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罗斯谋求航天复兴的战略考量

2014-01-11马建光

战略决策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航天事业苏联航天

张 超 马建光

近年来,俄罗斯在航天领域动作频频,引人注目。2013年11月21日,俄利用“第聂伯”运载火箭技术,成功发射了32颗卫星,不仅刷新了2天前由美国创造的“一箭29星”的记录,再次拔得世界头筹,更是对早些时候俄高调强化航天领域建设的强力支撑。

2013年4月,俄总统普京以 “宇航节”为契机,召开航天领域工作会议,对航天领域的未来发展任务进行部署,宣布2013年将为支持航天领域发展拨款1811亿卢布,约合60.3亿美元,是2008年的近三倍。①Путин вышел на связь с МКС в День космонавтики,http://www.mk.ru/politics/russia/article/2013/04/12/840504-putin-vyishel-na-svyaz-s-mks-v-den-kosmonavtiki.html,2013-04-12.

自普京去年重新当选总统以来,多次强调航天事业在俄国家发展中的优先地位,并指出,“开发航天潜力是俄国家政策的优先方向之一”。②А.Н.Перминов.Роскосмос//М:РЕСТАРТ,2005г.C.3.作为当今世界的重要一极,俄政府再次将目光聚焦于航天建设,不仅显示其力争解决阻碍俄航天事业进一步发展诸多问题的坚强决心,凸显俄罗斯民族深厚的航天情结,更有着谋求重振昔日航天事业辉煌,为其大国复兴提供强力支撑的战略考量。

一、俄罗斯航天曾经的辉煌

1953年至1964年不仅是世界航天史的奠基时代,更是俄罗斯航天史上的第一段辉煌时期。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两极阵营的领导者,美国与苏联分别率先掌握了V-2火箭技术,并以此为基础开始了对第四领域——航天领域的争夺。期间,苏联率先发力,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夺得多项世界第一,不仅为其日后航天事业的繁荣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更有着重要的政治、军事意义。

(一)火箭技术增强了苏俄的战略威慑能力,为航天事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与美国侧重于研发长程战略轰炸机以增强战略投射能力不同,苏联另辟蹊径,以V-2火箭技术为基础,着力研发弹道导弹技术,以弥补在战略轰炸机研制上的短板,力求实现平衡。1957年3月3日,苏联科学家以自行研制的RD-103火箭为动力,成功试射了世界史上第一枚洲际导弹SS-6,较美国发射的第一枚洲际弹道导弹早了9个月,不仅证实了火箭攻击技术的战略投送能力,使苏联率先掌握了攻击美国本土的能力,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美战略威慑的平衡。更重要的是,苏联火箭技术发展的良好开端,为其航天事业的壮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人造卫星技术拉开了人类太空时代序幕,使得人类对自然的研究、利用跨入新阶段

苏联率先掌握洲际弹道导弹技术之后,对火箭技术的应用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仅仅在SS-6洲际导弹试射成功后7个月,苏联就于1957年10月4日利用多级火箭技术成功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 “Sputnik-1”,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将人造物体送入绕地轨道的国家。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不仅对于本国的航天事业有着重要意义,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许多国家的运载火箭和航天器研制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人类的太空时代拉开了帷幕,为日后人类真正打入太空奠定了技术基础。

(三)载人航天技术是其航天强国地位的核心基础,确立了俄在世界航天领域的优势地位

在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基础上,苏联航天人再接再厉,又创历史。1961年4月12日,苏联航天员尤里·加加林搭乘 “东方”载人航天飞船,完成历时108分钟的绕地飞行后成功返回地球。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突破地球引力的束缚,进入了外地空间,标志着航天技术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此外,苏联还于1963年6月相继发射了 “东方-5”、 “东方-6”宇宙飞船,首次实现了宇宙飞船的编队飞行,并于70个小时后安全返回地球。不仅凸显苏联在载人航天技术上超然的领先地位,也为人类进行大规模太空活动提供了可能。

除上述之外,苏联时期航天事业的辉煌仍有诸多例证。如1965年3月18日,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走出 “上升-2”飞船,首次实现人类航天史上的太空行走;1971年4月9日,世界上第一艘长期停留在太空的 “礼炮-1”空间站由苏联发射成功;1984年7月25日,苏联宇航员萨维茨卡娅离开 “礼炮-7”空间站,成为第一位在太空行走的女宇航员等,都已深深镌刻在俄罗斯民族记忆中,代表着过往的辉煌与骄傲。

