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降温措施和不同日龄放养模式对黄羽肉鸡行为的影响*
2014-01-07朱晓彤刘连燕王丽娜池树红江青艳
朱晓彤,刘连燕,王丽娜,束 刚,池树红,江青艳*
(1.华南农业大学 动 物科学学院,广东 广 州510642;2.广州江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广 州510642)
现代集约化养禽生产在带来极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严重的问题,例如:商品肉鸡生长速度过快,造成了骨骼的生长缺陷[1];高密度饲养增加了肉鸡皮炎、呼吸道疾病和腹水症的发生[2-4]。另外,高温高湿气候使肉鸡长期处于慢性应激状态,鸡群免疫功能降低、抵抗力下降,容易导致疾病的爆发[5]。为了提高肉鸡的抗病能力和成活率,生产中大量使用抗生素和药物,造成药物在畜产品中大量残留,影响人类的健康和安全。因此,人们开始关注动物福利问题,希望通过改善动物的生活环境,增强动物对疾病的抵抗力,减少抗生素与药物的使用,为集约化养殖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保障。
广东省地处于华南地区,夏季长时间的高温高湿天气给养禽生产带来了巨大影响,高温导致的热应激,严重影响了养禽生产,降低了动物的福利水平[6-9]。另一方面,广东地区独特的饮食习惯对商品肉鸡的品质要求很高,很多经过选育的优质鸡的品种特性和高品质的肉质特性要在放养条件下才能够达到。运动场放养是优质鸡大规模养殖的一种重要方式。运动场放养可以提供更广阔的空间,降低饲养密度,改善饲养环境,并且在这种模式下饲养的肉鸡,其肉品质更加天然和健康,有效提高鸡的福利水平[10-12]。为了观察上述两种不同生产条件和生产模式给鸡群带来的生长环境和福利水平的差异,本试验采用行为学方法研究了大棚饲养条件下风扇降温和水帘降温以及舍饲、35日龄开放运动场、70日龄开放运动场对黄羽肉鸡采食、饮水、修饰、站立、运动、觅食、攻击、休息、沙浴、栖架及其他共计11种行为的影响,旨在探讨采用行为学分析方法评价肉鸡福利状况的可行性,为进一步建立黄羽肉鸡的福利养殖评价体系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不同降温措施对黄羽肉鸡行为的影响
1.1.1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2年7~8月在广东江丰实业有限公司肉鸡场的大群饲养棚内进行,选择7周龄雄性江村黄鸡,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养在配备有风扇降温和水帘降温的鸡舍内,每组3000只鸡(饲养密度为9只/m2),采用地面平养,按该公司常规管理程序进行饲养管理,试验期28 d。试验过程中在每个大棚的不同位置各放置10支温湿度计,风扇降温组和水帘降温组的平均温度和湿度分别为:31.89℃、53.42%和28.66℃、65.90%。
1.1.2 测定指标和方法
1.1.2.1 行为学指标 在鸡生长到第八周龄后的52 d、53 d、54 d、第九周龄后的58 d、59 d、60 d和第十周龄后的63 d、64 d、65 d,从上午8点到下午5点进行录像采集,摄录的影像资料在实验室进行统计分析。图像采用扫描采样瞬时记录法进行统计,每次间隔15 min进行截屏,分析截屏得到的图像中特定行为发生的肉鸡数占视野中肉鸡个数百分比。观察的行为包括采食、饮水、修饰、站立、运动、觅食、攻击、休息、沙浴共计9种行为。
表1 行为类别及其定义Table 1 Behavior categories and their definitions
1.2 不同日龄放养对黄羽肉鸡行为的影响
1.2.1 试验设计 试验选择35日龄温氏土鸡2232只,随机分为三组:舍饲组(全程舍饲,不开放运动场)、舍饲+运动场1组(35日龄时开放运动场,简称35日龄放养组)、舍饲+运动场2组(70日龄时开放运动场,简称70日龄放养组)。每组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124只鸡。舍饲组一直饲养于室内,35日龄放养组和70日龄放养组的鸡群分别在饲养到35日龄和70日龄时,开放与鸡舍相连的运动场,鸡群可以在鸡舍和运动场中自由出入。试验肉鸡采用地面平养,自由采食和饮水,24 h人工光照。气温高于30℃时进行间断性喷雾降温,按常规程序进行免疫接种。
1.2.2 测定指标和方法
1.2.2.1 行为学指标 舍饲组在96 d、101 d,35日龄放养组在98 d、101 d,70日龄放养组在97 d、104 d分别进行室内摄像;35日龄放养组在99 d、103 d,70日龄放养组在100 d、103 d分别进行室外摄像。鸡群行为的分析方法与试验设计1.1.1相同,分析指标还增加了栖架行为,共计10种行为。
1.2.2.2 血液指标 试验结束时每个重复选4只鸡,翅静脉采血,分别收集全血和制备血清。全血送至广州华银医学检测中心用于血常规测定(采用三分类仪器分析法),血清用于白蛋白、球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血肌酐、胆红素、血糖、尿酸、钙离子、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含量的测定(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1.3 数据分析
