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种心理服务模式下心理从业人员的工作现状

2014-01-11张琳马学尧魏虹施琪嘉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4年4期
关键词:心理卫生心理治疗心理咨询

张琳,马学尧,魏虹,施琪嘉

三种心理服务模式下心理从业人员的工作现状

张琳1,马学尧2,魏虹3,施琪嘉4

目的:了解我国学校、医院及社会机构中心理从业人员工作现状。方法:采样分层方便取样,选取华东、中南、西北三地区的学校、医院以及社会机构中心理从业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调查,得到600份有效问卷。结果:从业人员从业年限平均为5.4年,每周工作时间平均为7.1 h,每月接诊人次数平均为24.6个,医院类从业时间最长;完成全程平均为25.3%,一半及以上平均为36.9%,一半以下平均为37.8%;单次收费上,医院类平均为74.8元,社会机构类平均为142.7元;接诊问题主要为一般心理问题、情绪问题与精神疾病,工作形式主要为面对面,其次为电话咨询与网络咨询;服务对象的性别差异不明显;年龄以成人、青少年为主;地区以城市和乡镇为主;学历以中学、本科及以上为主;经济以收入中等占主要;从业人员平均每人知道的疗法数为10种,平均使用数超过5种,从业原因依次为个人兴趣、帮助他人、帮助自我、工作分配与谋生职业,从业压力来源依次为专业技能欠缺、继续教育机会缺乏、收入低、社会认可度低、工作负荷重、心理疲倦与治疗关系难以建立。结论:我国心理卫生行业发展相对不成熟,从业人员从业时间较短,工作时间相对不足,收费相对低廉。各机构从业人员的从业动机与当前工作压力各有差异。

心理服务模式;从业人员;工作现状

我国的心理咨询出现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1],国内有关于心理治疗的文献增长迅速[2],专业机构不断增多壮大。目前我国从事心理卫生服务的机构有: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综合医院的心理科、精神科、神经科、康复科,专科心理医院及精神卫生中心;教育机构,包括高等院校、中小学的心理辅导中心;社会机构,包括社区服务机构中的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私人心理诊所、心理咨询服务公司及有关组织和单位组建的心理服务机构等[3]。在医疗卫生系统中心理卫生服务是新中国起步最早、最先得到认可的,教育机构中的心理服务起步于八十年代中期,最初是在高校,后波及中小学。社会模式起步相对较晚,且地区差异很大,但近年来有迅速发展之势,由心理咨询师、心理学家与社会工作者开展盈利性的面向社会大众的特殊的商业服务[4]。三类机构的发展及面向群体不同,因而三类从业人员的工作状况有所不同,本研究着重探讨其不同的工作现状,为未来行业的规范化发展提供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1年11月我国华东、中南和西北地区学校、医院及社会机构中正在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从业人员各120例,各地区内分为三个层次(高水平、一般、低水平层次),各层次的调查对象分别为120例、60例和20例。每层次的学校、医院及社会机构(包括私人从业的心理机构、监狱系统、企业和政府等部门的心理从业者,及非附属于教育和医疗部门的心理培训机构和热线服务等),样本量各占约1/3。得到有效问卷600份,其中学校198份、医院188份和社会机构214份;男190例,女410例(男∶女为1∶2.15);平均年龄(36.60± 7.74)岁。

1.2 方法

采用自编半结构式《中国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从业人员现状调查问卷》对受试者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从业人员基本情况,服务对象情况及治疗情况,治疗方法选择,培训与督导,从业动机与压力等。问卷的编制过程:在参考现有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数位国内权威专家的意见编制成问卷初稿,进行2次预调查并修改,最后请国内十余位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领域的专家就问卷提出意见,修改后定稿。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工作时间及治疗完成情况

三类机构内从业人员在从业年限、每周工作时间、每月接诊人次数这三项上有显著性差异(<0.001),医院类从业人员从业时间最长,每月接诊人次数最多;在治疗完成度上,完成全程最少,三类机构内从业人员差异不明显,见表1。

表1 从业人员工作时间及治疗完成情况(±s)

表1 从业人员工作时间及治疗完成情况(±s)