二、俄罗斯航天的现有优势

苏联时期在航天领域取得了诸多辉煌成就,但随着苏联解体、俄罗斯独立后,国内长期的政治不稳定与经济颓势,其航天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巨大影响。但是,苏联时期航天事业的辉煌并未随着苏联解体而烟消云散。继承苏联航天事业衣钵的俄罗斯仍在诸多领域保有其独特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全面规划,发展具有连续性

尽管苏联已经成为历史,但苏联时期注重规划、全面协调的发展模式对俄航天领域仍有重要指导、借鉴意义。俄罗斯不仅摒弃了苏联时期过于僵化的计划经济模式,在航天领域发展的规划上也体现出更加灵活多样的特点,更加有效地发挥出规划性发展的连续性优势。

自俄独立以来,先后出台多项航天领域发展规划以明确优先发展方向,协调有限的资金技术,保持其在载人航天、火箭技术开发等核心优势项目上的竞争力。包括 《2013~2020年俄罗斯航天活动国家规划》在内,俄在航天领域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国家规划计划、联邦专项计划,如 《2006~2015年俄罗斯联邦航天规划》、《2012~2020年支持、发展和应用GLONASS系统》和 《2006~2015年俄罗斯航天发射场发展》两个联邦专项计划等。通过相关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俄航天管理机构和相关工业行业形成了较为顺畅的协作模式,不仅为其发展提供了战略性指导,更重要的是,对于独立以来长期处于资金匮乏的航天事业来说,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俄在航天核心技术领域的优势地位。

(二)工业体系健全,一体化发展水平较高

俄继承了苏联约90%的航天工业,苏联时期遗留下来的航天工业遗产为俄航天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工业基础。诸如俄空天防御部队的主要武器装备的研产机构、大部分航天与导弹工业的科研设计机构和工业企业等基本上都是在苏联原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苏联雄厚的航天科研、装备生产、测试试验和技术应用实力,为独立后的俄迅速完成发展模式的更新、转变提供了广阔平台。

健全的工业体系便利了俄对航天工业的研产一体化改造。自2009年起,俄航天局陆续组织对其航天领域的科研、生产机构进行较为彻底的改组合并,建立起多个具有俄独有特色的科研生产联合体,如机械制造科研生产联合体、俄罗斯能源火箭公司等有限责任公司,拉沃奇金科研生产联合体、赫鲁尼切夫国家航天科研生产中心等联邦制企业等,以实现俄航天工业的一体化发展,突出其规模优势,更好地适应其不断加速转变的市场经济体制。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俄主要的核心技术研产机构都是以一体化集团形式存在和发展的。如科罗廖夫能源火箭航天公司的下属机构不仅包括伏尔加设计所、滨海科技中心等科研、设计机构,还包括宇宙生产联合体、实验机器制造厂等生产机构,以协调航天技术的科研、生产一体化发展。

(三)军民融合式发展,相互转化能力强

航天领域的进步发展需要强大的经济支持,苏联时代的航天辉煌是以国家持续的大规模经济投入为基础的。尽管取得了诸多成就,但苏联固步自封的发展模式和以军事应用为主要目的发展导向,却在客观上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俄在独立后一定时期内,受困于国内政治不稳定局面及 “休克疗法”对国民经济的毁灭性影响,无力对航天领域予以持续的大规模资金支持,因此,改革其原有的军事中心发展导向,实现军民融合一体式发展,不仅顺应了世界范围内高新技术研发军民融合的大趋势,更是俄对自身实际政治、经济状况和航天科研现实需求进行分析后作出的理性选择。

自1996年起,俄先后出台 《俄罗斯联邦航天活动法》、 《俄罗斯国防工业军转民法》、 《2020年前及未来俄联邦国防工业发展的国家政策基础》等一系列法规、政策,以明确俄航天领域的军民两用发展模式,确定在航空航天、电子通信等工业部门优先采用军民两用技术,“GLONASS”卫星导航系统即是军民一体化发展的代表之作。

三、俄罗斯航天的实际窘境

毋庸置疑,当前俄在航天领域的许多方面仍保持一定的优势,但大量长期积累下来的矛盾与困难已使这些仅存的优势难以为继,主要表现如下:

