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塔斜拉桥拉索锚固区混凝土设计与应力计算
2014-01-08谢宝健
谢宝健
(天津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广东深圳 518000)
0 前言
独塔斜拉桥因为结构优美、大气简洁,适用跨径灵活而受到广泛采用。独塔斜拉桥的主塔通过拉索的传递承担主梁的恒载和活载。主塔的承载能力、使用性能及耐久性事关整座桥梁的安全及服务性能,因此,主塔的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拉索锚固区又是将索力牢靠、均匀地传递到主塔塔身的重要受力构件,拉索锚固区的设计是整个主塔设计的关键点。主塔的斜拉索锚固区混凝土受到恒载、拉索索力、环向预应力等等多种荷载的综合作用,受力非常复杂。本文基于东平东江大桥实际工程案例,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对主塔建立整体模型,对主塔拉索锚固区混凝土进行应力分析。
1 工程概况
东平东江大桥总体位于S255(东江大桥)和X195(石洲大桥)之间,呈南北走向,桥长约1 816 m,其中主桥为2×148 m独塔斜拉桥。该桥双孔单向通航,采用独塔布置,这样可减少主桥长度,采用塔、梁固结的预应力混凝土独塔单索面斜拉桥,主梁采用流线形单箱五室断面。桥梁宽度为34.1 m;该桥拉索为单索面、辐射形布置,梁上索距6 m,塔上索距1.8 m。拉索采用技术较为成熟的低应力双层HDPE防护平行热镀锌钢丝拉索,为抗拉强度1 670 MPa的φ7 mm高强平行钢丝组成,规格为PES(C)7-139~PES(C)7-265。
桥面以上塔柱高75.5 m,塔柱采用矩形空心断面,断面尺寸为360 cm(横桥向)× 700 cm(顺桥向);桥面以上15 m,顺桥向宽度由7m变化到8m。塔冠横桥向成“V”型,并考虑挖空,形成艺术造型。塔上斜拉索直接锚固于内塔壁凸出的锯齿状混凝土块上,凸出的锯齿锚固要比内凹的锯齿锚块做法更安全可靠,拉索锚固区部分采用二次张拉预应力钢绞线。
2 计算荷载及环向预应力系统
2.1 计算模型中考虑的荷载
(1)恒载:
混凝土主塔采用C60混凝土,混凝土容重取为26 kN/m3。
(2)斜拉索索力:
斜拉索索力采用MIDAS2012程序建立全桥整体模型进行静力计算分析,主梁、主塔、墩身、桩基采用梁单元模拟,拉索采用只受拉索单元模拟,采用Ernst公式修正拉索弹模,从而考虑拉索垂度的影响。
取使用阶段最不利荷载组合下索力工况,塔顶从上至下依次为:L21(R21)为6 364 kN;L20(R20)为6 138kN;L19(R19)为5 878 kN;L18(R18)为5 703 kN;L17(R17)为5 381 kN;L16(R16)为5 221 kN。成桥索力为L21(R21)索力为5 600 kN;L20(R20)索力为5 479 kN;L19(R19)为5 347 kN;L18(R18)为5 224 kN;L17(R17)为4 940 kN;L16(R16)为4 841 kN(其他略)。实际施加时,相应换算为锚固块索孔周围的节点力,其作用方向与相应索孔的倾角一致。
(3)温度作用:
体系升温20℃,降温25℃;主塔左右侧面温差按《公路斜拉桥设计细则》(JTG/T D65-01-2007)第5.2.5条第3款考虑±5℃。
(4)风荷载:
基本风速取31.3 m/s,风荷载大小按《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 D60-01-2004)采用。
2.2 环向预应力系统
斜拉索锚固在混凝土塔壁上,在索塔锚固区内,斜拉索强大的水平力将在索塔侧壁内产生很大的拉应力,并在锚固面上产生较大的弯曲应力,并且索塔锚固区构造复杂、受力集中,应力分布十分复杂。为确保锚固区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抗裂安全性,必须在锚固区设置预应力以平衡混凝土的拉应力。该项工程主塔拉索锚固区设置环向预应力系统,采用2根环向束,全长10.789 m,fpk=1 860 MPa,张拉控制应力为0.75fpk=1 395 MPa,管道摩阻u=0.25,管道偏差系数k=0.001 5;环向束采用两端张拉;采用2根直线束;单端张拉,采用二次张拉工艺,一端钢筋回缩和接缝压缩。尾索节段所设置的环向束为7根19Φs15.2,直线束为6根5Φs15.2,钢束布置见图1所示。
图1 预应力钢束平面布置图(单位:cm)
