语性脑卒中后抑郁发生呈正相关,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症状越多,引起的心理负担就越大,成为患者发病的长期身心因素。本研究中抑郁组脑卒中发病后出现并发症者占35%,远高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多为肢体功能的丧失,加之失语使其独自生活能力大为下降,患者更易出现抑郁。在抑郁组中,重度失语患者占58%,患者失语越重,越不能表达,情绪越不能得到抒发,发生抑郁的可能性就越高。

脑卒中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水平与失语性脑卒中后抑郁亦具显著相关性。抑郁组患者BI评分较低,近一半(46%)患者得分<70分,自理能力较差,NIHSS评分也较高,神经功能缺损也较重。本研究亦证实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是其独立危险因素,日常生活能力与抑郁的程度呈负相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抑郁的程度呈正相关。首先严重的神经功能损害,是脑卒中本身病情严重和病灶较大的结果,而二者正是失语性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基础和重要因素之一。其次,日常生活能力的减弱或丧失是脑卒中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影响患者家庭地位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因素。脑卒中后患者意识到有可能长期丧失工作能力,生活不能自理,而对前途失去信心。

失语性脑卒中后抑郁发病除了生物学因素外,社会家庭的支持也是其发病的原因之一。本研究中抑郁组比对照组患者社会及家庭支持度低。失语性脑卒中后抑郁属于身心疾病,病因包括生物、心理、社会三个方面。社会支持度是社会因素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支持度缺乏可直接引发抑郁障碍。但本研究未发现支持度与抑郁的发生有直接相关性。

EPQ调查单因素分析发现失语性脑卒中抑郁组与对照组P分值、N分值、L分值有明显差异,E分值差异不明显。P分值、N分值高者,L分值低者,容易发生抑郁。P分值高可能是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不近人情,感觉迟钝,与别人不友好,喜欢寻衅搅扰,喜欢干奇特事情,并且不顾危险;N分值高,常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有过度情绪反应、焦虑、紧张、易怒、抑郁、失眠等特点;L分值低者,掩饰性差。故P分值、N分值高者,L分值低者,易患抑郁。

[1]Robinson RG.Poststroke depression:prevalence,diagnosis,treatment,and disease progression[J].Biol Psychiatry,2003,54:376-387.

[2]高素荣.失语症 [M].2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

[3]许璇,王维清,刘晓加,等.卒中后失语患者抑郁情绪特征比较[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1,20:143-145.

[4]Mahoney FI,Barthel D.Functional evaluation:The Barthel Index [J].Md State Med J, 1965,14:56-61.

[5]蔡业峰,贾真,张新春,等.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中文版多中心测评研究--附537例缺血中风多中心多时点临床测评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1:494-498.

[6]刘晓加,王维清.卒中后失语患者抑郁问卷(医院版)在卒中后失语患者中应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9,17: 417-422.

[7]Hickok G,Avrutin S.Cpmprehension of wh-question in two Broca's aphasica[J].Brain Lang,1996,52:314-327.

[8]高素荣.失语症[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171-197.

[9]樊蔚虹,程凯,王观涛.卒中后抑郁症流行病学及中医证治研究概况[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3:235-238.

(本文编辑:王晶)

Analysis of Related Factors of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Aphasic Stroke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pression after aphasic stroke as well as biological,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factors.Methods:According to the occurrences of depression,253 aphasic strok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depression group (n=157)and control group (n=96).The Barthel score(BI), American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stroke aphasic depression questionnaire-hospital version(SADQ-H),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were used to evaluate all the patients.Results:The incidence of depression after aphasic stroke was 62%.Single facto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depression after aphasic stroke was mainly affected by gender,education,income,living conditions,vascular risk factors,complications,the types of aphasia,aphasia,BI,NIHSS scores,EPQ scores,and PSSS scores.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forward)analysis revealed that depression after strokes was correlated with female gender,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complications,aphasia,BI,NIHSS score.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depression after cerebral aphasic apoplexy is attributable to biological,psychological,and social factors.

aphasic stroke;depression;influence factor

R741;R743

A DOI 10.3870/sjsscj.2014.04.013

1.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广州 510317 2.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广州 510080

2013-07-15

郝元涛haoyt@mail.sysu. edu.cn

猜你喜欢

分值神经功能程度
一起来看看交通违法记分分值有什么变化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体育考核新方案出炉 项目分值变化大
按病种(病组)分值结算:现状、做法和评价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断裂对油气富集程度的控制作用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