(一)研产设施损耗严重,陈旧装备事故频发

俄航天领域的主要基础设施几乎全部继承自前苏联。③А.Н.Перминов.Роскосмос//М:РЕСТАРТ,2005г.C.17.二十多年投入不足的运营使得设备损耗严重,技术更新停滞不前,科研条件更是普遍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随着陈旧设备不断退役,以及世界航天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俄现有运载火箭、航天器越来越无法满足其航天事业正常的运转、发展需求。④Патриотами не рождаются//Красная звезда,12 апреля 2013г.俄航天事业仅仅依靠前苏联衣钵维持已难以为继,近年来航天事故不断即是佐证。近两年,俄航天业先后发生10起事故,损失了十数枚航天器,从2010年12月5日的 “质子-M”火箭燃料加注过量导致3颗 “格洛纳斯”卫星发射失败至今,俄航天事故频发,包括军用测量卫星 “大地-IK-2” 失踪、尖端通讯卫星 “Express-AM4” 失踪、 “进步” 货运飞船历史上首次出现事故、搭载中国探测器的 “火卫-土壤”火星探测器未进入预定轨道、通讯卫星 “子午线”坠毁等。其中,运载火箭问题首当其冲,俄航天安全性不仅令人担忧,而且无疑凸显目前俄航天事业的尴尬局面。

(二)航天管理混乱,行业内部发展失调

尽管多年来俄每年航天发射次数占到全球总数的40%以上,但太空经济总额比重却只能在3%上下徘徊。⑤Все было впервые и вновь//Российский космос,2013,№ 4.С.30.当前俄国内100余家航天企业平均开工率仅33%,行业内部发展严重失调。⑥Николаев.А.Полет на год//Российский космос,2013,№ 1.С.18.虽然部分企业通过承接商业活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技术更新,从而在整体上保证了俄技术水平仍居世界前列。但是,更多的企业则处于开工严重不足的状况,甚至部分企业长期处于半破产状态。10多年的 “饥饿状态”使得俄无力在技术开发与探索上持续保持大规模投入。

尽管俄通过航天领域的军民一体化发展为航天领域自身发展带来了有益影响,商业航天活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俄航天领域的 “饥饿状态”,但在另一个层面上,商业化发展却使得俄航天地位在世界范围内持续降低,普京就曾痛心疾首地指出,“俄航天事业有沦为 ‘航天马车夫’的危险。俄除了负责向国际空间站运送货物和工作人员之外,还靠运送太空游客赚钱,这并不能让人高兴。”⑦ГородкосмонавтовназовутЦиолковским //http://www.utro.ru/articles/2013/04/12/1112977.shtml,2013-04-12.这种 “廉价”运营,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现阶段俄航天事业的无奈。

(三)人才外流后果凸现,航天领域面临 “老龄化”

苏联解体后,受诸多因素影响,俄航天事业迎来了十多年的低潮期。期间,航天科技人才出现大量流失,大批富有才华的航天人才外流,迁往美国和欧洲,留守国内航天事业的工作人员则由于待遇、福利制度等问题,不满情绪积压,工作积极性深受挫伤,离岗改行的不乏其人。

更为严重的问题是,俄航天工业已经很难吸引到青年科技人才。当前俄航天企业员工平均年龄为41.5岁,其中45%已超过60岁,其余55%人员平均年龄不足30岁。⑧Медведев утвердил космическую программу России до 2020 года//http://vz.ru/news/2012 /12/31/614475.html,2012-12-31.随着老一代航天技术人员的老去,人才匮乏的影响对于俄航天事业进步与发展的影响将愈加明显。而作为宇航员的输送基地,俄军兵员素质也逐年下降,逃兵役屡见不鲜,甚至有通过招收服刑人员以充实兵员空额的现象发生。⑨Цыганок.А.Основные проблемы Российской армии //http://www.polit.ru/article/2010/06/10/army/,2012-06-10.

四、俄罗斯推进航天建设的战略考量

针对当前存在的诸多问题,俄政府希望通过加大投资力度,谋求航天领域再发展,以稳固其在航天领域传统的优势地位,进而抢占新兴国际航天市场。2013~2020年,俄政府将拨款1.6万亿卢布,推动俄航天事业全面发展。笔者认为,综合其具体规划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战略考量:

(一)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突出其军事保障能力

近年,俄不断推进远东地区开发,尤其自2009年美国实施 “重返亚太”战略以来,俄军以 “新面貌”军事改革为契机,不断强化远东方向的军事力量建设。俄罗斯不仅把多个导弹发射基地移师远东,并且在远东地区部署了最新的 “沃罗涅日-M”型雷达系统,以加强对该方向的导弹预警及太空监视能力的建设,⑩马建光:俄罗斯加快远东建设的战略考量[C].解放军报,2012年8月25日。还在远东地区举行了自俄独立以来最大规模的 “东方-2010”战略战役演习,彰显其在远东地区的军事力量。