注:3组之间比较,①<0.001

机构 例数 从业年限/年 工作时间/(时/周) 接诊人次/(次/月) 治疗完成度/%完成全程 一半及以上 一半以下总体 600 5.4±4.3 7.1±6.0 24.6±20.7 25.3±26.0 36.9±15.3 37.8±21.4学校 198 5.2±4.0 7.1±6.0 19.3±14.9 27.8±25.6 35.7±14.0 36.5±21.1医院 188 6.6±5.1 9.5±7.7 33.8±25.9 23.5±24.3 38.4±15.2 38.2±20.4社会机构 214 4.5±3.4 6.2±4.8 21.4±17.2 24.5±27.6 36.8±16.5 38.6±22.7值12.086① 24.950① 30.552① 1.512 1.505 0.538

2.2 单次收费及期望收费

由于学校中的心理咨询机构主要面向学生群体及学校工作人员,一般为免费,或只收取象征性费用(如10元),因此,只比较医院与社会机构从业人员的收费情况。医院与社会机构的单次收费存在显著差异(<0.001),社会机构收费约为医院的2倍,医院类从业人员期望将收费提高1倍以上,社会机构期望提高一半左右,见表2。

2.3 接诊问题与工作形式

总体上,我国从业人员最常接诊的为一般心理问题(75.%),其次为情绪问题(31.3%)与精神疾病(30.7%);学校主要为一般心理问题与情绪问题,医院主要为精神疾病、一般心理问题及情绪问题,社会机构主要为一般心理问题、情绪问题及精神疾病,见表3。就业人员工作形式主要为面对面(97.2%),其次为电话咨询(36.7%)与网络咨询(23.0%);除面对面外,学校中常用的依次为电话咨询(33.3%)与网络咨询(25.3%),医院中主要为电话咨询(32.4%),社会机构中依次为电话咨询(45.5%)与网络咨询(33.2%),见表4。

2.4 服务对象基本情况

从业人员服务对象基本情况比较,性别差异不明显(60.2%),但31.5%的从业人员的服务对象女性偏多;从年龄上看,主要以成人(69.0%)、青少年(66.5%)为主,学校较多为青少年(77.8%),医院较多为儿童(22.3%);从地区上看,主要以城市(76.5%)和乡镇(33.7%)为主,更多社会机构服务对象来自城市(84.6%);从学历上看,以中学(45.9%)、本科及以上(56.4%)为主,学校、社会机构中本科及以上(66.7%)更多,医院以中学学历(58.5%)为主;从经济上看,收入中等(66.5%)占主要,更多的学校服务对象收入为偏下(28.8%),更多的社会机构内从业人员的服务对象收入为偏高(26.6%),见表5。

2.5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方法总体知道及使用情况

14种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方法中,从业人员平均每人知道10种疗法,使用超过5种疗法,知道及使用的主要疗法都是从西方引入的,归因训练、中国道家认知疗法及气功疗法三种本土疗法的知道率将近一半,但使用率不足10%,见表6。疗法知道率按高低排列,依次为认知疗法、行为疗法、当事人中心疗法、家庭治疗、动力学心理治疗、森田治疗等,使用率按高低排列,依次为认知疗法、行为疗法、当事人中心疗法、动力学心理治疗、家庭治疗、森田治疗等。六种主要疗法在不同机构中使用情况比较,医院从业人员使用行为疗法与森田疗法比例高于其他两种机构,社会机构从业人员使用当事人中心疗法的比例高于其他两者,医院与社会机构的从业人员使用动力学心理治疗与家庭治疗比例高于学校类,见表7。

2.6 动机、压力

三类机构从业人员从业原因的多重对应分析显示,、从业原因依次为个人兴趣(87.5%)、帮助他人(61.5%)、帮助自我(59.3%)、工作分配(36.4%)与谋生职业(28.3%);医院中从业人员的从业原因选择为工作分配(54.5%)更多,社会机构中从业人员的从业原因为帮助自我(71.3%)与谋生职业(36.4%)比例更高,见表8。三类机构内从业人员的从业压力的多重对应分析显示,从业压力来源依次为专业技能欠缺(70.5%)、继续教育机会缺乏(53.1%)、收入低(41.2%)、社会认可度低(36.4%)、工作负荷重(30.6%)、心理疲倦(28.4%)与治疗关系难以建立(10.4%);较多的医院从业人员感觉工作负荷重(44.9%),较多的社会机构从业人员感觉专业技能欠缺(84.6%)、继续教育缺乏(65.9%)、收入低(54.2%)、社会认可度低(45.8%)与治疗关系建立困难(13.6%),见表9。

表2 单次收费机期望收费情况(元,±s)

表2 单次收费机期望收费情况(元,±s)