所有试验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用平均值±标准误(Mean±S.E.)表示。试验1.1.1采用t检验,试验1.2.1对不同处理组间的数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 way ANOVA),并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P<0.01为差异极显著。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降温措施对黄羽肉鸡行为学指标的影响
由图1可知,水帘降温措施极显著的提高了鸡群的修饰行为(图1a)以及第八周、第十周和总的采食行为(图1b)百分率(P<0.01);显著增加了第九周鸡群觅食行为的百分率(P<0.05,图1c);极显著的降低了鸡群第十周和总的站立行为百分率(图1d)以及第八周和总的饮水行为百分率(P<0.01,图1e),显著降低了鸡群第八周和总的沙浴行为的百分率(P<0.05,图1f)。
风扇和水帘降温措施对鸡群的运动、攻击以及休息行为无显著影响。
2.2 不同日龄放养对黄羽肉鸡行为的影响
2.2.1 不同日龄放养对行为学指标的影响 由图2可知,放养措施可以极显著提高鸡群的采食行为百分率(图2a),极显著降低栖架行为百分率(P<0.01,图2b),对鸡群的攻击行为无显著影响。放养措施也极显著的提高了鸡群总的修饰(图2d)、觅食(图2f)、运动(图2g)、饮水(图2h)、休息(图2i)以及沙浴(图2j)行为的百分比(P<0.01,);极显著的降低鸡群总的站立行为百分比(图2e)。其中放养措施可以极显著地降低鸡群在室内的饮水行为百分比(图2h),30日龄放养措施也能极显著增加鸡群在室内的修饰行为百分比(图2d),且35日龄放养组的鸡群在室外的修饰行为显著高于70日龄放养组。此外,与35日龄放养组鸡群在室外的站立、运动和沙浴行为百分率极显著低于70日龄放养组(P<0.01)。上述结果提示,鸡群修饰、觅食、运动、饮水、休息以及沙浴等行为的产生需要有比较宽阔的活动空间。
2.2.2 不同日龄放养措施对血液指标的影响
不同日龄放养措施对血常规指标的影响见表2。由表2可知,不同日龄放养对肉鸡血常规无显著差异(P>0.05)。
不同日龄放养措施对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见表3。由表3可知,血清指标中70日龄放养组血液中胆红素含量显著低于舍饲组(P<0.05)。此外,其他各项指标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
2.3 不同降温措施、放养对肉鸡行为指标的影响
表4显示,不同降温措施和不同时间放养措施对肉鸡采食、饮水、站立、觅食和沙浴行为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可作为福利评价的参考指标。
由表4可知,不同的降温措施和放养措施对鸡群的采食、饮水、修饰、站立、觅食、沙浴行为有显著的影响(P<0.05),对运动、攻击和休息无显著影响(P>0.05)。其中降温措施和饲养时间对修饰行为的影响无互作效应。
图2 不同日龄放养对肉鸡行为的影响注: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各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字母相同的表示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Fig.2 Effects of outdoor access at different age on broiler behaviorsNote:Groups with different capital letters are of high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1),while the same letters are of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3 讨 论
动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品种、营养、饲养管理、环境、疾病等多因素的影响。环境因素可以通过影响动物的神经内分泌系统,从而参与动物生长的调节,而动物也可通过对自身行为及生理功能的调节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因此,行为的改变反映了动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动物利用行为作为适
应它们身体状况和群居环境的一种重要方式,动物生活在舒适环境中,则会通过相应的行为反馈表现出来,如果生活环境受限,福利状态变差,则会表现出相反的行为[13]。
表2 不同日龄放养对血常规的影响Table 2 Effects of outdoor access at different age on blood routine indices of broilers