位于俄西部的普列谢茨克发射场任务承载能力有限,并且处于西方反导系统的严密监控之下,难以保证俄航天发射的任务需求。现阶段,俄重大发射任务主要依靠从哈萨克斯坦政府高价租用而来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基地来执行,不仅制约了俄在航天基础设施利用上的自主权,更使其空天防御体系的军事威慑作用大打折扣。

因此,作为远东地区力量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东方航天发射场意义重大。目前,该项目建设情况进展顺利,预计2018年可执行载人航天发射任务。与此同时,俄政府斥资对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实施了进一步升级改造。随着远东航天发射场的建成、西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改造工程的逐步完成,俄未来将有效减轻对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发射场的依赖,其基于强大航天发射能力的战略威慑作用将进一步增强。

此外,作为涵盖安保、医疗、通信、能源供给等多项功能的新一代综合发射系统,远东航天发射场的建成对于其所在的阿穆尔州而言,势必成为拉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对于俄远东开发战略的实施也将大有裨益。

(二)推动应用领域跨越式、多元化发展,拓宽俄罗斯航天事业发展路径

苏联时期,以 “和平”号空间站为代表,俄拥有一系列科学技术运用领先、建造技艺精良的航天设备,是当之无愧的世界航天大国。但苏联解体后,其航天业的发展却受技术、资金等诸多因素影响近乎停滞不前。据俄航天专家巴图林评估,“俄航天事业相对于正常发展时期,发展至少停滞了25年”。⑪Ю.М.Батурин.Мировая пилотируемая космонавтика//М:РТСофт,2005.С.625.

因此,俄下定决心通过大规模资金投入以推动航天领域发展。除了保持俄在载人航天领域一贯的领先地位之外,俄也注重发展地球遥测、卫星通信、深空探索等领域能力,试图通过俄航天事业的多元化发展,盘活现阶段主要依靠代理载人发射与卫星发射任务以换取少量资金支持的窘境。优先研制有竞争力的生产新工艺,集中发展卫星通信、对地遥感、导航保障、遇险人员搜索和救援、突发事件监控、对配有空间自动识别系统和个人遇险无线坐标的移动物体进行跟踪和监测等技术。⑫2013~2020 年俄罗斯航天活动国家规划,http://www.ru.china-embassy.org/chn/kjhz/elskjtx/t1076370.htm.此外,俄与乌克兰、白俄罗斯、印度、古巴、哈萨克斯坦等国联合开发的 “格洛纳斯”卫星定位系统计划也将继续深入开展。

(三)加快新一代航天设备及相关技术研发,抢占航天科技发展制高点

作为人类航天事业的先驱者,俄制运载火箭、航天飞行器曾被人们誉为 “工业与天才完美结合的艺术品”。但苏联解体所带来的经济、政治上的诸多影响,不仅使新型运载火箭、航天器的研制陷入困难,甚至正常的装备更新换代也难以继续。

为尽快摆脱此种困境,俄将进一步加快新式运载火箭、航天飞行器相关技术研制、生产进度,创建火箭航天设备先进样机的科技储备,其中装配有先进发动机装置的运输动力设备到2018年应能准备进行飞行设计测试。⑬2013~2020 年俄罗斯航天活动国家规划,http://www.ru.china-embassy.org/chn/kjhz/elskjtx/t1076370.htm.俄除了2013年将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试验轻型和重型 “安加拉”运载火箭,还计划于2015年启动专为东方发射场研制的 “罗斯”运载火箭的实装试验,预计从2018年起通过启用这种新型运载火箭把下一代载人飞船送入太空。

(四)调整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为航天事业不断注入活力

在 “新面貌”军事改革进程中,俄政府对相关院校设置进行了调整,并大力推行高校、企业联合培养模式,如莫斯科航空学院就加强了同 “能源”火箭生产综合联合体的人才联合培养合作,以期提高航天人才培养质量、拓宽航天人才培养路子。一方面,在人才培养上,更加注重专业导向人才的培养模式,更加强调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重视业务水平,更加突出专业知识的传承积累作用。另一方面,针对目前俄航天领域从业人员 “老龄化”趋势加快发展的现状,俄还适当调整了退休政策,关键技术人才可选择适当晚退、延退,并给与相应的额外奖励补助。

此外,为激发航天人的工作热情,普京还决定以加加林的名字设立政府专项奖金,每年选出10名对发展俄航天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给予每人100万卢布(约合 3.5 万美元)的奖励。⑭До 2020 года Россия на космос потратит 60 млрд долларов //http://www.bagnet.org/news/world/208464,2013-02-23.