注:3组之间比较,①<0.001

总体 402 110.9±112.5 195.9±134.7医院 188 74.8±81.1 165.2±110.1社会机构 214 142.7±126.1 222.9±148.148值39.872① 19.184①

表3 从业人员常见接诊问题比较

表4 三类机构内从业人员工作形式比较

3 讨论

3.1 从业时间、方式与服务对象

三类机构中从业人员从业年限为(5.4±4.3)年,这与王伟玲等[5]2003年与秦漠等[6]2008年所报道的结果类似;从业年限大体上可以反映心理卫生服务在医院类开展时间最长,其次为学校类,社会机构出现最迟,这与张黎黎等[7]的结论相似,即医学背景者从事该专业工作时间最长,平均超过8年,心理学背景者与教育学背景者差不多,平均接近5年。

每周的从业时间上,医院最长,社会机构最短,反映目前医院类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需求量大于其他二者,平均时间为7.1 h,这与澳大利亚心理咨询师平均每周进行15.5 h的心理咨询相比较[8],我国从业人员工作时间不足;平均每月接诊24.6人次,按一小时接诊一人算,工作饱和度为86.8%,这说明我国心理从业人员有13.2%的工作时间无服务对象。

在收费上,当前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及中小学都已开展心理卫生服务,且一般为免费或者象征性收取低廉费用,如10元。医院从业人员的单次收费与社会机构的相差很大,前者约为后者的一半,这可能是由于医院收费标准由卫生主管部门制定,相对较低;在对收费的期望上,前者期望增加一倍以上,后者期望增加一半左右。这表明,以心理学背景在医院类工作的从业人员,提高收费的愿望更强烈。

在接诊问题上,主要为一般心理问题,其次为情绪问题与精神疾病,这与肖迅等[9]2004年调查得出的重性精神病类问题与神经症类问题占多数相比,目前因一般性心理问题而来专业人员处求助的来访者比例逐渐增高,与钱铭怡等[10]2008年的调查结果差别不大,这说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在社会中逐渐普及;同时医院中的主要为精神疾病、一般心理问题及情绪问题,社会机构中的主要为一般心理问题、情绪问题及精神疾病,这也反映各机构服务主体的差异性,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三类机构的服务特点。

在工作形式上,除面对面外,学校中从业人员常用的依次为电话咨询与网络咨询。学校类依次为电话咨询与网络咨询,医院类主要为电话咨询,社会机构类依次为电话咨询与网络咨询。这说明,通讯方式的出现,改变了工作形式,使用网络咨询的比例越来也高,表现在学校与社会机构中,医院中的从业人员使用较为传统的电话咨询比例不少,原因可能与不少医院开展了心理热线咨询服务有关。

表5 三类机构从业人员服务对象基本情况(例,%)

表6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方法知道及使用情况(例,%)

在服务对象性别构成上,差异不明显,与其他二种机构不同的是,社会机构中40.2%的从业人员的服务对象以女性为主,比例更高;在年龄构成上,学校以青少年为主,这与学校的人员主体为学生相一致,医院类较多为儿童;在学历与收入上,学校、社会机构中本科及以上更多,医院类以中学学历为主,学校类收入为偏下比例相对较高,社会机构类收入为偏高,原因可能在于学校类人群的学历本来就相对较高,社会中学历较高、收入较好的群体出现心理问题时,不愿认为有病,不愿意选择医院而更多选择社会咨询机构。

3.2 疗法选择

我国心理卫生从业人员平均每人知道的疗法数为10种,平均每人使用的疗法数超过5种,主要使用的疗法有:认知疗法、行为疗法、当事人中心疗法、动力学心理治疗、家庭治疗、森田治疗等,这与付艳芬[11]及秦漠等[6]的研究结果相同。其中学校内从业人员主要使用认知、行为与当事人中心疗法,这可能与服务对象主要为学生有关,带有心理辅导的性质;医院中从业人员使用行为疗法、动力学心理治疗与森田疗法比例相对较高,这可能与接诊问题有关,行为问题、神经症及人格障碍主要收治于医院;社会机构中从业人员使用当事人中心疗法及动力学心理治疗的比例相对较高,可能是因为该类从业人员更看重与服务对象的咨询关系,以维持治疗的延续性,不同的受教育背景的从业人员对疗法选择的倾向不同[9],而随后动力学心理治疗伴随着中德班的的兴起而开始流行,社会机构中参加动力学治疗取向培训的人员也逐渐增多[12]。第一届中德班已成为传奇,最早期的学员如今在中国该领域相当活跃,以至于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已经成为中国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疗法推广的领导力量[13,14]。