表3 不同日龄放养对血清指标的影响Table 3 Effects of outdoor access at different age on serum indices in broilers
表4 降温措施、放养对肉鸡行为指标的影响Table 4 Effects of different colling measurments and outdoor access on brolier behaviors
华南地区的气候为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全年平均温度较高,夏季高温时间持续较长,湿度较大。高温高湿可以导致鸡群产生热应激,给养鸡生产带来极大的影响。为了减缓热应激的危害,养殖企业通常在夏季采用降温方式。本研究选取了分别采用风扇降温和水帘降温的两个饲养大棚作为试验场,观察了两种不同降温措施对鸡群采食、饮水、修饰、站立、运动、觅食、攻击、休息、沙浴共计9种行为的影响。在上述的这9种行为中,采食、饮水和休息行为是维系鸡群生存的基本需求,站立、运动、觅食、攻击是鸡群对环境的探究和适应有关,修饰是鸡群舒适度的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水帘降温组鸡群的采食行为和修饰行为极显著高于风扇降温组,而站立行为、饮水行为、觅食行为和沙浴行为均极显著低于或显著低于风扇降温组。Weeks等[14]据报道,白羽肉鸡大约要花费80%以上的时间用于休息。本试验的结果显示,黄羽肉鸡的休息行为仅占时40%左右,产生上述差异的原因可能与鸡的品种不同有关。休息行为的减少必然导致其他行为的增多。由于风扇降温的效果比水帘降温差(风扇降温组的平均温度和湿度为:31.89℃、53.42%,水帘降温组的平均温度和湿度为:28.66℃、65.90%),导致风扇降温组的采食行为和修饰行为显著低于水帘降温组,而饮水行为却显著高于水帘降温组,说明水帘降温组的环境温度适宜,福利状况更好,采食行为多。而处在较高的温度环境下(风扇降温组),鸡需要通过减少采食来降低代谢,增加饮水来缓解热应激。同时推测采食量的减少,诱发鸡群觅食行为和站立行为的增多,且水帘降温组鸡群的修饰行为极显著高于风扇降温组,提示在水帘降温条件下肉鸡感觉更加舒适,而在风扇降温的条件下肉鸡运动行为较少,舒适度较水帘降温低。
与舍饲模式相比,散养可以提供更广阔的活动空间,降低饲养密度,增加活动范围,有利于维持充分的个体空间(比如在行走和觅食行为发生的时候),以维持正常的社会行为[15-16]。本研究发现:舍饲组站立行为和栖架行为的百分比极显著高于放养组(P<0.01),这是因为舍饲组的饲养密度大,空间小,运动行为减少的结果。带运动场的放养组采食行为、饮水行为、修饰行为、运动行为、觅食行为、沙浴行为、休息行为的百分比极显著高于舍饲组(P<0.01),并且70日龄放养组总的饮水行为、运动行为、觅食行为的百分比极显著高于35日龄放养组(P<0.01),这可能是因为后期增加运动场使饲养密度减少,活动空间增大,有利于肉鸡行为的表达,并且在运动场中啄食自然环境里的沙粒、小石子、植物等,更有利于肉鸡表达自己的天性,提高肉鸡的福利水平。因此,从饲养成本及行为学指标的变化来分析,70日龄时放养效果更好。
虽然散养模式有很多优点,但由于散养模式下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更加复杂,有时也带来一些负面效应。散养模式下肉鸡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环境中的一些病原微生物,例如,来自体内和体外的寄生虫,有些寄生虫可以引起贫血。本研究中,70日龄放养组的血液中胆红素含量显著低于舍饲组,这可能跟散养有关系。散养模式下肉鸡与病原微生物接触会造成贫血,从而使胆红素水平降低[17-18]。
尽管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福利养殖的意义和重要性,但是实施起来仍有很大的难度。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的气候环境、生产条件、管理模式及生产水平均不一致,加上丰富的地方品种资源以及一些地区独特的饮食习惯,使养鸡生产形式出现多样化,因此很难在不同地区、不同饲养模式中推广运用单一的福利评价指标。本试验结果显示,不同降温措施和不同时间放养措施对黄羽肉鸡采食、饮水、站立、觅食和沙浴行为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表明这些行为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比较显著,因此上述5种行为指标可以作为黄羽肉鸡福利评价的参考指标。今后需要在更多的饲养管理模式下对上述行为参数进行比较,力图构建合理的数学模型,同时结合肉鸡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建立比较完整的黄羽肉鸡福利养殖评价体系。
4 结 论
不同降温措施和不同时间放养措施显著影响肉鸡采食、饮水、站立、修饰、觅食和沙浴行为百分比,上述6种行为指标可作为评价黄羽肉鸡福利养殖水平的参考指标。
[1] Mench J,Siegel P B.Animal welfare issues:Poultry[J].Animal Welfare Issues Compendium,1997:105.