尽管人才机制建设的缺失并非朝夕之间可以弥补,但俄最近一系列的调整、补救措施无疑为处于低谷期的俄航天从业人员注入一剂 “强心针”。

(五)理顺航天管理乱局,为重振航天事业创造良好政策环境

俄独立之后并未对苏联计划经济条件下制定的诸多技术标准、规范文件进行梳理整合,使此类工作长期处于 “放养状态”,有关部门并未承担起相应责任,这些都同俄现有航天管理机构——航天署编制严重缺乏、工资水平低下、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等问题密切相关。

航天领域管理混乱导致诸多问题的产生,如研制生产普遍拖期、费用普遍超支、国产电子基础元器件不能满足航天发展的需求等正在一步步吞噬着俄承接自苏联的行业优势。作为此次航天领域会议的另一重要动向,俄将可能组建新的航天部,通过重新组建新的管理机制、扩展航天管理部门职能,来争取解决因管理不善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

五、俄罗斯加强航天建设的历史必然

(一)深厚的民族航天情结是重振航天辉煌的主观要求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坐 “东方一号”宇宙飞船从拜科努尔发射场腾空而起,驶向太空。这不仅是加加林个人的首次太空之行,也是俄罗斯民族的首次太空之旅,更是整个人类首次进入太空。

自此,这一天被俄罗斯人作为 “宇航节”来纪念。时间荏苒,在今日的俄罗斯大地上,许多苏联时期的节日已经难觅踪影,但是 “宇航节”却被完整地传承了下来,深深地反映出俄罗斯民族对于那段辉煌岁月的眷恋与自豪之情。

在加加林进入太空五十周年之际,联合国在俄政府的提议下,正式将4月12日命名为 “国际载人航天日”,不仅是世界对于俄罗斯民族所作出的杰出贡献的认可,更承载着俄罗斯期望续写航天大国辉煌、重振航天大国雄风的良苦用心。

尽管现阶段俄航天领域的现状与发展存在着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与困难,但无可置疑的是,不论是苏联人还是俄罗斯人都仍对俄罗斯民族所开创的人类的新时代而自豪不已。他们不仅将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入太空,还有代表整个人类第一个完成太空之旅的加加林、世界上第一位女太空人捷列什科娃等让人难以忘怀的过去,都无声地体现出俄罗斯民族深厚的航天情结。

(二)大国复兴梦的实现是重振航天辉煌的客观要求

普京确立的俄未来航天发展任务表明,俄政府希望多项举措综合施策,尽快补偿其长期存在的航天设备老化、人才短缺、创新乏力和电子元器件严重依赖进口等短板,体现了其力图扭转航天事业颓势,巩固俄传统航天强国地位的决心和紧迫感,也隐约透露出其通过振兴航天事业以促进俄国家安全,牵引带动工业、电信、医疗、交通等领域全面振兴的治国方略,彰显普京希望通过复兴航天事业来推进俄大国复兴的雄心壮志。

自2000年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在其强硬的领导风格之下,不仅国内政治趋于稳定,经济形势日渐好转,军事改革也取得初步成效,俄罗斯大国复兴梦想正在一步步实现。作为大国复兴、再创辉煌的重要标志,尽快推动航天事业走出困境、取得新的跃升,无疑成为当前俄罗斯的紧迫任务之一。

冷战结束以来,北约东扩步步紧逼,美、欧等战略对手动作频频,不断压缩俄战略空间。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又高调宣布调整亚太部署,强化地区军事存在,亚太地区安全局势不断动荡,进一步使俄东部战略利益受到严重冲击。在此情境下,航天事业的发展与繁荣对于俄罗斯而言不仅是出于对昔日航天事业辉煌的眷恋,更有着巩固俄空天战略利益,为维护国家安全稳定提供有力战略支撑的现实需求。

随着普京重返克宫、绍伊古履新以来,俄不断加快海军建设步伐,以 “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为代表的一系列新式海军装备不断列装,太平洋、地中海等方向军事力量不断得到强化,俄昔日海上强国的风貌正逐步恢复,为其实现大国复兴不断增长助力。作为苏俄辉煌时代的另一支柱,航天事业实现复兴与再发展更加凸显出紧迫性。解读近来俄政府以 “宇航节”为契机而高调筹划未来航天事业发展蓝图的种种举措,跃然而出的是以普京为代表的俄罗斯民族对于实现大国复兴梦想的不懈追求。

猜你喜欢

航天事业苏联航天
我的航天梦
航天梦,我的梦
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的推动者——孙家栋
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的推动者
——孙家栋
让我们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奋斗
逐梦航天日
辉煌六十载业绩耀千秋--纪念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
航天股为何遭爆炒
苏联出版节的由来及其变迁
苏联克格勃第五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