表7 6种主要疗法在不同机构中的使用情况

表8 三类机构从业人员从业原因分析

表9 三类机构从业人员压力来源分析

主要使用的六种疗法都是从西方国家引进的[3],三种本土理论--归因训练、中国道家认知疗法及气功疗法,只有近一半从业人员知道,但使用人数不足一成。目前我国的专业人员培训分为专业学历培训与非专业学历培训[15]。从西方引进疗法的培训与英美等国还有较大差距[16],这些提示应着重加强认知疗法、行为疗法、当事人中心疗法、动力学心理治疗、家庭治疗、森田治疗这六种疗法的规范化培训,同时,结合我国的文化传统与社会特点,应加强本土化与本土心理治疗理论与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3.3 从业动机与压力

与在国外助人动机为最常提到的职业动机相比[17],本研究得出从业人员主要的从业原因为个人兴趣、帮助他人、帮助自我、工作分配与谋生职业,前三者比例更高,这基本上与国内研究得出的动机由强到弱依次为职业利他、追求卓越、自我与人际和谐、职业回报和人际卷入相一致[18]。这反映我国心理卫生从业人员从业动机正性、积极,也反映对行业及职业的接纳。医院中从业人员选择为工作分配更多,社会机构中从业人员为帮助自我与谋生职业的比例更高,原因可能为近年来我国卫生部门要求综合性医院必须开展心理卫生服务[19],而从业人员多由其他科室医生跨行业兼职,工作分配的性质更浓,社会机构中从业人员更多为自主选择,助人动机更高,谋生的目的性也更强。

回顾西方文献,发现临床心理学家及实习者都体验到显著的职业压力[20]。与国外心理卫生从业者的职业压力来于面对来访者及其行为困难以及专业技能上的自我怀疑[21]相比,我国心理卫生从业人员从业压力来源主要为专业技能欠缺、继续教育机会缺乏、收入低、社会认可度低、工作负荷重等,这与甘怡群等2007年调查得出的从业人员职业压力包括专业能力不足、缺乏单位支持、工作负担过重三类相一致[22],相比于李晓虹等[23]2006年在北京市的调查,从业压力渐增。这也反映从业人员专业水平欠高以及所面临的现实困境,这些问题的解决也更多地需要国家加强行政管理与宣传,提高行业的认可度。在从业压力上,较多的医院从业人员感觉工作负荷重,较多的社会机构从业人员感觉专业技能欠缺、继续教育缺乏、收入低、社会认可度低与治疗关系建立困难,原因可能在于医院中临床任务更重,压力更多,而社会机构从业人员专业水平相对较低。这表明,不同的从业群体需要不同的缓压措施。

本研究仅将我国三类不同的心理服务模式中的从业人员大致的工作现状进行比较,不同的服务模式下从业人员的工作状况有所差异,以后应对三种类型的不同机构进行个性化研究,制订出不同的有效的工作模式,尤其在工作时间设置、收费标准确定、疗法选择与推广、从业压力缓解等方面提供不同的建议,以更好地服务于服务对象,促进心理卫生行业内各服务模式的发展。

致谢衷心感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王兰兰医生、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吴皓医生、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李玉焕医生、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李晓驷医生、江西师范大学王敬群老师、华南师范大学李江雪老师、深圳市董非女士、广西省心理卫生协会蔡篮女士、海南职业技术学院高茹老师、河南郑州市马晓丽女士、新疆精神卫生中心吕淑云医生、兰州大学李雄鹰老师、青海大学张发斌老师、宁夏医科大学万建群老师、陕西省人民医院张天布医生在调查过程中的协作帮助。

[1]龚耀先.临床心理学的过去与现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3,1:2-7.

[2]赵山明,吴汉荣,能昌华.国内外心理疗法文献增长规律及其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3,17:794-795.

[3]黄希庭,郑涌,毕重增,等.关于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问题 [J].心理科学, 2007,30:2-5.

[4]周婧.社会上的心理咨询服务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0.

[5]王维玲,张明园,姜龙虎,等.上海市心理健康咨询机构及服务人员基本情况调研与分析[J].上海精神医学,2003,15:334-337.

[6]秦漠,钱铭怡,陈红,等.国内心理治疗和咨询专业人员及工作现状调查 [J].心理科学, 2008,31:1233-1237.