[2] Sanotra G S,Berg C,Lund J D.A comparison between leg problems in Danish and Swedish broiler production[J].Animal Welfare,2003,12(4):677-683.
[3] Wathes C M,Holden M R,Sneath R W,et al.Concentrations and emission rates of aerial ammonia,nitrous oxide,methane,carbon dioxide,dust and endotoxin in UK broiler and layer houses[J].British poultry science,1997,38(1):14-28.
[4] Kristensen H H,Wathes C M.Reviews-Ammonia and poultry welfare:a review[J].World's Poultry Science Journal,2000,56(3):235-246.
[5] Jarvis S,Calvert S K,Stevenson J,et al.Pituitary-adrenal activation in pre-parturient pigs(Sus scrofa)is associated with behavioural restriction due to lack of space rather than nesting substrate[J].Animal Welfare,2002,11(4):371-384.
[6] 张 巍,李绍章,黄少文,等.热应激对家禽生产性能的影响[J].饲料博览,2007(15):44-45.
[7] 刘瑞生.肉鸡热应激研究进展[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01(3):5-6.
[8] Mashaly M M,Hendricks G L,Kalama M A,et al.Effect of heat stress on production parameters and immune responses of commercial laying hens[J].PoultryScience,2004,83(6):889-894.
[9] Smith M O.Effects of different levels of zinc on the performance and immunocompetence of broilers under heat stress[J].Poultry Science,2003,82(10):1 580-1 588.
[10] Fanatico A C,Pillai P B,Hester P Y,et al.Performance,livability,and carcass yield of slow-and fast-growing chicken genotypes fed low-nutrient or standard diets and raised in-doors or with outdoor access[J].Poultry science,2008,87(6):1 012-1 021.
[11] Sundrum A.Organic livestock farming:a critical review[J].Livestock Production Science,2001,67(3):207-215.
[12] Blokhuis H J,Ekkel E D,Korte S M,et al.Farm animal welfare research in interaction with society[J].Veterinary quarterly,2000,22(4):217-222.
[13] Welfare E C S C.The Welfare of Chickens Kept for Meat Production[broilers][M].European Commission:Health &Consumer Protection Directorate-General,2000.
[14] Weeks C A,Danbury T D,Davies H C,et al.The behaviour of broiler chickens and its modification by lameness[J].Applied Animal Behaviour Science,2000,67(1):111-125.
[15] Keeling L J,Duncan I J.Social spacing in domestic fowl under seminatural conditions:the effect of behavioural activity and activity transitions[J].Applied Animal Behaviour Science,1991,32(2):205-217.
[16] Keeling L J,Duncan I.Inter-individual distances and orientation in laying hens housed in groups of three in two differentsized enclosures[J].Applied Animal Behaviour Science,1989,24(4):325-342.
[17] Häne M,Huber-Eicher B,Fröhlich E.Survey of laying hen husbandry in Switzerland[J].World's Poultry Science Journal,2000,56:21-31.
[18] Permin A,Bisgaard M,Frandsen F,et al.Prevalence of gastrointestinal helminths in different poultry production systems[J].British poultry science,1999,40(4):439-443.