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眼应对公共危机任务需求提升国防动员系统应急保障能力

2014-01-11吴晓平

国防 2014年9期
关键词:动员国防危机

吴晓平 余 强

着眼应对公共危机任务需求提升国防动员系统应急保障能力

吴晓平 余 强

新形势下,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面临的威胁和挑战日益加重,各种威胁和挑战联动效应更加明显。为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表明了党和政府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的信心和决心,也促进了我国应急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国防动员系统作为国防应急处突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平时打牢应急保障建设基础,确保在处置公共危机时能够提供快速高效的应急保障。

及时掌握公共危机事件信息。在“危机”中寻找“生机”和“转机”,需要我们密切关注各方面信息和动态,及时掌握各种公共危机可能爆发的信息,增强应对公共危机的主动性。一要即时了解公共危机动态信息。公共危机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和公众性的特点,可以依靠网络、短信和广播、电视、报纸等渠道获取相应信息。要密切关注媒体动态,了解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特别是本地区及周边新近发生的重大公共突发事件,及时进行分析预判,提前做好应急动员准备。二要准确判明公共危机发展趋势。公共危机事件发生之初,新闻媒体往往不会有详细和敏感信息的最新报道。此时,一方面,应与上级国防动员机构保持密切联系,获得公共危机最新情况,掌握应急动员任务需求,做好应急动员保障准备;另一方面,要通过地方政法委、综治委、应急办、部队机关等获得可靠的信息来源,确保在工作中预有准备,掌握应急动员先机。

努力提高应急动员保障能力。国防动员系统“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一支建在平时、用在关键的队伍。要广泛开展动员潜力调查,准确掌握本地区应急动员保障潜力,为实施应急动员保障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周密制定应急动员预案,并根据情况变化不断修改完善应急预案,确保遇有任何情况都能随机应变、圆满完成应急动员保障任务。要按照“建为战、管为用”的要求,根据应急动员保障队伍执行任务的突击性、专业性、长期性特点,理顺组织关系,配齐配强干部,科学统筹人员年龄和文化结构,努力提高应急动员保障队伍的整体素质。要立足应急动员保障需求,开展系统性、针对性训练,突出战备等级转换、应急动员队伍快速集结和紧急拉动等项目的训练和考核,破解训练不实、训用脱节的难题;依据修改完善后的方案预案,结合国防动员演练、政府应急演练开展军地联合实战化演练,加强军地协作,完善联动机制,提升应对公共危机的快速动员、组织指挥、情况处置和后续保障能力。

大力完善应急动员保障机制。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过去在应对公共危机时存在“运动式治理”的倾向,“天价应急”表现突出。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和南方特大干旱等应急救援中,都存在应急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导致这些地区遂行重大应急任务时必须依靠外援,这种只计结果而不计成本的“外援型”应急物资运输方式,使救援的时效性和性价比大打折扣。因此,应科学统筹应急资源配置,合理布局和储备应急资源,实现国防资源和应急资源共享共用,提高资源使用效益。应急动员保障队伍平时为民、战时为兵,在服从大局的前提下,也有着合理的利益需求,因此,必须妥善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鼓励和调动应急动员保障队伍遂行任务的积极性。如应急运输保障队伍在执行训练、演习、抢险救灾、应急维稳等任务时,应实行道路优先通行和免除通行费、税费等优惠政策,降低运输企业的运营成本,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此外,在处置公共危机时,部队、公安、民兵等应急力量应首先挖掘自身资源,立足自我保障,努力减轻应急动员保障压力。

(本栏责任编辑:伍锡星)

猜你喜欢

动员国防危机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国防小课堂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音乐迪斯尼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危机”中的自信
“缺少衣物难过冬,动员亲朋送春风”等十二则
危机来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