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大学开设军事学研究生教育问题研究

2014-01-11南京陆军指挥学院研究生一队在读博士张建东

国防 2014年8期
关键词:军事研究生学科

南京陆军指挥学院研究生一队在读博士 张建东

南京陆军指挥学院研究生一队在读硕士 张法军

重庆通信学院学生军训教研室讲师 仵 征

2010年6月,南开大学培养的6名军事学研究生顺利通过毕业答辩,成为我国首批“不穿军装”的军事学硕士,而南开大学也同时成为全国首个成功开设军事学研究生教育的地方高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几年来,无论学术界还是教育界,就地方大学是否应该开设军事学研究生教育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反对者认为军事学研究是部队的事,地方高校涉足这一领域是越俎代庖,毫无意义;支持者认为科学研究不受领域限制,只要能够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就值得提倡。笔者的观点与支持者的观点是一致的,并且呼吁将这种模式全面推广。

一、地方大学开设军事学研究生教育的条件基础

在地方高校开展军事学研究生教育并非无本之木,从1985年开始,我国就在地方大学进行“军事课”试点开设,发展至今已近30个年头。经过多年的积极探索和不断实践,大学生军事课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这为军事学研究生教育的开设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基础。

(一)政策基础

我国从1985年高校“军事课”试点工作开始后,针对大学生军事教育的相关法律政策就不断完善和相继推出。200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并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学生的军事训练,由学校负责军事训练的机构或者军事教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实施”。2002年,教育部、总参谋部和总政治部根据国防法、兵役法、国防教育法及《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转发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48号)文件精神,联合下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简称《大纲》),并在2007年进一步修订后再次下发。《大纲》规定了地方高校军事课的性质、课程目标、教学时数、课程内容、课程建设等,明确要求地方教育部门和高校严格遵照执行,并在师资配备、教材采用、学分规定、课程考核等环节上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

这些政策法规和文件,表明了国家对开展大学生军事教育的意图和决心,为地方高校军事教育的全面展开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策和法律支持,也为军事学研究生教育的开设提供了必要的政策依据。

(二)实施现状

在政策法规的有力推动下,近几年全国地方高校军事课开展顺利,成绩斐然。表现在:一是机构设置比较完备。目前大多数高校已成立了军事教研室,配备有专门的军事课教师,出台了相应的军事课程教学制度,统筹和负责本校的军事课教学。二是理论研究和教材编写富有成果。随着近些年军事课在地方高校的推动实施,一些从事相关工作的教师和科研人员加大了对军事教育的研究力度,大量的研究成果开始以论文和教材的形式出现,为军事学教学实践探索提供了理论依据。三是教学效果明显。地方高校军事课教学以《大纲》规定内容为依据,将军事理论与大学生实际需求相结合,在传授军事知识的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投身国防的热情。军事课开设以来,地方大学生报名参军、申请转国防生、毕业报考军校研究生的人数逐年增多,加之近年国家征兵政策不断调整完善,大学生入伍的积极性更加高涨。四是学生反响整体较好。军事课作为一扇能够使学生瞭望国防、认识军事的“窗口”,从开设之日起,就一直受到学生、老师和家长的欢迎和好评。许多学校反映,军事课学生的到课率往往高于其他普通课程的到课率;在一些学校开展的课程网络测评中,军事课得到的满意度也常常高居前列。

可见,目前地方大学军事课的开展,为军事学研究生教育的开设提供了比较牢固的教学经验基础;大学生对待军事课的积极态度,也为军事学研究生教育的开设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三)需求呼唤

大学生军事课在取得了一定成绩、赢得了不少掌声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个阻碍其发展并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即学科定位问题。“军事课”顾名思义,是属于军事学的学科范畴,然而根据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惯例,军事学只是作为军队和军队院校专用学科加以建设和发展,很少在地方大学开设。尽管在中央下发的各项政策和文件中,要求各学校将军事课纳入常规课程体系,但是并没有提出增设军事学学科的具体要求,因此各高校在对待军事课定性上也大多面临两难,只能模糊处理,这就造成了大学生军事课处于一种“有实存,无归属”的尴尬境地。由于缺乏学科支撑,继而引来机构设置、教师配备等一系列具体问题。虽然很多学校亦已成立了军事教研室,但绝大多数仍将其归属到学校武装部,或者由武装部直接兼管,即“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但是武装部又归属于学校党委系统,显然不便直接纳入学校教学管理体系当中。在教师配备上,大多数高校的军事教师是兼职,要么是邀请军校教员代课,要么是由本校其他专业的教师兼任,真正属于军事学专业的正式教师少之又少。而正式的军事教师由于缺乏教学体系和学科归属,在职称评定上无法归口管理,因而大多也难以安心教学。

