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新媒体设计

2014-01-10吴小勉

今传媒 2014年1期
关键词:可能性表达后现代主义

吴小勉

摘 要:“博客”、“微博”等新媒体互动平台为普通民众提供了交流和自我表达的可能,这种普遍参与的多元化意识形态正是“后现代主义”在当代生活的真实体现。面对“后现代主义”意识形态和现代化高科技的碰撞,当代媒体人应当反思新媒体的设计方法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新媒体;表达;设计;可能性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1-0103-02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媒体逐渐在当代社会中普及,读者可以借助于网络通讯快速、便捷地了解国内外的实时资讯。如今新媒体在新闻界已占据了重要地位,如何设计符合时代潮流的新媒体形态已成为当代新闻人思考的课题之一。

新媒体的设计问题不可以封闭和孤立的探讨和研究,而是需要结合当代的社会意识形态去深入分析。在我国当代社会中“后现代主义”的艺术、文化思潮已逐步显现,因此有必要结合“后现代主义”来反思新媒体的发展方向。

一、后现代主义思潮

对于“后现代主义”的认识和把握可以从“可性能”入手,这也是“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等意识形态的重要区别,可以将其分为三个层次去理解:

1.高度自由和创造的精神[1]

“后现在主义”对于“现在主义”以及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和批判,并辩证地从“现代主义”和传统文化中吸取各种养料,因此“后现代主义”的高度自由精神首先并不是对于传统的彻底否定,而是反思和辩证的包容、接受和利用。创造精神在于对一切固有形式的突破。为了追求高度的自由,“后现代主义”可以突破现在的学科划分、固有的设计结构等外部障碍的约束,不断创造新的设计构造体系。

2.社会全体民众大胆表达自我的精神

“后现代主义”强调的自由与创造的权利并不局限在社会的上层建筑、知识分子,而是全民享有的自我表达的权利。因此“后现代主义”包容的文化具有高度的丰富性和多元化特点。

3.不以自身为中心,也不以任何事物的存在为前提

高度的自由在設计学领域就是不隶属或局限于任何风格或流派,因此从艺术设计领域分析,“后现代主义”设计与之前出现过的“装饰艺术”运动、“现代主义”设计以及“国际主义”风格完全不同,严格意义上说它不能算一种设计风格,而是一种对设计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意识形态。“后现代主义”追求的可能性实质上是摆脱“现代主义”中各种固化的形式和表达中的障碍,使社会中的全体民众可以更多地参与表达和创造。近现代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依然为消除形式上的障碍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而全民参与表达这一民主化思潮更使得“后现代主义”设计所服务的对象变得更为广泛。

二、后现代主义与新媒体设计

“后现代主义”并不是虚无和空洞的,它对我们所生活的当代社会已经产生了很多的影响。在新媒体领域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设计和制作而成的“博客”、“微博”等互动交流平台,为普通民众提供了交流和自我表达的可能性,表达的手段不仅仅局限于文字的使用,图片、视频、音频、GPS全球定位信息以及各种动画图标和符号都可以成为表达的新形式,表达和传递的内容也是更加多元化[2]。这种普遍参与的多元化意识形态以及全新的表达方式正是“后现代主义”在当代生活的真实体现。

高科技的发展为普通民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创造和表达自我的可能。数码相机的发明使用户省去了购买胶卷和照片打印的开支,增加了普通民众参与摄影艺术创作的可能性。更多数码照片的最终载体并不是纸质的相片,而是运用网络技术搭建的“微博”以及“个人空间”,人们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或是素不相识的浏览者传递着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表达和审美趣味。数码摄像机以及随之搭载的大容量存储设备的发明和普及使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记录下自己身边的映像,国内著名的视频网站“土豆网”更是提出了“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的理念,这是非常鲜明的“后现代主义”观点,是未来新媒体发展的大势所趋。

三、新媒体设计的使命

面对“后现代主义”意识形态对新媒体产生的影响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当代媒体人有必要重新反思自身的使命和职责。以往媒体人通常是新闻的表述者和传播者,而受众人群只是新闻的读者。然而在“后现代主义”意识形态中普通民众可以广泛地参与到新媒体的创造和表达之中,他们既是新媒体的服务对象,又成为了新媒体的创造者之一。他们可以表达更为多元化的需求、个人情感和审美意识。他们不再满足固定的读者身份,而是希望新媒体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创造空间和表达可能。因此当代媒体人的职责已不再仅仅局限于传播咨询,而是应该更多地去思考如何突破固有形式,使人们更加广泛地参与到新媒体之中;如何合理运用先进技术为人们的创造和表达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如何运用造型和形式美的基本原理使普通人也可以更加便捷地创造出个性化、多元化的新媒体作品。