[7]张黎黎,杨鹏,钱铭怡,等.不同专业背景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人员的临床工作现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948-953.

[8]Pelling N.Counsellors in Australia:Profiling the membership of the Australian Counselling[J]. Assoc Counsel Psychother Health,2005,1:1-18.

[9]肖迅,陈祉研.1522例次心理健康热线资料分析 [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 661-664.

[10]钱铭怡,秦漠,陈红,等.国内六大区心理治疗和咨询管理状况的调查 [J].心理科学, 2008,31:441-446.

[11]付艳芬.中国心理健康服务理论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

[12]Chang DF,Tong HQ,Shi QJ,et al.Letting a hundred flowers bloom: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J]. J Mental Health Counsel,2005,27:104-116.

[13]杨蕴萍.中国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师培训与教育模式的讨论 [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 19:357-358.

[14]周怡.精神分析理论在现代中国的传播[J].山东社会科学,2004,12:30-33.

[15]Chen YS,Liang HH,Lu LQ.Psychology of religion in China[J].Int J Psychol Relig,2006, 16:153-161.

[16]Robert RR,Walls NE.Culturally educated questioning:Toward a skills-based approach in multicultural counselor training[J].Appl Prev Psychol,2000,9:89-99.

[17]Steranovic P,Ruper PA.Career-sustaining behaviors,satisfactions,and stresses of professionalPsychologists[J].Psychotherapy:Theory, Regearch Practice,and Training,2004,41: 301-309.

[18]许丹.我国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动机研究[D].南开大学,2010.

[19]黄希庭.改革开放30年中国心理学的发展[J].心理科学,2009,32:2-5.

[20]Cushway D,Tyler P.Stress in clinical psychologists[J].Int J Soc Psychiatry,1996,42: 141-149.

[21]Hannigan B,Edward D.Burnard P.Stress and stress management in clinical psychology: Findings from a systematic review[J].J Mental Health,2004,13:235-245.

[22]甘怡群,钱铭怡,陈红,等.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从业者的职业压力现状及影响因素[J].心理科学,2007,30:1046-1051.

[23]李晓虹,杨蕴萍,李波,等.北京市199名心理门诊从业人员状况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410-413.

(本文编辑:王晶)

Working Status of Mental Health Personnel in Three Psychological Service Models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work status of psychotherapy practitioners in schools,hospitals,and other social organizations in China.Methods:Six hundred practitioners in the east part,central-south part,northwest part of China were investigated by a semi-structured questionnaire.Results:The average practical time was 5.4 years;and the average weekly working time was 7.1 h.The average number of monthly admissions was 24.6. The practitioners in hospitals practice longest working time.25.3%of all th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were finished completely.36.9%more than half,and 37.8%less than a half.The average cost of one session was 74.8 yuan in hospitals,and 142.7 yuan in social organizations.Major complaints include general psychological problems,emotional problems and mental illness.The chief work form was face-to-face counseling, followed by telephone counseling and network counseling.The gender difference of the patients was not obvious, but female visitors were slightly more.The main clients were adults and adolescents,mainly in the cities and towns.The majority of clients have finished middle school and college education.The middle-income earners accounted for the main proportion.The number of therapy methods which the practitioners have known was about 10,and more than 5 kinds of therapy methods have been used by each psychotherapy practitioner.The motivations for practitioners'career choice were personal interest,trying to help others and themselves,assignments by the employers and way to make a living,in a descending order.Professional stress mainly comes from lack of skills, lack of continuing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low-income,low social recognition,heavy workload,mental fatigue and the difficulty to establish the therapeutic relationship.Conclusion:The development of mental health industry in China was relatively immature.The practitioners practice time is short,and the charges were relatively cheap. The motivations and working pressures of practitioners among the three organizations were different.

psychological service model;practitioners;working status

R741;R749

A DOI 10.3870/sjsscj.2014.04.009

1.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研究所北京 100081 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武汉 430030 3.浙江传媒学院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中心杭州 310018 4.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武汉市心理医院武汉 430013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No.2009BAI77 B07)

2014-04-01

施琪嘉qjshi-psy@163.com

猜你喜欢

心理卫生心理治疗心理咨询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常见精神心理卫生问题漫谈
高校女大学生的围经期卫生保健
角色认知与心理卫生对护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影响研究
浅析壮族巫医治病中的心理治疗作用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中老年脑溢血患者采用精神护理与心理治疗干预的效果观察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