上述军事课学科定位的问题,军事学研究生教育开设后必然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可以说,军事学研究生教育受到了大学生军事教育发展的需求呼唤。

二、地方大学开展军事学研究生教育的作用意义

(一)是全面推进大学生军事教育的新动力

军事学研究生教育在地方高校开设之后,将会作为一种新的发展动力,促进大学生军事教育的全面展开。一是将有效解决学科归属、机构设置、军事教师配备等棘手问题。军事学研究生教育一旦在高校开设,军事学学科设置就会顺理成章。例如南开大学军事学研究生教育的成功开设,就使其成为我国第一所拥有军事学学科的地方综合性大学。高校设置了军事学学科,大学生的军事课自然就归入军事学学科体系,成为有名有实的常规性课程,继而教研室编制、军事教师配备等问题也都将迎刃而解。二是将赋予大学生军事教育新的内涵。现行的大学生军事教育也可称为是学生国防教育,由于课时较少,涉及面宽,又受到教师专业水平所限,不少学校只能进行“走马观花”式的介绍性教学,旨在让学生接受一些粗略的国防知识。停留在这种层面的军事教育,越来越难以满足当代大学生对军事知识的渴望和需求。军事学研究生教育一旦开设,必将赋予军事课新的课程模式、内容设置和教学方式,能够很好地提升教学的层次,使军事课具有引导学生探索研究军事知识的新内涵。

(二)是有效进行军事学学科建设的新平台

军事学作为当今学科门类中的一门,是一个有规律可循、有内容可挖的特殊研究领域,在地方高校开设军事学研究生教育,等于在军队和地方之间搭建了一个全新的学科建设平台,意义重大。一是符合新时期军民融合的时代要求。长久以来,军事学研究是军队的“专利”,不需要也不允许地方院校涉足。但在现代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死守这一传统已毫无意义。现代化战争中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各国都提出了建设“大国防”的新型理念,即要求利用一切社会资源,发动一切人力物力为国防服务,例如近些年的“国防生”“强军计划”培养模式、军队征召非现役文职人员等做法都属于此列。在军工科研方面,军地联合已有着成熟的实践经验,许多大学的重点实验室也承担军事科研项目。从应对战争的角度来看,“军”与“民”的界限已变得很有弹性,在学科建设上的军民携手是形势所逼、大势所趋。二是能够提升我国军事学学科研究的综合实力。军事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同其他学科一样,其发展需要大量的研究人员躬身耕耘、攻坚克难、不懈探索,其每一份研究成果的取得,都需要付出大量的智慧和汗水。在这一学科领域的研究队伍中,多一些具有共同理想和远大追求的地方高校“专家队友”,就多一份获取更大研究成果的几率,转化而来的军事实力和国防实力也就增加了一份。三是能够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的资源优势。我国现有各级军队院校近百所,但是真正具有军事理论教学研究条件的不足20所;而我国现有的211大学就有100多家,数量庞大。综合类大学往往涵盖多门学科,硬件设施、书籍典藏、人文基础等条件充足,由于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关性,开设军事学研究生教育,具有更强的基础资源优势。

(三)是大力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的新途径

国以才兴、军以才强。21世纪的国防建设需要更多高素质的军事人才,而我国军队院校研究生招生规模十分有限,地方大学开设军事学研究生教育可以开辟一条培养军事人才的新途径。一是为胸怀军事理想的地方大学生提供学习机会。从多年的情况来看,很多本科学生在校期间受到军事教育的熏陶,临近毕业时有强烈的学习军事的意向;另一方面受到近些年就业形势压力的影响,更多的地方毕业生希望进入军事研究领域,投身国防。但是受到军队院校招生政策的限制,多数人不能如愿。在地方高校开设军事学研究生教育,可以为上述人群提供难得的学习机会。二是为工作于军队的青年军官和非现役文职人员拓展深造渠道。近些年我军干部的学历层次普遍提高,尤其是本科学历的青年军官所占比例逐年增大,报考并接受研究生教育成为很多人的理想。非现役文职人员从2005年开始招收至今,已成为我军人员构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当中的优秀人员也需要在军事学领域进行深造。但由于军队院校研究生教育能力所限,很多人并不能够得到这样的机会,地方高校军事学研究生教育的开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研究生培养机会,在军队院校招生的基础上,为更多的军队人员提供新的深造途径。三是为地方高校军事教师提升军事素养、培养更多军事人才探索有效途径。地方高校军事学研究生教育开设并走上正轨之后,将需要一大批素质高、专业性强的军事教师来授课,他们中的大多数恰恰依赖这种教育模式产生,通过在职培训、脱产学习等多种途径,提升个人军事素养,增强自身综合素质,又将学到的军事知识用于教学实践当中,培养教育更多的军事人才,这样就形成了一条运行良好的军事人才资源产业链,必然具有长期稳定的发展前景,并且在军事人才教育培养上发挥重要作用。