这些新的目标对当代新媒体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和不懈努力才能更好地完成当代媒体人的使命。

首先,当代新媒体人需要进行思想意识的转变。

改变固有和惯性的思维模式,将新闻的“创作权”和“表达权”分享和交付给普通民众。媒体人勇于从“台前”走到“幕后”,甘做绿叶。从广泛提供人们创造和表达的可能性出发,在新媒体形态的设计之初就需要思考如何为人们提供创造空间和平台,而不是仅仅考虑如何完成新闻内容的表述。同时需要善于学习传统文化,不断从传统艺术中吸收养分,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反思和创新。而不是盲目的否定和颠覆传统。因为“后现代主义”具有丰富性、多元化的特点,所以需要当代媒体人注重多元文化和思想的吸取,这其中也包含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反思。

其次,当代新媒体人需要善于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人们的创造和表达提供更多的可能。

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数码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为创造和设计开辟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如今不仅是PC终端机,更多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也被广泛地运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数码技术的即时化、信息化、互动性等特点可以为新媒体的发展带来强劲的动力。科技进步带来的“可能性”将会为人们提供更多设计和创造的平台,这也正是暗合的“后现代主义”的主要思想。

再次,增加对于普通民众和微观叙事的关注。

“后现代主义”意识形态中往往包含了对于宏大叙事的不信任以及对于微观叙事的关注[3],人们更加关注个人的成长、生活、情感、家庭等细微的社会现象,更加关注身边朋友以及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因此媒体人也需要反思自己的关注对象,将自己的视野更多地投向普通的民众。新媒体自身虽得益于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但却不能够让科技将一部分人边缘化。当代新媒体的受众者和参与者主要是熟悉数字产品的青年人,未来新媒体的设计应当使并不精通数字产品的人群,尤其是中老年朋友也能够突破科技的屏障,在新媒体搭建的平台上自由地交流和表达自我。

最后,当代新媒体人还需要善于运用造型和形式美的基本原理为更多非专业人士的创造和自我表达提供必要的支持。新媒体的外在形式直接影响到其内容的传播,用户在审美享受中不仅更容易接受新媒体所包含的内容,同时也增加创造和表达的愿望。大多社會民众并没经过形式美和艺术设计的专业训练,所以如果在完全没有辅助和支持的情况下进行独立设计是相对困难的,因此当代新媒体设计师应该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对于形式美的把握能力给予他们恰当的帮助和支持。支持的形式可以是多样化、不拘一格的。新媒体设计师可以提供精心准备好的构图模板,配色模板等设计元素,也可以提供多元化风格的设计范例,以引导人们去创造和构思。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新媒体设计师的帮助和支持是不可或缺的,但他们还须明白在“后现代主义”思潮中设计师的职责是为他人提供更多创造和表达的可能性,因此辅助和支持不能成为代替他人去完成设计,否则就是剥夺了人们创造和表达权力。

四、结 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媒体的传播方式和功能形态都发生了变化。在“后现代主义”意识形态下,新媒体服务于全体大众,更重要的是普通民众不再只是新媒体的接受者和阅读者,他们也成为了新媒体的参与者和创造者,这是“后现代主义”的重要特征和未来新媒体的发展的方向。面对这一趋势当代媒体人需要及时反思自身的职责和使命,将新媒体的设计观点从我来表述和传播转变为为更多人能够去参与表达创造条件。为了完成这一目标,需要当代媒体人能够善于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以及自身在形式美方面的专业能力,关注普通百姓的生活与情感,为社会民众快速、便捷地创作出反映人们各自使用需求、审美标准和情感表达的新媒体作品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 高宣扬.后现代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 涂光晋,吴惠凡.表达交流争论整合——新媒体时代新闻评论的变化与反思[J].国际新闻界,2011(5).

[3] 宋彦.新时期中国电影的现代性、后现代性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3).

猜你喜欢

可能性表达后现代主义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幻想
观念可能性与现实可能性
小学数学《可能性》智慧教育案例设计
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之我见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油画创作过程中的自我情感表达分析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宗教音乐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展现与表达研究
浅谈后现代主义对服装设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