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物资储备区域化建设质量的几点思考

2014-01-11孙红林

国防 2014年12期
关键词:区域化储备物资

孙红林

提升物资储备区域化建设质量的几点思考

孙红林

物资储备是国防动员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保障军队遂行作战任务和应对突发事件需要而进行的物质基础预先安排。加强物资储备区域化建设,必须构建统一高效的区域物资储备管理体制,建立灵活顺畅的区域物资储备运行机制,健全配套完善的区域物资储备法规制度,优化系统齐全的区域物资储备基础条件。

国防动员 物资储备 区域化 建设质量

作者:孙红林,河南省军区后勤部战勤处处长,上校

物资储备,是国防动员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保障军队遂行作战任务和应对突发事件需要而进行的物质基础预先安排。物资储备区域化是平时将物资储备力量科学分布,战时通过调动聚合,实现动员资源的快速、精确释放,从而适应信息化战争的要求。加强物资储备区域化建设,是践行强军目标的实际举措,必须始终以实战化需求为牵引,紧贴信息化战争发展趋势,认真研究物资储备规律,不断增强区域物资保障效能,提升物资储备区域化建设质量水平。

现代战争对物资储备区域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随着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战争形态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紧跟信息化战争发展趋势,研究探讨物资储备特点规律,对做好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信息化战场空间立体多维,前后方界限模糊,要求物资储备必须具有全域保障能力。信息化战争战场空间广阔、参战力量多元,要求物资储备必须适应陆、海、空、天立体作战保障需要,按照“综合配套、布局合理、精确到位”的原则,建立平战结合、军民兼容、快速转换、稳定可靠的物资储备体系,为部队提供基地化的全域保障。二是信息化战场形势瞬息万变,部队机动能力强,要求物资储备必须具有快速保障能力。信息化战争预警时间短、战场需求变化频繁,客观要求要针对重要战略方向、预定任务地区,预储部分作战需求物资,同时,可依托地方运力组建陆地、空中、海上运输保障力量,对部队实施全空间、全过程的物资快速支援保障。三是信息化战场对抗异常激烈,物资消耗巨大,要求物资储备必须具有持续保障能力。信息化战争中大量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广泛运用,使交战双方对抗激烈,物资消耗规模巨大,要求物资储备必须拓展保障能力生成渠道,缩短调用周期,增强物资筹措的再生力,实现对部队的持续保障。

推进物资储备区域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物资储备体系越来越健全、储备种类越来越丰富,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区域储备布局不够合理,军地储备体系条块分割、相互隔离,物资冗余、重复建设的现象较为严重;区域储备结构不够优化,战役储备标准不统一、数量不明确的情况比较突出,战术储备规模小、品种不全,后勤支援保障准备的指向性不明;区域储备方式不够科学,重实物储备轻能力储备,重静态储备轻动态储备的现象较为突出,在轮换更新制度尚未健全的情况下,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库存物资无法周转甚至废弃的现象;等等。加强物资储备区域化建设,必须按照“瞄准实战、综合集成、快捷高效、应急应战、聚焦精确”的指导思想,着力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法规制度、基础条件四个方面下功夫。

构建统一高效的区域物资储备管理体制。一是改革物资储备体系三级管理结构。目前,物资储备体系实行“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仓库”三级垂直管理结构,一个储备品种自成一套管理系统,由一个主管部门负责,没有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沟通,形成了各自为政、多头储备的局面。加强物资储备区域化建设,必须构建军地一体、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物资储备管理体制。二是成立区域物资动员储备领导机构。成立区域性物资动员储备委员会,下设一个管理机构,对所有物资储备统一管理。内设研究中心和决策咨询中心,加强对存储物资品种、数量、标准的研究。三是加强物资储备基础性管理工作。重点落实物资、财务、人事、资产管理等制度,加强运用信息技术辅助仓储管理,包括业务管理、库存控制、作业自动化、仓库安全智能管控以及信息处理等,提升物资储备信息化管理水平。

建立灵活顺畅的区域物资储备运行机制。一是完善区域物资储备轮换更新机制。按照“用旧存新、用零存整”的原则,明确储备物资更新周期、轮换原则、调整标准。对部分军民通用保障物资,积极探索代储方式,建立代储目录、动态维护机制、激励补偿机制和管理约束机制等。充分发挥市场在物资储备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市场流通实现物资的常备常新,减少储备损耗和浪费。二是建立物资储备军地沟通协商机制。建立军地联席会议、合署办公、联络员和情况通报制度,加强信息沟通,协调制定军地物资储备系统的战略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多方储备,力求合理配置军地资源。三是建立区域物资储备网络配送机制。加快与地方物流产业的发展融合,将地方物流网络纳入军事物流体系,明确军地物资联合输送的合作形式、各级职责和操作规范,利用区域内地方物流中心在地理位置、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和技术条件等方面的优势,建立集航空、铁路、公路、水上和管线运输为一体的物流配送体系,形成军地联通的物流保障网络。

健全配套完善的区域物资储备法规制度。一是明确物资储备责任义务。推进《国家战略物资储备条例》的立法工作,对物资储备的地位、目标、资金来源、管理体制和企业应承担的义务做出明确规定,使物资储备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规范物资储备运行环节。立足军事效益和经济利益,制定切实可行的法规制度,为区域物资储备运行提供全过程的制度保障,确保物资储备运行规范有序。三是实行物资储备法制化管理。强化管理机构的执法监督、质量监督、技术监督、标准监督以及财务监督等功能,不断提高物资储备法制化、规范化管理水平。

优化系统齐全的区域物资储备基础条件。一是加强区域物流配送能力建设。重点优化运输网络布局,完善运输保障方案,重新设计适合物资采购、仓储、配送保障的流通渠道,减少物流环节、简化物流过程。加强动态能力建设,充分考虑紧急情况下的物流配送需求,结合各类物资调配特点,预置应急通道和运输力量,完善紧急状态物流配送预案。二是组建区域性的专业保障队伍。以专业为主线,对区域内的专业保障力量实行对口编组;以行业为纽带,对区域内专业保障力量实行模块配置;以产业为支撑,构建联片布局的区域专业保障力量,通过军地联训的形式,实现专业保障队伍资源共享、开放培养、有序流动。三是构建军民一体的信息平台。依托国家和军队基础信息平台,建立军民共享的物资储备信息、仓库存储信息和物流企业信息等数据库,实现军地物资储备系统的互联互通、融合发展。依托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等智能技术对物资信息进行监控,逐步实现物资采购、储备、管理、保障全过程的自动化、可视化、可控化和标准化。

(责任编辑:孙永钰)

E258

A

1002-4484(2014)-12-0054-02

猜你喜欢

区域化储备物资
装备延寿整修区域化联合保障模式研究
募集52万件物资驰援东华大学
释放钾肥储备正当时
城燃企业区域化管理模式下技术创新体系搭建
阿尔金山西部区域化探数据处理方法对比研究
被偷的救援物资
国家储备林:为未来储备绿色宝藏
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模式探讨
外汇储备去哪儿了
救援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