三、地方大学开展军事学研究生教育的方法建议

(一)学科设置要规范完善

在学科设置上要彻底结束军事课学科定位模糊的现状,规范完善课程结构。一是要增设军事学学科。这是在地方高校开设军事学研究生教育的前提,是课程教学正常运行的基础。二是要完善机构设置。独立的学科需要有专门机构来进行学科管理和实施教学,在综合性大学一般以学院(系)的形式存在,下属各个分支专业教研室。军事学学科设立初期,规模有限,难以在短期内组建院(系)机构,但必须设置与院(系)同等性质和职能的军事教研室,归属于学校的教学管理体系之中。三是要加强教师配备。军事学教师以及研究生导师的挑选和聘任,必须按照相关制度规定执行,在从事专业、研究方向、学术水平、导师资格等方面严格把关,合理任用。军事教师一经选用,要将其工资绩效、职称评定等纳入学校正常管理体系,绝不能与其他教师区别对待。四是要规范课程设置。要按照军事学下的二级学科和学校具体情况,在课程性质、学分、课时等方面规范课程设置。如果条件允许,要尽早将本科、专科学生的军事课纳入学科管理体系当中,实现军事学学科的多层次、多课程、多课时结构,进入正常稳定的发展轨道。

(二)教学实施要注重实效

要加快完善教学大纲的编订,并严格按照其规定实施教学,突出实效。一是教学内容要准确严密。地方高校实施军事学研究生教育,本来就受到一部分人的质疑,在此情况下更要有充分的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历史的严谨治学态度,教学内容必须保证准确严密,并要紧跟时代变化,及时调整更新、充实完善,努力探索于科学研究的前沿。二是教学方式要灵活多样。军事学教学毕竟是军队院校和科研单位的老本行,有着扎实雄厚的教学研究基础,地方高校在这一“新兴产业”开发上要多向军队“讨教”,通过采取研讨交流、邀请讲座、课题共建、学生联合培养等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三是纪律之弦要时刻紧绷。军事学是一门相对特殊的学科,一些教学研究的资料数据很可能会涉及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现状,在课题研究中,地方人员也难免涉足“军事禁区”,获悉一些军事秘密。因此,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要保持较强的纪律意识,自觉遵守相关保密规定,绝对不允许主动探秘、获秘,对于已经知悉的秘密信息,要坚决保护,严防失密、泄密。

(三)招生录取要放宽来源

作为军队院校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补充,地方高校开设军事学研究生教育在招生录取上要适当放宽学生来源。一是在考生原专业类型上要放宽。地方大学目前还没有军事学本科毕业生,因此不可能限定军事学专业的学生报考,而且军事学的结构特点要求研究者既要具有“文科生”的联想能力,又要具有“理科生”的缜密思维,不应该限定报考学生的专业范围。二是在考生身份职业上要放宽。应届本科毕业生必然是研究生招收的主体;正在军队或地方相关岗位工作的人员,例如地方高校军事教师、部队军官和文职人员等,也是招收对象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类人在招生录取中通常没有障碍。但在此基础上,还应放宽对无职业、非应届考生的招收政策,例如刚刚从部队复员、具有本科学历的士兵等。三是在性别上要放宽。军队院校研究生招生往往要限定男女生比例,通常会有一些优秀的女性考生被竞争出局,十分遗憾。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更加注重理论研究,学生性别在学习研究中的作用并不关键,因此要适当放宽招生中的性别比例,尽量给予男女考生同样公平的竞争环境。

(四)培养方向要对准国防

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方向,是需要考虑并准确把握的重要问题。地方高校军事学研究生毕业后,其去向必须对准国防建设。一是通过与部队建立合作机制,毕业生直接进入部队工作。通过建立类似于“国防生”的培养和使用机制,使毕业生直接参军,经实践锻炼、综合考评合格后成为现役军官;或者通过军队文职人员招录途径,成为军队非现役文职人员,到部队单位就职。二是回到原军事工作岗位。对于部队委托培养送学的青年军官或文职人员,毕业后按照原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回到原工作岗位任职。三是赴地方军事专业或国防教育工作岗位。除了到部队任职以外,毕业生的主要去向就是地方军事专业或国防教育工作岗位。例如高校军事教研室、新闻媒体的军事专栏记者、基层武装部、各级国防教育办公室等。

猜你喜欢

军事研究生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超学科”来啦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
军事幽默:局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军事
军事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