预应力荷载取考虑预应力损失的有效预应力。在有效预应力的计算中主要考虑了摩阻损失σl1、锚具变形压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σl2、钢筋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σl5、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σl6。
(1)索中点处预应力损失最大,管道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2)锚具变形、钢筋回缩和接缝压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3)钢筋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4)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综上,永存预应力σ=1395-457-0-79=859(MPa)。
2.3 计算荷载工况
计算采用最不利荷载工况为:恒载(自重)+运营阶段索力+温度荷载+预应力。
3 环向预应力有限元计算模型
本文将桥面以上塔柱建立三维仿真模型(见图2),采用ANSYS 9.0进行主塔锚固区有限元计算,模型高49.5 m。先利用Autocad建立塔柱的三维模型,把cad三维模型导入到ANSYS,再采用退化的四面体单元Solid45进行网格划分。solid45单元用于构造三维实体结构,该单元通过8个节点来定义,每个节点有3个沿着xyz方向平移的自由度.单元具有塑性,蠕变,膨胀,应力强化,大变形和大应变能力。
图2 三维仿真模型
预应力钢束采用Link8单元。Link8单元是有着广泛的工程应用的杆单元,常用来模拟缆索、连杆、钢束等。这种三维杆单元是杆轴方向的拉压单元,每个节点具有三个自由度:沿节点坐标系X、Y、Z方向的平动,该单元不承受弯矩,具有塑性、蠕变、膨胀、应力钢化、大变形、大应变等功能。钢束与混凝土单元采用约束方程耦合。预应力采用降温法,索力以均布荷载施加在锚块上。模型边界条件为塔底节点全部固结。模型共468 610个单元,134 940个节点。
4 主塔拉索锚固区混凝土应力计算
(1)计算荷载工况作用下,半模型混凝土立面正应力σx(顺桥向)分布(见图3)。
图3 全节段应力云图(单位:MPa,正为拉应力,负为压应力)
从半模型混凝土立面图可知,正应力σx分布范围为-0.36 MPa~-3.1 MPa,整体比较均匀,主要分布在-1.4~-2.5 MPa之间。横桥向正应力σy较小,基本为0 MPa。半模型混凝土立面主应力S1为压应力,大部分区域小于0.1 MPa。正应力 σz分布范围在0.06 MPa~13.26 MPa之间,从上往下逐渐递增,尾索锚固区域局部有应力集中现象。限于篇幅,本文未示正应力σy、σz、主应力S1应力图。
(2)计算荷载工况作用下第21号尾索索孔处截面混凝土正应力σx分布(见图4)。
图4 第21号尾索索孔处截面应力云图(单位:MPa)
从图4可知,索力最大的第21号尾索索孔处截面基本全截面受压,拉索索孔至主塔内壁之间所受压应力较大,最大为-11.37 MPa,满足规范:0.7fck=0.7×38.5=26.95(MPa)要求。正应力σy及主应力S1情况类似,均满足规范要求,本文不再赘述。
(3)尾索锚固点以上区域应力分析(见图5)
图5 尾索锚固点以上区域正应力σz分布云图(单位:MPa)
由图5可知,尾索锚固点以上附近区域出现了4.6 MPa竖直方向的拉应力集中。分析其原因,主要为主塔截面只施加了水平方向的环向预应力,在竖直方向属于普钢构件,出现拉应力集中不可避免,同时由于尾索处于塔顶,没有拉索产生的竖直方向的压应力累积,所以在尾索以上的内壁边缘区域出现了较大的拉应力集中。
5 结语
独塔斜拉桥主塔拉索锚固区处的应力非常复杂,拉索对主塔产生水平向的拉力及轴向的压力,一般采用环向预应力可有效地克服拉索产生的拉应力。本文介绍了一种常用有效的环向预应力设计方法。通过本文阐述的主塔锚固区有限元实体分析方法,得出主塔大部分锚固区的应力满足规范要求,但局部锚固区(最后三根尾索)锚固上缘会出现较大的竖直方向拉应力集中。整体而言,该方法求出的应力结果较为合理,模型较真实地反映了实际情况。对于尾索锚固点以上区域竖直方向的拉应力集中,通过配置普通钢筋来控制混凝土裂缝宽度,以保障主塔的使用性和耐久性。
[1]林寅.斜拉桥索塔锚固区环向预应力束伸长量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09).
[2]于博,于西尧.某斜拉桥主塔锚固区空间应力分析[J].科学之友,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